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典型题详解
一、简答题
1简述采访活动如何做到贴近事实、贴近现场。
答: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尽可能地接近事实、接近现场,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跑现场。记者是“坐在第一排的观众”,要尽量离得近,才能看得清楚。
现场报道的艰苦常常能够换来报道的可信性、生动性和现场感,贴近一线的现场采访,不仅能保证报道的真实性,还能大大提高报道的可读性。
(2)访问知情人。访问当事人,了解事实真相,对事件的经过进行核实、咨询,是记者接近事实的必经之路,是新闻采访的本质和必须遵守的原则。
①获知事发当时的情况以及事发原因等背景材料,记者除了亲自到现场进行观察之外,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便是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通过他们的讲述和介绍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很多时候,能否找到当事人和知情人,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看一次采访是否深入、是否到位,往往要看记者是否采访到了权威的知情人。
②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不能只把自己调查得出的结果“概括性”地告诉受众,而是要通过一个个新闻知情人的叙述来向受众展现事实的真相,因为只有他们的叙述才是权威的、最有含金量的材料。
(3)及时完整的记录。记者在采访中,要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而且要反复进行核实,确保所记录内容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如果记录不完整、不准确,反映在报道中,就是新闻的不准确,甚至不真实。
2简述记者和采访对象交往的困难。
答:记者虽然有采访任何人的权力,但采访对象接不接受采访,却没有任何行政和法律上的约束。这个时候,采访考验的首先就是记者的社会交往能力。记者的采访对象庞杂,因此记者和采访对象交往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源于三点:繁杂性、双向性和对等性。
(1)繁杂性。采访对象可能来自各个阶层,他们的年龄、信仰、民族各不相同,与记者交往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不同的采访对象,性格和谈话兴趣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记者必须要学会应变。好的记者应是一个优秀的社会活动家,要能调动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与你交往的欲望,而且要能在交往过程中,主动引导,达到自己的目的。
(2)双向性。平等交往的特点是谈话双方相互影响。在这种交往中,双方不仅要交流信息,而且要交流情感。正是因为采访具有社会交往的性质,所以记者如果掌握了社会交往的本领,就如同给自己打开了采访各种事件、各种人物的一个通道。
(3)对等性。记者是很“功利”的。记者和采访对象搞好关系,是为了获取真实的材料。这一点也不必讳言。但是,记者的工作是为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服务的,这就使记者的采访具有了合理性的前提。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和不同的人谈不同的话题,这应当是记者采访中的常态。
3在采访实践中,识别新闻事实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识别新闻事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新闻价值作为识别新闻事实的依据。
新闻事实是指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识别新闻事实的主要依据就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利害关系涉及的程度。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2)识别新闻事实需要记者的新闻敏感。
新闻事实一般都蕴含在千姿百态的普通事实之中,而且常常转瞬即逝,难以捕捉。能否在大量的普通事实中,迅速抓住有价值的线索,采掘到新闻事实,这就得看记者有没有新闻敏感,以及新闻敏感的强弱程度了。在新闻采访的实践中,新闻敏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①能“一触即发”,迅速抓住新闻事实。
②能“慧眼识珠”,准确鉴别事实的新闻价值所在及其大小。
③能“见微知著”,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④能“落叶知秋”,对某些重大新闻事实的出现作出科学的预见。
新闻敏感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闻敏感来自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②来自对形势、政策和报道思想的透彻了解。
③来自对情况、资料的积累和研究。
(3)识别新闻事实的运作方法。
客观事实都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这种无处、无时不在的运动、变化本身,并不等于事实就有了新闻价值,就成了新闻事实。但是,事实的新闻价值却恰恰蕴藏于这些运动和变化之中。要把握新闻价值去识别新闻事实,不是简单地着眼于事实本身的变动。而应该着眼于事实的变动与人们、社会的关系的涉及程度,即要着眼于事实的变动度。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把握事实的变动度,进而识别判定新闻事实:
①事实变动的范围与规模。
②变动的顺序与次数。
③变动的过程与速度。
4新闻采访活动与其他人际交往活动有什么区别?
答:新闻采访活动,经常通过人际的社会交往形式进行。这种人际社会交往活动,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般人际社会交往,或者其他行业、职业开展调查研究所采取的人际交往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广泛性
新闻采访活动是一项为了社会公众去搜集、去传播新闻信息的工作,而新闻信息不仅蕴藏于自然界,更蕴藏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记者与社会广泛接触,与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以便从中发现、挖掘新闻信息。
(2)对等性
这是就新闻采访活动中,交往双方身份而言的。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身份、地位始终是对等的,不存在任何“上下”、“长幼”、“贵贱”等关系。这就要求记者面对任何采访对象,都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之,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新闻采访“对等性”的特征,也赋予了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相对的独立性。在繁杂的社会生活中,记者一般处于相对超然、客观、公正的“第三者”位置。这种相对“独立性”,给记者的采访带来了既开阔回旋的活动余地、便利的工作条件,但同时它要求记者勇于独立承担责任,善于独立思考,并学会运用各种采访技巧,机智、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以圆满地完成新闻采访任务。
(3)自由性
这是指新闻采访活动中,交往双方之间的关系而言的。新闻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信息资源的所有者,新闻记者则是新闻信息资源的需求者。两者之间除了在新闻信息资源配置上存在着这种潜在的“供”与“求”的关系外,是不存在着其他关系的。因此,其间新闻信息资源的转移,亦即“供”“求”关系的实现,是没有任何外在的约束力的。这种“关系”上的高度“自由性”,便是新闻采访活动不同于其他人际社会交往活动的又一个显著特征。
新闻采访的“自由性”特征,要求记者要熟练地掌握采访技巧,善于运用心理调节与控制的手段,从而让采访对象自愿地、无偿地转让所占有的新闻信息资源,为新闻采访任务的顺利完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5为什么说新闻采访的特征的体现要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制约?
