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筑设计作品集 (清华大学建筑规划景观设计教学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历史文化研究及场地体验发现

尽管我们把课程设计定位在数字技术及有机生态的方向上,但是,不同题目所处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仍然是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些传统因素经过计算代码的转译以及有机形态的融合,将使最终的设计具有识别性,它可以标注设计成果的文化特征,使设计具有特定的归属性,最终又体现在建筑形象及空间的专属特性上,从而导致使用者具有认同感。比如“海上富士”的设计从日本传统绘画中的波纹及富士山体的形态出发,通过程序生成三维空间构筑了未来海上城市的有机形象,饱含日本精神和日本品味。

数字建筑设计更具有复合及包容的形态生成能力,通过参数模型及程序语言,设计结果可展现出更多的原型因素的影响。对设计地段的调研及体验,往往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原型基因,它可直接地影响生成逻辑,进而产生特有的场地形态,比如在“大阪梅田站前项目”的设计中,学生对场地的观察中,体会到现状人流流向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它将决定站前项目的入口设置、交通组织、开放空间,乃至建筑群形体组合,而进一步观察发现,人流不仅从地面上经过,而且来自于地下空间及天桥,并且穿行于楼宇之间,新项目的设计把这一复杂的动态流线作为基本图解,再运用软件工具生成设计,结果展现出了属于场地的新建筑。这是一种现象学的设计思想,即通过亲身体验和直觉捕捉,找到直观现象因子,通过数字技术转译成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