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财政学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大纲详解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市场缺陷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二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然垄断

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且大幅度集中之后,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这时就会形成自然垄断。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一个行为主体的行为对其他行为主体产生的影响。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收益外溢”,但得不到补偿,这种生产就会出现不足;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外溢”,但受损者得不到补偿,这种生产就会出现过度。无论是生产不足还是生产过度,都会造成资源配置无效率。

3公共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不仅具有正外部效应,而且往往有免费搭车现象,故市场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

4信息不充分

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必要的信息。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资源难以实现有效配置。

5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市场机制即使是有效率的,但也不可能兼顾公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

【例题1.1】名词解释:外部效应。

【考点】外部效应

【解析】外部效应是指一个行为主体的行为对其他行为主体产生的影响。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收益外溢”,但得不到补偿,这种生产就会出现不足;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外溢”,但受损者得不到补偿,这种生产就会出现过度。无论是生产不足还是生产过度,都会造成资源配置无效率。

二、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1公共物品的概念

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2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两个方面:

(1)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这一特征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非竞争性,是指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或者说,许多人可以同时消费同一种物品。

仅具上述两个特征之一的公共物品称为准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

【例题1.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答案】A

【考点】公共物品

【解析】纯公共物品是指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种特征的物品。花园、教育和桥梁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故不是纯公共物品。

3公共物品的提供

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提供,主要是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其消费具有联合消费或集体消费特征;准公共物品可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由民间部门提供;若由民间部门提供,政府要对此进行管制。

4免费搭车行为

免费搭车行为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5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以下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时,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4)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利益关系时,需要由政府来解决,因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

【例题1.3】名词解释:免费搭车。

【考点】免费搭车

【解析】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被形象地称为免费搭车者。如果任凭“搭便车”问题存在,几乎每个人都不愿意自己去购买公共物品,而是等待从别人的购买中得到好处,那么公共物品的提供将为零。

【例题1.4】简述题: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考点】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解析】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时,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4)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利益关系时,需要由政府来解决,因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

三、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

整个社会可分为两大部门,即政府部门(公共部门)和市场部门(私人部门)。

1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间的资源配置

在社会成员的偏好格局和有效需求既定的情况下,两大部门间的资源配置可能存在着某种最优组合。

图1-1 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

如图1-1所示,横轴衡量的是市场部门(私人部门)产出占国民产出的比例,纵轴衡量的是政府部门(公共部门)产出占国民产出的比例。如果图中的A点代表的是国民产出在两大部门间的最优配置,其中,市场部门控制75%的资源配置,政府部门控制25%的资源配置,那么,B点就表明市场部门的资源配置不足,C点表明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不足。

2利用无差异分析方法寻找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点

(1)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图1-2中,R代表整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它表明在某一既定的时点上,该社会可利用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限的土地、劳动和资本资源在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图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越高,该社会的生产潜能越大,因为该社会的生产性资源的质量越高,数量越大。

图1-2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

(2)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图1-3中,每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S1、S2、S3和S4都代表一定的满足水平,表明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即每条曲线表明的是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每种组合向社会提供的福利水平是不变的。但是,位置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因为被消费的总产出越大。

图1-3 社会无差异曲线

(3)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点

如图1-4所示,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R与社会无差异曲线S3相切于A点,决定了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即市场部门的产出为7500亿元,政府部门的产出为2500亿元。在A点,私人物品生产和公共物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社会对这些物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此时社会消费这些物品获得了最大福利。

图1-4 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点

(4)部门间的现实资源配置可能没有位于最优配置点上

如图1-4所示,在B点,资源过度配置到公共部门;在C点,资源过度配置到私人部门。不过,这两点都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R上,都代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D点处于生产可能性曲线R之内,表明社会对生产性资源利用不足。

(5)随着时间的推移,部门间的资源配置可能发生变化

在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不变的情况下,部门间的现实资源配置发生变化,比如,从最优的现实配置点移动到非最优配置点,或从非最优的现实配置点移动到最优配置点;

R曲线和S曲线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部门间最优配置点。

第二节 财政职能

一、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1财政职能的概念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和经济发展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物品,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3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

4经济稳定职能

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的时期实行盈余财政,熨平经济波动。

5经济发展职能

经济发展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支出结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例题1.5】简述题: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考点】财政职能

【解析】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和经济发展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物品,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

(3)经济稳定职能。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的时期实行盈余财政,熨平经济波动。

(4)经济发展职能。经济发展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支出结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财政职能的演变

1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职能

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这一时期的财政职能包括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分配职能被称为“最基本的、首要的职能”。

2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财政职能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进入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这一时期的财政职能包括分配职能、监督职能和调节职能。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财政职能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财政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第三节 政府失灵

一、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府失灵的概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2政府失灵或政府干预的缺陷

政府失灵或政府干预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短缺和过剩:如果政府干预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那么,市场将不是产生短缺问题就是产生过剩问题;

(2)信息不足: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政府决策过程也许高度僵化和有严重的官僚主义问题,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力量,或冲抵了它们的作用,干预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矫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其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过程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政策。

(1)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投票规则分为两类: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该规则是最符合共同利益要求的投票规则,但因其实质是一票否决制,故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施;即使能实施,也是一个漫长的讨价还价过程,甚至出现威胁和敲诈行为。

多数票规则

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该规则分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前者是指只要赞成票超过半数,议案就可以通过;后者是指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的一定比例,议案才能通过。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a.在政策提案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b.为了消除投票循环现象,使集体决策有确定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c.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强度,因为在政治市场上,无论一个人对某种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也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好强度。

(2)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府中的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3)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通常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有组织的个人团体。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作出的,而这些利益集团,特别是还可能拥有不正当政治权势的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院外游说、直接贿赂等手段,对政治家产生影响,左右政府的议案和选民的投票行为,从而使政府作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两个方面。

(1)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

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大部分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或失误”成为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去高效率地工作。

在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因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服务是特定的,无法直接评估政府各部门内部的行为效率,也不能评价各部门间的运行效率,更难以设计出促使各部门展开竞争、提高效率的机制。

(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

从客观来看,由于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即使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政府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共物品的过度提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从主观来看,政府各部门对其所提供的服务一般具有绝对的垄断性,正因为有这种垄断地位,也就没有提高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此外,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比较复杂,它们可以利用所处的垄断地位隐瞒其活动的真实成本信息,因此无法评价其运行效率,难以进行充分的监督和制约。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为了确保正常而顺畅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必须制定和实施一些法律法规。但是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地制造出一种稀缺,这种稀缺就会产生潜在的租金,必然出现寻租行为。寻租行为一般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租金)的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经济资源浪费越大。

【例题1.6】名词解释:投票规则。

【考点】投票规则

【解析】投票规则主要包括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多数票规则又分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简单多数票规则是指只要赞成票超过半数,议案就可以通过。比例多数票规则是指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的一定比例,议案才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