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江苏的重要历史变迁
1吴越春秋(了解)
(1)泰伯奔吴
①周太王的大儿子泰伯和二弟仲雍从中原迁往长江下游的江南,在无锡、常熟一带定居。当时黄河流域已经进入兴盛的奴隶社会,而苏南一带还处在父系氏族的原始社会后期,被称为“荆蛮之地”。
②泰伯在梅里(今无锡市区梅村)筑了座土城,建立句吴国,此为吴地最初的都邑。由于他把北方先进的农业技术、青铜器及其铸造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一带,改变了该地区原先落后的面貌,使梅里一度成为江苏南部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2)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今江苏地区分属吴、越、楚、宋诸国。
(3)勾践灭吴
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称霸中原,开凿运河——邗沟(今扬州至淮安),沟通江淮运输,并在今扬州蜀岗上筑邗城,扬州古城由此兴起。
②勾践灭吴,范蠡立下大功,后人为纪念范蠡,将五里湖称为蠡湖,今苏州蠡口镇、蠡墅镇,其得名皆源于此。
(4)今日苏南
①今天,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苏锡常地区以吴文化为特征。
②此处河网密布,气候温和,农业和手工业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乡”的美誉。
③苏南地区在文化上,有吴侬软语的方言,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城格局,“秀慧、细腻、柔和、智巧、素雅”的性格。
2徐福东渡(了解)
(1)秦代江苏建置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今江苏地区分属会稽、九江、东海、泅水、琅邪等郡。
(2)徐福东渡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代方士徐市(即徐福,今连云港市赣榆县人)请求秦始皇造巨船,携童男童女、百工匠人、技师及武士数千人,装载五谷种子和丝绸等,浮渡东海,赴蓬莱求药。最终,徐福渡海到达今日本九州地区佐贺市,并就此定居。
(3)徐福对日本的贡献
秦朝时期,日本刚从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文化时期。徐福等人在当地开拓土地,并传授种田、蚕桑和医药等知识,把中国的农业文化带到日本,使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了一个飞跃。
(4)徐福在日本的地位
①佐贺平野是日本水稻的发源地,当地老百姓深信这些农耕技术是徐福传授给他们祖先的。因此,徐福被日本人称为“农耕之神”“纺织之神”。
②为了纪念徐福的功绩,佐贺市建立了“金立神社”。每年4月,当地举行历时三天的祭祀徐福的活动。另外,在东京、佐贺、新宫等地现存有关徐福的遗址达56处,可见徐福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5)徐福在中国的地位
徐福是我国出使日本最早的使者,是中日文化交往的始祖。在徐福故里,今连云港市赣榆县金山乡徐福村,建有村碑和徐福祠。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外游客尤其是日本人旅游和寻根的胜地。
3楚汉争雄(了解)
(1)主要人物
①刘邦
a.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今沛县西)人,曾做过泗水亭长。初起兵时,与县吏萧何、曹参、屠夫樊哙以及吹鼓手周勃等,里应外合,占取沛县,被拥立为沛公。鸿门宴后,又被项羽封为汉王,据巴蜀、汉中之地。
b.公元前206年,刘邦出兵统一关中,遂又联合诸侯王,与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虽历经磨难与挫折,却屡败屡起。公元前202年,垓下大战,项羽败死,刘邦登基称帝,统一中国,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汉朝。
c.现沛县仍保留有《大风歌》石碑。
②项羽
a.项羽,名籍,楚国下相(今宿迁)人,楚将世家出身。初与叔父项梁在苏州举兵起义,带领八千名士兵渡江西进,攻入咸阳,放火烧了阿房宫,自称“西楚霸王”。
b.后刘邦强大,被迫与之议和,以河南荥阳鸿沟为界,平分天下,河西归汉,河东归楚,史称“楚河汉界”。
c.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重重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后带百余骑兵拼死杀出重围,南逃至今安徽和县乌江口,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挥剑自刎而亡。
d.今徐州戏马台传说为项羽观阅将士操练戏马之处,今宿迁市建有项王故里仿汉式建筑群。
③韩信
a.韩信,江苏淮阴(今淮安)人,为创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与萧何、张良并称为“兴汉三杰”。他善于用兵,自称“多多益善”。
b.在韩信活动过的地方保存、修建了一系列纪念性的景观。
(2)楚汉相争的历史遗迹
①汉文化遗迹集中于江苏徐州。徐州是刘邦故里和发迹之处,汉代为封王之地,因此汉文化发育较好。徐州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被称为汉文化“三绝”。
②西汉高祖刘邦封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封地号称楚国,都于彭城(今徐州),其王位延续了12代。这些汉代王侯墓葬,都以山为陵,凿石而成,犹如一座座地下宫殿,著名的如楚王山刘交墓、北洞山楚王墓、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楚王刘注墓等。
③徐州汉画像石与南京、丹阳的南朝陵墓石刻,苏州明清古典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
4六朝金粉(了解)
东吴于公元229年定都建业,开创了南京的都城历史。此后,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和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公元420年~公元589年),相继在这里建都,称为建康。前后建都达325年之久,史称“六朝古都”。这一时期,江南经济、文化以都城建康为中心,迅速发展起来,逐渐赶上了中原地区,历来被史家称颂为“六代繁华”。
(1)东吴
