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类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人类需要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6年真题]
A.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认为成长和自主是人的基本需要
B.阿尔德弗尔ERG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C.马斯洛认为人的高级需要出现后,其低级需要就消失了
D.需要是人的基本特性,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答案】D
【解析】人的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它通常以愿望、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需要是人的基本特性,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A项,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将人类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其中,基本需要包括身体健康和自主两个方面。B项,阿尔德弗尔ERG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C项,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
2下列关于阿尔德弗尔的需要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相似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2010年真题]
A.需要是有层次和顺序的
B.都包含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C.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D.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程度可能会增强
【答案】C
【解析】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认为,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这两种理论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认为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3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密切关系,阿尔德弗尔提出的成长需要与马斯洛提出的( )比较接近。[2013年真题]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D
【解析】ERG理论是阿尔德弗尔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新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即人们共存三种核心需要:①生存的需要。生存的需要关系到人的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需要。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前两层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②关系的需要。关系的需要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第三、四层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③成长的需要。成长的需要是指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
4小向是某单位新分配来的大学生。他每天早来晚走,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希望得到同事们的好评。按照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小向的做法体现了人的( )需要。[2012年真题]
A.关系
B.生存
C.成长
D.归属
【答案】A
【解析】按照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关系的需要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题中,小向的做法体现了人的关系需要。
5关于阿尔德弗尔ERG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4年真题]
A.人的需要可分为生活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成长的需要
B.需要在一事实上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但不强调其层次顺序
C.只有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D.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会降低
【答案】B
【解析】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即生存的需要、关系的需要和成长的需要。ERG理论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它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②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
6在幼儿园,小朋友遵守纪律时,老师便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之后,这些小朋友越来越遵守纪律,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上述行为发生变化是( )的结果。[2010年真题]
A.刺激-反应
B.认知-行为
C.符号-互动
D.环境-行为
【答案】A
【解析】行为主义学派把人的行为看作是机械式的由刺激直接引起的,否认了人的心理因素。其行为公式为:S→R,S指外界刺激,R指反应行为。题中,奖励小红花就是一种外界刺激,遵守纪律就是一种反应行为。
73岁的乐乐活泼好动,但语言发展迟缓,只能说出“爷爷”“奶奶”等简单的词语。社会工作者判断乐乐这种表现不符合儿童正常发育的普遍标准,其依据的标准是( )。[2016年真题]
A.统计学标准
B.社会规范标准
C.行为适应性标准
D.个人主观体验
【答案】A
【解析】按照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可将行为划分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个人主观体验、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其中,统计学标准可概括为,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在统计学上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偏离统计上的正常值则会被认为是偏差行为。题中,社会工作者依据的评判标准是统计学标准。
8大学生小李经常熬夜玩网络游戏,和宿舍其他同学关系紧张,白天精神恍惚,成绩一落千丈,社会工作者将小李的行为界定为偏差行为,他依据的标准是( )。[2014年真题]
A.统计学标准
B.价值标准
C.行为适应性标准
D.个人主观体验
【答案】C
【解析】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包括:①统计学标准。②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③行为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就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使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带来不适,则被认为行为产生偏差。④个人主观体验。题中,大学生小李晚上熬夜玩游戏,白天精神恍惚,没有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导致其成绩一落千丈,社会工作者将其行为界定为偏差行为,依据的标准就是行为适应性标准。
9最近,进入不惑之年的李先生总是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虽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但他仍经常对朋友说自己肯定有重病。对于李先生的行为是否为偏差行为的判断依据是( )。[2013年真题]
A.个人主观体验
B.统计学标准
C.社会规范体验
D.行为适应性标准
【答案】A
【解析】个人主观体验是指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某种行为正常还是偏差的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标准因人而异。题中,不惑之年的李先生总是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是依据个人主观体验做出的判断。
