第二章 屈光矫正
第一节 屈光矫正
一、屈光矫正
1.什么是屈光矫正
(1)矫正
要了解“矫正”的意义,首先就得了解这个词。
矫,形声字。从矢,从乔,乔亦声。“乔”本义为“高而上曲”,转义为“拱起”。“矢”与“乔”联合起来表示“把弯箭反向拱起”。本义:把弯箭反向拱起,即把弯箭弄直。把弯曲的物体弄直这就是“矫”的原意。包含“矫”的词:
矫[jiǎo]:①将弯曲的东西弄直:~正曲木。<引>纠正,改:~枉过正,~正了偏差。②假托,诈称:~令。③强,勇武:~健的步伐,~捷。④举起,抬起来:~首(抬头)。⑤姓氏,主要在中国北方。⑥矫[jiāo],古代投壶,箭从壶中跃出而手接之复投谓之“矫”,也称为“骁”。
矫矢——矫直箭矢;矫揉——使物或曲或直(“矫”是改直,“揉”是变曲);矫直——矫正弯曲使之直;矫枉——矫正弯曲。比喻纠正偏邪:匡正,纠正。
矫正,属于动宾词组,其中:“矫”是动词做谓语使用,“正”是名词,在这里做宾语使用。矫正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刘穆之的《南史传》:“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是动词词组。
“矫正”概念被引入社会领域,成为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意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2)屈光矫正
简单说,屈光矫正就是:把眼的屈光发生的“不正”的问题重新弄“正”。那么,眼的屈光发生的“不正”包括什么呢?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老视眼都属于屈光不正,屈光矫正就是要通过物理光学的器具把处在不正状态矫正到“人工正视眼”的状态。这是屈光矫正的第一种涵义[图2-1(a)]。
图2-1 屈光矫正的两种涵义的示意图
屈光矫正的第二种涵义则是:对视线偏斜的矫正[图2-1(b)]。当眼的集合功能发生异常时,眼的视线就会发生偏斜,这就是隐斜视、斜视,所发生的视功能异常就被称为双眼视功能异常。对这种情况使用光学器具予以处置就是光学矫正,倘若这种异常不能用光学器具予以矫正,就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来解决,这就是矫治。
2.矫正在眼科中应用
“矫正”概念在医学中应用非常广泛。而眼科则是使用“矫正”这一名词最多的医疗部门的科室。眼科中关于矫正的概念,有两种形式:
(1)单纯性矫正
什么是单纯性矫正呢?应当说这是一种通过相应的手段,使眼睛的视力即刻得到提高的方法。这样的矫正方式就是单纯性矫正。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视力,就叫做“矫正视力”。戴眼镜是最常见的对“眼睛不好的人”实施的单纯性矫正,这种方法面对的对象是有屈光不正的人,因此,习惯上把这种方法称作“屈光矫正”。
(2)矫治
所谓“矫治”,实际上是“矫正”与“治疗”复合词的简称。在眼科的矫治概念中,也同样使用单纯性矫正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很难使“眼睛不好的人”的视力即刻得到明显的提高。对于这样的情况,仅仅用“屈光矫正”这单一的矫正方法,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治疗”的方法。例如,对青少年弱视进行视功能训练、尝试使用左旋多巴胺。
眼科学中被称为“矫治”的另一项应用就是“屈光手术”。屈光手术有两类:
①角膜屈光手术:这种手术就是通过“机械削薄”的办法在角膜上做一只“人工镜片”,从而达到改变人眼的屈光状态。最常见就是近视眼的准分子激光矫治手术。
②眼内屈光手术:这是一种通过在眼内植入人工晶体办法,改变人眼屈光度的办法。此种方法最普遍的应用就是治疗老年白内障。
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这两类手术之所以被叫做“矫治”,则是因为不管是做一只“人工镜片”还是植入一枚“人工晶体”,其作用都是要改变、改善人眼的屈光状况,这就是“矫正”概念,而这种“矫正”目标的实现又是通过“医学治疗”手段来实现的,这就是人们将这两种手术称为“矫治”的原因所在。
3.矫正在眼科、视光学的目的
矫正,在眼科、眼视光学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目的有以下两个:
(1)提高、改善视力质量
眼科、眼视光学凡说到“矫正”,一定是与眼的屈光不正密切相关的,都指的是使用某种光学的器具、手段作为人眼屈光的欠缺的补充,使眼睛达到(或趋近于)最理想的“人工正视眼”状态。这种状态下的眼就可以使屈光不正的眼的视力得到相应的改善、提高。最大程度上达到改善、提高屈光不正被测者的视力,并使其获得舒适的视觉感受,这就是眼科、眼视光学“屈光矫正”的目标。
(2)为视觉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
“矫正”在眼科、眼视光学另一个作用,就是为视功能低下者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少儿弱视矫治中。要想成功地矫治弱视,有两项措施:①精确的屈光矫正;②科学的视觉训练。而要想使视觉训练获得成效,就必须以“精确的屈光矫正”作为基础。从“矫治效果”看,只要做好这两项工作,这类青少年视力恢复到正常视力是没有问题的。矫治后,凡是被告知“疗效不理想”“有效但恢复缓慢”的,都应当是这两项工作存在欠缺所致。
