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治学原理(含政治学基础)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802政治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政治学基础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共同利益

2.政党制度

3.政治文化

4.政治改革

5.政治同意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基本方法。

2.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3.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

4.政治心理的特点。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50分)

1.政治体系的内容及其作用。

2.政治发展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政治学基础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共同利益

答:共同利益是指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出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共同利益的基础是个人利益,或构成某一群体的各子群体利益,因此它是人们结成群体后形成的利益,它具有有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性和多重价值复合性等特征。

2.政党制度

答: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政党制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政党制度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3.政治文化

答: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它是作为一种观念形式而存在的,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等特征,其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得以传习。

4.政治改革

答: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政治改革的特征有它是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它是对于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它是由政治权力主体发起和领导;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以和平的方式进行。政治改革一般遵循合理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过程性原则。

5.政治同意

答:政治同意是指政治行为者用来在自己与同意对象之间创立一种特定权利义务关系的政治行为,其包括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政治统治行为和其他政治行为的同意与认可,也包括统治阶级集团之间的政治妥协和政治认可。政治同意建立在相互互动和妥协的基础上,其目在于获得政治统治合法性和增强政治统治效益,使政治决策更高效和合法。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基本方法。

答:在政治学研究方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基本途径包括历史的、经济的、阶级的和利益的途径,由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利益分析方法和调查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历史分析方法的首要绝对要求是把政治现象和政治事物放到特定的历史范围和背景中去加以考察和研究,同时要求从历史的因果联系中去把握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经济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济分析方法着眼于社会关系中的经济关系,把经济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总和。构建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并从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政治现象。

(3)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主要是在分析阶级社会中阶级力量的构成状况、各阶级的基本特性、政治要求和主张等的基础上,把握社会政治的走向和规律。

(4)利益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利益分析方法从利益角度分析人们结成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和政治社会关系的动因和现实体现,分析政治的内容和特性,分析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社会阶级、社会群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经济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具体化和现实化。

(5)调查研究方法

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主张科学的调查研究有三个基本程序,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社会调查方法遵循的三个原则是:客观性、科学性和全面性。

2.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答:政治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定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政治权利的内容是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政治权利法定范围内的自主性。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政治权利有不同的内容。

(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自由权。资本主义国家对于自由权的规定既包含着政治活动的自由,又包含着非政治性活动的自由,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迁徙自由、罢工自由等

参政权。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资本主义社会规定的公民参政权大体上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

诉愿权。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民诉愿权包括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控告和诉讼权利。其主要内容包括宪法诉讼权、行政诉讼权和选举诉讼权等。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自由权。社会主义社会公民自由权是一种社会权利,也是政治权利。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和通信自由。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选举权主要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拥有的选举人民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拥有的被选举为人民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监督权和罢免权。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公民的罢免权是指公民按照法定程序对于不合格的人民代表有罢免的权利。

诉愿权。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诉愿权是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控告权和要求赔偿权。

3.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

答: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其类型主要有自动参与、动员参与和消极参与等三种。

政治参与在本质上讲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因此,民主政治是政治参与所赖以存在的政治条件。据此影响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因素有

(1)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程度是息息相关的。一般而言,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呈正相关关系。

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社会利益关系的不断变化,使公民不得不诉诸政治行为来维护并进一步实现自身利益

经济发展同时也促使政府职能扩大,这也意味着政府扩大了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受到政府作用影响的公民为反过来影响政府作用,就不得不提高参与程度。

对公民个人来讲,经济发展使个人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变得日益重要,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每个公民的国家意识。

(2)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反映公民的某种社会身份,由于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与人们的政治影响力强弱相关,从而也与人们利益的能否实现相关。因此,一般在财富、教育、职业、权力和威望等方面均处于较高层的公民,其政治参与程度就高些;而在社会分层中处于较低地位的公民,其政治参与程度就弱些。不过,由于社会地位也不是影响政治参与的唯一因素,所以,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在各国情况不同。

