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其实教育孩子并不难
自从我的女性修养书《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荣获大学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后,我经常受邀给高校企业家班、EMBA班、机关团体和妇联等机构讲授女性修养的课程,自然就牵涉到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于是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这个领域并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在美国生活多年,发现美国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孩子更活泼主动,懂得展示自己,也更富冒险精神和创造力。许多美国学生即使学习成绩一般,也不影响他们深信有朝一日,以一己之长能改变世界。我自己在美国也生养了三个小孩,他们和我周边绝大多数同学好友的孩子一样,对自己有责任心,对别人有爱心,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热心公益,是被大众认可的优秀公民。这与美国父母给孩子留下自我教育的空间不无关系。
中国国内教育的现状是:城市里的家庭对孩子教育过度,农村的家庭则教育缺失。对这些现象的不解和疑惑,加速了我对中国家庭教育问题的探索。我注意到,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中国父母对孩子成功成才的要求太急切了。父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胎教、学前教育就开始对孩子大力培养。正是这种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歪曲了教育的本意。
父母催逼孩子永无止境地学习,在不得喘息的竞争当中,过度重视考分和成绩,导致孩子在患得患失中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如不自信、挫败感、忌妒心强、厌学等,也造成很多孩子高分低能、缺乏竞争力、道德缺失等。一元化的成功标准使得一些中国父母变得焦虑、短视、狭隘,甚至残忍,这种爱的凌迟正应验了一位教育专家的话,当前中国教育“不是要为你提供一块敲门砖,而是要将你本人烧成一块敲门砖”。出现这样的结果,与中国父母的心态不成熟有关。什么时候父母成熟了,孩子就能成才。
那么,父母的成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成熟的父母首先应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意见、心灵、隐私和选择权;成熟的父母与孩子平等地相处,不用强权打击孩子的自尊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成熟的父母不仅能够处理好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还能妥善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学校教育为孩子提供的是一般的关注,无法像父母那样一对一地与孩子有密切的接触和观察,加之父母具有权威性和引导性,因此孩子的个性发展与人格教育的雏形、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均直接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和家庭文化的传承。在社会上,我们常见到一些有成就的人,他们不一定有很高的学历,也不一定是一群人中最聪明的,但肯定是意志力最强、最努力、最勤奋、对自己不断提出新要求的人;他们不仅知识面广,情商也高,热爱生活,还懂得关爱、尊重和帮助他人,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高的人。塑造孩子拥有人格魅力和优良品格,应视为家庭教育的核心。
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人格教育是基石。道德能够填补智力的缺陷,而智力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品格却能指引他们一生。我经常在互联网和电视新闻中看到那些中途落马的达官显贵,他们最后之所以沦为阶下囚,都是在道德、人格上出现了巨大瑕疵。成熟的父母是同时懂得宽容和惩罚艺术的优秀父母,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未来人生的宽度。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错误中学习成长的,犯错是每个孩子天生的权利。我认为父母与其让孩子犯大错,不如允许孩子犯小错;与其让孩子成人之后再犯错,不如从小就让他试错,成长就是试错的过程。惧怕犯错的孩子,将来注定平庸。孩子如果在生活中犯了错误,只要不是品德上的错误,父母就不该给予太严厉的惩罚。父母要有宽容的态度,相信孩子有纠错的能力,并鼓励孩子主动承担责任。
宽容是震撼人心的积极教育,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心灵来对待自己和别人的犯错。宽容是指对人的宽容,不是对错误行为的宽容。孩子犯错后,父母运用智慧和恰如其分的惩罚,是另一种爱的艺术。成熟的父母还要懂得如何去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与孩子一同成长,完善自己。此外,父母与老师对孩子一定不能釆用语言暴力。语言暴力是杀人不见血的利器,它对孩子的伤害有时比棍棒还可怕。
