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事故的本质和发生机理研究
安全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事故,主要研究事故的本质、发生机理,从而有效预测、预防和控制事故。
目前,关于事故的定义据说有40多种,比较得到认可的是把事故定义为主观上不愿意出现,导致人员伤亡、健康损失、环境及商业机会损失的不期望事件。这就是说,事故首先是违背人的意愿的,其次事故会带来一定的后果和损失。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这就需要抓住事故的共同特征,这就需要回答事故是从哪里来的,一般认为事故是由于危险源失去控制而造成的,而危险源又是什么?
通过知网搜索,主题含有“危险源”一词的文章有11000多篇(2018年6月),从2005年以后每年都有200至600篇文章。然而,从搜索到的文献来看,大多都是与危险源有关的,即关于危险源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例如,王建国,田水承的《危险源辨识与分析是煤矿建立事故应急体系的关键》,或者是关于某一行业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的经验介绍,而真正针对危险源纯理论的研究的文章只有20多篇,这与危险源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符的。这类文章较少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危险源的重要性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二是危险源纯理论的研究较难,需要对安全生产实践工作进行高度的概括。
在20多篇危险源理论研究的文献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危险源概念的辨析。目前对危险源的定义尚存在争议,最早关于危险源定义的是威廉汉姆(Willie Hammer),他将危险源定义为: 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条件。国外很多学者倾向于把生产作业场所中包含某种能量、可能导致某种事故的单元作为危险源。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01)定义危险源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何学秋提出危险源是产生和强化负效应的核心和危险能量的爆发点。同时,也有将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定义为危险源,甚至将安全隐患与危险源画上等号。危险源是危险源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对象,因此,明确危险源的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出现了很多与危险源相关,且容易混淆的名词,如“事故致因因素”、“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等。这些名词术语都是基于不同的角度和目的提出的, 但涉及同一专业方面出现过多的理论和概念, 如果不加以诠释和梳理, 就会使得系统安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变得复杂起来。
二是危险源的分类和分级研究。哲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类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在危险源的定义确定以后,危险源的内涵和外延也就确定下来,但危险源概念内部还存在不同的类别,它们所起的作用和作用机理不同,应该区别对待。危险源的分类和分级正是为了发现这种区别,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危险源控制的效率。最早对危险源进行分类研究的有东北大学的陈宝智,他将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这一分类得到了很大的认可,在各类教科书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中均被正式引用。在此基础上,西安科技大学田水承提出了三类危险源的概念。另外还有白勤虎将危险源分为固有型危险源和触发型危险源,马国忠等人将危险源分为固有危险(源)和变动危险(源),赵宏展等人将危险源分为基本型危险源和控制型危险源等。上述危险源分类都是为危险源理论研究服务的,以提高危险源控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很多教科书和资料中还有一些危险源分类方法,这些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企业危险源辨识中不发生遗漏和重复而进行的分类,属于生产实践中的分类。如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标准将企业生产中危险源分为20类,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3861—2009)将危险源分为四大类,每类下面又进行细分,或按照《职业病目录》进行危险源分类等。
按照帕累托原则,多数的资源应该用于少数关键的事物上 ,危险源分级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国将危险源分为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201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40号令),该规定将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级,不同等级的危险源由不同级别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
三是危险源的控制研究。危险源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发现危险源的内在本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有效控制危险源,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发生后的损失,因此危险源的控制研究是危险源研究的最终目的。国内外关于危险源控制方面的研究很少,国内很多都是关于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研究。
上述各种研究总的来说比较单一,各种分类方法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的指导作用不显著,对危险源本身没有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与危险源在安全生产中的实际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危险源理论是安全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然而目前现有的危险源理论比较零碎。
关于事故发生机理的研究主要是事故致因理论,傅贵在总结各种事故致因理论后认为,事故致因理论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典事故致因链主要从事故引发者个人特质上分析事故原因,如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近代事故致因链将事故的根源原因归为组织的“管理”缺欠,如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现代事故致因链将事故的根本、根源原因中的“管理”具体化,如傅贵的“2-4”模型理论等。比较知名的事故致因理论就有20多种。
1.2.2 安全系统方法研究
安全生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因此,要想预防事故就需要系统地考虑问题。安全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的一个分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比经验方法更加先进和科学。经验方法是建立在以往发生的事故经验总结基础上的。而现代社会发展迅猛,新情况新事物不断产生,即使一些旧事物也有可能发生一些以往没有发生过的事故,这些事故的预防依靠经验方法是无法解决的。但安全系统工程不同,安全系统工程通过分析构成安全系统各单元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协调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取得系统安全的最佳设计等。目的是使生产条件安全化,使事故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其研究内容主要有危险的识别 、分析与事故预测,从而消除、控制导致事故的危险。
安全系统工程是由系统论引申发展而来的,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优化理论、可靠性工程、人机工程、行为科学、工程心理学等。而其中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基础中的基础,三者一并被称为“老三论”,在工程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老三论”三者关系非常密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控制论创始人美国科学家维纳(Norbert Wiener)就是在信息论基础上创立控制论的。因此,研究安全控制论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安全信息论和安全系统论。
在安全生产领域,系统论应用最多,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应用极少,安全信息工程主要是关于管理信息的,并不全面。
控制论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广义概念,维纳在其1948年著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中将控制论定义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控制论已经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果,出现了工程控制论、社会控制论、经济控制论、人口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等一些新的科学大厦。随着计算机和通信工业的发展,控制论在各领域的应用更是得到了一次大的飞跃。
控制论在安全领域的最早应用是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学者A.Kulman提出控制论与安全科学相交叉的命题。1995年,花梅在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中,论述了控制论思想的应用,王志民考虑到安全生产动态的特点,将工业生产中应用控制论建立的模型“移接”到安全生产中,1998年,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研究院(现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张翼鹏、王先华等人首先提出了“安全控制论”一词,并以整个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事故控制的统计学数学模型。后来有更多的学者将控制论思想运用于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安全评价和系统设计及事故分析上。同时,在地下工程施工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等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行业,控制论思想也得到了应用,还有更多的学者将控制一词应用到重大危险源管理上。
安全控制论的提出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控制论能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好的思路,安全控制论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该理论至今仍没有得到完善和更大的发展。作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抓住事故的本质,应从事故本质出发,明确安全控制的对象,建立高度概括的控制模型 。追求事物的本源一直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主要课题。本课题正是结合事故本质研究和系统工程中的控制论,提出一套新的理论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从而能从理论上有效指导企业实践,而非依靠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指导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无数的事故案例表明,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危险物质和能量失去控制造成的,因此,安全控制论的研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近年来,我国各种事故尤其是煤矿事故呈现出总量多、特别重特大事故多、影响严重等特点。如2010年的湖南省湘潭县立胜煤矿“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骆驼山煤矿“3·1”特别重大透水事故,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国民煤业公司“3·31”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兴东二矿“6·21”特别重大炸药燃烧事故等。这些事故无疑是与我国目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也严重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危险源概念提出以来,危险源理论为事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特别是重大危险源概念的提出更为预防重大事故提供了理论基础。危险源一词在安全生产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我们所有的工作基本都是围绕危险源开展的,例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评价、应急救援、安全技术措施、事故调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文化建设等,都需要辨识出企业内存在的危险源,然后针对和围绕危险源,进行相应的工作。可以说,危险源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就是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以及危险源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救援。如果认为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事故的话,那么安全生产实践工作的中心就是危险源。因此,对危险源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建立一套独立的危险源理论体系,围绕危险源这个中心将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立有机的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将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