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近代张家口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是一个街道体系句法重构的历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以20世纪30年代京张铁路的实施为分水岭。前一段时期主要以军事堡垒为主导的缓慢发展,空间形态较为零散;京张铁路的通车,使得张家口的街道系统句法重构,且逐渐形成的稳定的街道空间,决定了现在的城市空间格局。解放初期的张家口,城市主要为恢复期,城市句法调整缓慢,主要增强桥东区和桥西区的联系。直到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句法结构调整加快,基本维持原有稳定的结构形态和小范围调整完善。
19世纪40年代的张家口市,以堡子里和古宏庙为中心,影响力向外围均匀减弱,整体偏于中部和南部,城市整体结构较弱。20世纪30年代经过重构的街道系统由于清水河沿路的修建,增加了张家口街道空间的连接关系,高集成度空间单元主体的增加,说明贯穿南北和东西的新道路以及京张铁路沿线,替代了原先独立的街道,变成系统内可达性较高的街道。城市物质空间的核心也发生了偏移,主体核心的位置随着京张铁路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但原有集成度核心区(堡子里和古宏庙区)仍然发挥着支配的作用。随着城市路网空间控制值等级的加多,集成度值变化梯度增加,表明近代张家口街道系统不停地进行小范围调整,引发张家口街道系统句法结构在局部范围内的持续调整,城市整体智能度也不断提高。
城市路网空间的结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城市社会空间的表现。物质空间核心往往对应着城市系统的社会空间核心。整体集成度高的路网结构交汇的区域,对应城市内商业设施最密集的区域。近代张家口的句法核心经历了“堡子里”、“来远堡”核心、“火车站”核心几个区域的演变,这和实际是相吻合的,表现了物质核心和社会核心高度的一致性。另建国路、胜利路的修建,极大地加强了桥东区其余单元空间的集成度,张家口东部地区,东南地区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便捷程度大大提高,使得这些地区有效的纳入了城市的街道网格,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
近代张家口城市空间智能度由低到高逐渐发展,符合城市的发展规律,说明张家口由封闭的军事堡垒向防御型工业城市、再向区域复合的工业城市发展的规律,但整体城市的智能度较低,可理解性较差,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发展必将优化城市结构,改善城市整体空间的智能度。
本文试图借助空间集成度的概念,提取城市街道系统内的物质空间结构核心,推导子空间在系统中的地位变化,判断城市物质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同时结合城市社会空间的演变,验证城市物质空间核心和社会空间核心的关系。从定量分析的角度,针对近代张家口城市建设历史,分析其由军事堡垒逐渐演变为趋同区域复合中心的发展特点,为类似边防城市规划提供设计参考。
附图未注明出处者为作者绘制。
孙青峰 中船重工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孙艳峰 北京城五工程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