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本书的框架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知识空间流动从而促进产业发展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的实践,从客观上提出探究知识流动的创新活动空间分布演化作用的理论需求。然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知识空间传播的载体及途径都发生了变化,知识流动的空间内涵随之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当前的知识流动理论与创新集聚现实的矛盾即源于此。在此背景下,对于知识流动的创新活动空间分布演化作用的探究必定要以厘清网络经济条件下知识空间流动特征的新变化为基础。
针对上述问题,本书以内生增长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探讨网络经济条件下知识流动特征的变化及其对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并以美国这个世界上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为样本,探讨其创新发展体系特质、创新活动空间分布演化历程、知识流动网络演化特质,并以美国为样本检验理论探讨的基本结论。
本书主要尝试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知识空间流动的实现及其影响因素。知识流动具有载体多样化、途径多样化、过程复杂化的特征。知识空间流动的过程如何?究竟有哪些因素作用于不同途径的知识流动过程?网络经济的发展对于知识空间流动产生怎样的影响?②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活动空间分布演化机理。依据马歇尔的理论,知识流动引发的外部性是影响经济活动及其要素空间分布的要素之一。那么,知识流动在创新活动空间分布演化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本书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架构如下所述。
第2章从理论上阐述了知识流动的内涵及其实现机理。从知识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入手,对当前若干个与知识流动相关的概念进行辨析,阐述知识流动的内涵,并阐明以专利引用量化知识流动的科学性;分析知识流动的主要内容及载体,构建反映知识流动的定性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知识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述网络经济条件下知识流动的新特征。
第3章从理论角度阐明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的内涵并对现有测度方案进行评述。在对创新活动空间分布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从历史偶然事件、向心力与离心力、突破点和持续点三个要素入手分析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的演化机理,并探讨创新活动空间分布和生产活动空间分布的关系;从空间单元、模型、数据三个角度对现有创新活动空间分布测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书所沿用的测度方案。
第4章构建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活动空间分布演化的理论模型。在对创新活动空间分布及知识流动进行理论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两地区、三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依据该模型分析创新活动空间分布局部均衡和全局均衡中的知识流动效应,及其与贸易自由度的协调效应,从理论上揭示知识流动对创新活动空间分布演化的作用机理。
第5章概述本书研究样本美国的创新活动发展的基本情况。从科技发展的总体情况、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空间布局、科技政策、国家层面的创新战略几个方面对美国创新活动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
第6章分析美国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知识流动情况。利用第3章提出的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的测度方案,对美国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状态及其演变进行分析;沿用大时间跨度的美国专利引用数据,验证知识流动的空间传播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第7章分析美国各州之间知识流动网络的演化情况。以美国生物技术领域为例,构建区域间专利引用网络,分别从整体层面、区块层面以及节点层面分析网络结构特征以及结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美国生物技术领域区域间知识流动网络的影响因素。
第8章以美国为样本验证知识流动对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的作用。从整体和重点区域两个维度提出进行检验的基本框架,随后利用第6章的测度结果,分别从整体和重点区域两个维度对知识流动影响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的命题进行检验,并且对不同创新水平重点区域的回归结果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