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东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一、选择题:请在每道小题下面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并在该答案前面的英文字母下打“√”。(共10道题,每道题3分)
1一个中国工人在中国的驻外公司工作,他所获得的纯收入属于下述哪一项?( )
A.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B.驻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C.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D.驻在国的出口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A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土原则,而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民原则。按国土原则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创造的都要统计;按国民原则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本国领土上都要统计。一个中国工人在中国的驻外公司工作,他所获得的纯收入属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属于驻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中的内容?( )
A.商品贸易余额
B.服务贸易余额
C.转移支付
D.私人借贷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D
【解析】经常项目也称经常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收益分配以及经常转移等三项内容。
3凯恩斯在论述有效需求不足原理时,提出三大心理定律,下述四项中的哪一项不在这三大定律之内?( )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
C.流动性偏好
D.财富递减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D
【解析】按照凯恩斯理论,之所以出现“大萧条”,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
4下面四个论述都与科斯定理有关,其中有一个不准确,请指出它是哪一个?( )
A.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界定财产权的重要性
B.科斯定理表明了交易成本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一个因素
C.科斯定理的政策含义是完全排除市场调节机制
D.科斯定理推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C
【解析】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其具体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可以看出,科斯定理的政策含义不是完全排除市场调节机制,而是主张通过市场交易来有效解决由于外部影响导致的市场失灵。
5在什么情形下,“一价定律”所决定的双边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所决定的双边汇率可能是一致的?( )
A.自由贸易条件下
B.完全的浮动汇率下
C.市场分割条件下
D.各国市场均为完全竞争而且交易费用为零的条件下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D
【解析】一价定律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诸如运费、关税、商品不完全流动、产业结构变动以及技术进步等都会使“一价定律”所决定的双边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所决定的双边汇率存在差异,只有各国的市场均为完全竞争且交易费用为零的条件下,“一价定律”所决定的双边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所决定的双边汇率才可能一致。
6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均衡条件下可以获得生产者剩余,从图形上看,这个生产者剩余的数值等于( )。
A.OP0EQ0减去AVC函数从零产量到均衡产量的定积分
B.OP0EQ0减去AC函数从零产量到均衡产量的定积分
C.OP0EQ0减去MC函数从零产量到均衡产量的定积分
D.OP0EQ0减去价格线(亦即需求函数)从零产量到均衡产量的定积分
【答案】C
【解析】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SMC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1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图1 生产者剩余
7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表述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
A.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B.自然失业率是不受货币因素影响的失业率
C.自然失业率是对应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失业率
D.自然失业率是一种周期性的失业率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D
【解析】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可用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解释,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为一随机游走变量,它不是一种周期性的失业率。
8保罗·克鲁格曼提出的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原因主要在于( )。
A.两国同类产品的绝对成本差异
B.两国同类产品的相对成本差异
C.两国资源禀赋的差异
D.两国在不同质产品生产上的规模经济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D
【解析】保罗·克鲁格曼在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关基本假设和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规模经济作为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解释,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他认为两国在不同质产品生产上的规模经济是导致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成功的解释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A项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B项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C项是赫克歇尔和其学生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9对于存在固定成本时的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下列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
A.MC的最低点对应于MP的最高点
B.AVC的最低点对应于AP的最高点
C.AC的最低点对应于TP的最高点
D.AC的最低点对应的产量大于AVC最低点对应的产量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C
【解析】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图2(b)中的MPL为零时的点对应图2(a)中TPL的最高点,而此时图2(c)中的AC不是处于最低点的位置。
