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层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奇葩的村规

能查证公开半公开的信息显示,信木隆一开始飞象计划后到死亡,中间未有任何科研成果发布,未有专利成果,职位却是教授,领导一个专业人员范围比较广的科研小组,工作地点却是日本最尖端的材料科研所。

但是无论如何再往深处查就如一头断线,了而无绪了。

孙成文他们所有的工作都在大海捞针一样的寻找那一丝虚无缥缈的曙光。在每条断断续续的线索尽头后面孙成文都希望找到最终的答案。可事实总是不随人愿,线索一断再断,就在所有人都无比沮丧懊恼时,磊子一脸兴奋的给孙成文看了他的新发现,这个新发现实际上不叫个发现,只是找到了点有意思的事情,跟他们要找寻的答案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每天对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文字文章从开始的惊异,到甄别后发现大量的腻造,甚至胡编乱造。再看这些奇闻异事的时候就味同嚼蜡,没甚激情,只有磊子依然激情无比活力四射的喜欢探究。

这个有意思的事是磊子首先发现的,蒙正康,也就是蒙老六他在青岛老家的那个渔村,很古怪,古怪在哪呢,之前提到,这个村里有奇怪的村规,这个渔村的姓氏及其多样,这个渔村可考的历史,已经有2200多年。

磊子是个好奇心及其重的家伙,当初他看到蒙正康回忆录里讲村子的古怪规矩的时候,磊子就已经对蒙老六所生活的渔村有了极大的兴趣,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一个村子能有这样奇怪的村规,在山东这种村落,往往是一个村一两个姓氏,诸如王家村李家村朱家屯,一个村里有几十户不同的姓氏就足以说明这个村整体应该都是外迁于此的,而大规模的外迁迁徙最靠谱也是最可能的就是流民,流寇,近海地区也有可能是海盗,这些组织落地生根后繁衍子孙,这种组织成员来自各地的可能性最大,落地生根后一段时间内还可能保留着原组织的一些特征,比如习惯,或者规矩,例如村规。但一般的组织经过短时间的一两代人的延续后,所有这些之前的特征都会被当地风俗同化,之前的特征棱角肯定会磨得不能再平。

2千年的时间,几百代人,这么奇葩的村规,居然还延续至今,所有这些都说明,这个村子的祖先来源肯定不是我们所常规推论的流寇,流民,或者海盗,不是偶然落地生根的,是带着目的扎根的,历史上具有如此明显的目的性的意志扎根一个地方的,有,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还并不少见,那就是皇帝或者王侯的守陵军,这个奇怪村规其实还是能透出一些信息供我们参考的,他通过村规,让这个村的编制稳定在一个基数内,不增不减,这种编制的同一在最大程度上瓦解了因为族群繁衍导致的世代信息传递的混乱。也能最大限度的维持一个编制的规模,从军事传承来看,这就是个军队才应该,也只能是军队才会有的逻辑延续。守陵军的可能性最大,可是陵墓呢?能查到的县志都没有记载这边有皇帝陵寝,哪怕是衣冠冢都未记载,总不可能陵墓建在海里吧。

然后磊子对于这个将归村的兴趣越来越大,对于一个几千年前可能是守陵军的村子孙成文实在提不起兴趣,就由着磊子继续发挥想象力的一往无前的寻古探幽了。

这段时间磊子不仅针对性的重查了当地县志也查了周围地区村落的县志,为了满足他极度的好奇心,磊子甚至亲身前往将归村,以至于将归村周围半径2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地形山貌都做了详细的踏勘,前后耗时差不多3

个月,最后只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个地方,绝对绝对不会也没有诸如皇帝或者王爷陵寝,但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获,通过查询风物志以及比对村落的房屋格局,已然确认,这个村历史的最早的记录是秦朝,村落里房屋的格局的设置也印证了这个村和秦朝竖向时间上的连贯。村落格局布设用的是秦军风燎阵,这种军阵布置来源于蒙恬北上灭匈奴后,而这种排兵布阵扎营的格局是在秦朝末期秦军蒙恬部最终定型的风燎阵,秦朝战争初期的军阵阵还没这么完善。东子和磊子再查询相关文献是否有一只守陵军队应该是千人单位受命驻守山东蓬莱,寻遍了秦朝相关资料也没有找到可佐证的历史资料。

磊子曾不止一次拜访村中耆老,询问关于村规的由来,结果却让人沮丧无比,琢磨起来倒也正常。耆老对村规的由来一无所知,村里也没留下任何关于村子由来的记载也好记忆传承也罢,统统没有,只是知道,村里有些人家还有些祖传的青铜器的刀剑匕首,可到了破四旧,赶英超美大炼钢的世代,就统统扔进了土炼铁炉了,村里的老祠堂也是在小日本统治期间被汉奸给拆了,就是最后这条村规,现在也没人遵守了,打了土豪,分了田地,现在将归村有3500多户,比解放前足足多了3倍。

这段时间孙成文也在做一些无意义的大撒网式的调查,希望再能找出一点新的有用的信息。不过再难找到气象气球或者类似气象类奇闻异志的消息,明明知道结果也会大致如此,但谁都希望有个缥缈的万中之一,这是求知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