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外甥,他当教授的爸爸从来不教
有人认为,家里有个当老师的,教育起孩子来可省心不少。如果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是大学教授,那可真替这个孩子高兴:用不着花一分钱的补课费,随时享有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并且是想怎么问就怎么问,连举手报告都免了。
辅导自己的孩子,还用不着担心被学校开除!
据说,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私下带学生赚外快,而且外快远远高于工资收入。
此时,如果要像我的外甥李亚那样,那优势简直是“得天独厚”。因为,他的父母都在大学工作,并且这所大学是专门培养老师的师范大学。
李亚果然不负众望,不管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还是上大学、读研究生,学习一路绿灯,成绩名列前茅。目前在完成了澳大利亚两所最好的五星级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的硕士课程之后,顺利移民澳大利亚。
现在,我要和读者们分享的是关于李亚学习过程中的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从外甥李亚上小学开始,他的爸爸、妈妈(也就是我的姐夫、姐姐)就因为他的学习和教育问题产生了分歧,一向和睦的家庭有了争议。我的姐夫不只是英语(西方文学)专业的教授,要带研究生,教授、撰写英语著作,还因为他是学校领导,所以要承担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哪里还有时间来辅导自己儿子的英语?再说,即便姐夫有时间,一个搞英语研究和创作的专家,你让他去辅导小学生的ABC,不仅大材小用,估计也没这心情。
可是,另一方面,当时“英语热”带动了孩子们学英语的热情(其实是学生家长的热情),自然,我姐姐也不例外,她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从小英语就出类拔萃,至少对得起家有英语专家老爸这块招牌吧,就因为这,这个家庭开始不平静了。
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两位做教育的专家,开始把家庭气氛搞得有些紧张了。姐夫明白我是一向主张“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的,虽然那时我还没有孩子,但我毕竟是姐姐的亲弟弟,有些话还是可以对姐姐说出来的。
“姐,李亚刚上学,你为什么那么着急让他学英语呢?”我和姐姐生活的城市距离将近400千米,但这个不远不近的距离正处在我的私人“交通条例”里的边缘地带:凡是去的地方超过400千米的,不管航空管制有多严格,飞机延误几个小时,航空公司是不是赔偿,一概乘飞机。毕竟,飞行的时间还是短暂的。400千米以内的,不商量,自己开车,说走就走。这不,我就是开车去的。
“你没有孩子不知道,李亚班里的同学,一多半都报名去学了,咱不学不就落后了吗?再说,英语越来越重要,从小不学,等孩子大了,英语发音的音准和音调都成问题。我就想让你姐夫每个星期教教孩子,可他整天推三阻四的,今天嫌忙,明天嫌累,就是不教,你说我能不生气吗?”姐姐是急脾气,说着说着就激动了。
“那你担心什么呢?担心李亚会落后于别的孩子,然后让自己觉得很没面子,当然了,也担心孩子将来没有好的前途,对吧?”我明白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做了母亲的女性,无论其职业、能力、地位如何,对孩子的担心和牵挂可能都是一样的,这是母性的本能。
“其实我觉得这件事情不复杂呀,给自己点时间,也给孩子点时间,一个学期最多一个学年,看看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对于这个孩子和这个家庭来说,拿出这个时间是值得的。”我的建议得到了姐夫和姐姐的认可,当然,现在想想,最受益的当然是没被强迫学习的外甥李亚。
一个学期结束了,李亚不仅英语成绩遥遥领先,他的语文和数学同样名列前茅,我姐姐的担心开始得到缓解和释放,同时,她的疑问却加深了,为什么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会那么好?而其他补课的孩子却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呢?
