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化革新与古代文化的形成
3.1 复习笔记
本章考点:
1日本古代向律令制国家过渡的过程
2日本神话的分类
3古代歌谣完成向短歌形态过渡的标志
4飞鸟文化时代日本最初神社建筑的3大代表模式及其影响
内容索引:
一、大化革新与向律令制国家过渡
二、口头文学与神话的流传
三、原始歌谣的产生
四、古代空间艺术的渊源
五、古代文化中的性崇拜
主要内容:
一、大化革新与向律令制国家过渡
1从古坟文化时代到飞鸟文化时代
(1)古坟文化时代中后期,确立了统一的氏族制国家,统一政权的中心地位是世袭制的王权,经济的中心地位是王者和豪族。阶级进一步分化,王者、豪族成为统治者,部民徭役沦为被统治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所处的政治经济生活状态的差距越来越大,也加速身份差别的扩大化,实质上是以身份等级来维持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经济统治地位。
(2)古坟文化时代结束,进入飞鸟文化时代(593-710),建立了推古朝(593),将国号倭国或大和国更名为日本国,“大王”这一倭国王者的称号改为“天皇”这一新称号。
2飞鸟文化时代
(1)定义
①从广义来说,飞鸟文化时代是以推古朝(592-628)为中心,其后经过大化革新(645)、壬申之乱(672),到奠都平城(710)的时代。
②从美术史来区分,6世纪后半叶至7世纪前半叶为飞鸟时代,从孝德天皇即位开始(645)到奠都平城(710)则为白凤时代。整个时期,通称“飞鸟·白凤文化时代”。
(2)社会政治制度概况
飞鸟文化时代的社会政治制度,完善了以皇室为中心的统一政治体制,并逐步由古坟时代中后期维持着的氏族制国家形态,向律令制国家过渡。
3向律令制国家过渡
(1)圣德太子改革
①措施
a制定《冠位十二阶》,规定根据个人功绩录用人才,可以晋升,不能世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氏族门阀势力,切割氏族的承传,以强化天皇的权力和决定官位的等差,具有培育宫廷官人——贵族官僚的目的。这为树立律令理念和建立官僚机构打下了初步的基础,迈出了氏族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的第一步。
b制定《十七条宪法》,吸收当时已传入日本的中国佛典儒籍的含义,以“中和”为基础,调和儒佛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成为构建政治道德和伦理道德的准则,并在某些方面推行。这些为确立君主与豪族、臣民的主从关系,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做了思想理论上和组织建设上的准备,进入了建立律令制国家的过渡期。
c派遣隋使、遣唐使,主动地积极吸收中国隋、唐文化和制度。其目的一是学习佛法,二是求索隋唐的法律文,学习中国优秀的中央集权制度,以便进一步实行本国政治体制改革。
②意义
推古朝和圣德太子未能从根本上取消氏族的世袭特权,也未能最终达到确立律令国家政体的目的,但他们学习中国,树立的政治改革理念和采取的相关措施,促进了日本民族自觉的高涨,为其后“大化革新”创造了前提条件。
(2)“大化革新”
在农业经济上废除私有地,推行班田制;在政治上废除氏族制,将氏族统辖的大小诸国,置于中央直接控制之下,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天皇直接掌握主要朝臣的任免权,天皇根据自己的意志敕授五位以上的阶位。这是古代政治文化史上的一次大改革,为推动建立律令的法律体系创造了条件。
(3)制定律令
①“壬申之乱”
“大化革新”引起了革新派与保守势力以及大友皇子和大海人皇子之间为争夺皇位继承权而进行激烈的较量和斗争,于壬申之年(672)爆发了内战,史称“壬申之乱”。最后改革派的大海人皇子获胜。翌年大海人皇子即位,称天武天皇。
②制定律令
