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O Baby, Baby
原文
A man would like to keep improving, even in his decline years, and surprise himself with some little feat now and then, such as begetting a daughter, as I did recently, a lovely one with bright eyes and long, delicate fingers. I am a guy who in August entered the 55-to-65 age group, which the New York Times recently referred to as “the near elderly” (thanks a lot), and who in December stood in the delivery room and watched her appear, and who now rises from a sound sleep at her siren call, which comes sooner than one expected and is electrifying.
She is not an easy baby you can shoehorn into your busy schedule the way people do nowadays. Not a hobby baby. It would take a village to raise this child—about 68 people, in other words: walkers, feeders, scrapers, dressers, bouncers and maybe the Mormon Tabernacle Choir to come in an hour or two in the evening and hum.
Well, what else did I have in mind for my twilight years? Not that much. A writer turns 55, the old double nickel, and the slender thread of inspiration has unraveled and you clomp around in circles like an old pony at the pony ride and beautiful women come up and tell you how much their mothers liked something you did in 1975. Your prose style turns flabby. Your work has the shelf life of tropical fish. Compared to that, fathering a baby is sheer nobility, a shot at immortality.
From “O Baby, Baby” by Garrison Keillor, from Time
批改
男人即便是垂垂老矣1,也总想不断进步,还想时不时用一些小成就来给自己惊喜,比如生个女儿的出生2。我最近就当上了一个可爱女孩的爸爸,她有着明亮的双眸、纤长的手指。今年八月,我步入了55~65岁的行列,按照《纽约时报》最新的说法,我们是“近老年人”(多好的称呼3),12月时,我站在产房里看着女儿降生,现在,她的声音如有魔力4,将我从熟睡中唤起,而我本以为要过一会儿才能听见这震撼人心5的声音。
她不是个让人省心的宝宝6,你没法像现在的人一样,把照顾她塞进紧张的日程安排里7。照料她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这事需要一个68人左右的村庄8,也就是说,得有人带她散步、喂她食物、帮她清理、给她穿衣、逗她开心,也许晚上摩门大教堂合唱团还要来为她哼唱上一两个小时。
哎,时至暮年到了这个岁数,我还有什么心事呢?也没什么了吧。一个55岁的作家,年过半百9,才思枯竭10,有如游乐场里的老马在吃力地绕圈,美女过来向你说她的母亲曾多么倾慕你在1975年所为的那些往事11。你的文风变得松散,作品的上架时间和热带鱼的寿命一样短暂。相比之下,为人父是纯粹而高尚的,有望成为不朽12。
文本定位
本文选自《时代周刊》。作者随手写来,把一个作家年龄大了,力不从心,文思枯竭的无奈心情和泰然态度表现得非常完美。文章写得随意,无正式语言的痕迹,归于软文本很合适。翻译时则也应该在译文中营造同样的气氛,文字也要灵活。
点评
