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河北导游基础知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成就及历史事件

1先秦时期的重要成就及历史事件(掌握)

(1)文明摇篮

旧石器时代——泥河湾

a.地位和意义

第一,地位

位于河北阳原的泥河湾文化遗址群,既是人类活动最北端的见证,又是中华大地古人类的早期发祥地之一。这里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几乎记录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发展演变的全部过程,是目前河北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遗物。

第二,意义

2001年马圈沟遗址的发掘,其研究价值可与世界公认的人类起源地——东非的奥杜维峡谷相媲美。故将泥河湾称作“人类祖先的东方故乡”,也有“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之称。

b.荣誉称谓

第一,2000年,泥河湾旧石器考古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第二,2001年,泥河湾遗址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2002年,泥河湾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

a.得名

位于武安县磁山村的“磁山遗址”,被定为磁山文化。

b.意义

第一,该遗址的发掘说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脱离了农业经济的初级阶段。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为寻找中国更早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第二,磁山文化的大量文化遗存证明,在六七千年以前,人类已经开始在河北省这一带繁衍、生息,过着半渔猎、半农牧的生活,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2)中华先祖

上古传说——三大部落

a.黄帝部落居住在中国西北部现今陕西省的地方,后来向东迁徙,最后定居在今河北涿鹿一带的山弯里,过着游牧生活;

b.炎帝部落在今陕西省渭河流域至黄河中游一带活动;

c.蚩尤部落又称为“九黎族”,是原来居住在中国东部的夷人部落,其活动范围大致在今天山东省南部,河南省东部、南部,安徽省中部,东达海边。

炎、黄部落的融合

a.涿鹿之战

第一,炎帝被蚩尤打败后,投靠黄帝部落。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

第二,黄帝对蚩尤部落成员采取安抚政策,留在北方的蚩尤部落成员就加入了炎、黄部落。

b.阪泉之战

第一,打败蚩尤以后,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又发生了大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战败,归服了黄帝部落;

第二,这支统一于黄帝部落的后裔共同繁衍,奠定了后来华夏族的历史基础。

中华大一统基础的初步奠定

a.黄帝整个部落联盟出现了“兵祸息”“万国和”的局面;

b.“合符釜山”初步奠定了中华大统一的基础,涿鹿有“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之称。

祖先的认同感

a.炎黄子孙

第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黄帝逐渐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居民,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第二,春秋以后,这些居民自称为华夏族,汉代之后改称为汉族;

第三,后世的汉族人把炎帝、黄帝尊称为自己的祖先,自称是“炎黄子孙”。

b.中华

第一,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营建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是天下中心,故称为“中土”。而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又是华夏族,所以又把这一地区称为“中华”;

第二,后来,华夏族和其他各族不断融合,华夏族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高度发展的华夏族文化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中华”便逐渐成为整个中国的代称,“炎黄子孙”也随之带有更广泛的含义。

(3)夏、商、周时期的河北

概况

a.公元前21世纪左右,大禹建立了夏王朝,划天下为九州,河北隶属“冀州”;

b.商朝以后,河北逐渐成为平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汉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区域。

a.地位、位置分布及活动部落

第一,夏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第一个朝代;

第二,上古时期的冀州,主要包括今河北省和山西省;

第三,活动于河北的主要是有易部落、河伯部落、商族部落。

b.社会经济

第一,冀北地区农耕和渔猎经济较为发达,农业已经占主导地位,畜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渔猎在当时仍占一定的比例;

第二,冀中南地区在经济结构上与冀北相似,但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农业经济的成分和比例更大一些,渔猎经济的比例相对小些;生产工具中磨制石器相当普遍;家畜、家禽饲养中有猪、狗、牛、羊等,尤以猪的数量最多;陶器中有朱、黑、黄、白四色彩绘黑陶。

a.位置分布

商朝早期曾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部建都。商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发达时期,它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省北部,而河北的南部地区属于商的王畿之地,河北其他各地也是商的统治范围。

b.文化遗存

第一,商朝的文明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出现了发达的青铜制造业、酿酒业和雕刻业,并有了目前所知最早的系统文字——甲骨文;

第二,商代的文化遗址,南起磁县、邯郸,北到丰宁、卢龙的许多县份均有发现。

a.西周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行政区划历史的开端。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周朝采取分封制治理国家,广封诸侯,以藩卫西周中央政权。周代的文物在涉县、邯郸、邢台、大厂回族自治县等地均有出土。

b.东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始称东周。东周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大变革时期,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这个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争霸称雄,互相吞并。

表2-1 河北省春秋时代主要诸侯国

表2-2 河北省战国时代主要诸侯国

2封建社会时期的重要成就及历史事件(掌握)

(1)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河北

秦朝

a.政治统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其中在河北境内陆续设置了八郡。

b.经济文化

当时河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在全国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朝廷的北疆重地。

c.秦始皇在河北的活动

秦始皇出生于河北邯郸,死于河北沙丘平台,他生前曾三次巡幸河北,并在秦皇岛建有行宫。

秦末

公元前208年,项羽在巨鹿(今平乡县西南)率军“破釜沉舟”,打败秦军。项羽在消灭秦朝后,大封诸侯。

表2-3 项羽灭秦后在河北的分封

汉朝

a.行政区划

表2-4 汉朝时期河北的行政区划

b.经济人文

第一,汉朝时,河北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是当时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冶铁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第二,河北的汉代墓葬众多,其中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文物珍品享誉海内外。

魏晋南北朝

a.战乱与稳定

第一,魏晋南北朝的军阀混战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地处军事要冲的河北,三百多年间先后存在过30多个政权。

第二,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战争主要发生在黄河以南,河北不是主要战场。

第三,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十分重视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并实行屯田制等措施,使中原地区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b.繁荣发展

