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人 格
一、单项选择题
1.性格是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有好坏之分
B.是心理状态
C.无好坏之分
D.是心理过程
【答案】A
【解析】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人格的社会属性,因此有好坏之分。
2.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是(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霍兰德
【答案】A
【解析】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两类。奥尔波特是人格心理学中公认的特质理论的创始人。
3.反应速度慢,注意力容易集中,稳定性强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2013年11月二级真题]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答案】D
【解析】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说,安静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平衡而不灵活,其特点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强,但不容易替代或转换,以安静、沉着、有节制和反应迟缓为特点,与黏液质的思维灵活性略差但细致周到,安静稳重、喜欢沉思相对应。
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称为( )。[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意志
B.能力
C.素质
D.性格
【答案】B
【解析】B项,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A项,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C项,素质在心理学上是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D项,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
5.胆汁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是( )。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灵活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答案】A
【解析】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特点与气质的对应关系:强、不平衡型对应胆汁质;强、平衡、灵活型对应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型对应黏液质;弱型对应抑郁质。
6.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 )。
A.分类标准
B.社会道德评价标准
C.结构的组成部分
D.社会属性的体现
【答案】C
【解析】从组成性格的各个方面来分析,可以把性格分解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四个组成成分。
7.卡特尔关于智力结构的学说把( )视为晶体智力。
A.知觉速度
B.图形识别
C.言语理解
D.机械记忆
【答案】C
【解析】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流体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能力;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8.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动力方面的特征,所谓动力是指( )。
A.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
B.心理活动的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功能性
C.心理活动的特质和类型
D.心理活动的认知、情绪、意志的外在表现
【答案】A
【解析】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相当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他在个体的生命中一般都比较的稳定。。
9.黏液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 )。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灵活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答案】C
【解析】黏液质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与这种神经过程的特点相适应,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但很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容易循规蹈矩;注意力容易集中、稳定性强;不善言谈、交际适度。
10.性格( )。
A.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
B.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C.没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
D.不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性格不同于气质,它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所以,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11.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性格特征叫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答案】A
【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即他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
12.根据个体是内向还是外向占优势提出的人格理论是( )。
A.荣格的类型论
B.卡特尔的特质论
C.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D.艾森克的维度论
【答案】A
【解析】荣格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可以指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部,指向内部即为内向,指向外部即为外向,而且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特征。根据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占优势,可将人格分为内向型的和外向型的。
1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说明了人格具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
【答案】D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人的复杂,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人格结构的组合千变万化,从而使人格的表现千姿百态。每个人的人格世界,并非是由各种特征简单堆积起来的,而是依照一定的内容、秩序、规则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运动系统。
14.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是( )。
A.人格的动力
B.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
C.人格的主要特点
D.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
【答案】B
【解析】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含着各种成分,主要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15.能力类型的差异是指( )上的差异。
A.天赋条件
B.智力水平
C.男女性别
D.在感知能力、想像力以及音乐、美术、体育运动等特殊能力方面
【答案】D
【解析】不同的人在能力的不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是很大的,包括感知觉能力、想像力以及特殊能力方面的明显差异。
16.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 )。
A.多少、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的水平
B.方向、速度、熟练程度、能达到的水平
C.方向、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的水平
D.多少、速度、熟练程度、能达到的水平
【答案】C
【解析】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没有某种能力难于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17.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属于( )。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创造能力
D.智力
【答案】B
【解析】特殊能力是指在专业或特殊活动中表现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属于特殊能力。
18.按照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把能力分为( )。
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B.创造能力和模仿能力
C.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D.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答案】C