外甥的学习成绩到底有多好?我的英语不好,我没有办法评证,只好借助一次他的亲身经历来“佐证”。当外甥在国内完成了大学本科课程后,申请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继续他的研究生学位课程,按照大学的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能证明自己的英语成绩达到雅思成绩总分6分(因为申请人太多,现在的门槛更高了),这是什么概念呢?国内大学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如果不是坚持学英语的话,估计雅思成绩不会超过5分。
没有什么准备,抱着考考看的心理,第一次考雅思的外甥甚至还有些惭愧:“第一次参加,题型都没有练习过。再考的话,应该就熟悉了。”第一次他的雅思成绩是7.5分!
后来,他还真又考过一次。在他顺利完成了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通信工程的硕士学位课程后,他准备移民,按照移民局的要求,对申请人的英语成绩有一定要求。于是他再次参加了雅思的考试,这次的成绩是8分!英语成绩好,加上硕士专业热门,所以他的移民申请很快获得批准。
故事二:外甥完成了澳大利亚两所大学的硕士课程后,顺利移民定居,我姐姐、姐夫心里的一块石头也总算落地了。
但是,事与愿违,一向安分的孩子却偏偏在这个时候让大人再次不安,他要回国!理由是,在澳大利亚找到的工作和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要回国发展。
又是多少次越洋电话的争吵,姐姐无奈之下把电话打给我,想听听我的意见。
“既然孩子自己认为已经深思熟虑了,那就让他回来吧,而且一定要鼓励他去生活成本最高的上海发展。”我给人建议往往是不解释的,所以很多家长听不懂,要求三番五次地解释,再解释。
“那怎么行!就算他在上海可以找到工作,他的工资连吃住的费用都不够,我还要贴补他,干脆让他回家吧,找个不错的工作,娶妻生子,我也早点抱孙子。”我姐姐明显也没搞清楚我为什么会这样建议。
“老姐,难道你真想让儿子回来待一辈子?这小子可是提前预支了您和我姐夫将近半辈子的收入,您不能在他留学后让他回来赚这么点可怜的工资吧?那样,您有操不完的心,孩子也重复您现在的生活,圈子小、眼界窄、生活品质低,您觉得有价值吗?”我说的是实话。
“那也没有办法,他说什么也要回来,我看他留学的学费算是打了水漂了!早知道这样,他国内大学毕业后,不如直接找工作算了,还省了我们的积蓄。”据我所知,为了这个孩子,姐姐和姐夫省吃俭用,手头很紧,把钱都给了儿子。
“放心吧,姐姐。我敢给您打包票,用不了一年,您的儿子会乖乖地回到澳大利亚的,估计再也不会有回来的念头了。千万不要为了眼前这点事情,让自己有压力。我唯一的正式要求就是,李亚在回国之后,千万不要给他任何经济上的支持,不问什么原由,一概拒绝,必须让他开始面对自己了。”我在国外生活和工作过,我明白这些向父母伸手伸惯了的孩子是怎样的心理。
“不会的,这些年的积蓄都不够他留学的,哪里再会给他钱。再说,他已经成年了,至少要自己养活自己吧。”姐姐明白了我的计划。
外甥回来了,带着超大的行李箱,大有把家搬回来的架势。在发达国家待惯了,贪图繁华的年轻人回到国内,一般就认两个地儿:一个是上海,另一个是北京,连广州都觉得不够格,更别说自己从前生活十几年的中小城市了。
外甥在上海找了份工作,他在电话里反复强调“因为自己是新人,所以用人单位只开出了月薪4500元的刚刚够填饱肚子的工资”,听得出来,他还是认为自己回国发展的决定是对的,只不过目前刚刚开始,自己有这个思想准备去面对。
到了第六个月,外甥终于摊牌了!
他要回去,回到以前曾经抱怨过“专业不对口”的澳大利亚!
回到澳大利亚的李亚,在一家很有名气的连锁机构当经理。目前,经过近一年的锻炼和摸索,他正积极筹划自己投资创业!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犯错的机会!让孩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推翻自己之前的判断和结论,这将使得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趋于理性和成熟,而不是像多数人那样继续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