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献彩《物理化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课后习题详解

1.(1)在0℃及101.325 kPa下,纯干空气的密度为1.293×10-3g·m-3,试求空气的表观摩尔质量;

(2)在室温下,某氮气钢瓶内的压力为538 kPa,若放出压力为100 kPa的氮气160 dm3,钢瓶内的压力降为132 kPa,试估计钢瓶的体积。设气体近似作为理想气体处理。

解:(1)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2)根据Dalton分压定律,在相同体积,相同压力条件下,可得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可得

因此钢瓶体积为39.4dm3

2.两个体积相同的烧瓶中间用玻管相通,通入0.7 mol氮气后,使整个系统密封。开始时,两瓶的温度相同,都是300 K,压力为50 kPa,今若将一个烧瓶浸入400 K的油浴内,另一烧瓶的温度保持不变,试计算两瓶中各有氮气的物质的量和温度为400 K的烧瓶中气体的压力。

解:两体积相同的烧瓶中,在温度为300K,压力为50kPa的条件下通入0.7mol氮气,则两烧瓶中均有(0.7/2)mol=0.35(mol)的氮气。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烧瓶的体积为

将一个烧瓶浸入400K油浴中,另一烧瓶保持300K。当两烧瓶平衡后,两烧瓶的压力相等,对应的两烧瓶体积也相等,设400K的烧瓶中氮气的物质的量为n1,300K烧瓶中氮气的物质的量为n2,则有

又因为充入氮气的总量为0.7mol,则,代入上式得

400K烧瓶中的压力为

即400K烧瓶中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3mol,压力为57kPa,另一烧瓶中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4mol。

3.在293 K和100 kPa时,将He(g)充入体积为1 dm3的气球内。当气球放飞后,上升至某一高度,这时的压力为28 kPa,温度为230 K,试求这时气球的体积是原体积的多少倍?

解:在气球可承受范围内,将He(g)充入,此时气球内压力、温度均与外界相等,即p1=100kPa,T1=293K,V1=1dm3;当上升至某一高度,p2=28kPa,T2=230K时,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因此

4.有2.0 dm3潮湿空气,压力为101.325 kPa,其中水气的分压为12.33 kPa。设空气中O2(g)和N2(g)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21和0.79,试求

(1)H2O(g),O2(g),N2(g)的分体积;

(2)O2(g),N2(g)在潮湿空气中的分压力。

解:(1)在潮湿空气中,水气的分压为12.33kPa。

根据Dalton分压定律,有

根据Amagat分体积定律,有

(2)由Dalton分压定律,知

5.3.45gH2(g)放在10 dm3的密闭容器中,从273 K加热到373 K,问需提供多少能量?H2(g)的根均方速率是原来的多少倍?已知H2(g)的摩尔等容热容

解:已知H2(g)的摩尔等容热容,因H2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所以能量为

由根均方速率公式

6.计算293 K和373 K时,H2(g)的平均速率、根均方速率和最概然速率。

解:在293K时,H2(g)的平均速率为

根均方速率为

最概然速率为

因此,有

同理,在373K时,有

可得

7.计算分子动能大于10 kJ的分子在总分子中所占的比例。

解:若在298K时有

则分子动能大于10kJ的分子在总分子中几乎没有。

8.在一个容器中,假设开始时每一个分子的能量都是2.0×10-21J,由于相互碰撞,最后其能量分布适合于Maxwell分布。试计算:

(1)气体的温度;

(2)能量介于1.98×10-21J到2.02×10-21J之间的分子在总分子中所占的分数。(由于这个区间的间距很小,故用Maxwell公式的微分式)

解:(1)由题意可知,每一个分子的能量为

则1mol分子的平均平动能为

又因为,所以

(2)由于各分子的能量,微分得,代入下式

可得

9.根据速率分布公式,计算分子速率在最概然速率以及大于最概然速率1.1倍(即)的分子在总分子中所占的分数(由于这个区间的间距很小,可用微分式)。

解:分子速率在最概然速率以及之间的分子在总分子中的所占分数为

10.在293 K和100 kPa时,N2(g)分子的有效直径约为0.3 nm,试求

(1)N2(g)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2)每一个分子与其他分子的碰撞频率;

(3)在1.0 m3的体积内,分子的互碰频率。

解:(1)N2(g)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只有一个分子移动,则其平均自由程为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n为单位体积内的分子个数,所以