图2 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10下列交易中的哪一种体现了美国的消费支出?( )
A.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出售了一架飞机
B.波音公司向美国航空公司出售了一架飞机
C.波音公司向法国航空公司出售了一架飞机
D.波音公司向比尔·盖茨出售了一架飞机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D
【解析】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A项交易属于政府购买支出;B项交易属于投资支出;C项交易属于净出口。
二、简答题(共5道题,每道题10分)
1假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ln(x)+y,约束条件为M=Pxx+Pyy,试结合图形简要说明:
(1)该消费者对x和y商品的需求函数及其需求曲线;
(2)在x和y两种商品中,哪一个更符合生活必需品的特征,为什么?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结合消费者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条件可推导得出商品的需求函数,这种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另外,给出的效用函数对应的为拟线性偏好,此为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推荐看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东北财大研究生上课教材)。
【答案】
(1)结合已知条件可构造拉格朗日辅助函数:L=ln(x)+y-λ(Pxx+Pyy-M)。
拉格朗日定理认为,最优选择必定满足以下三个一阶条件:
∂L/∂x=1/x-λPx=0①
∂L/∂y=1-λPy=0②
∂L/∂λ=-Pxx-Pyy+M=0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x=Py/Px,y=(M-Py)/Py。
商品x的需求曲线(假定商品y的价格不变)为:
图3 商品x的需求曲线
商品y的需求曲线(假定商品x的价格不变)为:
图4 商品y的需求曲线
(2)在x和y两种商品中,商品x更符合生活必需品的特征。原因如下:给出的效用函数U(x,y)=ln(x)+y对应的为拟线性偏好,拟线性偏好通常是指效用函数对商品y来说是线性的,但对商品x来说却是非线性的,人们会把所有额外收入用于消费y商品。消费者对商品y的喜好明显,呈良好性状偏好,即商品y越多,满足程度越大,而对商品x的喜好不明显。拟线性偏好是相对于一些生活必需品来讲的,比如盐,在收入很少的时候,消费者会将全部的收入都用于购买盐,但是随着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者不会购买更多的盐,购买盐的量还和以前一样,他们会转而将所有的额外收入都花费在其他商品上。故商品x更符合生活必需品的特征。
2结合IS-LM曲线简要说明,如果政府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又伴之以松动银根的政策,将可能对均衡的收入、利率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此知识点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搭配。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搭配使用,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水平可能上升、可能下降,也可能不变。这类型考题一定要画图,用图形来描述。
【答案】
IS-LM是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的模型。增加财政支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将向右移动;松动银根的政策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LM曲线将向右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将使产出增加,利率变动情况不确定,具体分析如图5(a)、(b)和(c)所示。
(1)如图5(a)所示,IS和LM向右移动幅度相同,新的均衡点E2与原均衡点E1相比,产出由Y1增加到Y3,利率不变。
图5(a)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果
(2)如图5(b)所示,若财政政策影响大于货币政策,IS右移距离超过LM右移距离,新的均衡点E′与原均衡点E相比,产出增加,利率由r0上升到r1。
图5(b)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果
(3)如图5(c)所示,若财政政策影响小于货币政策,LM右移距离超过IS右移距离,新的均衡点E′与原均衡点E相比,产出增加,而利率由r0下降到r1。
图5(c)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果
由此可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种政策结合使用时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必须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何者更强有力而定。
3简要说明为什么交换的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不等于交换加生产的最优条件?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本题为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第九章课后习题第5题(第四版教材为第十章课后习题第5题)的原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时,应将考研参考教材的课后习题好好地做一至两遍,通过对课后习题的作答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知识点以及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答案】
交换的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并不等于交换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社会生产和交换同时达到均衡的状况,即实现了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况。事实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并不是将交换的最优条件和生产的最优条件简单地并列起来,其原因在于:
(1)交换的最优只是说明消费是最有效率的;生产的最优只是说明生产是最有效率的。两者的简单并列,只是说明消费和生产分开来看时各自独立地达到了最优,但并不能说明,当交换和生产综合起来看时,也达到了最优。
(2)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是要将交换和生产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讨论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当MRTXY=MRSXYA=MRSXYB时,达到了交换和生产的一般均衡。因为只有符合这一条件,才能既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也就是说,当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它衡量生产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成本)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它衡量消费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收益)时,有效率的产出组合就被生产出来了。
4假设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可知,结合图形简要说明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各自的最优数量决定有什么不同?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与私人物品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市场需求曲线不同的是,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由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而成,原因在于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此知识点特别容易出计算题,具体可参见第五版教材第十一章课后习题第10题。