10小学生军军写作业总是拖拉,社会工作者与军军商量制订完成作业的时间表。执行一段时间后,军军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改善。上述社会工作者的做法主要是基于行为的( )。[2016年真题]
A.多样性特点
B.发展性特点
C.可控性特点
D.整合性特点
【答案】C
【解析】人类行为的特点包括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和整合性。其中,可控性主要是指,人类行为是人发出的行为,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题中,军军学习习惯的改变是基于人类行为的可控性特点。
11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下列由低到高的层次排列正确的是( )。
A.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D
【解析】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依次构成需要的层次: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12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马斯洛认为人有5种基本需要,依次构成需要的层次
B.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等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
C.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D.只有当较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较低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答案】D
【解析】D项,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
13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尊重的需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部尊重,即自尊
B.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C.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D.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
【答案】B
【解析】尊重的需要是指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①内部尊重,即自尊,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②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B项属于归属与爱的需要。
14考托尔曼提出“中介变因”的概念,其行为公式是:B=f(S.A),其中A为( )。
A.行为变因
B.情境变因
C.前提变因
D.方式变因
【答案】C
【解析】新行为主义者考托尔曼提出“中介变因”的概念。其行为公式为:B=f(S.A)。式中,B为行为变因;S是情境变因;A为前提变因(包括遗传、年龄和经验等)。
15勒温提出人类行为的公式为:B=f(P.E)。在公式中,E代表( )。
A.行为
B.个人
C.环境
D.作用
【答案】C
【解析】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的行为公式为:B=f(P.E)。式中,B代表行为;P代表个人;E代表环境。
16大学新生小丽有30位同班同学,只有她骨瘦如柴,体重远低于正常标准,但她还以此为美,不肯吃饭,每天只吃1~2个水果和喝少量白开水。根据( ),这是一种偏差行为。
A.统计学标准
B.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C.行为适应性标准
D.个人主观体验
【答案】A
【解析】统计学标准是指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在统计学上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偏离统计上的正常值则会被认为是偏差行为。题中,小丽骨瘦如柴,体重远低于正常标准,已经偏离统计上的正常值,但她还不肯吃饭,每天只吃水果和喝少量白开水,依据统计学标准,这种行为属于一种偏差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小天刚参加工作时,在工作方式、同事关系、生活节奏等方面都倍感压力,不知所措。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咨询和调整,她慢慢适应并工作出色,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小天的经历反映出人类行为的( )特点。[2014年真题]
A.适应性
B.多样性
C.可控性
D.确定性
E.实用性
【答案】AC
【解析】人类行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适应性。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及种族的繁衍,并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生存、生活环境。②多样性。人类行为是一个复杂系统,存在着各个不同的侧面,有外显的和内隐的,有来自遗传的和后天习得的,有生理范畴的和社会范畴的,多种多样,十分复杂。③发展性。人类行为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现在行为是过去行为的继续,而现在的行为又将成为未来行为的基础。④可控性。人类行为是人发出的行为,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⑤整合性。人类行为是有机统一的,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人类的个体行为是与自身的生理状况、心理发展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是各种特征协调一致互动的结果。题中,小天刚参加工作时,在工作方式、同事关系、生活节奏等方面都倍感压力,不知所措。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咨询和调整,她慢慢适应并工作出色。小天的经历反映出人类行为的适应性和可控性。
2下列各项中,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内容的有(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生存需要
D.关系需要
E.成长需要
【答案】AB
【解析】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依次构成需要的层次: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CDE三项属于ERG理论的内容。
3ERG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区别有( )。
A.前者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B.后者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C.前者认为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程度可能还会增强
D.后者认为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程度可能还会增强
E.前者认为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答案】AC
【解析】ERG理论是阿尔德弗尔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又有些不同的理论,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它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②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③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
4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包括( )。
A.环境因素
B.生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心理因素
E.管理因素
【答案】BCD
【解析】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复杂多样,这也是导致人类行为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影响人类行为的这三个方面因素并不是单独作用于人类行为,而是相互交叉影响着人类行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