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史话(大家小札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从“无招胜有招”谈到“无剑胜有剑”

武林高手相斗,自必要过招。早期武侠小说的招式如“金鸡独立”“飞燕投林”“拨云见日”“倒打金钟”等,大都是象形象势的,后来发展开去,在新派武侠小说家的笔下,武打的招式便演变为象意的了。这种纯是取意的招式,空灵缥缈,不可捉摸,恍似宋人严羽以禅论诗所说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一般。如金庸笔下的“暗香疏影”“鲍鱼之肆”“面无人色”“想入非非”“岱宗如何”“空谷足音”等招式,名称怪异,似有若无,即使霍元甲与海灯法师再生下,也是无法演练的。

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提出了一个“无招胜有招”的理论,可称武学真谛。书中写华山派前辈风清扬向令狐冲传授“独孤九剑”时说:“学招时要活学,使招时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练熟了几千万手绝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终究还是给人家破得干干净净。”他又说:“活学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你说‘各招混成,敌人便无法可破’,这句话还只说对了一小半。不是‘混成’,而是根本无招。你的剑招使得再混成,只要有迹可循,敌人便有隙可乘。但如你根本并无招式,敌人如何来破你的招式?”接着他进一步举例解释道:“要切肉,总得有肉可切;要斩柴,总得有柴可斩;敌人要破你剑招,你须得有剑招给人家来破才成。一个从未学过武功的常人,拿了剑乱挥乱舞,你见闻再博,也猜不到他下一剑要刺向哪里,砍向何处。就算是剑术至精之人,也破不了他的招式,只因并无招式,‘破招’二字,便谈不上了。只是不曾学过武功之人,虽无招式,却会给人轻而易举的打倒。真正上乘的剑术,则是能制人而决不能为人所制。”金庸借风清扬的口讲述的这套“无招胜有招”的理论,别出心裁,匪夷所思,使人眼界大开,耳目一新。风清扬指导令狐冲学剑时,要他将招式融会贯通,设想如何一气呵成,然后全部将它忘了,忘得干干净净,一招也不可留在心中,待到以后与别人打斗时,便以“无招”的面目出现。后来,命狐冲确是以无招之剑,击败了不少武林高手。这种以无招破有招的武学要诀,在金庸的作品中是时时可以见到的。《倚天屠龙记》中写张三丰向张无忌传授太极剑法时,张无忌不记招式,只是细看他剑招中“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之意。待到张三丰演练完毕,张无忌已忘了一半;当张三丰再演一遍后,张无忌便忘得一干二净了。随即,张无忌便现炒现卖,以这无招的太极剑法,战胜了号称“八臂神剑”的东方白。原来张三丰传授给张无忌的乃是“剑意”,而非“剑招”。他要张无忌将所见到的剑招尽数忘记,才能得其精髓。这样,临敌时以意驭剑,就能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干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能纯。张三丰这种武学见解,与风清扬是完全一致的。风清扬认为剑术之道,应如行云流水,任意所之;张三丰讲究以意驭剑,心无拘囿。两人都强调要使活招数,切忌拘泥不化,不知变通,而只有到了出手无招的时候,才能达到剑术的最高境界。

出手无招所产生的效果是十分神异的,使许多武林高手也为之瞠目不解,心神俱乱。《笑傲江湖》写令狐冲在药王庙与华山派剑宗高手封不平相斗,每当他在剑招中用上了本门华山派的剑法,或者嵩山、衡山、泰山等派剑法时,便会被封不平循招一一破去,险些右臂被斩;但当他随手乱挥,无招可寻时,封不平便显得手忙脚乱,难以抵挡,最后臂腿被刺中四剑,黯然离去。封不平的一百〇八招“狂风快剑”,虽然招数精奇,气势凌厉,终究敌不过令狐冲宛似“行云流水,任意所之”的无招奇剑。真是有招则败,无招反胜了!此类出手无招,弄得武学奇才也大感困惑的例子,在金庸作品中并不少见。《鹿鼎记》中的少林寺般若堂首座澄观大师,武学渊博,熟知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但对绿衫女郎阿珂有意隐瞒武功家数的狂挥乱打,两脚乱踢,却大感稀奇古怪,惊讶不已。因为这些乱挥乱踢,无招无式,不成章法,澄观无法看出她是何家何派,自觉孤陋寡闻,惭愧之至。俗语有说“盲拳打死老师傅”,就是这个道理。《天龙八部》中的逍遥子曾布下了一个“珍珑”棋局,邀请天下高手拆解,结果众多熟悉棋道的人无法破解,反而让一个棋艺低劣的虚竹和尚,闭目乱下一子,无端杀死了自己的一块白棋,竟误打误撞地把这个棋局解开了。虚竹这一下妙着,与武学上的出手无招极其相似。误打误撞竟能奏效,也同样是属于“盲拳打死老师傅”的道理。《天龙八部》里有一个武学奇才王语嫣,她读尽天下武学典籍,举凡各家各派的武功特点和招式变化,以及各种招式的破解,各类武器的辨识,各派武功的长处和不足,都了如指掌。她虽然毫无武功,不懂得耍刀弄棒,却能根据武学典籍所载,指点别人如何出招破招。她曾多次指点段誉却敌制胜,对两个以活蛇为武器的青衫客却毫无办法。因为两条活生生的毒蛇纵身而噬,决不依据哪一家哪一派的武功,要预料它们从哪一个方位攻来,她就无能为力了。两个青衫客长于蛮方,天生异禀,蹿高伏低,灵动之极,步履捷如虎豹,却又全无武功家数。王语嫣虽然想到擒贼擒王,要先打倒毒蛇的主人,但由于无法料到二人如何出步出招,因此纵有满腹武功,也无济于事。段誉终于被两条毒蛇咬住左臂,幸好他曾服食过莽牯朱蛤,百毒不侵,这才没有中毒身亡。对各家各派武功烂熟于胸的王语嫣,这次竟未能指点段誉破敌解困,可以说是书中唯一的一次例外。

