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渭渠《日本文化通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本土文化的萌动与中国文化的最初接触

2.1 复习笔记

本章考点:

1什么是言灵信仰,言灵信仰与原始神道信仰的关系

2日本土著原始神道的特征

3日本文字形成的过程

4日本与中国文化最初接触的具体表现

内容索引:

一、原始神道信仰的萌动

二、日本语言文字的系统

三、与中国文化的最初接触

主要内容:

一、原始神道信仰的萌动

日本土著原始信仰起源于将语言神格化的言灵信仰,逐渐演进为日本特殊的原始神道信仰。

1言灵信仰

(1)内涵

上古日本先民相信语言有生命力和感召力,具有内在的神灵。即言灵——语言的精灵,带有灵性和咒性,可以起到求吉避凶和主宰人们命运的作用,可以传达神言,左右现世一切的事。它不仅传达某种意思,而且具有某种超自然力。

这种言灵信仰,是上古日本先民的一种语言观,也是上古日本先民的一种重要信念,是地地道道的日本本土的原始思想。

(2)表现——咒语

咒语是最早通过言灵信仰表现出来的,是文艺未分化的母胎。古代日本先民的生活和行动都受咒语支配。

咒语与具有传达意思机能的日常性语言不同。咒语在承认特定的语言具有一种咒力的情况下才能成立。日本先人以为咒语是神授的语言,即神语,它直接表现神的意志,具有感应的机能,使之富有咒力的神圣性格。

用咒语祈祷,有祸和福两种,分为黑咒语和白咒语,咒祷凶与吉。

2咒术

(1)内涵

以咒语为载体的祈祷,也称作“咒术”。作为最原始的咒术宗教的发展,咒术仪式从内容和形式的充实,形成了多样的性格。

内容上,有经济行为、政治行为,在个人的抚慰拯救灵魂这点上又有宗教行为。

形式上,有语言的部分,是咒术祭祀仪式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有行为部分,即念咒语时的手舞足蹈。

从内容与形式的总体结构来说,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现象,也是日本原始艺能的最初萌动。

(2)咒术·祭祀与原始神道的关系

咒术的形式与祭祀形式的形成,是完全一致的。祭祀形式的发展,推进了原始信仰从咒术世界中分解出来,成为日本土著的言灵信仰和原始神道信仰的起点,形成日本原初文化的基本特征。即上古日本先民的信仰,以万物有灵、自然生成为中心思想,将语言神格化。这种日本特殊的言灵思想,其后逐渐形成了日本特殊的原始神道精神。因此日本原始神道根植于言灵信仰的文化土壤。

3原始神道信仰

(1)发展历程

绳文文化时代,绳文人信仰自然灵和精灵,以森林、山和巨岩等自然物为对象。

弥生文化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扩大,发展到对与农业有关的稻田神的信仰,形成了一种新的原始宗教模式。祭祀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出春季农耕开始时祈祷农业丰收的“祈年祭”和秋季感谢神灵赐予丰收的“新尝祭”,并确立了氏神的谱系。

原初祭祀仪式的萌芽阶段,信仰对象从自然灵和精灵转向对死灵的信仰,出现祈求氏族共同体平安的念咒行为,促进从咒术的阶段进一步走向祭祀的阶段。这是原始神道的人神型信仰的始兆,逐渐形成将死人祭祀为神的风习。

正式进入祭祀阶段,产生了人神型信仰为主体的日本土著原始宗教观念。由于需要统一的祭祀仪式,在部落氏族中便出现统合祭祀的祭司,并确立祭司作为长老的地位。这样就从咒术阶段的咒师个人行为,转化为祭祀阶段的氏族共同体行为。

自然神与祖先神信仰的结合便诞生原始神道。

(2)具体内容

观念

原始神道的观念,将宇宙分为三个世界:一是天上,称高天原(天国),是诸神居住的光明世界;二是地下,称夜见(黄泉),是死灵居住的黑暗世界;三是居于两者之间的地上,称苇原中国,是光明与黑暗、昼与夜、吉与凶、善与恶交错的人间世界。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祓禊,即祓秽而行禊。并将污秽作为“原罪”。

祓禊思想也表现在祝词里。祝词也称神语,是从咒语中脱胎而出的言灵信仰的产物,即原始神道的祈祷文。它以原始神道的祭祀形式作为载体,以重视调和语言与精神作为基础。以言灵思想为根底的咒语、祝词,也是日本最原始的口头文学和原初文化的形态。

