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山东大学807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名义GDP与实际GDP
答:(1)名义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名义GDP并不能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
(2)实际GDP指用从前某一年(基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实际GDP与名义GDP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2差别价格
答:差别价格往往是垄断厂商获取高额利润的行为,是指同一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或者对销售给不同购买这同一产品在成本不同时索取相同的价格。
垄断厂商实行差别价格,必须具备以下两点基本条件:①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②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根据不同的价格差别程度,差别价格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其中,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需求曲线分成不同的几段,然后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3自然失业率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弗里德曼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4均衡价格
答:均衡价格是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需求的变化会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的变化,供给变化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化。在图1中,一种商品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处,这一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应的供求量分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图1 均衡价格的决定
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么,供给数量大于需求数量,一部分生产者就会因商品卖不出去而被迫降价,从而市场价格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那么需求数量大于供给数量,一部分消费者因购买不到所需求的商品而愿意出高价,结果市场价格提高。因此,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5人力资本
答:人力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人力资本具有六大特点:①需要有前期投入,是前期投资的结果;②能够使生产率提高;③能带来预期收益;④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其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的;⑤通过人的有效劳动创造的价值体现出来,失去劳动能力或不能劳动的人也就失去了人力资本;⑥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人力资本收益应该按投资比例分配给个人、集体和国家。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如下:①提高物质资本使用率。较高的人力资本能更有效地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②产生余值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高于国民资源增长率的差距即为余值增长率,主要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增规律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产生的;③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的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本是为了提高劳动的文化技术水平和劳动素质而投到劳动者身上的投资,是无形资本,它与物质资本(有形资本)共同构成了经济增长因素中的投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自身不仅能形成递增的收益还能使相关的劳动和资本也产生递增的收益,从而使得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用图形解释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过程的三个阶段。
答: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在假定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投入可变的条件下,以劳动投入多少来划分的生产不同阶段。具体而言,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来划分的,如图2所示。
图2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
第Ⅰ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即劳动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APL、MPL两曲线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0到L3的区间。
第Ⅱ阶段,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仍然大于0,所以总产量仍然是递增的,直到总产量达到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APL、MPL两曲线的交点到MPL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L3到L4的区间。
第Ⅲ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是递减的,这一阶段是MPL曲线和横轴的交点以后的阶段,即劳动投入量L4以后的区间。
2哈罗德模型与新古典模型的前提假设的异同。
答:(1)哈罗德模型
哈罗德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哈罗德模型采用的是长期化和动态化的分析方法。长期化是把人口、资本和技术等因素看作变量,而不再假定为不变量,动态化是指把经济活动看作是时间上有连续性的活动,重点研究充分就业下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是: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储蓄倾向不变,储蓄由收入水平决定;③社会生产中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两种要素的比例不变;④技术水平不变,资本-产量比不变;⑤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哈罗德模型主要有三个理论观点:①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②经济短期波动的原因,包括实际增长率低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高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两种情况;③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包括有保证的增长率高于自然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低于自然增长率两种情况。
(2)新古典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模型假设:①社会经济只有两个部门,储蓄等于投资,社会储蓄是储蓄率与收入的乘积;②劳动力以一个不变的比率增长;③产出(Y)仅是人均资本(k)的函数;④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并且不存在技术进步。其基本公式是:Δk=sy-(n+σ)k。Δk是资本存量的增加;s是储蓄率,表示储蓄占收入的比重;y是人均产量(人均收入);n是劳动力的增长率;σ是折旧率;k是人均资本。公式表明资本深化(人均资本的增加量)=人均储蓄-资本广化(一部分储蓄用于装备新劳动力,一部分用来折旧)。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人均资本增量Δk=0。若Δk<0,则说明人均储蓄不足以满足新增劳动力的人均资本,生产收缩,人均储蓄减少,Δk渐趋于零,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反过来讲,Δk>0时,经济也会自动地克服波动,实现长期稳定的增长。这就是新古典增长模型。
(3)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的异同
相同点: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生产中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③规模收益不变。
