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应,写作之道
《晋书·温峤传》:“至于首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仁公当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卫,又唇齿之喻也。”
《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我们的写作,不少人以为难事,难题,实际上,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写作方法,应该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比较有趣的活计。
常山之蛇,首尾相应。
我们平时也讲,首尾照应。
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否则,一篇文章就不完满,不完整。
许多学生写作的时候,想到了学习过程中,老师教过的写作采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来这种想法、念头非常可贵,但是结果往往是在写作过程中,只触及皮毛,触及表象,而没有深入下去,没有运用得体,笔锋一转,话题一转,扯到其他思路上去了,白白浪费掉了自己的奇思妙想。
例如,我们写题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文,怎么写?
毋庸置疑,写眼睛,就要从喻体窗户写开来,窗户怎样,眼睛怎样,窗户要经常擦拭,使之明亮,可以看到主人的修养、学识、精神,既然要擦拭,要让人看到窗户里面的内容,那么,就要注重内涵建设,提高修养,增长才干,充实内心……一篇文章顺利展开,轻松展开,水到渠成,信手拈来。
但现实情况是,有了喻体,有了思路,不能生发开来,深入下去,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这样,文章显得非常凌乱,没有头绪。文章如常山之蛇,有首必有尾,首尾具备,还要有中,这样才完整,才能活起来。
2012年高考作文评卷,一位考生,文章写道:
善举是茶几上新沏的绿茶,飘溢着沁人的馨香;
善举是地窖里珍藏的老酒,散发着醉人的醇香;
善举是原野里盛开的鲜花,洋溢着怡人的芳香;
善举是荒原上吐绿的小草,放射着生命的幽香……
茶香,是清淡的,我们选取一则平淡美好的事例入文;酒香,是浓烈的,我们选取一则壮烈感人的事例入文;鲜花,是美丽的,我们选取一则美好动人的事例入文;小草,是平淡的,我们选取一则平常但不平凡的事例入文。一个主题,四个层次,这样拓展开来,结尾稍作总结、提炼,文章就完成了。
怎么样?
相信大家会同意如此写作的。
但是,令人遗憾,让人扼腕,考生本已触及文章非常好的思路,本已可以顺水推舟,有序展开文章,但是,他却毫不珍惜,舍弃了这个思路,另起炉灶,开始不知所云、杂乱无章的写作。
我多次引用小学课文《花园 果园》,文章简单,但为典范。所有环节,所有要素,无一缺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起承转合,首尾照应,非常完整。
如果我们掌握这样的写作方法,写作还难吗?
当然不难,而是一件非常轻松、非常自然的事。
但是,简单的越发复杂。
没有技巧,就是最高的技巧。巴金先生如是说。
我们训练了,用心了,思路清晰了,运用到位了,一切都会容易起来,简单起来。
目前,高考作文无外乎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三种体裁,判断准确,主题清楚,字句通顺,卷面干净,还有什么问题能难住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