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史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最大的电学家”法拉第

电气现象才是能为人类打开的自然宝库。——法拉第

总而言之,我认为法拉第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科学家。——J.廷德尔

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电生磁)的发现,以及安培的电流间电磁力作用的发现,极大地启迪了人们的思想,科学家们自然而然地考虑和研究“磁生电”的问题。

法拉第(图2-31)生于英国伦敦郊外一个小镇,家庭贫寒,只上过两年小学。他13岁在印刷铺当学徒,工作之余,勤学不辍,并购置一些简单仪器进行实验。1813年3月,经著名科学家戴维(H.Davy,1778—1829)推荐,到伦敦皇家学院(一个群众团体)担任实验室助理工,工作十分卖力。同年秋天,他陪戴维到欧洲大陆旅行,结识了盖·吕萨克、安培、乔治·居维叶等著名科学家,观看了磁学实验。此次旅行使法拉第大开眼界,回英国后他一边工作,一边从事科学实验。1821年9月3日,法拉第进行了著名的“水银杯实验”,成功地将电力和磁力转换成连续的机械运动。1821年,法拉第产生了“从磁产生电”的设想,从1824年12月28日到1831年8月29日6年之间,他进行了多次实验,但都没有成功。其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32的(a)、(b)、(c)所示。

图2-31 法拉第(M.Faraday,1791—1869)

图2-32 法拉第实验装置示意图

(a)、(c)、(b)分别为1824.12.28、1825.11.28和1828.4.22采用的装置,没有成功;(d)1831.8.29采用的实验装置;(e)1831.9.24采用的实验装置;(f)1831.10.17采用的实验装置;(g)将磁棒改为螺线管的实验装置

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采用图2-32(d)的实验装置。图中圆环是用7/8in铁棍制成,外径为6in;A是由3段各24ft长铜线绕成的线圈(3段可串联);B是用约60ft铜线绕成的两个线圈;5为检流计;3为电池(10个极板,每片面积约4in2)。法拉第将B边的一个线圈用铜线与检流计5(5在铁环3ft之外)相连,A边的一个线圈与电池3相连。合上开关4时,发现检流计5摆动,以后又停在原有位置;打开4时,又发现检流计5摆动。法拉第实验用螺线环(A和B)见图2-33。这是法拉第首次发现磁生电现象。实际上,法拉第的这个实验装置也是世界上第一只变压器。

图2-33 法拉第实验用过的螺线环

1831年9月24日,法拉第用软铁棒上绕螺管线圈代替检流计[图2-32(e)],发现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两个条形铁片会吸到一起。

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进行了有决定意义的一次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见图2-32(f)。图中N、S为一个in磁棒的两极。当磁棒迅速插入螺管时,发现检流计发生偏转再将磁棒迅速取出时,检流计向相反方向偏转。

法拉第通过多次实验,确认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于1851年在《论磁力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一个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其大小与单位时间中线圈所切割的磁力线数成正比,与线圈电阻成反比。”

1833年,法拉第还用实验证明:静电、动物电、感应电流、伏打电流等,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另外,1837年,他引入电场、磁场概念;1852年通过实验又引入了电力线、磁力线的概念,将抽象的电场、磁场变得具体、形象起来。

在法拉第进行电磁感应实验的同时,许多科学家也在研究磁生电的问题,有的人离成功仅一步之遥,但终因运气不佳而失之交臂。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A.J.Fresnel,1788—1827)声称他曾经把磁铁放在螺旋线圈里,使导线产生了电流,但未被别人重复所证实;1822年,安培发现一个电流可以感应出另一个电流,但他轻率地认为这与电动力作用的理论无关,未将实验公布,坐失良机;1825年,瑞士科学家科拉顿(J.D.Col-ladon,1802—1892)在研究磁生电问题时,进行用磁铁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但是,科拉顿为了避免磁铁对检流计产生的影响,特意将检流计放在隔壁房里,他采用与图2-32(f)类似的实验装置,将磁铁棒在线圈内插入、拔出,然后到隔壁房里看检流计是否发生偏转。虽然实际上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但他看到的检流计却是纹丝未动,“跑”失良机。后来,当他读到法拉第的实验报告后才恍然大悟,悔恨不已。

最倒霉的当数美国著名科学家亨利(图2-34)。1827年,他用纱包铜线代替裸铜线发明了有实用价值的电磁铁,1829年制成了当时世界上吸引力最大的电磁铁,其最大吸力达9280N(图2-35为亨利的电磁铁实验情况)。1832年他发现自感现象,1834年又发现两个线圈间的互感现象。

图2-34 亨利(J.Henry,1797—1878)

图2-35 亨利的电磁铁实验

1930年8月假期,当时担任奥尔巴尼大学教授的亨利将绝缘导线绕在一块条形软铁上,两端与检流计相连,然后把条形软铁放在外绕线圈的U形电磁铁之间。当U形电磁铁外的线圈通电时,他发现与条形软铁相连的检流计发生摆动;切断U形电磁铁线圈中电流时,检流计又向相反方向摆动。这就是说,他比法拉第早一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亨利没有立即发表这一实验成果,他还想继续实验研究,然而假期已过,教学任务太重,只好暂时搁置一旁。后来他又进行了多次实验,直到1832年才将实验写成论文,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Arts(《美国科学和艺术杂志》)第7期上。但法拉第已于1831年就宣布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虽然亨利先于法拉第完成关键性的实验,可是法拉第首先公布,因此电磁感应现象的发明优先权只能归法拉第了。

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1834年,俄国科学家楞次德文名H.F.Lenz,(图2-36)提出了判断电磁感应中电流方向的定律,即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在于产生一个磁通,以抵抗电流回路中原有磁通的变化。”

图2-36 楞次(З.Х.Ленц,1804—186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为电能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并成为发明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的理论基石,它使人类获得了打开电能宝库的钥匙,跨入了辉煌的电气时代。因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称赞法拉第是“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电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