【解析】按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以把能力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液体能力又称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晶体能力又称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19.智力的发展( )。
A.4岁达高峰
B.从出生到死亡等速增长
C.20~34岁达高峰
D.中年期开始逐渐衰减
【答案】C
【解析】就智力的个体发展来说,一般智力从出生到青春期伴随年龄加速增长,以后逐渐减缓,到20~34岁时达高峰期,中年时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到了老年开始逐渐衰减。
20.下列哪一类能力一般被认为不属于智力范畴?( )
A.绘画能力
B.学习能力
C.言语能力
D.运算能力
【答案】A
【解析】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有多种属性。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它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而智力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是特殊能力。
21.( )不属于智力的团体差异。
A.性别差异
B.职业差异
C.种族差异
D.年龄差异
【答案】D
【解析】智力的团体差异包括:①性别差异,就整体而言,智力可能并无性别差异,但在具体的认知和感知-运动能力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确实存在着性别差异;②职业差异,在开放、竞争的现代社会中,高智力的人能从事需要较高心理能力的职业是合情合理的;③种族差异,从智力测验所得分数看,不同民族之间的确有差异,很多研究显示白种人的平均智商较有色人种为高。
22.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是( )。
A.模仿能力
B.创造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答案】B
【解析】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23.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施用累能”的含义是: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人的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这句话强调的即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24.研究表明,亲生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儿童,一旦被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养父母收养,与生活在原来家庭环境中相比,IQ分数会明显地增加,这说明了( )。
A.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B.人的智力发展与遗传没有关系
C.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先天决定的
D.学校教育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答案】A
【解析】家庭收养研究表明,被收养儿童的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由于他们与养父母在遗传上没有任何相似,所以只能将这种智商的相关归因于环境的影响。长期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儿童一旦被收养到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中去,其IQ分数会有明显的增加,通常在10至12分左右。这说明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25.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 )。
A.人格差异
B.认知方式差异
C.气质差异
D.性格差异
【答案】C
【解析】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大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
26.条件反射有( )两种。
A.阳性条件反射和阴性条件反射
B.生理条件反射和心理条件反射
C.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D.操作条件反射和工具条件反射
【答案】C
【解析】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两种,前者由巴甫洛夫提出,后者由斯金纳提出。
27.“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答案】B
【解析】性格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自信描述的是对性格的态度特征,坚强描述的是性格的意志特征,勤奋描述的是在学习、劳动、工作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
28.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没有正确答案
【答案】C
【解析】性格和个性倾向性联系最密切,它也可以说是个性倾向性的表现,因此,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29.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 )特征。
A.理智
B.情绪
C.意志
D.态度
【答案】D
【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体现在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如爱祖国、爱集体、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公而忘私、见义勇为、廉洁奉公、自强自律等。
30.一些从农村转入城市上学的学生,常因担心自己的农村方言会被别人讥笑,而表现为上课不敢发言、下课羞于交际。这种行为表现的心理特征是( )。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认知方式
【答案】C
【解析】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镶嵌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上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31.外控型人格( )。
A.认为命运主宰人的生活
B.认为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C.遭遇压力事件后很少怨天尤人
D.体验到压力强度较低
【答案】A
【解析】外控型的人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他们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
32.在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中,( )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A.中心特质
B.次要特质
C.首要特质
D.主要特质
【答案】A
【解析】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种。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性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33.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等表现,属于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中的( )。
A.外向性人格特质
B.开放性人格特质
C.随和性人格特质
D.情绪稳定性人格特质
【答案】B
【解析】“大五人格特质”包括:①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②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③开放性,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④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⑤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
34.“酸葡萄”心理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 )。
A.转移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退行作用
D.否认作用
【答案】B
【解析】合理化作用又称“文饰”作用是指通过歪曲现实来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进行开脱,从而保护自尊心,“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属于合理化作用防御机制。
35.“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行为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 )。
A.反向作用
B.投射作用
C.升华作用
D.否认作用
【答案】A
【解析】反向作用是指自我为了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有意识地作出相反方向的举动,如“矫枉过正”、“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都是这类防御机制的表现。
36.能力是( )。
A.通过练习获得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B.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C.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D.在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答案】B
