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江苏导游基础知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江苏的旅游产业

1旅游经济发展情况(掌握)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境内外游客数和旅游总收入实现两位数“双增长”,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1.5%和14.1%;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省级旅游度假区45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2018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8182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247.3亿元,增长13.6%。接待入境过夜游客400.9万人次,增长8.3%。其中,外国人264.7万人次,增长9.5%;港澳台同胞136.2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46.5亿美元,增长10.8%。接待国内游客81422.8万人次,增长9.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851.3亿元,增长13.7%。

2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掌握)

“梦江苏——情与水的中国文化之乡”的江苏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基本确立并日益鲜明。

3旅游产业规模(掌握)

(1)“十三五”时期,是江苏省全面构建“畅游江苏”体系,深入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编制全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既要谋大势、谋全局,也要抓重点、破难点,切实做到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可考核。

(2)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江苏“十三五”旅游业新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旅游发展新动力,坚持协调发展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转变旅游发展新方式,坚持开放发展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坚持共享发展实现旅游品质新提升。

4《江苏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1)发展战略

根据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总体要求,突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扩大旅游消费需求,改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全域旅游战略。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推动全省范围内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全覆盖,在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重点地区编制实施全域旅游规划,建立起与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综合管理体制,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包容发展,实现共建共享。

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文化、体育、制造业、交通、医疗、信息、教育、科技、金融、保险业等相关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旅游业发展。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加快形成江苏智慧旅游高地。

创新发展战略。以创新理念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旅游内容、商品和产业模式创新,进一步加大对创新企业、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激活产业主体活力,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创客基地和创客示范项目。

开放合作战略。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合作力度,拓展江苏旅游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旅游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扩大国际客源市场。突出江苏东方文化典范的特色形象,打造园林、大运河、扬子江、水乡古镇等世界旅游品牌产品。通过旅游国际合作展示江苏形象,以国际化思维开展推广营销。

特色发展战略。从我省地域、文化、经济特征出发,坚持个性设计,特色发展。加强对各地旅游发展进行特色定位和个性引导,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互补的多元格局。

绿色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厚植绿色之基、彰显生态之美。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引进环保理念、技术建设旅游项目,大力建设生态型旅游区,引导游客低碳出行、保护环境。

(2)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和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作用,提升旅游业在经济社会中的贡献度。丰富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优化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把江苏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旅游强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600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全省旅游投资额达到27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五年累计完成旅游投资超万亿元。全省旅游就业总数达到500万人,提高旅游业就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率。延长游客人均逗留天数至3天,每人次平均消费达到1700元。全省旅游服务管理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旅游产业素质和综合效益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区域旅游发展更加协调。全面提升苏南地区旅游品质,建成全域化的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推动苏中旅游品质稳步提升,凸显水乡特色,促进与苏南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形成新的旅游高地。充分发挥苏北地区的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促进跨越式发展,将苏北地区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到2020年,苏中、苏北旅游消费总额占全省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强化旅游载体建设,新增5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个以上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惠民富民作用进一步凸显。优化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倡导文明旅游,全面提升经营单位、游客和居民的文明程度。加大惠民力度,城乡居民年出游率提高至4.5次/人。加大乡村旅游发展力度,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农民致富、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3)优化旅游空间布局

完善省域旅游发展格局

构建“四带两圈一网”的省域旅游发展格局,促进资本、项目、产品集聚,培育我省旅游增长轴和增长极。

a.四大旅游带

长江名城旅游带、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带、沿海生态旅游带、东陇海丝绸之路旅游带。

b.两大旅游圈

环太湖旅游圈、环洪泽湖旅游圈。

c.全域高铁旅游网

依托我省发达的高铁网络优势,构建全域高铁旅游网,将高铁网打造成为我省主要的游客集散网络。提升高铁沿线旅游风情小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品质,实现高铁沿线旅游功能全覆盖。加强陆桥、沿江、京沪、沿海等国家通道沿线旅游开发规划,着力拓展我省中远程旅游客源市场。

培育区域旅游集聚区

里下河生态旅游区、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区、环骆马湖休闲度假区、江南丘陵休闲旅游区。

促进城镇旅游发展

a.中心城市

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

b.重点旅游县(市、区)

江宁、高淳、宜兴、新沂、贾汪、溧阳、金坛、昆山、常熟、吴江、吴中、启东、如东、东海、盱眙、泗洪、大丰、东台、高邮、句容、兴化、沭阳。

c.旅游风情小镇

促进旅游资源富集的小镇,按照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做好规划设计,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畅通对外旅游道路衔接,不断强化旅游产品特色。到2020年,储备打造50~100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旅游风情小镇群,构筑我省旅游业新的竞争优势,将旅游风情小镇打造为我省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载体。充分把握全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契机,推动旅游要素全面融入各类型特色小镇建设,所有特色小镇按照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其中文化旅游类要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

(4)主要任务

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a.拓展全域旅游发展空间;

b.构建“旅游+”产业体系;

c.实现旅游发展共建共享;

d.加强全域旅游建设动态跟踪。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a.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b.升级智慧旅游;

c.保障旅游安全;

d.建立社会服务组织。

丰富旅游产品有效供给

a.观光旅游产品

“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八类观光系列产品:名胜遗产旅游产品、滨海风光旅游产品、城市景观旅游产品、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珍稀动植物旅游产品、自然生态旅游产品、书画观光旅游产品、主题公园旅游产品。

b.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十三五”期间,重点提升打造八类休闲度假产品:都市休闲度假产品、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温泉休闲度假产品、养老休闲度假产品、情感休闲度假产品、海滨休闲度假产品、运动健康休闲度假产品、研修体验度假产品。

c.专项旅游产品

“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九类专项旅游产品:商务会展旅游产品、研学旅游产品、自驾旅游产品、低空飞行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宗教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书香旅游产品。

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a.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b.乡村旅游配套提升;

c.乡村旅游扶贫惠民。

打造旅游品牌

a.构建江苏旅游品牌体系;

b.加快形成品牌优势。

拓展旅游市场

a.加快发展入境旅游;

b.大力发展国内旅游;

c.加强旅游营销推广。

积极壮大旅游企业

a.做大做强国有旅游企业;

b.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

c.支持中小型旅游企业转型升级。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a.加强旅游法制建设;

b.推进诚信旅游工程;

c.加大旅游市场治理力度;

d.推进旅游标准化;

e.倡导文明旅游。

深化旅游改革创新

a.培育旅游创新基地;

b.创新旅游体制机制;

c.加快现代旅游统计体系建设;

d.促进旅游投融资创新。

(5)规划实施保障

组织保障

a.坚持科学规划引导;

b.完善产业考核制度。

政策制度保障

a.健全旅游产业评价体系;

b.探索旅游用地用海政策;

c.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财税金融政策保障

a.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b.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形象推广、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c.加强对旅游公共服务、“一带一路”旅游项目、旅游文创商品、乡村旅游民宿的扶持力度;

d.继续扩大旅游产业发展基金规模,建立科学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绩效评价体系;

e.鼓励各市、县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各市、县对上级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整合;

f.积极培育旅游金融市场,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旅游信贷服务,建立旅游、财政、担保、银行四方协作机制,发行旅游金融信贷产品;

g.推进旅游项目投资方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等金融机构深化合作;

h.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

人才保障

a.建立江苏旅游智库;

b.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c.健全旅游教育培训机制;

d.加强从业人员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