1 declining years译成“垂垂老矣”过分了些。有同学用“韶华不再”也不恰当,“韶华”表示美好时光,和declining并不相同。相反,参考译文一用“年纪不饶人的时候”就更准确。后面的twilight years译成“暮年”尚可,但“暮年”是老年的意思,这里在说“准老年”,所以还不如说“到了这把年纪”。
2 原文明显是一个以男人作为主语的动词,没有理由换成“出生”,因为照原文表达并不困难。另外,此处和后面分开成两句,这倒没有问题。
3 显然有讽刺意味,建议仍用“谢”这个词,如“多谢啦”。
4 siren原为警车警报声,siren call常指诱人但危险的声音,典故可查字典。但此处最好不用“魔力”这类词,大意就是闻声而起,解释成“惊人的声音”就行。
5 选词可斟酌。基本含义就是“惊”,英文是thrilling, stimulating等。“震撼”太强了些。
6 把easy baby翻译成“让人省心的”,不错。若一定要贴近原文,也许可以翻译成“容易带的孩子,但“省心”似乎更好。
7 “塞进……忙碌的日程表”之类的说法既接近原文隐喻,也能让中文读者接受。但也可以不按照隐喻处理,解释一下,如“在百忙中挤出一点时间来照顾”。此处“把照顾她塞进日程安排”中文似不通。“把她塞进”更合理。另外,最好是“塞进日程里”或“安排到日程里”。
8 意思有出入,原文没有说村庄有68个人。应该说需要一村子的人,算一算得有68个人(见参考译文)。不要把68个人和村庄直接放到一起,因为it takes a village是英文中的一个固定说法,很多人认为源自喜莱莉·柯林顿的书名,但是这之前就已经是语言体系中的说法,强调一件事要大家来完成。
9 避免用old double nickel的直译法可以,因为原文是建立在美国货币的基础上的,汉语未必要照搬。但也有人会直译,见参考译文一。
10 这个汉语成语基本反映原文的意思,不错。原文是隐喻说法,thread unraveled表示灵感的线拧不成一股了,隐喻基础是failure is division。参考译文一直译也是一种选择:“灵感的细丝已经不再成缕”。
11 指1975年时所写的作品。“所为的往事”太宽泛,此处就是指作品。另外,倾慕更多用于人,欣赏似更好。
12 作家原本的向往是作品之不朽。既然作品不能不朽,生个孩子也是个传承不朽的方式。“有望”一词用得好,因为shot at只是目标,而不是达到目标。
参考译文一
男人总想着能不断进步,就算到了年纪不饶人的时候,仍希望不时做出些小小的事迹来让自己刮目相看,比方说生个女儿之类的,而我最近就生了一个好可爱的女儿,她的眼睛明亮,手指细长。我八月时就跨入了五十五岁到六十五岁这个年龄层,《纽约时报》最近称这群人是“近老年”(多谢啦!)十二月时,我在产房看着女儿出生。现在呢?我睡得正香却被她的致命呼唤叫醒,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哭起来了,哭声令我如遭电击。
好带的孩子,你可以在百忙中挤出一点时间来照顾就好了。现在的人都是这么做的,但我的女儿可不行。她不是那种让你当成嗜好的孩子。要养大这个孩子得动用一村子的人——算算大概要六十八个人手:要有带她散步的,喂她奶的,抓她痒的,替她穿衣服的,逗她玩的,晚上可能还要摩门教圣堂唱诗班来哼一两个小时的曲子才成。
话说回来,我步入暮年,心里还有什么别的打算吗?也实在没什么了。作家到了五十五岁,两个五叠在一起,灵感的细丝已经不再成缕,只能拖着笨重的步伐兜圈子,像迷你马场给小孩骑的那匹老马,美女会走过来对你说,她妈妈很欣赏你在一九七五年做的某些事。你的散文风格失去了劲道,作品的商业寿命好比热带鱼。想想这些,能养个孩子是多么崇高的事,等于是获得永生的机会。
——选自台湾《解读时代》
参考译文二
常言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年八月,我自己刚刚跨入《纽约时报》最近所界定的“准老年人”行列,即55岁到65岁之间。四个月之后,我便站在产房,等待女儿的降生。这个明眸善睐、十指纤纤的小精灵的到来就是让我的老年生活时不时有些小成就感的例证。如今,她清脆的啼哭如同警报,常常将我从熟睡中唤醒。这警报来得比预期的早,让我兴奋不已。
女儿从不循规蹈矩,普通人带孩子的那套规则对她无济于事。于是乎全村68人悉数上阵,共同投入了这项“浩大工程”。助其学步者有之,喂奶喂食者有之,沐浴擦身者有之,穿衣解带者有之,嬉戏玩耍者有之。摩门合唱团甚至也要时不时地过来捧捧场,在晚上哼上一两个小时。
五十五岁的我本已江郎才尽,文思枯竭,接近创作生涯的终点。这就好比骑着一匹上了年岁的矮种马,笨拙不堪,只能原地徘徊。这时一位妙龄女郎向你走来,原来你1975年的作品是她母亲的最爱。文风既已拖沓,则无传世名篇。老来得子,倒不如尽享天伦,将这一崇高事业进行到底。生命不朽,夫复何求?
(张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