不同点:①哈罗德模型假设资本和技术不能相互替代,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两者可以相互替代;②哈罗德模型假设资本-产量比不变,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资本-产量比可变。
三、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2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8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化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购买20亿政府债券(法定准备率仍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解:(1)由于本题没有考虑现金存款比率问题,因此,货币乘数是准备率的倒数1/rd。于是,货币供给:
M=C+D=2000+800/0.12≈2000+6666.67=8666.67
即货币供给是8666.67亿美元。
(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D′=800/0.2=4000,现金不变。则货币供给为:
M′=C+D′=2000+4000=6000,∆M=M′-M=-2666.67。
即货币供给减少2666.67亿美元。
(3)若中央银行买进20亿美元政府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20亿美元,则∆M=20/0.12≈166.67。即货币供给增加166.67亿美元。
2某行业的市场需求曲线为:
厂商的总成本函数为:TC=200+5Q+0.25Q2。
(1)说明该行业的市场类型和该类型的特点。
(2)求最优价格和产量,以及利润(或亏损)。
解:(1)由该行业的市场需求曲线的表达式可知,该需求曲线是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即斯威齐模型,表明该行业的市场类型是寡头垄断。该类型的特征是,少数几家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因此,每个厂商的行为都会对该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某一厂商采取的措施会导致其他寡头采取对策行为,因此寡头的对策行为具有不确定性。
(2)由于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分为两段,因此应分别加以考察。
当Q≤20时,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π=PQ-TC=(25-0.25Q)Q-(200+5Q+0.25Q2)=-0.5Q2+20Q-200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Q+20=0。解得Q=20,符合Q≤20。
此时产品价格为:P=25-0.25Q=20;
利润为:π=-0.5Q2+20Q-200=-0.5×202+20×20-200=0。
当Q>20时,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PQ-TC=(35-0.75Q)Q-(200+5Q+0.25Q2)=-Q2+30Q-200。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2Q+30=0,解得Q=15<20,故此时不满足约束条件,该产量不是最优产量。
综上可知,最优价格为20,最优产量为20,利润为0。
四、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不足,不少大城市居民用水紧张。使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政府设计一套解决方案,并结合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
(2)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有利的影响?
(3)对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有何补救的办法?
答: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也许可得到缓解或消除。
(1)采取这一措施,会使消费者剩余减少。
在图3中,横轴表示自来水的数量,纵轴表示自来水的价格。直线d代表自来水的需求曲线。当自来水价格从P1提高到P2时,用户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从q1下降到q2。于是,消费者剩余从三角形P1AC减少为三角形P2BC。
图3 自来水的需求曲线
(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途径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来冷却物体,现在要改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提高过度,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
(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疑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对此,可以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予以价格补贴。
2试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答: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是指价格和工资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对收入分配、财产分配、经济效益、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再分配效应,产出效应和通货膨胀税。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①通货膨胀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他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因此,通货膨胀是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的。但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
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的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
③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此外,由于居民户往往同时是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的持有者和实际财产(不动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而且,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未存心从谁手中拿收入给其他人。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实际上,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可能出现如下三种情况:
①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这是由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的前面,由此扩大企业的利润;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
②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致失业增加、产出和就业的下降。假定在原需求水平上,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则原来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的数量将会减少。也就是说,当成本推动的压力抬高物价水平时,既定的总需求只能是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小的实际产出。所以,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①②两种情况只是在短期内有效,在长期,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
③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储蓄和投资都会减少,使经济增长率下降,企业增加生产和扩大就业的积极性逐渐丧失,生产收缩。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会导致许多经济行为无法实现,市场经济机制也无法再正常运行,会产生大规模的经济混乱。
(3)通货膨胀税
一般来说,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第一,政府是净的债务人。在通货膨胀时期,财富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亦即从居民户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第二,通货膨胀还会使政府在累进制的税收制度中受益。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支配的资源增加,而公众支配的资源减少,因此通货膨胀有一种和政府增加税收相同的效果。这就是通货膨胀税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