爱孩子被高尔基称为“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一旦赋予教育的因素就不那么简单了。教育是在当下和我们所期待的未来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的桥基最早的筑建者就是父母。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成功、成才,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懂得如何释放这种爱。最重要的是在幼年、少年时期帮助孩子构建自我,找出他个性中最突出的特点。打个比方就是发现孩子的天性是什么种子,如是草、是花、是树,具体是苹果树还是橘子树,然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修枝剪叶。即在父母的协助、鼓舞和唤醒下,点燃孩子的生命之火,使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长大后他就会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是创造力之争和优势竞争,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父母要做孩子生命中的啦啦队长和精神供养者。成熟的父母善于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使他们成为掌握自己未来命运的舵手。考上名校并不能保证孩子未来就一定成功、成才,还要看他的学习动机是否纯正,对学习的兴趣是否能够持续,是否有很强的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孩子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能够点燃的火把。所谓“人中龙凤”,都是发现了自我,通过自我奋斗获得成功的人。每个人与生俱来最大的权利就是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就是一场自我发现之旅,越早找到自我价值的人离成功越近。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通常会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是过度溺爱,对孩子的事总包办、总满足,全家都以孩子为中心,为他服务、张罗和忙碌到毫无原则的地步;另一个则是过于专制,将自己人生没有实现的目标强加于孩子身上,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个体,对孩子百般干预,高要求、高期待。这两种情况,前者导致许多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和恻隐之心、没有远大理想和人生追求,长大后成为没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寄生虫。后者导致很多孩子受不了家庭高压,人格被严重扭曲。因为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自我价值,厌学甚至厌世,结果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死”或“被逼死”在起跑线上。
有些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与之反目,家庭关系恶劣,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成为反社会型人物,甚至丧失了生活的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气。这些均是让我们痛心和不愿意看到的,但类似事件却总出现在社会新闻和我们身边的朋友中间。
再有,父母教育孩子不能本末倒置,例如:重“物质”的满足,轻“精神”的供给;重视“智”,忽略“德”和“体”;重视“赢”,忽略“输”;重视“学习成绩”,忽略“生活能力”;只满足孩子的“需求及情绪反应”,忽略孩子的“行为差错”;重视“硬成绩”,忽略“软实力”;釆用错误“手段”,忽略人生“目的”……孩子该享有的生活情趣和快乐心态全部抛在视线之外。其实人生不只看起点,还看过程和结果。中国有些老话,比如“不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都在提醒我们,教育是心智的开发,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急不得,成长贵乎自然。
如何将父母的爱转化为孩子的成长动力,需要父母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即教育孩子应宽严有度:对孩子才华与能力的要求要宽;对德行与责任的要求要严。实际上,孩子的未来就深藏在父母的爱和正确的理念里面。爱是一种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父母应构建“学习型家庭”,孩子在学习成长的同时,父母也应终身学习。
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有时候狠心的爱才是爱,有节制的爱才是爱,有原则的爱才是爱,延迟满足孩子需求的爱才是爱。“深深爱、正确爱”,让孩子充满正能量;人生道路漫长,不要让孩子生活在催促声里,父母要明白“慢慢爱、耐心爱”;成才道路千万条,父母要“谨慎爱、长远爱”,孩子人生才完整。陪伴儿女成长的岁月也是为人父母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心路历程,所有的感情和付出,都承载着一种责任和神圣的使命。成熟的父母不是天生的,教育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长契机,要学习如何从自然型父母蜕变为智慧型父母。只有父母心态摆正了,方法用对了,孩子才会成功、成才。
这本书能顺利完成和修订再版,首先要感谢与我共同执笔的孙爽女士。她美丽、聪明、勤奋、自信,十分优秀;她已为人母,在教育理念上,我们相当一致。当我提议共同来完成这本书时,她欣然同意。我们一起讨论书的架构、内容和重点,我们分头阅读收集资料,轮流撰写、修改、增减内容。正因为有她的参与和大力协助,本书才能一版再版。本书虽然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名义写的,但她的付出功不可没。
另外,我也要感谢我的三个孩子,他们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我丰富了本书的部分内容。特别是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的儿子胡才玄(书中以小名“平平”出现),他忙里偷闲帮忙画的几幅插画,为本书增添了一丝活泼的气息。我的先生胡公明博士对插画作了些修改。还有我的小女儿芳芳于2018年底诞下儿子升级成为母亲,我为她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感谢她,让我有机会再次亲眼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最后,我更要感谢我的诸多学生,他们向我咨询和提出的问题,使我意识到父母对家庭教育方法的需求十分迫切,促进了我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最终推动了这本书的修订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