(2)由

得每一个分子与其他分子的碰撞频率为

(3)根据分子的互撞次数公式,可得

11.在一个容积为0.5m3的钢瓶内,放有16 kg温度为500 K的CH4(g),试计算容器内的压力。

(1)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由van der Waals方程。已知CH4(g)的常数

解:(1)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2)根据VanderWaals方程,可得

12.已知CO2(g)的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和临界摩尔体积分别为:Tc=304.3K,pc=73.8×105Pa,试计算

(1)CO2(g)的van der Waals常数a,b的值;

(2)313 K时,在容积为0.005 m3的容器内含有0.1 kgCO2(g),用van der Waals方程计算气体的压力;

(3)在与(2)相同的条件下,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气体的压力。

解:(1)常数a,b的值:

(2)根据VanderWaals方程

可得

(3)根据理想气体方程,可得

13.热膨胀系数的定义为:试列式表示热膨胀系数与温度、体积的关系。

(1)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2)设气体为van der Waals气体。

解:(1)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则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从而

所以

此时热膨胀系数与温度的倒数成正比。

(2)设气体为vander Waals气体,则将vander Waals方程写成

所以

则此时热膨胀系数与体积有一定的关系。

14.NO(g)和CCl4(g)的临界温度分别为177 K和550 K,临界压力分别为64.7×105Pa和45.5×105Pa。试用计算回答:

(1)哪一种气体的van der Waals常数a较小?

(2)哪一种气体的van der Waals常数b较大?

(3)哪一种气体的临界体积较大?

(4)在300 K和10×105 Pa的压力下,哪一种气体更接近理想气体?

解:(1)因为,所以

故NO(g)的vander Waals常数a较小。

(2)因为,所以

故CCl4(g)的van der Waals常数b较大。

(3)由于临界体积,且由题(2)可知CCl4(g)的Van der Waals常数b较大,由此可知CCl4(g)的临界体积较大。

(4)两种气体的对比压力与对比温度分别为

查压缩因子图知,,ZCCl4与1相差较多。

因此,在300K,的条件下,NO(g)接近理想气体。

15.273 K和100 kPa时,有1mol某实际气体符合Virial型状态方程,,已知第二Virial系数。试求该气体在这时所占的体积。

解:由于气体符合Virial型状态方程,则利用前两项求解,得1mol该气体的体积为

16.373K时,1.0 kgCO2(g)的压力为5.07×103 kPa,试用下述两种方法计算其体积。

(1)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2)用压缩因子图。

解:(1)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其体积,得

(2)查表知,CO2(g)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分别为

根据压缩因子图,可得Z=0.88,则1 mol气体的体积为

所以

17.在273 K时,1 mol N2(g)的体积为7.03×10-5 m3,试用下述几种方法计算其压力,并比较所得数值的大小。

(1)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2)用van der waals气体状态方程式;

(3)用压缩因子图(实测值为4.05×104 kPa)

解:(1)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得

(2)根据vanderWaals气体状态方程,有,查表得vanderWaals常数为

所以

(3)查表得,

根据压缩因子图,Z=1.35所以

18.348 K时,0.3 kg NH3(g)的压力为1.61×103kPa,试用下述两种方法计算其体积。试比较哪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体积与实测值更接近(已知实测值为28.5dm3)。已知在该条件下NH3(g)的临界参数为:Tc=405.6 K,pc=1.13×104 kPa;van derWaals气体常数:a=0.417 Pa·m6·mol-2,b=3.71×10-5 m3·mol-1

(1)用van der Waals气体状态方程式;

(2)用压缩因子图。

解:(1)根据vander Waals气体状态方程,有

(2)

由压缩因子图知,Z=0.93所以,

由此可见,采用压缩因子图计算出来的体积和实测值更接近。

19.在Bessemar(柏塞麦)燃烧中充以含碳量为3%的铁10000 kg。

(1)若使所有的碳完全燃烧,计算要通入27℃、100 kPa的空气的体积。假定1/5的碳燃烧生成CO2(g),4/5的碳燃烧生成CO(g);

(2)求炉内放出各气体的分压力。

解:(1)

若碳完全燃烧,其中,1/5生成CO2,4/5生成CO,则根据

可得

由于在空气中,则有

所以,需要的空气体积为

(2)计算得

20.制硫酸时需只制备SO2(g)。在一定的操作情况下,每炉每小时加入硫30kg,通入过量的空气(使硫燃烧完全),所产出的气体混合物中含氧的摩尔分数为0.10,试问每小时要通入20℃、100 kPa的空气的体积?