其次是针对虽有屈光不正但从未采取“矫正”措施的被测者,这样的被测者的视力往往会低于1.0,有个别的甚至会低于0.6。对于这样的被测者来说,“矫正”的效果要比青少年弱视的效果要差一些,但是只要经过“矫正到位”和接受必要的指导、训练,就可以使被测者的矫正视力得到适当的改善与提高,一般来说提高约2行的视力分辨力应当不是问题。
二、矫正视力
在眼科、视光学领域里的“矫正”,特指对眼屈光不正的矫正。在此有必要强调一个概念:有“屈光不正”存在,才有矫正的必要。与屈光矫正密切相关的就是“矫正视力”。
1.什么是矫正视力
矫正视力只一个比较概念,是相对于“异常的”裸眼视力而言。裸眼视力代表其生理的实际视力,裸眼视力正常,也就不存在“矫正”必要,自然也就没有“矫正视力”。矫正视力,特指通过戴用眼镜矫正屈光不正之后得到的视力。换句话说,矫正视力就是戴眼镜后的视力。
2.“矫正视力”的客观要求
矫正视力并非一种纯粹的生理视力,而是一种在光学透镜辅助下得到的“获得性视力”。这种获得性视力一定要满足以下要求:
(1)不改变人眼自身的屈光
“矫正视力”,一定不改变人眼固有的屈光状态的、暂时性视力状态。矫正措施在就会呈现“矫正视力”,措施去除自然就恢复原始的生理状态,这种生理状态下的视力就是“裸眼视力”。
(2)使用可以去除光学器具
“矫正视力”,是指使用光学器具(一般特指眼镜、角膜接触镜),而且这种光学器具是随时可以去除的。使用不能随意去除的光学器具获得的视力,不能叫做“矫正视力”。如人工晶体植入,虽然可以改善、提高人眼的视力,但这时的视力不能叫“矫正视力”,因为“人工晶体”是不能随意去除的,这也就是说没有与之对应的“裸眼视力”,自然就不能叫“矫正视力”。植入“人工晶体”后的视力与正常眼的视力在分辨力与检测方面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因此,习惯上将“人工晶体”后的视力归入“裸眼视力”范畴。
(3)一定要优于裸眼视力
第三个客观条件,就是“矫正视力”一定要优于“裸眼视力”。倘若“矫正视力”不能优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就没存在的意义。一般来说,理想的矫正视力是:单眼1.0,双眼1.2。但在屈光矫正中,也会遇到一些被测者的矫正视力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的情况,对于这样的被测者应不应当配镜呢?这往往是被测者举棋不定的时刻。从视觉生理意义上讲,只要“矫正视力”优于“裸眼视力”就应当配镜,这既是提高“矫正视力”的办法,也是保证视觉分辨敏锐程度不受损伤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屈光矫正方法
目前矫正屈光不正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眼镜矫正和屈光手术矫正。
1.眼镜矫正
(1)框架眼镜矫正
在矫正屈光不正中,佩戴框架眼镜是目前最常被采用的方法。眼科、眼视光领域一致认为:这种矫正方法是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有些人怕被人看到自己戴眼镜,往往会以“佩戴眼镜不美观”为托词,拒绝戴用眼镜。应当说,这种认识并不正确。存在屈光不正,就应当配戴眼镜,否则就会影响眼对外界信息的高质量获取。
(2)角膜接触镜矫正
这种角膜接触镜,是我国最早由上海吴良材眼镜店在1946年尝试从国外引进的。1962年,上海医学院与上海眼镜二厂联合研制出了国内最早的PMMA硬性-角膜接触镜开始,1972年生产出国内最早的软性-角膜接触镜。从我国生产第一片角膜接触镜开始,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就进入快速发展的节奏,目前,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都有生产角膜接触镜的公司。这种眼镜有以下几种,但使用最为广泛的还是第一种。
①软性角膜接触镜:这是人们不愿意戴用框架眼镜矫正所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眼镜的矫正的视觉效果与框架眼镜相近,但戴用者自己会感到略差(特别是初次戴用)。这种镜片亲水性比较强,戴用中有较好的舒适度。
②硬性角膜接触镜:我国最早引进的是不透气性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在当前已经被近年来生产的透气性能较好的硬性角膜接触镜所代替,这为一些特殊类型的屈光不正(如高度散光)提供了较好的矫正手段。
不管是软性角膜接触镜,还是硬性角膜接触镜,都有一种特殊设计的toric(复曲面)镜片,这种镜片通过棱镜设计、配重设计、截平方式(图2-2),使镜片在角膜上具有了良好的方向定位功能。
图2-2 复曲面角膜接触镜的定位设计
角膜接触镜通常又被叫做“隐形眼镜”,这是年轻人时常会采用的一种屈光矫正的方法。
③塑形角膜接触镜:通常把这种镜片叫做“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OK”这两个英文字母,实际是英文词组Ortho keratology的缩写,这个“OK”叫法,实际上是隐喻了让人联想的意义。“OK”最初出自1839年波士顿报纸的文字游戏栏目中,作为“ollkorrect”[“allcorrect”的变体(意思是“都对”)]的首字母缩略字。
