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叔诚钢琴讲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谈基础

有太多的人特别强调基础的重要性,我是赞同的。但他们常常是以培养专业的钢琴演奏家为目的,过多地强调如何加强手指技能等基本功(或称童子功)的训练,这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这个基础,应该是通过学习钢琴,去打造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及表现音乐的基础,而绝不仅只是演奏技能的基础。

中国目前业余学钢琴的大概有几千万人,有人是短期学几年,有人计划长期学下去;有人想增加音乐素养,有人想成为出色的演奏家;等等。可能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想过为什么学。不争的事实是,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日后是不会以钢琴表演为职业的(能成为优秀钢琴演奏家的肯定更是凤毛麟角)。何况年轻人日后的成长道路无法预知,更没有人可以将前人的成功历程在自己身上复制。然而无论如何,你只要开始学了,就要正规去学,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打好基础,要有目的性地达到“学有所获”。这个“所获”就是通过钢琴这个学习音乐的最佳乐器,使自己逐渐地懂音乐,逐渐地爱音乐,逐渐地能够感知音乐。 只有这个“所获”才是货真价实的。试想,我们几千万的琴童都能够如此有“所获”的话,其意义将远比培养出几个金字塔顶尖的钢琴家大得多!

以“学有所获”为目的,学习钢琴绝对是所有乐器中的不二选择。钢琴具备了我们在音乐中使用的所有音符,高音之高超过乐队中的短笛,低音之低又超过乐队中之贝斯,这些通过钢琴的两行五线谱和手下的八十八个琴键都可以轻易认全。只有通过对五线谱与键盘的视觉认知,我们才会对音乐有全面立体化的听觉认知。这恐怕就是全世界学习音乐的人都必须具有钢琴基础的主要原因。

我们曾经把另一个键盘乐器——电子琴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乐器也是这个目的,因为相对钢琴来说电子琴更经济而且便携。然而它致命的缺陷是它的键盘与电器产品的按钮一样,只有接通与断开两档,任何人按下都发出同样的声音。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它获得必要的音乐知识,却无法通过它像钢琴或其他乐器那样获得音乐的表现力。而钢琴则是具备最丰富表现力的乐器。

我见过不少学了十几年钢琴的人,除了能弹奏上课的曲子之外几乎什么都不懂。不仅起码的大小调性、大小和弦都搞不懂、分不清,连什么好听什么不好听也分辨不出。如果从小学钢琴到长大成人,除了长年累月不停地弹曲子(并且不可避免地随弹随忘),什么基本知识都没学到,什么音乐感觉都没有,何苦呢?

以“学有所获”为目的,在我们弹奏钢琴的时候必须将培养“耳朵”置于培养“手指”之上,用“听”指导“弹”。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在“课余”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甚至诸多的牺牲,换来具有实际意义的回报。

假如你以后成为了钢琴演奏家,你会切身体会到:正是在基础学习阶段,养成了用“听”来指导和监督你的每一步进程,才由此逐步掌握和控制了钢琴的声音,理解了作品。也逐步掌握了练琴方法,提高了演奏技巧。

假如你以后成为了音乐教师,你会发现:会“弹”远没有会“听”重要。你尽可以胸有成竹地指导你的学生如何正确地演奏(也可能是演唱)。重要的是,你完全有能力指导那些你自己力所不及的作品。因为你具备了良好的听力基础,心里有了标准,能够鉴别。正如美国作曲家格什文(George Gershwin,1898—1937)说过的:“音乐听的越多,就越能品评鉴赏,才能知道音乐怎样才是好的。”

假如你从事了音乐以外的任何职业,你更会因为曾经的一段“课余”钢琴学习所获得的听力基础,而具备了超常的音乐感受力,超常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水平。尽管不再练琴,“手指”的基础可能会渐渐衰退,而“耳朵”的基础则是永远不会丢失的。你只会越来越爱音乐,越来越多地从音乐中领略到艺术经典中的深邃内涵与精神力量,你的素养与品位也会越来越高。

由于在“课余”学习钢琴的阶段获取了良好的音乐基础,你可能又选择了其他乐器,也可能改学了作曲或指挥,也可能成了音乐评论家或是演员、导演,也可能成了演出经济人或是乐器制造家……无论在哪儿,你的“音乐耳朵”都将具有高度的价值,令你卓尔不凡。即使从事了与音乐貌似无关的科学、医学等专业也同样如此。大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就说过:“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