【答案】
(1)私人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
如图6所示,假定社会上只有A和B两个消费者,他们对商品的需求曲线分别由DA和DB表示。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S。将消费者A与B的需求曲线DA和DB水平相加即得到某市场需求曲线D。市场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的交点决定了该私人物品的均衡数量Q0和均衡价格P0。这个均衡数量Q0就是该私人物品的最优数量。
图6 私人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
(2)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
如图7所示,假定社会上只有A和B两个消费者,他们对商品的需求曲线分别由DA和DB表示,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S。将消费者A与B的需求曲线DA和DB垂直相加即得到市场需求曲线D。市场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的交点决定了该公共物品的均衡数量R。
图7 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
由图6和图7可以看出,由于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争特点,与私人物品市场需求曲线不同,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综上所述,公共物品的最优标准与私人物品的最优标准不完全相同。在私人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在公共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利益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
5简要解释:面临线性需求曲线的垄断厂商,其最大利润的均衡位置为什么不会处于需求曲线的下半段。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位置之所以不在线性需求曲线下半段,原因在于此时边际收益为负。对于需求价格弹性、边际收益和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议考生熟练予以推导。
【答案】
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线性的,所以假设其反需求函数为:P=a-bQ(a,b>0)。
则垄断厂商的总收益函数和边际收益函数分别为:TR(Q)=PQ=aQ-bQ2,MR(Q)=a-2bQ。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边际收益不能取负值,否则它就不可能等于边际成本,所以MR(Q)=a-2bQ≥0,即Q≤a/(2b)。
将Q≤a/(2b)代入反需求函数P=a-bQ,可得P≥a/2,即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点,只可能出现在需求曲线的上半段(包括需求曲线的中点)。垄断者不会在需求曲线弹性小于1的地方生产,即其生产应在需求曲线中点的左边,此时总收益是递增的,边际收益为正值且一直递减,如图8所示。
图8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三、计算题(共2道题,每道题10分)
1某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Q=120-2P,其中Q是产量,P是价格,单位为元;成本函数为TC=Q2。试求:
(1)该厂商在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垄断带来的效率损失(即纯损);
(3)如果政府对每销售一单位产品向厂商征税15元,该厂商在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又是多少?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此类考题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方法是直接构造利润函数,然后利润关于产量Q求导,一阶导数为零,从而得出最优的产量;一种方法是利用MR=MC的均衡条件。
【答案】
(1)根据需求函数,可得出反需求函数为:P=60-Q/2。
利润函数为:π=PQ-TC=(60-Q/2)Q-Q2=-3Q2/2+60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3Q+60=0。
解得:Q=20。
将Q=20代入P=60-Q/2,可得:P=50。
将Q=20代入π=-3Q2/2+60Q,可得:π=600。
即该厂商在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分别为20、50和600元。
(2)
图9 垄断带来的效率损失
如图9所示,有效率的产出水平应满足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即60-Q/2=2Q,可得Q=24,P=48,即有效率的产出水平为24,价格为48元。与有效率的产出水平相比,垄断的总经济福利减少了,减少的数量等于图9中的小三角形abc。
将Q=20代入MR=60-Q,可得:MR=40,且根据(1)计算结果P=50,可得小三角形abc的面积为:
S△abc=(1/2)×(24-20)×(50-40)=20
即垄断带来的效率损失为20元。
(3)如果政府对每销售一单位产品向厂商征税15元,则该垄断厂商的成本发生了变化,新的成本函数为:TC=Q2+15Q。新的利润函数为:π=PQ-TC=(60-Q/2)Q-Q2-15Q=-3Q2/2+45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3Q+45=0。
解得:Q=15。
将Q=15代入P=60-Q/2,可得:P=52.5。
将Q=15代入π=-3Q2/2+45Q,可得:π=337.5。
即如果政府对每销售一单位产品向厂商征税15元,该厂商在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分别为15、52.5和337.5元。
2假设对于某商品,市场上共有100个消费者,该商品的50%为75个彼此相同的消费者所购买,他们每个人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另外50%的商品为其余25个彼此相同的消费者所购买,他们每个人的需求价格弹性为3,试求这100个消费者合起来的需求价格弹性。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本题与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第7题(第五版教材为第二章课后习题第8题)非常相似。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时,应将考研指定参考书目的课后习题好好地做一至两遍,通过对课后习题的作答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知识点以及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答案】
个人需求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可视为消费者在市场需求量的份额乘其需求价格弹性之和。数学证明如下(假设有两个消费者):Q=qAd+qBd。
本题中,可将这100个消费者分为两类,其中75个需求价格弹性相同的消费者视为一类,需求价格弹性为2,所占市场需求份额为50%;其中25个需求价格弹性相同的消费者视为一类,需求价格弹性为3。因此,这100个消费者合起来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50%×2+50%×3=2.5。
四、分析与论述题(共3道题,其中前两道题各15分,第三道题20分)
1.政府如果对产品的卖方征收销售税,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将会导致商品的供给曲线向上平移。然而,根据供求曲线具体形状的不同,实际的税收负担情况是不同的。假定商品的需求曲线为负斜率的直线,试结合图形分析一下:
(1)在什么情况下税收负担能够完全转嫁给买方?
(2)在什么情况下买卖双方均承担一定的税赋?
(3)在什么情况下税收负担完全不能转嫁给买方?