角膜塑形镜的应用,历来存在一定的争议。争论焦点有两个:a.戴用的安全性问题;b.是否确实有永久性的治疗近视眼的作用。目前对这两方面疑问,没有第三方试验的证实,但国家相关部门曾经强制性禁止这种眼镜的经营,尽管目前禁令没有明确被撤销,但目前这项业务又重新如火如荼了。但是,这种眼镜戴用后存在的视觉功能异常(视力波动、复视、眩光、角膜散光)、角膜“隐窝现象”、角膜的上皮损伤、无菌浸润、色素沉着、角膜溃疡(甚至穿孔)、镜片与角膜的黏附固着都是很现实的不良并发症。
④特殊类型隐形眼镜:这种类型的隐形眼镜包括角巩膜镜、巩膜镜、Piggy-back联合隐形眼镜、软硬结合接触镜等。Piggy-back联合隐形眼镜是指在一只眼上同时使用软、硬两种镜片,其中软性隐形眼镜戴在角膜上,硬性眼镜再戴在这枚软性隐形镜片上。结合接触镜,则是一种将Piggy-back使用的两种镜片加工制成的单只镜片。但是这类特殊性隐形眼镜片目前尚未获得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准入许可。
2.屈光手术矫正
屈光手术目前是眼科、眼视光领域非常热门的一种手术,其中最为火爆的应当是近视眼的角膜屈光手术和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
(1)角膜屈光手术
近视眼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目的最直截了当的表述就是:摘掉眼镜,即实现不戴眼镜重新看清楚世界。但是,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诸多因素,影响最终矫正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有三个:
第一,手术者对矫正量的控制状况。
一般来说,近视眼在手术后的恢复中经常会出现“近视回退”现象,而这种“回退”又不是恒定的。对待这种情况,手术者经常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手术时适当加大手术量予以适当“过度矫正”。这样的话,“近视回退”的量与“过度矫正”的量的难以琢磨的符合程度就成了关键:“近视回退”的量小于“过度矫正”的量,最后的结果就是“人工”远视眼;两者相符,最后的结果就是“人工”正视眼;“近视回退”的量大于“过度矫正”的量,最后的结果就是“人工”轻度近视眼。这三种情况,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近距工作时视觉疲劳的发生,而“人工”远视眼、“人工”正视眼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第二,医学检查、护理的状况。
屈光矫正手术前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眼科的医学检查:常规检查、散瞳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厚度检查、主观验光、眼压测定、角膜知觉、泪液量及泪膜破裂时间等周密的检查,高度近视还要仔细检查眼底状况。倘若术前检查不精细,些许的偏差就会导致不可预测的结果
术后护理的质量是保证屈光矫正手术矫治效果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旦接受手术,就要在规范的护理、检查、药物应用条件下,维持、养护好眼的状态以争取最佳的手术效果。这个过程相对比较漫长,一般而言,PRK术后一年内、LASIK术后3个月内都属于组织修复、功能恢复期,护理不当就会导致不可预测的问题发生。
第三,术后的用眼状况。
屈光手术并非令近视眼摘掉眼镜的一劳永逸的办法。如果术后不注意科学合理用眼的话,近视仍旧要发生,而且其发生、发展的速度可能会更快。
目前眼科、视光学界的有识之士一致认为:如不是工作及特殊需要而不能戴眼镜者,尽量不要急于考虑屈光性手术,应首选戴镜,手术宁晚勿早。屈光矫治手术毕竟是一种改变眼球自然生理结构形态的手术,而且这种手术目前尚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那种完善程度。手术的并发症和副作用,仍旧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据著名台湾眼科医生报告:100%的人存在眩光,只是程度不同;99%的人有夜间视力减弱;60%~70%的人会有眼睛干涩症候群;术后大约10年,会出现老视眼症状表现;接受屈光手术的人,存在屈光回退、屈光不稳定的现象,而且角膜炎症、上皮增生时有发生。术后出现不规则散光、角膜混浊也并非鲜见,而由此引起角膜中心部的永久性改变,从而造成丧失最佳矫正视力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因此,接受屈光手术一定要慎重。
(2)晶体手术
共四种(分为有晶体眼与无晶体眼手术)。
①有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原理就是在病人角膜缘做一微小切口,把一种特制的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眼球内的前房或后房内,不磨损角膜,也无需摘除原来晶体,保留患者眼球生理结构的完整性和调节功能。这种手术,实际上是把镜片由戴在眼外移到眼内。而且手术是可逆的,万一不需要这种人工晶体,做个小手术便可取出。该手术效果好,矫正屈光范围大,本技术适合于1300~3000度超高度近视、300度以上散光、角膜很薄不能实施激光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眼球情况和人工晶体安装的位置可分为2种手术方式:一种为前房型(前房虹膜夹持型,简称ACL;前房房角支撑型,简称PCL);另一种为后房型(简称IC)。
