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山东大学807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6分×5)
1流动性陷阱
答: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债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债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债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2MPS
答:MPS,即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收入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变化率。边际储蓄倾向可以表示为:MPS=∆S/∆Y。其中,∆Y表示收入的变化量,∆S表示储蓄的变化量。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边际储蓄倾向既可以指国民收入的储蓄倾向,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的储蓄倾向。
3GNP
答: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指标的统计原则是不同的。GDP的统计原则是国土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创造的都要统计。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额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4补偿性财政政策
答:补偿性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思想来源是功能财政,它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既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补偿性财政政策为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中的一种情况,即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时的状况。
补偿性财政政策思想与以前的平衡预算财政政策思想有很大不同。平衡预算财政政策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含义: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它们的思想都强调财政收支的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与之不同的是,补偿性财政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当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预算起初是盈余,政府可减少盈余甚至造成赤字;如果预算起初是赤字,政府可允许有更大的赤字。总之,按这种思想,政府应当比关心预算平衡更关心经济。
5菲利普斯曲线
答:菲利普斯曲线是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提出的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把菲利普斯曲线改造为表示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其改造的出发点是: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若劳动生产增长率为零,则通货膨胀率就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因此,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若设u*代表自然失业率,则可以将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π=-ε(u-u*)。
二、简答题(10分×4)
1简述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假设条件。
答: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假设条件主要有:
(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厂商)。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还假定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2)假定价格水平不变,或者价格是粘性的。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化,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动。此假设的前提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或者说具有粘性,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这样,GDP、NDP、NI和PI就都相等。
2货币流动速度极小时会对货币需求有何影响?什么时候会发生这种情况?
答:(1)在总需求和物价一定的情况下,当货币流动速度极小时,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根据PY=MV,当总需求和物价水平一定时,货币需求量与货币流动速度成反比。
(2)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凯恩斯流动陷阱区域,此时货币的交易速度很小,人们更愿意持有现金货币。
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当利率极低时,有价债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债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债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凯恩斯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3为何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把收入从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部分人手中。这期间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因而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报酬的支出,因此不计入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它只是通过政府将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此时全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变化。事实上,在消费支出当中,已经包括了由政府转移支付形成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对应的消费支出部分,就不能再把转移支付单独作为一项计入GDP了。而同样属于政府支出的政府购买则不同,在政府购买发生时,有实在的商品、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购买应当计入GDP,而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GDP。
4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有哪些优点?
答:(1)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从而调节货币存量的一项业务活动。其目的主要包括:①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②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③通过影响利率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④为政府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
当经济高涨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
(2)作为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的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有以下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明显优点:
①按中央银行主观意图进行。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主动出击”,避免“被动等待”;
②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
③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试探性甚至逆向性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
但是,公开市场操作受到诸如商业周期、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必须具备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
三、计算题(15分×2)
1已知收入中的0.9用于消费,税收为收入的0.25,投资为600亿,贸易逆差为25亿,政府支出为2700万元,均衡时国民收入为10600万元,求:
(1)当前的财政赤字;
(2)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
解:(1)统一以万为单位,由题意知消费C=0.9×(1-0.25)Y=0.675Y,税率t=0.25,投资I=6000000,净出口NX=-250000,政府支出G=2700,国民收入Y=10600。则税收T=tY=0.25×10600=2650,财政赤字=G-T=2700-2650=50。即当前财政赤字为50万元。
(2)根据Y=C+I+G+NX,得充分就业时国民收入Y*≈17700615.39,T=tY*=0.25×17700615.39=4425153.85,财政赤字=G-T=2700-4425153.85=-4422453.85。即当前财政赤字约为-442.25亿元,或者说财政盈余约为442.25亿元。
2Q=-0.1L3+6L2+12L,求:
(1)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2)工资为360时,产品价格为30,求利润最大时的工人人数。
解:(1)平均产量APL=Q/L=-0.1L2+6L+12,边际产量MPL=dQ/dL=-0.3L2+12L+12。
(2)设工资为w,产品价格为P。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VMP=P·MPL=w,即30×(-0.3L2+12L+12)=360,解得L=40或0(舍去)。即利润最大时的工人人数是40。
四、论述题(25分×2)
1为什么IS-LM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IS-LM分析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的最流行的阐释。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情况。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LM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1)在收入-支出模型中,由于假定投资是外生变量,因此没有考虑利率以及决定利率的货币供求状况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利率是决定总需求从而决定国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没有对货币市场以及由此决定的利率的分析,就不能全面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而对货币和利率在国民收入决定作用的分析从产品市场扩大到货币市场,并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分析结合起来,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IS-LM模型正是进行这种分析的理论结构。
(2)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这个原理是建立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的基础上的,并且通过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四个变量反映出来,尽管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结合起来,研究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他并没有用一种模型将以上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分析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和利率的,而IS-LM模型将这四个变量放在一个理论框架内,构成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决定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理论体系,从而使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3)同时,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有了IS-LM模型,不仅可以方便地分析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国民收入和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也为分析凯恩斯主义与其他宏观经济学流派提供了方便。
因此,IS-LM模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它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收入和价格波动的自动稳定器的内在功能。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解释,这种功能主要来自财政制度本身的特点。一些财政支出和收入政策具有某些自动调节经济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有助于经济的稳定,能缓和经济波动,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财政制度的这种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由以下制度来发挥作用:
(1)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自动改变的税收,收入水平上升时,就业人数增多,收入增加,政府的税收会自动上升,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进入了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西方学者认为,政府收入的这种自动变化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相反,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业人数减少,收入减少,政府税收自动下调,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进入了较低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西方学者认为,政府收入的这种自动变化有助于抑制衰退。总之,税收在通货膨胀时上升在衰退时下降,这种自动伸缩性被认为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稳定因素。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开支等转移支付的变化,收入水平下降时,失业率上升,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增多。西方学者认为,政府转移支付在通货膨胀时减少,在经济衰退时增加,这种自动收缩性也被认为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稳定因素。
(3)农产品价格的维持制度
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反之,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时,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了农民收入增加,从而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起到了稳定经济的作用。
西方学者认为,政府收入和支出的自动变化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起到稳定的作用。但是两者比较而言,政府收入自动变化的稳定作用大于政府支出自动变化的稳定作用。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被认为是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它对经济波动起减震的作用,但不足以完全消除经济波动。因此,要消除经济波动,必须依靠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