【解析】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A项,描述的是技能的概念;C项,描述的是意志的概念;D项,描述的是性格的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动力定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心理基础
B.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C.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
D.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
【答案】BCD
【解析】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称为动力定型。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动力定型的破坏还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
2.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包括( )。[2013年11月三级真题]
A.兴奋型
B.抑制型
C.活动型
D.平衡型
【答案】AB
【解析】巴甫洛夫把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划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四种:①兴奋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而不平衡;②活泼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平衡而灵活;③安静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平衡而不灵活;④抑制型的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弱。
3.巴甫洛夫提出的概念包括( )。[2013年11月三级真题]
A.第二信号系统
B.动力定型
C.经典条件反射
D.内驱力
【答案】ABC
【解析】巴甫洛夫提出第一信号系统(非语言)、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和动力定型,指出动力定型是人类习惯行为的基础,他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
4.谈虎色变属于( )。[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C.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答案】CD
【解析】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的。以现实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所以,谈虎色变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5.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 )。[2012年11月三级真题]
A.能力水平
B.获得知识的快慢
C.能力类型
D.发展早晚
【答案】ACD
【解析】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在能力水平、能力类型、能力发展早晚三个方面。
6.按创造程度所划分出来的能力类型包括( )。
A.模仿能力
B.再造能力
C.特殊能力
D.创造能力
【答案】ABD
【解析】按创造程度划分,能力可以分为:①模仿能力,指仿效他人的言谈举止而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能力;②再造能力,指遵循现成的模式或程序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③创造能力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模式或程序,独立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方法的能力。
7.按功能可把能力划分为( )。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认知能力
D.操作能力
【答案】CD
【解析】按功能可把能力划分为三种:①认知能力,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即智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②操作能力,指支配肢体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如体育运动、艺术表演、手工操作的能力;③社会交往能力,指从事社交的能力,如与人沟通的言语交往和言语感染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8.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为( )。
A.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
B.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所能达到的水平
C.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
D.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和巩固的程度
【答案】ABCD
【解析】能力和知识、技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同时,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9.智力差异主要表现为( )。
A.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智力结构的差异
C.智力发展过程中形态的差异
D.性别差异
【答案】ABCD
【解析】智力的差异的主要体现:①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有高低的差异;②智力类型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不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包括感知能力、想像力以及特殊能力方面的差异,也是很大的;③智力发展早晚的差异,有的人很小就表现得非常聪明,能作曲,能写诗,有极高的运算能力,有的人则大器晚成,到了中年,甚至老年才创造出成果;④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特殊能力方面,如空间能力、数学能力、言语能力上的差异;⑤职业水平上的差异。
10.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强调( )。
A.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B.内向—外向
C.共同特质—个别特质
D.情绪稳定—情绪不稳定
【答案】BD
【解析】艾森克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一个是内外向,另一个是神经质倾向。后者表现为情绪稳定和不稳定。
11.卡特尔认为“晶体能力”是( )。
A.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
B.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教育和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C.神经生理的老化导致晶体能力的退化
D.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
【答案】BD
【解析】卡特尔将能力分为晶体能力和液体能力。晶体能力是个体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25岁之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12.经典条件反射是( )
A.将某种无关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多次结合后形成的暂时性神经联结
B.用奖励性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的概率增加的现象
C.某种情景刺激下出现的行为因得到强化而被保留下来的现象
D.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建立联结关系而形成的
【答案】AD
【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的实质是在条件刺激物(中性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之间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结,使条件刺激物单独出现时,也可以引起非条件反射的现象。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 )。
A.吃东西就流口水
B.在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
C.谈虎色变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答案】AB
【解析】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与生俱来的、不学而会的反射,例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收缩等都是与生俱来的、不学而会的,都是无条件反射。CD两项描述的都是条件反射。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
A.社交智力
B.音乐智力
C.运动智力
D.情绪智力
【答案】ABC
【解析】加德纳提出的智力多元理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分别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D项,情绪智力的研究开始于萨洛维和梅耶,不在加德纳的理论范畴之内。
15.下列选项中,属于液体智力的是( )。
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B.发现复杂关系的能力
C.理解词汇的能力
D.知觉的速度
【答案】ABD
【解析】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取决于个人的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