天武天皇在“大化革新”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兴隆佛教文化,推进改革事业。后历经《净御原律令》、《大宝律令》、《养老律令》等法典,在制度上确定了律令制的基本政策,为飞鸟文化时代末期、奈良文化时代完成日本律令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作了最后奠基。
制定律令的同时,采取兴隆佛教与崇敬神道并重的政策,一方面继续提倡建寺、写经,一方面参拜伊势神宫,创始祈年祭等,以巩固和提高天皇的地位。
4总结
这一时期将迄今吸收的中国文化,根植在日本本土的政治经济的社会环境和本土的文化风土中,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发展。
二、口头文学与神话的流传
日本奈良文化时代初期问世了第一部文学历史书《古事记》(712)及其后的《日本书纪》(720),上古的神话、传说才开始用文字记录下来。
1神话、传说的文化根源
日本上古的神话、传说这类口头文学,其文化根源可以还原为上古原始神道的“言灵信仰”。其“向佛也向神”,以神为主流,用自己独特的“言灵”来探索宇宙的开辟、神灵的显现、人类的起源、国土的创造等等。
2神话的分类
(1)天地创始神话
日本神话的历史主要是从“神代”开始,《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都记录了关于天地形成的神话故事。
(2)自然生成神话
主要以自然界为对象,以当时的认识来说明自然界的现象,并将其神格化,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然生成神话。
(3)政治文化始源神话
主要叙述与先祖的农耕生活有关的文化现象,与农业起源有关的火神、食物神等的故事,以及政治、宗教文化有关的故事等。
(4)风土神话
主要记录在《风土记》中,是以地方素材为中心而传承下来的,其中出云神话和播磨神话最具代表性。
3总结
(1)上古大和民族的本土原始神道文化精神滋润着这一时期的口头文学,口头文学又凝练和提升大和民族的本土精神,促成《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等神话、传说和部分歌谣在编纂态度上的某些自觉性。
(2)日本的神话、传说本来是部族制社会的口头传诵,显露了先人的生活感情和想象力。后来建立律令制社会,为适应大和朝廷的政治需要,根据其目的意识经过修改、润色和整理才形成文字,纳入体系的结构内,作为大和朝廷承传的神话传说而载入《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等古典文献中,成为上古日本叙事性的最初表现,从而具有散文的要素,开始了文字文学的时代。
三、原始歌谣的产生
1生成历程
(1)原始歌谣的最初阶段
日本原始歌谣最初从一种对生活的悲喜的本能感动发声开始,是一种原始情绪和朴素感情的表现。原始歌谣在未形成独立歌谣之前,是与咒语、祝词、神话传说相生的一种复合口头文学形态,同时也是一种诗歌、音乐、舞蹈的混合体。
原始歌谣已有音律,且带动作,形式不定型,句数也无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歌谣渐次演进由五七音节组成句,出现短歌的最初形态,大量的歌以恋爱为主题。这种纯日本式的七五调里已经涌动着一股原初文学意识潮。
(2)“歌垣”
这股文学意识潮的涌动催生了“歌垣”。“歌垣”最初带有原始的宗教性质,即神前游乐的性质。后逐渐向性欲的恋爱性质转移,随后又从单纯的求婚转化为一种明显的风雅行为。
(3)原初短歌
“歌垣”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发展,形成一种定型的短歌,而且这种原初短歌已使古代歌谣咏颂的主题从神、自然物以及神与自然物的关系,逐渐转向人与神、人与人际关系,努力作为一种带个人感情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抒情歌的性质。
7、8世纪飞鸟、奈良时代,原初短歌作为抒情歌的发展,逐渐进入朦胧的文学意识的形态。
(4)古代歌谣完成向短歌形态的过渡
古代歌谣完成向短歌形态过渡的标志是:
①超越原始情绪的流露和朴素感情的表现,向个人抒发心情的方向发展,抒情的空间更为广阔,初步确立了抒情歌的性格。同时将歌词独立于舞蹈、说话物语,古代歌谣与原初短歌完全分离。