凡属某人独创而不为世所知的武功,大都出敌不意,威力奇高,虽有招式,也如同无招一样。《神雕侠侣》中的独臂杨过,因思念小龙女而自创的一套“黯然销魂掌”,掌名奇,招式名称更奇。因纯是独创,敌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全不知他如何出手,更不知有“行尸走肉”“呆若木鸡”这类古怪招式。骤一交手,茫然不解,数招便告落败。杨过以这套掌法,与武功高绝的金轮法王相斗时,出招恍恍惚惚,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金轮法王虽然饱经大敌,也无法躲过这些不可捉摸的突发奇招,终于被杨过一脚踢中胸口,大叫一声,口喷鲜血,跌下高台。这些“恍恍惚惚、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新招,是庶几与无招相近的。

从“无招胜有招”扩展开去,又有“无剑胜有剑”的提法。杨过从剑魔独孤求败的剑冢中,便深深领悟到这位前辈高人剑术通灵的变化过程。当年独孤求败在打遍天下无敌手之后,隐身深谷,埋剑山中。所埋的四口剑,代表了他一生四个阶段的武功与剑术,第一把剑锋利无比,他二十岁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第二把是紫薇软剑,他三十岁前所用,因误伤义士不祥,故弃之深谷,仅以石片为记;第三把是重约四十千克的钝剑,他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第四把剑是柄轻飘飘的木剑,因年深日久,剑身剑柄均已腐朽,剑下的石刻题字写道:“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独孤求败用剑由利到钝,由重到轻,纵横江湖三十余载,全仗内力深厚。而这深厚内力,竟是在与山洪冲力的抗击中练出来的。杨过被神雕带到山谷中的溪心练剑,正是重复独孤求败当年的做法。当一个人能做到“草木竹石均可为剑”的时候,举轻若重,举重若轻,距离无剑胜有剑的境界就不远了。“无剑胜有剑”之外,又有所谓“无劲胜有劲”“无力即有力”之说,见之于金庸《连城诀》一书。书中的血刀老祖对狄云说道,挥刀时要“腰劲运肩,肩通于臂,臂须无劲,腕须无力”。所说虽然玄妙高深,但在“有”“无”之间,与“无招胜有招”的道理还是相通的。

金庸对武功的创造、对招式的创新,大概已臻最高境界。如古怪的“蛤蟆功”和“泥鳅功”,如神奇的“吸星大法”和“乾坤大挪移法”,如风雅的“黯然销魂掌”掌法和“凌波微步”步法,如以掌力、指力发出的气流作杀敌武器的“火焰刀”和“六脉神剑”,等等,名称怪异,武功神妙,是异想天开的创造。而招式名称的随心所欲,变化多端,由形而意,由实而虚,趋向诗化雅化,更是一般武侠小说作者所望尘莫及的。后起的台湾武侠小说家古龙,深知博大精深不及金庸,便避开金庸之所长,纯出偏锋,另辟蹊径。他写武侠打斗极少使用招式(有的甚至全无招式),只是大起大落,三两下便决出胜负,用的正是“无招胜有招”的写法。他在《陆小凤》中,借武功奇高的小老头的口说道:“那些以招式变化取胜的武功,就完全是孩子们玩的把戏了。”这就无怪乎他摒弃招式不用了。他还从金庸的“无剑胜有剑”中受到启发,写剑神西门吹雪的剑法已达到无剑境界。什么叫无剑境界?书中解释道——他掌中虽无剑,可是他的剑仍在,到处都在。他的人已与剑融为一体,他的人就是剑,只要他的人在,天地万物,都是他的剑。古龙这个无剑境界,与金庸的“无剑论”是截然不同的。古龙上面这段解释,其实是说了人剑合一,人在剑在,并非真的无剑。这与金庸所说的“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的构想是全不一样的。西门吹雪在与“岁寒三友”之一的枯竹相斗时,手中本来无剑,但他用以击毙枯竹的剑,正是从枯竹手上夺来的。这便是“只要他的人在,天地万物,都是他的剑”的全部秘密所在。

在武侠小说的写作上,古龙和金庸、梁羽生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他善用推理手法写武侠小说,他笔下的陆小凤、楚留香,擅长破案,可称“武侠福尔摩斯”。他小说情节的奇诡曲折处不弱于金庸,但硬凑的痕迹与突变的地方太多,显得过于跳跃,不够严密。从“武侠推理”与“武侠侦探”这一点看,以前的武侠小说似乎尚未有过。这是古龙的新招。他如此出招,大概也属于“无招胜有招”的一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