(4)上述变化有什么规律性?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税收归宿是税负在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分摊。税收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分摊依赖于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相对大小。本题试图通过考察不同供给曲线形状来分析税收最终的归宿。
【答案】
假如就该商品对厂商或销售方征收所得税t,es为供给弹性,ed为需求弹性,则买方和卖方的税收份额和供求弹性之间的关系分别为:TC/t=es/(es+ed),TS/t=ed/(es+ed)(es,ed≥0)。
其经济学含义为: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小,买方负担的税收份额越小,卖方负担的税收份额越大;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买方负担的税收份额越大,卖方负担的税收份额越小。
(1)税收负担完全转嫁给买方
图10(a) 税收负担完全转嫁给买方
如图10(a)所示,供给曲线为水平直线,原有均衡点为E点。当政府对产品的卖方征收销售税时,供给曲线S向上移动至S′,形成新的均衡点E′点。可以看出,税收负担能够完全转嫁给买方。通过转嫁,消费者承担了全部税额。
(2)税收负担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
图10(b) 税收负担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
如图10(b)所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原有均衡点为E点。当政府对产品的卖方征收销售税时,供给曲线S向左移动至S′,形成新的均衡点E′点。可以看出,产品价格不是按全部税额上涨的,通过转嫁,买方和卖方各承担了一部分税额。
(3)税收负担完全不能转嫁给买方
图10(c) 税收负担完全不能转嫁给买方
如图10(c)所示,供给曲线与横轴垂直,保持一个固定的水平,原有均衡点为E点。当政府对产品的卖方征收销售税时,供给曲线不会发生变化,所以产品价格保持原来的水平,税收负担无法转嫁,卖方承担了全部税额。
(4)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供给曲线的弹性是影响税收归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弹性越大,卖方就越可以通过价格上涨的方式把更多的税收转嫁给买方,税收更多地由买方承担;供给弹性越小,卖方就越难以通过价格上涨的方式把更多的税收转嫁给买方,只能自己来承受大部分的税收。
2结合图形讨论并比较一下完全竞争市场、古诺双寡头市场、独家垄断市场各自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经常考到不同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效率的比较,这类常见的考题,一般为论述题。在作答时,一定要分开予以讨论分析。
【答案】
(1)完全竞争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在长期中,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是可变的,完全竞争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二是对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在长期中,厂商达到长期均衡:P=AR=MR=LMC=LAC=SAC,利润为0。长期均衡使得价格等于最低长期平均成本。如图11(a)所示。
图11(a) 完全竞争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可以看出,当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该厂商不仅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而且在短期也是在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这说明,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的生产规模和产量都是适度的,短期平均成本也是最小的。厂商在这种状态下从事生产活动,垄断利润为零,因而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佳配置和获得最充分的利用。另外,由于完全竞争的作用,可以使均衡价格降低到最低点,从而消费者也可以从中获得福利,所以完全竞争市场模型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经济模型。
(2)古诺双寡头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在寡头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不太确定,没有统一的寡头厂商均衡模型。它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一般认为,寡头市场是与垄断市场比较接似的市场组织。在长期均衡时,寡头厂商的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高,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低。
(3)独家垄断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如图11(b)所示,MR与MC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Qm,即为均衡条件下的产量。在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MR=MC下,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竞争性市场情况下的产量,因此是帕累托无效率的。
图11(b) 独家垄断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4)比较分析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寡头市场的简要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三种市场类型的比较
3请结合图形与公式分析:如果在AD-AS模型中引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强调的预期因素,该模型的作用机制及其政策含义会发生哪些变化?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在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22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中予以了介绍。这一章内容非常重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各学派(货币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答案】
(1)作用机制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曲线的典型代表是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卢卡斯总供给函数(附加了预期的总供给函数)为y=y*+γ(P-P(∧)),式中参数γ>0,P(∧)为预期价格。它表明如果价格水平等于人们预期的值(P=P(∧)),则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y*。否则,随着现实价格水平超出预期的价格水平,产出会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
图12 “政策无效性”主张
图12中,经济起初在A点处运行,该点是总需求曲线AD0、总供给曲线SRAS0和LRAS三条线的交点。假设货币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考虑到理性预期,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之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从AD0向右移到AD1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从SRAS0到SRAS1的向左移动(当预期通货膨胀上升时,总供给曲线将会向左移动)所抵消。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将从A点直接移动到C点,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LRAS上,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
另一方面,设想货币当局出乎当事人的意料,在未宣布其打算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这时,拥有不完全信息的厂商和工人把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结果错误地当做相对价格的上升,他们做出的反应是提高产量和增加劳动供给。图12中,总需求曲线将从AD0移动到AD1,在B点与SRAS0相交。从图12中可以看出,这时经济的产量为Y1,它偏离了产出的自然率水平YN,这被认为是当事人预期误差的结果。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说法,产量和就业的任何偏离自然水平的变化都只被看做是暂时的。一旦当事人意识到相对价格并没有变化,产量和就业就回到它们的长期均衡(自然率的)水平。根据图12,一旦当事人充分调整了他们的价格预期,总供给曲线就会从SRAS0向左移动到SRAS1,与AD1在C点相交。
总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是: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
(2)政策含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是:“政策的无效性”,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型的时候引入了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而总需求曲线AD的变化可以由意料之中的因素(如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和意料之外的因素(如自然灾害),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因素(如外汇波动等)引起。对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价格和产量的波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是不能使用经济政策来使之稳定的。由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无法事先得知,所以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国家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内,事先都不知道这些因素的存在,更谈不到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