②从混沌的形式,发展到均整的形式,每句构成的音数定型化,形成原初短歌的七五调。最后形成三种基本形态:旋头歌、短歌、长歌。
③形式与内容相适应,从上代歌谣到原初短歌,创造了许多新的内容,直接表现古代民族的生活内容。古代歌谣开始分为二大类,一类是个人的歌谣,包括恋歌、挽歌、思乡歌、咏物歌等;一类是民族的歌谣,包括战斗歌、酒宴歌、问答歌等。
2结果
古代歌谣最后通过咏歌的内部变革,以短歌形态为主体,完成了日本诗歌的形式——和歌的形态,于奈良文化时代,产生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和歌总集《万叶集》,开始了抒情诗的时代。
四、古代空间艺术的渊源
1飞鸟时代以前的空间艺术
(1)日本最早出现空间艺术,可以远溯原始时代。绳文文化时代主要是竖穴式住宅,出现“切妻式”建筑模式的雏形。
(2)弥生文化时代居住建筑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圆形、椭圆形、半圆形、长方形、不整方形等多样形式,而且已有部分建筑贴近或突出地面。还出现了高台式的土仓库。
(3)古坟文化时代住宅建筑有了很大进步,虽然一般庶民仍然是以竖穴居住为主,但已开始出现外观比较高级的住宅,而且除了单层以外,还有二层楼阁。
出现“入母屋式”和“寄栋式”两种建筑模式以及后来贵族住屋的“寝殿式”(即宫殿式)的雏形。
2飞鸟文化时代的神社建筑模式
飞鸟文化时代在以太阳神和以山神、树木神为主的自然神作为崇拜对象的原始神道信仰体系下,确定了原始神社建筑艺术性格。
(1)神社雏形
最早期出现的神社雏形,是由山峰岩石和海边石矶构成的“神域”。其没有正式神殿,还不是正式的建筑物,但已具有象征性建筑设施的意味。
(2)鸟居
过渡到建木鸟居是日本原初的神社建筑起源的重要标示之一。
(3)伊势神宫的“神明式”
伊势神宫是最有名的古神社,伊势神宫的神社建筑模式,称作“神明式”。
伊势神宫最完整地展现了古代日本式建筑之美的三个基本因素:简素性、调和性和非对称性的自然性格。伊势神宫突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调和,是最具日本风味的建筑模式,标志日本空间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了原始文化之美的极致。伊势神宫被认为是日本古代建筑艺术、古代文化的最高象征。
以伊势神宫为代表,古代的神社形成基本模式:由祭神的正殿,划出圣域的墙垣(或篱笆),作为入口门的鸟居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4)出云大社的“大社式”
出云大社的神殿全是木造,板墙,芭茅草葺人字形屋顶,非对称性结构,初步展现了神社建筑艺术的自然、清洁、单纯、质素的美。这种建筑样式,称为“大社式”。
(5)住吉大社的“住吉式”
住吉大社的外观,一直线排列,单纯明快。其建筑模式,称为“住吉式”。
(6)小结
飞鸟文化时代日本最初的神社建筑模式,分为上述的“神明式”、“大社式”、“住吉式”三大类,这是在大陆佛教及其建筑样式传入之前形成,并固定为神社的基本模式。这些日本古神社建筑形态,以保持屋顶直线手法的形式为主,意匠单纯,以及其材料和结构本身的至纯的要素,成为它们共同的基本特征,初步展现了日本古代空间艺术的自然、清洁、单纯、质朴之美。其后日本古代建筑艺术,都继承了古来日本神社建筑所具有的这些特色。
五、古代文化中的性崇拜
1概况
(1)日本土著原始神道的一个特征,是对生殖器的崇拜。
(2)日本的起源神话是从爱与性开始的。日本古代文学对性的表现非常坦率,也非常认真。
(3)日本不存在基于宗教原因的性禁忌。神道对性爱是开放性的,严格禁欲的大陆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佛教衍生出许多宗派,打破了传统佛教禁欲的戒律,对爱与性采取宽容的态度。
2总结
古代的性崇拜和性解放意识,不仅影响着当时日本人对爱与性的伦理观和文艺创作,而且作为一种文艺思潮,超越历史和时代,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