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商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辟“三农”新格局的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统领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求我们要在战略层面上认识其重要性和全局性,也需要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进行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和升级,以使得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得到符合其新时代要求的贯彻与执行。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则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要求

党领导下的脱贫攻坚战在过去五年取得了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尽管如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旧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只有摘掉贫困的帽子,乡村振兴才会有底气。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是党的庄严承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要求。

(二)确保稳粮增收保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保障

虽然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创造了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佳绩,但在城市化不断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条件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进一步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以及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形势依然严峻。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些重大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的财产权益和种粮积极性,守护了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沃土。

(三)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

从2011年起,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连续五年回落;2016年,外出务工农民增长率为 0.3%,较2015年下降0.1个百分点。农民工正在由原来的“孔雀东南飞”向“春暖燕回巢”转变,农民返乡创业正迎来新高潮。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农村发展更多的新产业和就业机会,如何进一步扩宽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挑战。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指引了战略方向。

(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点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农业竞争力较弱,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差。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是农村发展的关键点。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坚定地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破解农村治理困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

当前,我国农村面临治理危机,突出表现为农村自然资源条件恶化、农村公共事物衰败、农村公共服务短缺、乡村债务严重等诸多问题。我国农村治理危机的实质,是在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及农村体制急剧变迁背景下,农村集体行动能力的全面衰落。因此,亟须在自治的基础上结合法治的规范与德治的强化来系统解决。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破解农村治理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和改革取向。

(六)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途径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城市不断繁荣的同时,如何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促进城市与农村在人口流动、公共政策、资源开发、环境共享等方面形成水乳交融、双向互动、互为依存的态势,是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体现了党对“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并行不悖”的客观规律的准确认识,为乡村振兴构建了“城市与农村命运共同体”的创新路径。

(七)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参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源泉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使农民成为受益者,更需要让农民成为参与者。目前,一些地区农民的“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农村治理过于倚重行政力量。由于法律上缺乏规范和保障,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上缺少良性引导,许多地方的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和农村建设的意愿不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的振兴和乡村组织的振兴。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就是力争使农民有主人翁地位的意识,努力调动农村的自组织能力,增加基层社会的活力。

(八)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归宿

乡村是否振兴,要看农村最终是否实现了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问题不解决,乡村向何处去的问题就无法破解,乡村振兴就始终还在路上。农村的现代化有赖于农业的现代化,需要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农村现代化”,体现了党对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理论认识的深化创新,乡村振兴的最终成果将是农业与农村的同步现代化。

二、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三农”新格局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战略规划

战略欲动,规划先行。把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新阶段,认识新特征,掌握新情况,把握新规律,坚持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此,一是要整体推进。规划要体现战略的科学性、整体性、前瞻性。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机制着手,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要系统谋划。规划要体现适应性、系统性、客观性。要坚持因地制宜,做到战略规划既要顶天,着眼于国家整体战略的需要,又要立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实现政策制定与措施实施的精细化精准化。三是要坚持全球视野。我国的乡村振兴是全球乡村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规划要坚持国际视野,放眼全球,着眼全球治理,努力在全球乡村治理体系中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二)强化改革创新,释放农村经济活力

真正做到乡村振兴,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清除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一,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同步现代化这一根本目标。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仍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表现。农业农村发展如何跟上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第二,牢牢把握优先发展和融合发展两大原则。在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背景下,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同步,必须深化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这一重大论断的认识。特别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着力补国家现代化的短板。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第三,切实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制定规划。

(三)强化制度供给,推进“五位一体”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全局,制度供给是战略实施关键所在。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供给,一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二是要着眼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供给;三是要加大强农惠农制度建设和政策扶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度和政策设计;四是要着眼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设;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民权益保障体制机制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要着眼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度。

(四)抓住关键要素,让核心要素充分流动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抓住关键,让“人、地、钱”等核心关键要素充分涌动起来。首先,要实现“人”这一要素充分流动。要继续推动农业人口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要关注农村人口结构性和老龄化问题,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其次,围绕“三权分置”,不断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经营性和公益性集体建设用地长远考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再次,要推动资本下乡。要以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鼓励资本下乡,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增值,让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此外,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充分依靠科技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充分激发和释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

(五)抓好工作部署,推动战略行稳致远

落实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举措,推动战略行稳致远。除了严格布局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规定举措外,需要特别处理好以下几点:一是善于使用和处理好行政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农业方面,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小农生产方式将在一定程度存在,我们必须避免人为干预加速小农生产的消亡,需要留给小农生产足够的发展空间。二是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权益。如在农地流转方面,必须要尊重农民意愿和保护农民权益,不能凌驾民意和侵害农民权益。三是要关注发展短板。特别是贫困小农户、老弱病残农村人口、留守儿童等,除人文关怀外,必须与精准脱贫、与构建有效社会保障体系联系起来。四是特别要关注农村社会管理。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追求管理有效,着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六)完善产权制度,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

土地、资本和劳动这些要素如果通过市场来配置,可以提高效率。通过市场引导,能够把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方向,使得城乡之间最短缺的要素能够得到满足,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但是资源配置,需要把资源的权力边界分清楚,也就是完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主要是明确产权的归属,产权的相关责任,产权所产生的收益分配如何决定。农村土地方面,在土地承包制改革以后,逐渐形成了“三权”分置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通过改革实践,对这三方面的权利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这对农村土地流转,对规模经营的发展,对提高农业的竞争力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是发展股份合作制度,把资产作为股份分给农民。市场资源化配置和完善的产权制度相结合,就可以让拥有要素的主体获得自由而有保障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发挥主体和要素的活力,而主体和要素的激活反过来能够促进市场的活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