答:(1)新闻采访活动的特征,是其内在规律性的反映;新闻采访者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必定要遵循这些特征进行采访活动。新闻实践中,新闻采访的这些特征始终在起作用,它们体现得愈充分,采访活动的成功率便愈高;违背这些特征,新闻采访便难有成功可言。正确把握、充分体现这些特征,应该是每一个新闻采访者的自觉行为。
(2)“存在决定意识”,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是要受到社会、时代的发展水平所制约、影响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物质生产技术的水平制约和影响着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
②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制约和影响着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
③社会政治制度与政治形势制约和影响着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
只有在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新闻采访活动的特征才能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国家政权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意志。国家由人民大众当家做主,新闻采访活动的“公众性”、“公开性”等特征则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为转移,人民大众根据自己的利益,“欲知”、“应知”多少,新闻采访报道就“公开”多少,不像封建社会要看统治者的眼色,也不像资本主义社会要看财团老板的眼色。
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变化,尤其是领导者的思想认识与作风是否正确、“开明”,都会对它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6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记者的调查研究与其他职业的调查研究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1)记者的调查研究与其他行业的调查研究的共同点
①从指导思想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
②从目的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所谓解决问题,都服从一个总的目的,即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2)记者的调查研究与其他行业的调查研究的不同点
记者的调查研究与其他行业的调查研究的不同点在于,具体地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去解决。不同行业的调查研究都带有自己的特点。
①记者是为传播新闻信息,搞好新闻宣传报道去进行调查研究的,记者是专业的调查研究人员。
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天天都要运转,播出新闻。作为这些新闻媒体的记者,自然天天要采访,天天要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既是记者的日常工作,又是记者的毕生事业,这揭示了记者编辑这种职业的本质特征。记者是专门作调查研究的,就这一点而言,他有些类似党委机关政策研究室专门作调查研究工作的调查员,但他肩负的使命和活动方式又不同于调查员。
②由于新闻宣传的特殊要求,必然赋予记者调查研究的种种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
a.新闻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重要事实的报道。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记者永远在追逐新闻,哪里发生新闻,他就奔向哪里。
b.政策性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新闻报道的基本任务。记者在调查研究时,心中总是装着政策,有很强的政策观念。当然,党委部门和其他行业的调查研究,也有一个十分看重政策的问题,但那往往是从制定政策或执行政策着眼。记者注重政策,落脚点更多的则在于宣传。
c.全局性
新闻传播要面向公众,面向社会,而不是少数人,因此记者在调查研究时又要有全局观点。从全局出发,去发现那些在全局上有意义的事物。事物越有全局意义,新闻价值越大。是非曲直,利弊得失,都要放到全局上去权衡,从而作出正确的抉择。
d.广泛性
其他行业的调查研究往往限于本行业的事情,记者的调查研究则不受某一行业的限制。凡是人类存在着、发生着的事情,都可能成为记者调查研究的对象。有些事情,在今天看来对记者也许是禁区,但明天记者就可能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把它公之于众。
e.时效性
记者调查研究要求快,讲究效率,不能像老牛拉车那样慢慢腾腾,这是由新闻的时效性决定的。重大事件发生后,记者要迅速赶到现场,迅速采写,迅速报道。新闻传递工具的进步,大大加快了新闻传递的速度。
f.连续性
这种连续性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天天调查,而是指对某一具体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作连续不断的调查。这种连续性,在许多情况下是基于重大事件报道和典型报道的需要。这种连续性,有时表现为在一段时间内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的不断调查;有时则表现为阶段性,在几个不同时间段内对同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的追踪调查。每一次调查,前后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又有新的要求。
g.公开性
记者调查研究的成果,除一小部分以“内参”形式供有关领导参阅外,多数要写成报道,公开传播,不像党委部门或其他行业那样,将调查研究的结果作为内部资料处理。这就要求记者在调查研究时就要考虑内外界限,考虑公开传播的一些特殊要求。
上述特点表明,记者的调查研究确实不同于一般的调查研究。
二、论述题
1试结合案例或自身的采访经历论述新闻采访的基本特征。
答: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觉报道素材的活动。采访活动是记者的职业活动,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记者的采访活动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采访活动追踪新近发生的事实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采访活动要始终瞄准新近发生的事实和当前存在的现象。即采访有很强的时效性,它要求记者要时刻注视着社会上的新变化、新动向、新事物、新问题。特别是采访动态新闻的记者,要有非常灵敏的新闻“触角”,特别广阔的信息网络,以便随时去追踪报道新发生的重大事件。
