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一、单项选择题
出席1945年联合国制宪会议的中国代表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 )。[2012年统考真题]
A.周恩来
B.董必武
C.陈毅
D.张闻天
【答案】B
【解析】1945年4月,董必武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向旅美侨胞和国际人士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解放区各方面的成绩,扩大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
1.《中国之命运》[2015年南京大学研]
答:《中国之命运》是1943年由陶希圣执笔而以蒋介石名义出版的论著,由重庆正中书局出版。蒋介石在该书中着力渲染“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政党”,强调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不变之最高原则”“民族复兴惟一正确之路线”,强调中国国民党是“领导革命建设国家的总机关”“永为中国惟一的革命政党”等,为国民党“一党独裁”进行粉饰。该书当时曾遭到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严厉批判。
2.史迪威事件[2015年南开大学研]
答:史迪威事件是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国民政府在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及有关问题上发生矛盾斗争,美国总统罗斯福应蒋介石要求从中国战区召回史迪威,此为史迪威事件核心。其经过大致为:1942年1月,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国宣布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同年3月,美国派遣史迪威中将来华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一职,辅佐蒋介石指挥抗战。但双方因职务、个性和战略见解的不同而屡生摩擦。由史迪威指挥的缅甸战役失败后,蒋介石萌生了撤换他的念头,而史迪威认为,战败的责任应由国民党将领承担。此后两人矛盾愈演愈烈,1944年双方最终摊牌,美国政府不得不召回史迪威。
3.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研]
答: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出席的作家、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共80余人,会议由凯丰主持。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此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遵照这次座谈会制定的文艺方针,全面展开了文艺整风运动。这次座谈会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4.三三制原则[2015年吉林大学研]
答: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组织制度。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规定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即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与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实行,使共产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淞沪会战[2015年兰州大学研]
答: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6.延安整风运动[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研]
答: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7.满铁[2015年山西大学研]
答:满铁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是从1906年~1945年在中国东北存在的一家日本特殊公司。它是日本经营满洲的核心,在极盛期里握有了80多家关联企业的股权。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曾被称为“日本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即以公司的名义实行殖民侵略。因此满铁也被称为“殖民会社”。
8.中苏友好同盟条约[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研]
答:《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的一个条约。根据条约换文,中华民国政府允许将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外蒙古是否独立。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人民在外蒙古当局的监视和控制下进行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的换文规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共“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及实践。[2015年南京大学研]
答:(1)抗战中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对未来中国的前途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毛泽东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的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2)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代表中共正式提出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也是中共一贯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寻求民主政治的主张的具体化。
(3)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了双十节讲演,提出了成立联合政府所应采取的具体步骤,这一主张,得到各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
(4)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又进一步全面阐述了联合政府的思想。《论联合政府》对中国未来的政权模式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中共联合政府思想在中共七大时期最终形成了。
(5)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议最终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纪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三大文献。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联合政府思想的最终实现。
2.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研]
答: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包括: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由失败到胜利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团结的伟大力量,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为以后的中国大前进做了准备,也为中华民族新的统一做了准备。
(2)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惟一一个长期坚持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也是东方惟一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牵制和消耗了日军主力,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间,援助了英、美对日作战,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论述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影响。[2011年统考真题]
答:(1)第一次中日战争的影响
①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③对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有重要影响;④清政府财政经济危机加深;⑤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⑥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民族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国际地位进一步沉沦。
(2)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影响
①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国共实现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②国民党的专制与腐败进一步暴露;③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力量壮大,成为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决定力量;④中国经济遭封严重破坏,军民伤亡惨重;⑤中国近代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⑥部分企业、高校等西迁,客观上促进了西南经济文化的发展;⑦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抗击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⑧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参与创建联合国,确立了大国地位。
四、论述题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研]
答: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由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开始,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的重大伤亡。中国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具体如下:
(1)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台湾、澎湖列岛等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2)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起点。
(3)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军主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
(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灿烂篇章,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措施、表现、作用及教训。[2015年厦门大学研]
