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需求价格弹性[武汉大学2002、2004研;江西财大2004研;电子科技大学2006研;厦门大学2008研;社科院研究生院2010研;财政部财科所2012研;浙江大学2014研;东北大学2016研]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和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是同方向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2经济人[中央财大2005研复试;中南大学2005研;南京财大2015研]

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在追求私人利益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性和随机性的决策。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也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且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上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3恩格尔定律[北师大2001研;东北大学2004研;财政部财科所2004研;对外经贸大学2006研;华东理工大学2006研;南京大学2007研;中南财大2009研;中央财大2010研;东北财大2014研;山东大学2015研]

答: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反映恩格尔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的经济学家对恩格尔定律做了若干补充,恩格尔定律的内容有所增加。目前,经济学对恩格尔定律的表述是:

(1)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下降。

(2)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家庭住宅建设和家务经营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体不变。

(3)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服装、交通、娱乐、卫生保健、教育方面的支出和储蓄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上升。

4蛛网模型[对外经贸大学2004研;中南财大2010研;中南大学2010研;兰州大学2015研]

答:蛛网模型是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模型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

与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不同的是,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它假定商品的本期产量Qts取决于前一期的价格Pt1,即供给函数为Qts=f(Pt1),并根据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不同,可以把蛛网模型分为“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三种类型。

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的情况,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个模型还是一个很简单的和有缺陷的模型,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5需求收入弹性[华中科大2008、2010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研;武汉大学2003、2012研]

答: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eM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用M和∆M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Q和∆Q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eM=(∆Q/∆M)×(M/Q)。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值来判断该商品是必需品、奢侈品还是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大于1,即eM>1,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奢侈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即eM<1,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必需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供,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

二、简答题

1什么叫理性人假设?试举两例说明微观经济学是建筑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人大2005研]

答:(1)所谓的“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它是指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

(2)“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以效用论为例,每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都在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确定达到消费者均衡时的条件。边际效用分析法认为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在某一特定期间内,消费者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中,其所支出的最后一元钱所获取的边际效用皆相等:MUx/PX=MUY/PY=λ。而序数效用论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确定最佳的消费组合点,即在该点上要满足PX/PY=MRSXY=MUX/MUY

再有一个例子是生产论中厂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具体而言表现在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和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因此厂商会在满足MRTSLK=MPL/MPK=w/r这个条件下进行生产。

2需求曲线斜率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中央财大2005研复试;华南理工大学2012研]

答: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曲线的斜率是指价格和需求量的实际变化量之比。之所以用需求价格弹性而不是斜率作为反映程度的衡量工具,是因为当所使用的单位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的斜率就取决于所涉及的单位及其变化。需求曲线斜率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为:

(1)需求价格弹性反映了需求曲线陡峭或平缓的程度。

(2)当需求曲线所涉及的单位相同并且按同一比例绘制需求曲线时,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3)当需求曲线为线性需求曲线时,线性需求曲线上的所有点都具有相同的斜率。但是,在该线性需求曲线中点的上方,需求富有弹性;在该线性需求曲线中点的下方,需求缺乏弹性;在该线性需求曲线中点,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由此可见,直接把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价格弹性等同起来,是错误的。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不仅对于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而且对于任何形状的需求曲线的弧弹性和点弹性来说,都是有必要的。

3针对春节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现象,请你用供求理论分析其中的原理,并据此提出解决的办法。[西南财大2013研]

答:(1)一票难求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春节是中国传统团圆的节日,大量外出务工人员都会选择回家过年,而铁路交通是返乡的主要交通选择,因此春节火车票的市场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的幅度很大。然而,修建新的铁路在短期内是不容易完成的,因此,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春节期间会加开一些列车来缓解供需矛盾,但是通过这种措施新增的火车票供给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幅度是非常小的,从而使得需求远超于供给,出现一票难求。

