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嬗变中的东方帝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4 解裘收明将

时间:1642

朝大臣洪承畴降清后,皇太极对他极为优待,一些清军将领很不高兴。皇太极问:“我们这么多年吃苦受罪为了什么?”这些人说:“为了灭明。”皇太极说:“比如走路,我们都是瞎子,现在有了一个向导,我能不高兴吗?”

松锦之战

清崇德六年(1641),清军兵围锦州城,祖大寿等明将被包围在锦州城里。锦州是明朝在关外的最后一座重镇,锦州一丢,明朝在关外就没作为了。明朝崇祯帝任命大臣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去解锦州之围。

洪承畴是明朝名将,进士出身,在镇压农民军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政治和军事才能。洪承畴曾在临潼俘获了闯王高迎祥,在潼关大败李自成,李自成只带领18人逃出。此次出援锦州,洪承畴带了8个总兵,13万大军,4万匹马,从宁远北进,步步为营,且守且战。同时,他积极地集聚粮草,准备与清军长期作战。可是,明朝朝中大臣开始议论纷纷,说洪承畴浪费国家钱财,不积极进取。崇祯帝也坐不住了,派了一个监军去催促洪承畴进兵。洪承畴不敢抗命,就进兵锦州,想与清军尽快决战。这正合皇太极的如意算盘。此时,清军指挥作战的是身经百战的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两军初战,清军失利,皇太极急忙带兵增援。经过研究,清军制定了新的战略:截断明军的,切断明军的粮道;在大路上布阵,不让明军增;在一些小路上设伏,攻击溃逃的明军士兵;围困驻扎在锦州南松山上的洪承畴主力。

皇太极调兵木信牌

明军的粮道一被截断,士兵开始恐慌。同时,洪承畴与锦州城内的明将也失去了配合。明军总兵曹变蛟带兵冲击皇太极的大营,被乱箭射回,身负重伤。于是,明军的各个总兵开始自行其是。当天夜里,王朴、吴三桂两位总兵逃往杏山,又想退回宁远(今辽宁兴城),结果中了清军的埋伏,全军覆没。最后,只有曹变蛟和王廷臣两支队伍跟随着洪承畴,其他总兵都不知去向。洪承畴聚拢大约1万多军队,固守松山孤城。到了第二年二月,明军仅剩下3000多人。明军的一些将领开始绝望,副将夏成德投降,引清兵入城,洪承畴、曹变蛟、王廷臣被抓。三月,守卫锦州的祖大寿率军投降,松锦之战以明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计收洪承畴

被俘之后,曹变蛟、王廷臣不屈被杀,洪承畴被解往盛京(今辽宁沈阳)。久闻洪承畴之名的皇太极得知已将其活捉异常高兴,亲自到监狱中看望洪承畴,劝他投降,洪承畴不肯。皇太极看洪承畴衣衫单薄,便脱下自己身上的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畴的身上,说:“先生冷吧,穿上它吧!”洪承畴非常感动,他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却遭到崇祯帝猜忌,而眼前的这个敌人却对一个阶下之囚如此关心。洪承畴自觉得遇明主,于是跪地投降。

清太宗皇太极像

皇太极(1626~1643在位),为努尔哈赤第八子。

洪承畴投降的消息没有传到北京城,前线传回的情报说他已经以身殉国了,崇祯帝还建庙设坛表彰祭奠洪承畴。松锦大战是继萨尔浒之战、沈辽之战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战役,标志着明朝在关外的统治结束。此役明朝损失惨重:13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大量辎重丢失,曹变蛟等大将被杀,洪承畴、祖大寿等名将投降。

延伸阅读

《贰臣传》

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二月初三日,乾隆帝颁发谕旨,令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即为降清的明朝官吏所作之传。乾隆帝认为,当初清朝开国之时,为求一统大业,对于归附、投降的明朝官吏,不得不加以重用,有的甚至还位列阁臣,封王拜爵,借此安定人心,树立起归顺的榜样,促进国家一统的完成。但事后凭情而论,君主临危授命,为人臣者却畏死而降附,于大节有亏。君主向以“君为臣纲”为重,以激励臣节为要务,鼓励臣子尽忠,故应贬斥变节之举,提倡尽忠守节之风。于是在大力表彰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的同时,下令编纂《贰臣传》。乾隆帝此举,无非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缓和民族矛盾,瓦解民族意识,以达成统一思想。国史馆遵旨开始编写该书,分甲乙两编,共编成12卷,收录125人,洪承畴、刘良佐、钱谦益、吴伟业等都在其列。甲乙两编是根据这些贰臣降清以后的两种情况而分的:一种是对清朝赤胆忠心,功勋卓著者;另一种则是在清无所作为,毫无建树者。前一种人编入甲编,后一种人编入乙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