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前沿探索与实践:双课堂优秀案例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教学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必将带来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从而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毫无疑义的。但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推进教学的信息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探索的力度。

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即原“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教学信息化的探索,近年更致力于“双课堂”为了便于读者进一步理解“双课堂”,我们把顾德希老师的《语文教学的信息化——谈“双课堂”》一文作为附录,供参考。原文见2015年《历届语言学前沿论坛精选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教学实验。“双课堂”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基本特点,是把现实中的实体课堂,与互联网上与之一体化的虚拟课堂,看作是彼此互补、用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但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域”;并凭借这样的“域”把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起来,从而取得具有一定震撼力的教学成果。事实证明,“双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好的。不仅在“名校”“名师”那里是这样,而且在所谓“生源差”的学校、在名不见经传的一般教师那里,也是这样。这是本书所汇集的几十份案例所呈现的基本事实。

本书的编写宗旨,是试图以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令人欣喜的信息化教学故事,证明方兴未艾的信息化教学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是试图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探索者获得初步成功的清晰足迹,给打算进行这方面探索的教师以启示:①信息化教学的主力军是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的教师;②信息化教学的光明前景充满魅力;③信息化教学的起步并不复杂。本案例集的执教者,大多并没有接受过多么复杂的专门培训。他们大多是了解一点别人的作法后,就入门了,而接下来的创新,便天宽地阔了。

由于篇幅限制,本书仅选录了五十多篇案例。这些案例分三种类型:A.专题型案例、B.课案型案例、C.其他类型案例。“专题型案例”是教学活动周期较长的案例,这部分案例多由教师本人执笔完成。例如,北京市第五中学王屏萍老师的案例《史铁生散文作品专题教学》,学习活动前后持续了两个多月,全班38名学生共创作作品257万余字,人均撰写文字量6万余字。“课案型案例”呈现的是“双课堂”教学方式与人们所熟悉的课堂教学概念相结合的成果,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所有环节。双课堂教学方式与这样的课堂教学概念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着极大的创造空间。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何杰老师的案例《哦,香雪》,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学习活动,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前所未有的深度开发。类似的案例很多。本书选录的三十多篇“课案型案例”,来自不同地区的各类学校,涵盖了基础教育所有学段,涉及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等11个学科。为了使本书体例划一,同时也为了不加重执教者的负担,除少数案例由老师本人执笔外,其他案例均由我们组织专人进行了整理。曹志勇、郭馨蕾、和强、李钰、刘静、王诗昊、吴洁、杨洁、周萍等参与了这项工作。除上述两种类型以外,还有一部分案例,反映的或属于个别化教学成果,或较难称之为“某节课”“某教学内容”的教学,但很有启发性,我们将这部分案例放在了“其他类型案例”中,并加上编者按。这部分案例由教师本人撰写。

本书以文字为主,图文并茂。为了增强案例的原汁原味,我们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在书籍中插入“二维码”,以便于查看与“案例亮点”相关的全部数据资料,或观看“课堂实录”的视频。为保障读者观看的流畅性,我们借助专业的视频网站——“优酷”呈现这些内容。若您在观看时遇到问题,请与本书编写组联系双课堂教学案例集编写组联系方式:zhlskt@tfedu.net。,我们会第一时间帮助您解决。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赵海波先生、兰宏生先生的鼎力支持,得到了“双课堂”项目实验校等单位领导、一线教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有些老师的案例虽未收录于本书,但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本书的编写,离不开上述人员的鼓励,在此谨致以衷心感谢!

特别是陶西平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写了精彩的序言,给我们以极大的鼓励与鞭策,令我们深受感动。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信息化教学探索的大潮中,本书所做的还只是很初步的工作,一定存在很多不足,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由顾德希主持编写,编写组成员有袁华莉、郭馨蕾、杨洁、吴士增、冯南平等。

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

双课堂教学案例编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