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名方验方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消化性溃疡

理脾愈疡汤

(国医大师李振华方)

【药物组成】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桂枝6g,白芍12g,砂仁(后下)8g,厚朴10g,甘松10g,刘寄奴15g,海螵蛸10g,生姜10g,延胡索10g,炙甘草6g,大枣3枚。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中健脾,理气活血。适用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饿时痛甚,舌质淡暗,舌苔薄白或白腻,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沉细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气滞血瘀者。

【加减运用】如溃疡出血,大便色黑如柏油样加白及10g,三七粉3g(分2次冲服),黑地榆12g;如语言无力,形寒畏冷,四肢欠温加黄芪15~30g,甚者加制附子(久煎)10~15g;如嗳气频作加丁香5g,柿蒂15g;如食少、胀满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g。

【参考文献】徐江雁,刘文礼.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临证经验点滴[J].光明中医,2009,24(9):1652-1653.

养阴疏肝汤

(国医大师李振华方)

【药物组成】辽沙参20g,麦冬15g,石斛15g,白芍15g,青皮10g,陈皮10g,甘松10g,刘寄奴12g,吴茱萸5g,黄连6g,白及10g,甘草3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清热,疏肝活血,收敛主肌。消化性溃疡肝胃郁热证。

【方剂分析】方中辽沙参、麦冬、石斛、黄连滋阴清热;白芍、青皮、陈皮、甘松、吴茱萸疏肝开郁,理气止痛;刘寄奴通经活血,消瘀止痛;白及消肿止血,收敛生肌;同时吴茱萸、黄连并用,即左金丸,辛开苦降,可解嘈杂吞酸。诸药共奏养阴清热、疏肝活血、收敛生肌之效。

【加减运用】若疼痛缓解,胃火渐清,可酌减清热之品,加入健脾而不燥之山药、薏苡仁、茯苓等常服,以促使脾胃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李郑生,黄清.李振华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J].中医研究,2007,20(5):51-53.

活血愈疡汤

(国医大师李振华方)

【药物组成】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香附10g,小茴香10g,木香(后下)6g,延胡索10g,五灵脂(包煎)10g,炒蒲黄(包煎)10g,三七粉3g(分冲),甘草3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活血散瘀,行气止血。消化性溃疡气滞血瘀证。

【方剂分析】方中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蒲黄、延胡索、三七粉活血散瘀,行气止血;香附、木香、小茴香疏肝理气。诸药合用,可使气血通畅,则疼痛与出血自解。

【加减运用】疼痛消失后,宜常服健脾和胃,理气活血之品,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促使溃疡愈合。方用健脾活血汤。药物组成: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2g,当归10g,赤芍12g,香附10g,砂仁8g,厚朴10g,甘松10g,延胡索6g,炙甘草6g。

【参考文献】李郑生,黄清.李振华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J].中医研究,2007,20(5):51-53.

养胃合剂

(国医大师周学文方)

【药物组成】柴胡10g,川楝子10g,黄连10g,苦参10g,白及10g,浙贝母10g,海螵蛸10g,三七粉(分冲)3g,白芍10g,甘草10g。

【使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100ml,分3次口服。

【功效主治】疏肝和胃,止痛生肌。适用于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

【方剂分析】方中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黄连、苦参清热燥湿,清解胃肠郁热;白及、浙贝母敛疮生肌;三七活血化瘀、止血定痛;海螵蛸制酸止痛;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疼痛。

【参考文献】周天羽,王俊江,王学良,等.养胃合剂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9,26(3):48-49.

消痈溃得康

(国医大师周学文方)

【药物组成】黄芪15g,黄连6g,蒲公英15g,苦参10g,浙贝母10g,海螵蛸15g,白及10g,人参10g,柴胡10g,甘草10g。

【使用方法】制成颗粒剂10g/袋,1袋/次,2次/日,口服。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治疗活动期胃溃疡。