①事实发生、发展的不可知带来突发性。采访活动在突发的事实面前,缺乏计划性的。事实的发生就是记者的出发令,不论何时何地有何困难,记者都要力争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②采访过程本身具有不可预测性。采访过程不可能与事件的真实情况完全吻合。
(2)采访活动时刻处于时效的压力下
①“快速”是采访的特点。记者要追踪和报道最新发生的事实,在采访过程中要做到“快速”。在各类新闻采访中,对速度要求最高的是事件性新闻,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包括各类突发的自然灾害、战争和冲突等;另外要求速度的就是体育新闻。
②拼抢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特征和要求,但新闻的要求不仅仅是“快”,还要“真实”,要有深度,而这“快”和“深”、“快”和“真”之间常常产生矛盾:速度太快,常常影响记者对事实深度的挖掘;速度太快也常常影响到对事实真实性的审核。
③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只能靠记者提高自己的采集本领和认识能力,以及在采访前的充分准备,尽可能地兼顾速度与真实、速度与深度。
(3)采访活动要贴近事实、贴近现场
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尽可能地接近事实、接近现场,这是采访活动的第三个特点。
①跑现场。记者是“坐在第一排的观众”,要尽量离得近,才能看得清楚。
现场报道的艰苦常常能够换来报道的可信性、生动性和现场感,贴近一线的现场采访,不仅能保证报道的真实性,还能大大提高报道的可读性。
②访问知情人。新闻采访贴近事实、贴近现场的特点,还体现为记者对知情人的访问。能否找到当事人和知情人,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看一次采访是否深入、是否到位,往往要看记者是否采访到了权威的知情人。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不能只把自己调查得出的结果“概括性”地告诉受众,而是要通过一个个新闻知情人的叙述来向受众展现事实的真相,因为只有他们的叙述才是权威的、最有含金量的材料。
④及时完整的记录。记者在采访中,要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完整地记录下来,而且要反复进行核实,确保所记录内容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如果记录不完整、不准确,反映在报道中,就是新闻的不准确,甚至不真实。
(4)使用社会交往的方式
记者以使用社会交往的方式向采访对象索取材料。对新闻工作者而言,缺乏社交素养,是很难当好一名记者的。记者虽然有采访任何人的权力,但采访对象接不接受采访,却没有任何行政和法律上的约束。采访考验的首先是记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会和采访对象平等交往,学会和任何采访对象平易近人地谈话,学会很快地和采访对象搞好关系,这是采访工作所要求的必要条件,也是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2试以实例简述现代新闻采访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981年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部队的一篇来稿,谈河北省抚宁县七里涧大队的社员群众和老中医苏兰茹,七年如一日热情照料和医治全身瘫痪的解放军排长阎书生的事迹。事迹很生动感人,军事部立即编发,还先后派出3名记者与通讯员合作,到七里涧采访。在七里涧,他们发现把阎书生当作自己亲人来照料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全村群众,不是一两年,而是整整七年。他们感到,这样一个重大的群体典型,牵涉的人物多,时间长,要在短时间内拿出报道来,单靠记者的力量是不够的,要争取上下左右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要争取当地党委的重视与支持。他们主动向抚宁县委领导汇报七里涧的情况。县委领导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大支持了记者的报道工作。
这个例子非常有力地说明了记者在采访工作中依靠当地党委的好处,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组织原则。
(1)从新闻事业的性质来看,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这种性质决定了新闻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而“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因此,记者在报社时,要接受报社党委的领导,外出采访时,又要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党领导的各级政府开展工作。
(2)从工作需要来看,记者在采访中也有必要依靠各级党委或政府。
这个例子非常有力地说明了记者在采访工作中依靠当地党委的好处。不妨设想一下,要是记者不争取当地党委支持,报道能那么顺利吗?恐怕不会的。特别是要在面上把宣传先进典型和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离开了当地党委的重视和组织推动,是难以办到的。
记者在采访工作中要依靠各级党委或政府,还基于以下一些原因:
①党中央的重要指示,要逐级下达到各级党委或政府,靠各级党委或政府来贯彻。因此,各级党委或政府常常是得中央精神风气之先。记者在采访工作中,尤其是在远离编辑部的情况下,要及时了解中央的指示精神,其中一条重要渠道就是依靠各级党委或政府。
②各级党委或政府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所在地区部门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党和政府的领导掌握全局,最熟悉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同本地区本部门的群众有密切联系。记者要了解全局情况,也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或政府。
③记者初到一个地区或部门采访,人地两生,情况不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有些困难经过自己努力是能够克服的,有些困难则要靠当地党委或政府的帮助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