图2-20 一票难求现象

如图2-20所示,在春节期间,火车票的需求曲线由D向右移动到D′。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可以发现增加的座位数为Q2-Q1,要使得供需平衡,则价格需由P1上涨到P2。然而春节期间,相对于汽车票和飞机票,火车票的价格一般比较稳定不会上涨,因而价格会保持在P1,此时形成巨大的超额需求Q3-Q2,因而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2)一票难求现象的解决办法

供给方面,短期内,可采取增开临时列车或增加车厢数量的方式;长期内,可通过铁路线路规划,修建新铁路等方式,来缓解春运期间铁路运输的拥挤现象。

需求方面,降低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使得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在家乡附近工作,从而减少春节期间对火车的需求。另外改善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过节的环境,适当予以补贴,使更多的人选择在工作地过年或错开回家的时间,同样可以减少和缓解对火车票的需求。同时可以通过调整汽车、飞机等的票价来引导部分乘客选择其他出行方式,从而减少对火车出行的需求。

三、计算题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QS=2+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武汉大学2006研]

解:市场均衡时,需求和供给相等,即:QD=14-3P=QS=2+6P,解得市场均衡价格为:P=4/3,市场均衡产量为:Q=10。

此时,需求价格弹性为:

ED=-(dQ/dP)×(P/Q)=0.4

供给价格弹性为:

ES=(dQ/dP)×(P/Q)=0.8

2设现阶段我国居民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是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是em=3.0,计算: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提高3%对需求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提高2%对需求的影响;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2002年新汽车的销售量为800万辆。利用有关弹性系数估算2003年新汽车的销售量。[华中科大2003研;武汉大学2009研]

解:(1)由需求价格弹性可知:ΔQ/Q=edΔP/P=-1.2×3%=-3.6%。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提高3%,则需求将下降3.6%。

(2)em=(ΔQ/Δm)×(m/Q),将∆m/m=0.02,em=3.0代入可得:

因此,其他条件不变,收入提高2%时,需求增加6%。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2002年新汽车的销售量为800万辆。则有:

∆Q=(-1.2×8%+3.0×10%)×800=163.2(万辆)

即2003年新汽车的销售量为800+163.2=963.2(万辆)。

3假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a-bP(a>0,b>0)。

(1)求市场价格为P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

(2)当a=3,b=1.5时,需求价格弹性为1.5,求市场价格和需求量。

(3)求出价格上升能够带来市场销售额增加的市场价格范围。[辽宁大学2012研]

解:(1)当市场价格为P0时,需求价格弹性为:Ed=-(dQ/dP)/(P/Q)=bP/Q=bP0/(a-bP0)。

(2)当a=3,b=1.5,Ed=1.5时,可知:Ed=1.5P/(3-1.5P)=1.5。

解得:P=1.2。代入市场需求函数Q=3-1.5P可得需求量为:Q=1.2。

(3)根据销售收入与需求价格弹性间的关系可知: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上升可使销售收入上升。即有:Ed=bP/(a-bP)<1。

因此,当P<a/(2b)时,价格上升能带来销售额的增加。

四、论述题

俗话说:“谷贱伤农”,即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清华大学2005研;湖南大学2007研;北航2009研;南京财大2010研]

答:(1)“谷贱伤农”的含义

“谷贱伤农”指风调雨顺时,农民收获的粮食数量增加,但是卖粮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该现象的经济学逻辑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丰收使得粮食价格下降,并且粮食价格下降的程度大于粮食产量增加的程度。

(2)“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以图2-21来具体说明。图2-21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为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2-21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图2-21 谷贱伤农

(3)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的作用

由于粮食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粮食的丰收反而会降低农民的收入,这会降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保证农民的收入,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第一,政府对粮食收购提供支持价格。即在农业丰收时,为了避免价格大幅度下降,政府设定粮食收购保护价。这就保证了农民可以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粮食,从而使得粮食丰收时农民获得更高的收入,保证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第二,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政府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形式,对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财政补贴,这种补贴实质上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农民不会因为粮食丰收反而收入减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未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