答:抗战时期,为最大程度的保证物质供应以支持抗战,国民政府在经济上实行统制政策。
(1)理论来源
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就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
(2)措施
国民政府的统制政策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专卖、限价等方式,经济统制的范围有棉花、棉纱、面部、煤、石油、纸张、机器、钢铁、水泥、烧碱、盐酸、漂白粉、染料等工业制品、设备和原材料。对钨、锡、汞、桐油、生丝、茶叶、药材等出口物资实行统销,对盐、糖、卷烟、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专卖。
(3)作用
①实行“统制”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惟一选择,战时经济统制政策是保证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②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统制”,从工业建设到财政金融,从物资管理到外贸出口,正是利用和依靠这些统制政策,才成功的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③由于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逐渐改变了抗战伊始的被动局面,保证了战争的需求。也是中国人民完成神圣的抗战大业、运转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
④利用工业统制建成了后方工业基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摧毁沿海工业基地以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放弃抗战的企图。利用粮食统制政策,维系了抗战军民的温饱。粮食统制政策维持了抗战军民生存的基本需要,稳定了军心民心,使国民政府的各级机关照常运转。
⑤战时财政金融统制政策集中了财力,保证了军费支出和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需要。此外,外贸统制政策在进出口方面起到了保证供需,增加外汇的作用,对抗日有重要贡献。
(4)教训
①国民政府的“统制”政策是建立在牺牲人民利益、对全民的普遍掠夺的基础上的。例如工业统制和限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私人资本企业的发展,促使官僚资本主义迅速升级;田赋征实、征购、征借的“三征”政策,严重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农业生产萎缩,并进一步导致农村经济破产;物价管制、物资管制政策与专卖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
②对经济发展危害最大、对人民掠夺最为残酷的一种掠夺方式就是与实行财政金融统制相关联的通货膨胀政策。此种掠夺以全民为对象,比之实行经济统制的掠夺,在范围上更为广泛,在程度上更为深刻。它给人民造成极大伤害,而国民政府则借此壮大了国家资本,政府官僚们借机大发横财,因而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
3.论述1931~1941年英美远东政策的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2014年统考真题]
答:30年代初期,英美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行为实行妥协、纵容政策。对日本在远东的一系列扩张行为,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
(1)九一八事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次重大的国际政治危机。以此为开端,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制造了一场历时数载、喧嚣一时的“远东危机”。它不仅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还向整个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发起了挑战。作为战后和平体系的缔造者和维持者,英美两国的政策对当时的国际局势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由于事件的特殊时代背景,两国对此都未做出积极的反应,导致了事态的一再扩大。
(2)七七事变后,英国政府仍继续纵容侵略,与美国策划推行“远东慕尼黑阴谋”,图谋以出卖中国换取日本的“谅解”,换取其避免或至少是推迟与日本的直接军事冲突,以求维护其在中国的权益。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虽然一定程度上援华制日,但是并没有实际的军事行动。英美的远东政策,导致中国长期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只得到了苏联等国家的有限援助。
(3)1941年12月7日,在美国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日军联合舰队对珍珠港进行了猛烈狂轰,美国损失惨重,突袭取得重大胜利。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英美的远东政策发生根本性的转变。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先后表示给苏联的反法西斯事业提供帮助。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奠定了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原则基础。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三国代表签订《对俄国供应第一号议定书》,首次确认了战时三国同盟关系。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至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起来。中国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一员,在远东战场上抗击日本的大部兵力,在英美和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反法西斯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和决定性条件。
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研]
答: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在抗日战争中,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全民族利益、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抗战主张,并且以发挥自己的无限积极性,成为实现政治口号所提出的任务的模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1)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并且是坚定的维护者。
①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的旗帜,与日本共产党联合发表声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后,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提出了停止内战,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共同进行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并且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②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推动者。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反蒋抗战、逼蒋抗战到联蒋抗战的艰难过程,对两党重新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模范实践者。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在抗战中与国民党真诚合作,带动了各方面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维护者。从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要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并且依靠这一原则,既妥善处理了国共之间的关系,维护了合作抗日的局面。
(2)坚持和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把敌后战场变成抗击日军的坚强堡垒。
游击战争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抵抗日本侵略者有效和重要的形式。八年抗战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不仅在敌后战场表现出了“很大的威力”,而且在全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①游击战争在敌后的开展,促成了战略相持阶段的提前到来。②敌后游击战争把大量的日、伪军拖在敌后战场上,从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③游击战争变日军后方为前方,极大地破坏了日军“以战养战”的政策。
(3)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①自身建设
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共产党已经过16年艰苦卓绝斗争的考验,这时已拥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初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已经比较成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独立分析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二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中锤炼造就出一大批忠诚的、有着丰富革命经验的骨干。这样两个优势,使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形势下,能够以无产阶级特有的坚定性,忠实地代表全国各阶层和各族人民的利益,不仅可以制定出坚持全面抗战的一系列正确政策,而且能够组织起广大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来贯彻实施,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担当起挽救民族危机的历史重任。
②先锋模范作用
a.在抗日的武装斗争中,“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多次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声明,坚决主张武装抵抗日本侵略者。
b.积极组织民众参加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依靠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政治优势,在华北、华中、华南广大敌后战场开展灵活机动的敌后游击战争的同时,派出数千名干部深入敌后,在日军摧毁的中国政权的废墟上重新建立起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中国战时政权,更有力地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参加到同日军的殊死战斗中。
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团结了全体人民有力地抗击日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