②无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这是针对无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这种手术宜早不宜迟。
③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方法是首先在角膜缘作一个小切口,然后用超声乳化的方法将原来晶体粉碎后吸出,植入经过计算后的人工晶体,可用来治疗白内障合并有近视或远视的患者。Phaco+IOL的优点是手术可同时治疗白内障和近视及远视眼。目前此种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④双联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方法是首先在角膜缘作一个小切口,然后用超声乳化的方法将原来晶体粉碎后吸出,植入两只经过计算后的人工晶体,用来矫正极高度远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3)巩膜手术(即后巩膜加固术)
此手术是应用医用的硅胶海绵、异体巩膜或阔筋膜等作为保护加固材料,加固和融合后极部巩膜,支撑眼球的后极部,阻止后极部的进行性扩张和眼轴进行性延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近视眼的度数。同时,术后形成新生血管,增强脉络膜和视网膜的血循环,兴奋视细胞,活跃生物电,提高视敏度。此术适合于控制高度近视的眼轴进行性延长,尤以青少年高度近视眼球轴长超过26mm、近视屈光度每年加深发展超过1.00D者有重要意义。
3.屈光不正预防、治疗的探索
屈光不正(主要指近视眼)预防、治疗的方法,是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探索的问题,目前已经涉及的方法既有物理的方法也有化学的方法。物理的方法包括:物理力学方法、光学方法、电生理方法;化学的方法就是指药物治疗。以这两类方法的原理制作的产品,在国内已经不下上千种之多。总的看来,这些产品的生存能力都比较差,呈现的趋势则是:新产品层出不穷,老产品不断地退市。
在近视眼的预防、控制方面还会经常提到营养饮食的方法和眼的健康保健问题。
(1)关于眼的饮食疗法问题
在近视眼的预防、控制方面还会经常提到营养饮食的方法,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供充足的维生素A:视黄醛是构成眼睛感光物质的重要原料,维生素A则有保护眼睛和其他上皮组织,间接抵抗感染的功能。维生素A充足,可增加眼角膜的光洁度,使眼睛明亮,看上去神采奕奕。
②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眼球视网膜上的视紫质由蛋白质组成,缺乏时除肌肉柔弱、发育不良,易于感染、水肿、贫血外,还会出现视力障碍。因此,要给孩子多吃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瘦肉、鱼、乳、蛋类和大豆制品等是有益的。
③不可缺少钙和磷:钙磷可使巩膜坚韧,并参与视神经生理活动。钙磷缺乏时,易发生视力疲劳,注意力分散,易引起近视。
④维生素C、B1、B2不可少:维生素C是眼球晶状体的重要营养成分,摄入不足会使眼球晶状体混浊,并且是导致白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橘、柑、柚、番茄、各种水果和蔬菜等,鲜枣、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更为丰富。维生素B1、B2是参与包括视神经在内的神经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并有保护眼睑结膜、球结膜和角膜的作用,还可预防和延缓外眦及眼角尾纹的形成。
⑤微量元素不可忽视: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虽然不到体重的百分之一,但作用很大。没有它们,新陈代谢难以进行,儿童健康会受到影响。微量元素如锌、铬、钼、硒等,也参与眼睛内各种物质的代谢,调节其生理功能,不可忽视。
(2)良好的用眼习惯
看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看书时间长了要休息片刻;不要在光线暗弱及直射阳光下看书。
有屈光不正就需要矫正,不要卧床、乘车、走路时看书。看手机不应当没有节制。
身体距离书桌一拳,食指距离笔尖一寸,眼睛距离书桌一尺。写字要保证两只眼都能看见自己写的字等。
眼药包括眼药水和眼药膏,品种很多,大部分属抗菌消炎药或含激素的眼药。对于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我们经常使用的主要成分为氯霉素的眼药水。眼药水最好不要滥用,还是由医生帮助定夺为宜。
多吃一些有益于眼的食物,养成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