(3)政治心理

从行为主义研究的角度看,任何政治行为都是在某种心理动机的驱使下展开的。政治参与行为也离不开它的心理因素的驱动力。政治社会学对于政治参与的心理因素研究主要有三点结论:

发现了与人们参与活动有关的心理品质之一——个性特征,认为他自己能够影响政治家和政治秩序的意识。

与公民参与政治有关的心理品质是他们对于政治体系的信赖感和支持程度,包括对于政府、政党及其领袖的支持,也包括对于国家或社区的挚爱等。

与公民政治参与相关的心理因素是公民关心政治过程的程度与政治责任感。

(4)政治机制

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必然要受到政治自身因素的影响。本质上,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对政治参与有重大影响作用。但直接对政治参与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有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等。

4.政治心理的特点。

答: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作为特定精神现象的政治心理具有如下特点:

(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性认知。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生活和实践中对于政治现象的精神反映。这种反映通常是经验性和感受性的,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的直观感受和感知。其表现为政治心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是对于政治的表象的感觉和感知,是非理性的精神现象。

(2)政治心理显示着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倾向。

政治心理显示着社会成员对于自己利益的关心,对于自己通过政治途径实现的可能和要求的关心。处于不同利益关系中,具有不同利益的社会成员会具有不同的政治心理。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对其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意义。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心理只是显示着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倾向。

(3)政治心理反映着直观政治现象

作为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心理是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觉性认知。政治心理与其他的社会心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表象的感觉和感受,而并不反映深层次的政治联系和规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心理常常反映着直观的、表象的和可感知的政治现象。

(4)政治心理具有潜在积淀性

政治心理是潜性的政治文化现象,它以零散的、隐秘地存在于社会成员的内心深处,是一种较为隐蔽而难以把握的政治文化现象。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经验沉淀,也是特定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积淀,这些心理积淀,沉积在社会成员的心理深处,形成了特定社会成员的心理定势。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50分)

1.政治体系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是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有机构成,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国家及其政治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政治社团及其运行规则是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

(1)政治体系主要由两方面内容构成:

社会政治组织。它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它一般具有特定性质和内容的共同利益、权力和权利要求;具有特定的实体存在方式,因而是一种物质性的客观实在;具有特定的构成成员,这些成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次级政治组织;具有特定的运行规则和活动方式。

政治制度,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它既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又包括具体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它具有特定范围内的法定性和规约性,同时,它又是相对严密和稳定的。

(2)政治体系的作用:

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是人们有效地聚合政治利益要求,形成和运用政治权力,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方式和工具。因此,人们常常按照共同的利益结成政治组织并制定相应的政治制度,以便在政治生活中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

政治体系是在社会成员政治行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人们在政治活动中结成政治组织,形成政治集团,并运用这些组织和制度实施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国家及其政治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政治社团及其运行规则是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其中,国家及其政治制度具有中心和首要地位,是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执政党及政党制度是执掌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和方式,是政治权力的特定组织和制度形态;而非执政党和政治社团及其制度规则,则是社会成员实现政治权利,表达各方面利益要求,影响社会公共权力的政治组织和方式,因此,它们是政治权利的组织和制度体现。

2.政治发展的内容。

答:政治发展本质上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变迁,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由此造成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在本质内容上形成社会政治发展。就此而言,政治发展实质是在利益和利益关系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政治权力和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和权利关系、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相互关系的变化发展。

在社会政治现实中,政治发展也表现为政治关系的各种衍生形态的发展变化,其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基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就此而言,政治发展是社会政治诸方面的变革和调整。

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在特定经济社会关系基础上体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运动,政治发展的主导者是代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政治发展是人类社会从低级政治走向高级政治、从政治的必然王国走向政治的自由王国的历史过程,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过程,是各种社会政治形态面临的共同问题和任务。

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发展采取两种基本形态和方式,即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政治革命是政治关系的质变方式,其标志是政治权力的变更和交替。政治改革则是政治关系的量变方式,其特征是社会政治的演进和完善。作为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政治权利得以平等实现的政治形态,政治民主是政治发展的目标,而高度的民主则是人类社会实现高度政治文明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