(3)特征

对树神、山神、石神等自然神的崇拜。

对生殖器的崇拜。

4总结

原始神道不以具体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和意志,而是通过言灵信仰,用咒语、祝词表达人对神下达神谕的一种祈愿。原始神道不是信仰单一神,而是信仰多神,将所有礼拜的对象都称为神。

也即原始神道并未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构建了独自的信仰体系,是没有教祖、没有圣经、没有教义,起源于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原初没有建社殿,只设神篱、磐座,这是纯粹原生的宗教文化,是纯粹在本土自力生成的。

二、日本语言文字的系统

1日本语言的起源

(1)北方语言系统论

日本语来自土耳其、通古斯(内蒙)、准葛斯(满洲)的阿尔泰语言系。

(2)南方语言系统论

日本语来自琉球岛或南洋群岛的南岛语系。

(3)南北方重叠语言系统论

日本语是在南岛语系的基础上,以音韵对应为中心,重叠大陆语系而形成的。

2文字日本化的过程

日本原初没有固有文字,日本最先出现的文字是汉字。文字日本化的过程也即日本文字形成的过程。

(1)初级阶段

用汉文表音。

(2)第一阶段

突破汉文的规范,使用其表意记日本语,语序也形成与汉文句法完全不同的和式句法。这种表记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训读汉字,即不完全使用汉字的原音。混合使用表音汉字和表意汉字,完成了音读、训读交相使用的表记法。《万叶集》里的不少歌采用一字一音表记法,“万叶假名”由此而来。

(3)第二阶段

6世纪末7世纪前半叶的飞鸟文化时代,日本文字采用了汉字、表音汉字和万叶假名“三种文体并存”的表现方法,开始逐步迈向文字和风化。

(4)第三阶段

以汉字为母体,经过长期借用汉字和使用万叶假名,将一字一音的万叶假名用法逐渐省略笔画演变为“省文”,进而专用同一字体,于公元8世纪末至10世纪的平安时代初中期,先创造了片假名,后又简化汉字草书创造了平假名,完成了日本本国文字的创造。

3总结

日本文字的演进过程即从汉字→万叶假名→片假名→平假名的演进过程。片假名、平假名和汉字同为日本文字书写的主体。日本文字是在“汉字文化圈”中形成和确立自己的独特位置的。

三、与中国文化的最初接触

1概况

(1)人与物的交流

儒典、佛经等汉籍初传日本。汉籍初传日本主要有徐福赴日初传、神功皇后从新罗带回、王仁上贡献书等三种说法。

(2)人的交流

日本列岛各小国纷纷派使者赴后汉洛阳,以“朝贡”的形式与后汉发生交往关系。倭国邪马台国王派遣晋使,其后倭国历代的王都先后派遣使者,通报各自成为倭国王并朝贡。进入公元四五世纪,我国的东晋、南北朝的宋、梁即日本的古坟时代,倭国进一步突破了邪马台国时期的对外关系,频频入贡东晋、南朝的宋、梁。

(3)其他

从文字到石器、土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玉器以及古坟壁画等都留下了中日文化最初接触的痕迹。

2表现

(1)佛教东传

“归化人”南朝梁人司马达及其子孙在佛教初传日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教初传日本,引起朝廷内部苏我氏和物部氏围绕恐惧“鬼神作祟”而产生的政权之争,但在信仰内容上,佛教与原始神道没有发生重大的对立。即天皇没有弃神崇佛,祭祀神祇和礼拜佛教同时进行,神道和佛教并存。

(2)儒学东传

6世纪古坟时代后期,儒学五经已传入日本,当时人们受到了启蒙,对于学习中国文化方面的热情日渐高涨,兴起了讲授汉籍的风潮,并成为进一步吸收儒学思想的重要拐点。

公元6世纪之前,日本的教育主要以文字教育和儒学教育为基础。

(3)引进技法

直接让汉人的陶工、鞍工、画工、织锦工等迁居大和国,或通过百济引进汉人的手人部(陶工、鞍工、画工、织锦工的总称)、衣缝部等,反映出公元4世纪后半叶、5世纪古坟时代中期,秦、汉、吴文化已进入日本,当时中日文化交流涉及广泛的领域。

3总结

日本上古文化在本国土壤上自力生成,又在这个基础上接受了中国古文化,先从上古输入中国物质文化,继而引进中国精神文化,尤其是这一时代后期流传了儒典、佛经等汉籍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化,开辟了一条中国先进文化东传的新路径,为飞鸟文化时代日本古代文化的大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第一个新高潮的到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