【方剂分析】周老认为“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主要病因。HP感染、胆汁反流、药物、情志等为毒热病因的重要因素,由此引起胃内环境产生“瘀热”“瘀毒”等证候表现,并提出“胃痈”学说,治疗时“以痈论治”。方中黄连、黄芪为君药,蒲公英、苦参、浙贝母、海螵蛸等为臣药,佐以白及、人参、柴胡等药,使以甘草。黄连苦寒,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尤清中焦湿火郁结,为胃肠湿热要药。现代医学对其研究认为,黄连具有抗菌作用,包括对HP在内的各种菌株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黄芪具有补气生阳,托毒生肌之功效,入脾经,善补脾气,升举中阳,为补益脾气要药。黄芪,黄连同用:一曰益气,一曰解毒,且均有治疗疮痈之功效,二者合用专司脾胃,共奏益气解毒之功,使脾气健旺,毒邪得清,共同促进溃疡愈合,为该方之关键,故为方中君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苦参善降泄,有清热燥湿,治疗湿毒疮疡的功效;浙贝母能清热散结消肿,可治疮痈肿毒;海螵蛸制酸敛疮,收敛止血;白及消肿生肌,收敛止血,用于治疗痈疮肿毒;人参补气固托,健脾益肺,养血生津;柴胡清热解郁;甘草味甘性平,气和性缓,可升可降,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泻火解毒,调和药性,主治脾胃虚弱,痈疮肿毒等症。该方益气健脾、制酸、生肌、止痛、敛疮,诸药合用,组方严谨而有法度,针对病机共奏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功。

【参考文献】白光,王垂杰,姜巍,等.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三叶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1):1-4.

益胃消疡方

(国医大师周信有方)

【药物组成】党参20g,炒白术9g,黄芪20g,当归9g,炒白芍20g,丹参20g,延胡索20g,鸡内金15g,香附9g,海螵蛸30g,白及15g,制附子(久煎)9g,砂仁(后下)9g,干姜6g,甘草9g,三七粉(分冲)4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温中,活血祛瘀,辅以理气和胃、制酸止痛。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方剂分析】周教授认为本病总的病机为脾胃虚弱,且以虚寒为主,兼夹气滞血瘀。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补中益气,健脾生血加速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当归、白芍、丹参、延胡索等养血和血、化瘀之品,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氧供维持胃黏膜充足的血供,增强溃疡局部营养,起到活血生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并通过解除局部的血管痉挛缓解疼痛。周教授指出,活血化瘀乃本病的重要治法,故方中所用药物较多,并配用化瘀止血之三七,可收相得益彰之功。方中海螵蛸制酸止痛,可中和胃酸,改变胃内的pH,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白及抑制胃酸分泌,对溃疡形成保护膜促进溃疡愈合,起到生肌止血之效。香附、砂仁、鸡内金和胃理气消食,有调理肠胃蠕动之功。制附片、干姜温中散寒止痛。

【加减运用】临床结合偏寒、偏热、偏实、偏虚之不同随证加减。恶性溃疡加白花蛇舌草、莪术;幽门螺杆菌阳性者,用苦寒之黄连,配以益气健脾之品。

【注意事项】周教授指出,中医传统“宏观辨证”的方法,应与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微观辨证”的方法相结合,使现代的科学成就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如在本病的诊断上,不仅要重视患者的胃脘痛、嗳气、吞酸、嘈杂等主观症状,也要结合胃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的结果来评判患者的病情与病性,进而指导临床用药。患者所诉的胃痛、泛酸等是脾胃功能性病变表现,这是宏观上的病变,而上述检查则可以区分溃疡的良恶性、分期等,这些微观检查都为我们准确地把握患者的病情病性有很大意义,所以用药方面不但要从宏观上考虑,也要从微观上着手,以达到整体调节,有的放矢的目的。

【参考文献】田苗,张晓国.周信有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证经验[J].光明中医,2014,29(1):35,45.

胃痛灵

(国医大师熊继柏方)

【药物组成】蒲公英、海螵蛸、黄连、砂仁、三七、白术、赤芍、香附、党参、甘草。

【使用方法】共研粉末,每次6g,每日3次。

【功效主治】清胃解毒,健脾养胃,行气止痛,收敛生肌。治疗脾胃虚弱,热毒内结,气滞血瘀之胃脘痛。

【方剂分析】方中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抑菌杀菌;黄连清胃泻热、气血两清;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扶正、托毒生肌;香附调理气机;三七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促进溃疡愈合之功效;海螵蛸收敛止血、制酸和中;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其主要成分甘草甜素有止痛、抑制胃酸分泌、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砂仁行气止痛;蚤休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具有清胃解毒、健脾养胃、行气止痛、收敛生肌之功。

【参考文献】胡志希,熊继柏.自拟胃痛灵治疗消化性溃疡65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