解:

若混合气体中,则空气通过硫燃烧炉时消耗了,同时生成的SO2占空气混合气体的摩尔分数,则有

所以每小时需要通入的空气体积为

21.发生炉煤气(producer gas)系以干空气通过红热的焦炭而获得。设若有92%的氧变为CO(g),其余的氧变为CO2(g)。

(1)在同温同压下,试求每通过一单位体积的空气可产生发生炉煤气的体积;

(2)求所得气体中的摩尔分数。(空气中各气体的摩尔分数为

(3)每燃烧1 kg的碳,计算可得20℃,100 kPa下的发生炉煤气的体积。

解:(1)假设空气中O2的摩尔分数为0.21,则一单位空气(V)中含有0.21V的O2,0.79V的其他气体。O2通过红热焦炭分别生成CO、CO2

(2)假设空气的体积为V,则同温、同压下,根据等体积定律,有

根据题(1)可知

(3)设空气为nmol,则

同理,由(1)题可知发生炉煤气为则:

22.在压力100 kPa时,当温度为1572℃时锑蒸气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空气密度的12.43倍,在温度为1640℃时,密度为同温同压下空气的11.25倍。

(1)用上述数据分别求出每一式量(1formula weight,即1 mol Sb)所能产生的蒸气的物质的量。

(2)假定锑蒸气中仅有两种分子,试求各温度下,两种蒸气的摩尔分数。

解:(1)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同温同压下,

则在100kPa,1572℃条件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

同理,在1640℃时

(2)假设Sb2的摩尔分数为,则Sb4的摩尔分数为1-

所以,在1572℃条件下

即蒸气Sb2的摩尔分数为0.52,蒸气Sb4的摩尔分数为1-0.52=0.48。

同理,在1640℃条件下

即蒸气Sb2的摩尔分数为0.66,蒸气Sb4的摩尔分数为

23.设在一垂直的柱体中充满理想气体,当高度为0和h时,气体的压力分别为P0和P,试根据理想气体定律以及流体静力学原理(hydrostatic principle),即:任一密度为的流体,当高度增加bh时,其压力的减小值-dp等于单位横截面上该流体的重量(以力的单位表示之)。

(1)试证明对于理想气体,其表示式与Boltzmann公式相同;

(2)求高于海平面2000 m处的气压,假定在海平面的压力为100 kPa,且把空气看作是摩尔质量为29.0g/mol的单一物种。

解:(1)设在高度为h处气体的压力为p,高度处气体的压力为。已知其压力的减少值-dp等于单位横截面上该流体的重量,则

气体符合理想气体公式,把代入上式得

假设在0~h的高度范围内温度不变,对上式积分,

可得

表示式与Boltzmann公式相同。

(2)假设温度不变,T=273K,根据Boltzmann公式,有

24.在地球表面干空气的组成用摩尔分数表示为:=0.21,=0.78,=0.0094,=0.0003,因空气有对流现象,故可假定由地球表面至11 km的高空,空气的组成不变。在此高度处的温度为-55℃。今假定在此高度以上空气的温度恒为-55℃,且无对流现象,试求

(1)在高于地球表面60 km处气体,,,的摩尔分数;

(2)该高度处的总压力。

解:(1)由题设可知,由地球表面至11 km的高空,空气的组成不变。设距地球表面11 km处空气压力为p0,则各气体的分压为:

设高度为h时的压力为p,则

所以海拔60 km处各气体的压强为

则60 km处,各气体的摩尔分数为

(2)假定地球表面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0℃,在11 km高空的温度为-55 ℃,取其平均温度为-27.5℃,在此范围内空气的组成不变,则11 km高空的压力p0

所以60 km高空的总压为

25.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在离心力场中混合气体的组成将发生变化。今有一长为80 cm的长管,管内装有等分子数的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将长管放置在一个水平盘上,管的中部固定在盘中垂直的中心轴上,今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使盘在水平面上旋转,并设周围环境的温度保持为20℃。

(1)求由于旋转的原因在管之两端,每一个氧气分子以及每一个氢气分子的动能。

(2)在达到平衡后,试根据Boltzmann公式分别计算两种气体在管端和管中央处的浓度比。

(3)假定设法保持在管之中心部位氢气和氧气的浓度比为1:1,总压力为100 kPa(例如在管的中部即旋转轴中心处,缓慢通入浓度比为1:1的氢气氧气混合气体),试计算平衡后在管端处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离心力,m为质点的质量,l是中心与管端的距离,是质量的角速度)

解:(1)因为,所以。(mi为O2分子和H2分子的质量)

(2)向心力为:类似于重力场,可以使用Boltzmann公式

(3)因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