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税务硕士《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一篇 税收学原理

第一章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除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外,一个重要的改革内容就是将35种税减少到(  )种。[武汉大学2013研]

A.24

B.21

C.19

【答案】A

【解析】改革后,我国工商税制中税种由32个减少到19个(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由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暂停征收),税制结构趋于合理并逐步实现高效和简化。工商税之外还有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和关税,实际上我国现在共有24个税种。

2.税收具有组织收入、调节分配、优化配置、宏观调控和(  )的职能。[武汉大学2013研]

A.提供服务

B.支持生产

C.引导行为

【答案】C

【解析】税收的目的是为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物质基础。而国家要履行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指克服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表现通常包括公共产品提供的非充分性、外部效应、收入分配不公等。其中治理外部效应所体现的正是税收的引导行为。

3.税收产生于(  )。[武汉大学2013、2012研]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解析】我国自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在夏、商、周三代,土地均归王室所有,即“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早在夏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国家凭借其政权力量进行强制课征的形式——贡。一般认为,贡是夏代王室对其所属部落或平民根据若干年土地收获的平均数按一定比例征收的农产物。夏、贡是对土地收获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地租和赋税的某些特征,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它们是税收的原始形式,是税收发展的雏形阶段。因此,税收产生于奴隶社会。

4.我国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意义上的税收制度正式确定的标志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研]

A.夏朝的贡

B.商朝的助

C.周朝的彻

D.春秋时期的初税亩

【答案】D

【解析】春秋时期,鲁国适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实行的“初税亩”,标志着中国税收从雏形阶段进入了成熟时期。“初税亩”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不再凭借所有者的身份收取地租,而是凭借国家统治者的身份依靠政治权力按土地数量征税。这种财政收入形式已具有政治强迫性、收取固定性、缴纳无偿性的税收“三性”特征,并形成了法律制度。因此,“初税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

5.税收表现了(  )。

A.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B.是一种调节国民经济分配格局的方式

C.国家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

D.是一种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

【答案】A

【解析】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因此,了解税收的本质与特征是非常必要的。税收实质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6.(  )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最佳、最有效的形式。

A.地方债券

B.银行借款

C.发行国家债券

D.税收

【答案】D

【解析】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中最稳定的形式,也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大概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由于其强制性等特征,从而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7.税收首要和基本的职能是(  )。

A.经济职能

B.财政职能

C.分配职能

D.社会职能

【答案】B

【解析】税收是各国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税收的财政职能是税收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

8.我国早期的力役税是指纳税人以(  )形式缴纳的税种。

A.实物

B.货币

C.直接提供无偿劳动

D.劳动换取实物

【答案】C

【解析】力役税是指向国家无偿提供自己的劳动力的形式缴纳的税种。这主要存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9.(  )是税收产生的直接原因。

A.社会分工

B.生产工具

C.国家

D.剩余产品

【答案】C

【解析】如果没有国家,税收的征收就失去了强有力的后盾,税收就无法正常征收。因此,国家是税收产生的直接原因。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税收的产生是与财政的产生同时进行的

B.税收的产生是与国家的产生同时进行的

C.税收是在在国家产生后经历了一段时期后形成的

D.国家的本质是实现其对内,对外的职能

【答案】C

【解析】当国家的存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时,税收便应运而生。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国家是税收产生的直接原因

B.税收的产生是与财政的产生同时进行的

C.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机构

D.国家为了实现其公共权利,直接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称为财政

【答案】B

【解析】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但是,税收是在在国家产生后经历了一段时期后形成的。因此,税收的产生是与财政的产生不是同时进行的。

12.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是(  )税制改革形成的。

A.1980年

B.1984年

C.1994年

D.1998年

【答案】C

【解析】我国现行税制是指从1994年1月1日以来实行的税制。

二、多项选择题

13.我国在奴隶社会时期的财政收入是采用了(  )形式。

A.贡

B.收费

C.助

D.彻

【答案】ACD

【解析】夏、商、周时代的贡、助、彻,是我国税收的雏形。因此,我国在奴隶社会时期的财政收入是采用贡、助、彻的形式。

14.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经历的较大的税制改革与调整包括(  )。

A.1958年简化税制,颁布工商统一税

B.1973年进一步简化税率、税目

C.80年代初的“两步利改税”