第一,位于河北南部的邺城,成为当时的繁华盛都,先后有六个政权在此建都。

第二,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迅速传播,邺城是当时的佛教中心,南、北响堂山石窟保存至今,涉县中皇山的摩崖石刻也颇负盛名。

(2)隋、唐、宋、辽、金、元时期的河北

隋朝

a.隋朝时期,河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社会较安定,人口增长较快。

b.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赵州安济桥的建造,表明当时有很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c.京杭大运河直穿河北。

唐朝

a.行政划分

第一,唐朝初年,依山河大势将全国分为十道。今河北辖域主要为河北道,小部分属河东道和关内道。

第二,“河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出现了,但作为大行政区的名称是从唐太宗贞观元年并省分道后才出现的。

b.经济文化发展

第一,魏州是河北南部的水陆要冲,经济和文化都非常发达,有“魏州十万户,歌钟喧闾里”之说;

第二,贝州(今清河)号称“天下北库”;

第三,幽州(今北京)是河北北部工商业繁盛和水陆交通枢纽城市;

第四,沧州海运发达;

第五,定州为丝织业中心;

第六,邢台窑白瓷同南方越州窑青瓷齐名;

第七,五代时期的彩绘浮雕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第八,沧州铁狮子至今风采犹在。

c.“安史之乱”以后的动荡

唐代“安史之乱”中,河北地区战祸频仍,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破坏,唐朝灭亡以后,形成“五代十国”。当时河北境内的中南部,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之属地,北部则主要为辽政权。

宋、辽时期

a.行政区划

第一,宋朝初年,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今河北主要属河北路,后来河北路又分为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两个行政区;

第二,辽、宋时期,河北北部(今易水、雄县、霸州、海河以北地区)属辽管辖,南部属北宋的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

b.经济文化发展

第一,纺织业

丝织业发达,质优量大;棉花也已引入种植。

第二,制瓷业

.定窑(在曲阳县涧磁村)名列全国五大名窑之首,不仅是宫廷的贡品,还由丝绸之路传至中亚、东欧各国;

.磁州窑(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则是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为我国瓷器彩绘装饰开创了新纪元。

第三,冶矿业

.沙河县的綦村铁矿、磁州的固镇铁矿是北宋重要的铁冶区;

.沧州、河间的盐业,易州、镇州的制墨业也十分发达。

第四,壁画

宣化辽代墓葬中的壁画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反映了辽代的社会风俗。

a.管辖地域

金国于1125年灭辽,于1127年灭宋,占有全部河北。

b.经济文化发展

第一,金廷制定鼓励垦荒、赎奴为良的政策,使河北出现“年谷丰,盗贼息,百姓安”的景象;

第二,制瓷、采盐、纺织、矿冶等也继续发展;

第三,地处京畿,水陆交通发展很快;

第四,井陉县柿庄村的金代墓葬壁画则是对金代农村生活景象的描摹。

元朝

a.行政区划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今河北被称为“腹里”地区,为京畿之地,归中央中书省直接管辖。

b.经济文化发展

第一,元世祖发展军民屯田,农业逐渐复兴;

第二,河北的水利得到兴修,增加了灌溉面积。通惠河的修成,使杭州至大都的南北大运河畅通无阻;

第三,南北海运路线的开通,使直沽(今天津)迅速繁荣起来。真定城“居民商贾甚多”,是陆路交通的要冲;

第四,位于河北北部的元中都遗址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皇城遗址。

(3)明清时期的河北

明朝

a.行政区划

明成祖迁都北京,改北京为京师,京师附近的各府州归京师直接管辖,称为北直隶。

b.经济文化发展

第一,农业

明初,政府对河北实行移民和军屯,农业产量增加。棉花种植进一步推广。

第二,盐铁业

沧州始设长芦盐运司,其盐税收入居全国六大盐司中的第3位,仅次于两淮和两浙。遵化铁冶厂建于1403年,规模在全国铁冶厂中居首位。

第三,制瓷业

定窑和磁州窑继续烧制瓷器,产量很大。

第四,明代长城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明代长城有2000千米穿越河北,其中,长城东端的秦皇岛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

清朝

a.行政区划

第一,清朝自1644年定都北京后,继续实行行省制度,正式将明朝的13个布政司改称为“省”,北直隶改称为直隶省。

第二,省治曾几经迁徙,于康熙八年设于保定。

第三,清朝的直隶地区包括直隶省所辖地域,它面积大,又拱卫京师,因此被称为“全国首省”。

b.经济文化发展

第一,清朝前期,河北经济不断发展,高产作物水稻扩种,玉米和红薯引种,种棉之地约居十之二三,棉织业已商品化。

第二,农村出现雇工市场,手工业各部门雇工的现象也很普遍,城乡集市发展很快,在交通要冲迅速形成商品集散地,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

第三,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放为商埠,从而加速了河北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第四,保定莲池书院曾是清代北方的最高学府。

第五,清代皇家陵寝东陵和西陵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六,清代夏都——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已成为今日的著名旅游景区。

3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成就及历史事件(掌握)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70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在直隶开办了一批以军用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天津机器局、开平煤矿)。另外,他还主持修筑铁路,筹办北洋海军,成立各种新式学堂。

19世纪末,河北爆发了反帝的义和团运动,有力地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1901年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推行“新政”,铸铜元、办学校、发展工商业,编练新军,创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军官学堂等,使保定成为全国最大的陆军训练中心,为北洋军阀集团培养了一大批军官。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

1938年1月,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在阜平成立。同年4月建立了冀中根据地。7月,开辟了冀东根据地。8月,冀热辽军区正式建立,扩大了晋察冀边区。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西柏坡是党中央进入北平(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