①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定都建业。他毅然北移数十里,在“龙蟠虎踞”的今日南京城区中部,缔造建业都城。
②建业城南依秦淮河,又得“负山带江”之险,非常适合军事攻防和“以水军立国”的形势之需。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由此奠定基础。
③公元280年,西晋大将王浚率8万水军,自武昌顺流而下,直逼建业城下。孙皓向晋军投降,吴国至此亡于西晋。
(2)两晋
①公元316年,西晋亡于匈奴。公元317年,司马氏王室的琅邪王司马睿即位于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
②北方先后避乱南渡的人在百万以上,对进一步提高南方生产水平和充实劳动力起了积极作用。当时,建康城的北方人,数量甚至多于土著人口。
(3)南朝
①政治经济
a.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朝,是南朝的开始。自此南京相继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代,长达160多年。
b.南朝四代都是偏安江南的汉族政权,在近两个世纪中,建康继续成为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c.建康的繁荣,是江南经济发展的缩影,并且在这时期,南方稻米产量已经超过北方。
“六代繁华”更是显示出南方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②文化宗教
a.南朝也是一个佛教兴盛和信佛之风弥漫全国的时代。南朝宋明帝、梁武帝、陈后主等无不崇敬佛法,尊礼高僧。
b.梁武帝时在鸡笼山创建同泰寺,并使寺的南门正对着宫城的北门,出入非常方便。梁武帝本人曾四度舍身同泰寺做和尚,被人称为“菩萨皇帝”。
c.今天南京栖霞寺、灵谷寺,苏州寒山寺、保圣寺,扬州大明寺、天宁寺,镇江鹤林寺、金山寺等都是始建于六朝的佛寺。
③历史遗存
a.南朝时齐、梁两代的萧氏皇帝,死后归葬在南兰陵郡,陵墓在今丹阳市境。宋、陈两代帝陵和南朝王侯墓基本上都在南京。
b.现在两地现存的南朝陵墓石刻达33处,这些石刻都是六朝文化的珍品,也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瑰宝。
5鉴真东渡(了解)
(1)隋朝平毁建康
隋统一江南后,隋文帝实行抑制江南地方豪强势力的政策,下令平毁建康城,将它废为耕地。历来设置在金陵的扬州治所,也迁往江北的江都(今扬州市)。
(2)唐朝“扬一益二”
①唐代,政治中心在关中,但其经济却仰赖江淮。当时的扬州已是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为南方经济的中心,在全国商业、手工业和对外贸易中均占第一。
②“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扬一益二”指全国经济上除都城长安外,扬州列第一,益州(今成都)排第二。外国商人来扬州经商,扬州成为当时全国的主要通商口岸。
(3)鉴真东渡对日本的贡献与遗存
①唐代,扬州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成为江苏历史上继徐福东渡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海外文化交往活动。
②鉴真(公元688年~公元763年),扬州人,本姓淳于,14岁出家于扬州大云寺,法号鉴真。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经艰辛,前后近12年,终于抵达日本。
③鉴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按照中国的营造方式在奈良建招提寺,还传授了干漆夹纻雕像法,把高度发达的唐代文化精华带到了日本。连日本制造豆腐的方法也是鉴真传去的。
④今天奈良的唐招提寺,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完美的建筑,扬州大明寺的鉴真纪念堂、张家港市黄泗浦的鉴真东渡纪念经幢,均是中日友谊的最好见证。
6南唐偏安(了解)
(1)南唐的建立与灭亡
公元937年,权臣徐知诰(李昪)废吴王杨溥,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唐,建都金陵,史称南唐。公元975年,北宋灭南唐。南唐政权经历三主,共39年。
(2)历史遗存
南唐先主李昪葬于钦陵,中主李璟葬于顺陵,称为“南唐二陵”,都位于南京南郊祖堂山。南唐是当时中国文艺繁荣的地带,中主李璟、后主李煜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
(3)经济中心的南移
①唐五代后,随着大运河贯通,江南已发展成为全国米粮仓,历代漕粮多由江浙地区供给。当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以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
②唐“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第二次大规模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文化精华,加快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苏州逐渐成为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
7明朝定都南京(了解)
(1)定都南京
①元末,刘福通的红巾军首举义旗,全国纷纷响应。郭子兴兴兵安徽濠州,子兴死,濠州人朱元璋代统余众,于公元1356年攻克集庆(今南京),改为应天府,朱元璋自称吴国公。
②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改应天府为南京,这是古金陵称为“南京”的开始,也是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2)靖难之变
①朱元璋死后,嫡长孙朱允炆(建文帝)继之。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北平以“靖难”为名,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向南京发兵,史称“靖难之变”。
②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南京城陷,朱棣在南京称帝,史称明成祖,年号永乐。
(3)明初南京的政治经济
①从1368年至1421年间,明初的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共53年定都在南京,这里成为全国最繁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②明初,南京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从六朝开始的南京丝织业,到明代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4)明初南京的文化教育
①洪武年间,设在鸡笼山下的国子监,是一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的大学城,学生人数曾达到九千人。
②永乐年间,在国子监编的《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③国子监内集中了宋元以来的刻板,大量编辑和出版书籍,称“南监本”,印刷精良。
(5)明初南京的科学技术
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南京刻印问世。
②位于鸡笼山上的钦天台,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扩建为国家天文台,观测天象,它比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要早290年。
(6)历史遗存
①明代南京的建筑,工程浩大,技术水平高,现存的有:世界最大的城垣以及灵谷寺、无梁殿。
②今尚存的明代遗迹,还有东郊紫金山下明孝陵、市郊分布着大小数十个开国功臣和异国国王的墓、东郊阳山硕大无比的“神功圣德碑”碑材、当时演习朝拜天子礼节的朝天宫以及明初郑和下西洋的纪念遗址等。
8郑和下西洋(了解)
(1)郑和名字由来
郑和本来姓马,名三保,出身于云南一个回族家庭。在“靖难之变”中立下军功,受到赏识,被赐姓郑,始名郑和,人称“三保太监”,又称“三宝太监”。
(2)成就与贡献
①明成祖朱棣为了宣扬明朝的德政,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派遣舰队远航海外,郑和领导了这支舰队。
②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七次“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巡行南洋群岛、波斯湾、红海,直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部海岸一带,访问了亚洲、非洲的近40个国家和地区,船队每次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他的航海技术和航海图,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明初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也是江苏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海外文化交往活动。
9天京风云(了解)
(1)建都南京
①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行起义。1853年春,50万太平军浩浩荡荡直逼南京城下。攻克南京城后,洪秀全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正式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前后共12年。
②1856年9月的“天京变乱”,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后在曾国藩湘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联合镇压下,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天京很快陷落了。
(2)历史遗存
南京钟山第三峰,高250米,逼近南京城墙,历来是攻守南京必争的制高点。太平天国扼守此山,和清军江南大营长期对峙。太平军曾在山头筑要塞天堡城,俗称天堡山,现还有当年天堡城的残基。
10民国时期(了解)
(1)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纷纷响应。12月2日,江浙联军一举攻占南京,遂议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
(2)辛亥革命历史遗存
①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葬于南京钟山之阳,当年他自己选的墓址,建筑陵墓,定名为中山陵。
②至今在江苏留下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遗迹有南京的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旧址、粤军阵亡将士墓、廖仲恺和何香凝合墓以及镇江的赵伯先墓等。
(3)早期民族工业和教育
①民族工业
a.江苏最早的官办机器工业是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创办的金陵制造局(遗址在今晨光机器厂内)。
b.纺织机器工业首推南通张謇在1895年创办的大生纱厂(今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前身)。
c.我国著名实业家范旭东在南京江北创办的永利钮厂,1937年2月生产出我国第一批硫酸铵。
②文化教育
a.江苏是国内最早引进近代教育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地区之一。最早开办近代教育的有江南水师学堂(公元1890年)、陆军学堂(公元1896年)、矿业学堂(公元1898年)。
b.南京的三江师范学堂(公元1902年)和苏州东吴大学都是江苏早期的高等院校。1927年,二者合并为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
c.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在1927年建立了民国的最高科研机构——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任第一任院长。
(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历史遗存
江苏的革命斗争纪念地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航空烈士墓、新四军茅山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原址(梅园新村)、渡江胜利纪念碑、淮海战役纪念馆和烈士纪念塔、新四军纪念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