D.1994年税制改革

【答案】ABCD

【解析】我国经历的较大的税制改革与调整包括:1958年,我国进行了建国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简化工商税制,试行工商统一税,甚至一度在城市国营企业试行“税利合一”,在农村人民公社试行“财政包干”;1973年,我国进行了建国以后第二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其核心仍然是简化工商税制;1984年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普遍实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和全面改革工商税收制度;1994年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全面改革工商税收制度,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三、判断题

15.夏、商、周时代的贡、助、彻,是我国税收的雏形,具有租税不分的性质。(  )[中央财经大学2012研]

【答案】

【解析】夏、商、周三朝的“贡”“助”“彻”,都是对土地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地租和赋税还难以严格划分,“贡”“助”“彻”既包含有地租的因素,也具有赋税的某些特征。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它们是税收的原始形式,是税收发展的雏形阶段。

16.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税收主要来自于农业收入,以货币形式为主。(  )

【答案】×

【解析】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农业经济的特点,只能实行以古老的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古老的直接税不考虑个人的负担能力,以人头、土地为依据征收人头税。

17.公元594年的鲁国,实行了“初税亩”的农业税制,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以税的名义征税。(  )

【答案】

【解析】“初税亩”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不再凭借所有者的身份收取地租,而是凭借国家统治者的身份依靠政治权力按土地数量征税。这种财政收入形式已具有政治强迫性、收取固定性、缴纳无偿性的税收“三性”特征,并形成了法律制度。因此,“初税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

18.清朝实行的“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是一种以人头税与土地税主体的税制。(  )

【答案】×

【解析】“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大体完成于中国清朝雍正帝统治时的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

19.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  )

【答案】×

【解析】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国家的公共权力。

20.税收与罚没收入虽都具有强制性,但性质和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

【答案】

【解析】罚没收入主要是指对违反相关法规、条例的行为和事实进行的处罚款、没收款,也可以是行政性处罚、收费的款项,通常我们习惯性的叫罚没款。罚没收入主要是为了杜绝违法行为,税收实质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21.国家征税既可依据政治权力,也可依据财产权力。(  )

【答案】×

【解析】国家征税依据的是其政治权力,这种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没有国家的政治权力为依托,征税就无法实现。

四、简答题

22.我国财政功能的分类。[南开大学2014研]

答:财政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及监督管理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通过采取转移支付制度和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方法,促进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防止规模不经济的产生。

(2)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主要体现在税收转移支付制度,即对高收入家庭课征累进所得税并对低收入家庭给予补助,对主要由高收入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进行课税,并同时对主要为低收入消费者使用的产品给予补贴。同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者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

(3)经济稳定职能

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平衡国际收支是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的三个方面。政府运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社会保障支出制度和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等主要调控工具,实现财政稳定经济的职能。

(4)监督管理职能

政府在预算决策和资金筹集使用过程中,客观上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活动情况和财政本身的运行进行反映和制约,主要监督宏微观经济、国有资产的运营情况、财政部门自身的工作情况等。能够确保政府公共预算符合广大人民意愿,保证政府收支的合法性,增强政府预算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管理监督职能寓于财政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职能之中,辅助于这些职能并独立发挥作用。

23.阐述税收产生的各项前提。

答:税收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税收是与国家有本质联系的一个分配范畴。它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影响的前提条件:

(1)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

(2)社会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历史上,私有制先于国家形成,但对税收而言,是同时存在这两个前提条件,税收才产生。可以说,税收是私有财产制度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

24.中国春秋时期的“贡助彻”是否属于税收形式,或者说是否属于典型意义上的税收形式?

答:夏、商、周三朝的“贡”“助”“彻”,都是对土地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地租和赋税还难以严格划分,“贡”“助”“彻”既包含有地租的因素,也具有赋税的某些特征,虽然不属于典型意义上的税收形式,但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它们是税收的原始形式,是税收发展的雏形阶段。

25.讨论中国古代社会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的紧密联系。

答:(1)殷商时期土地占有方式为氏族公有,主要通过使用奴隶的无偿劳役、直接占有奴隶劳动满足财政需要,不存在税收征纳关系;各个部落向帝王的贡纳只是帝王与部落间分割由奴隶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关系,也不是税收关系。

(2)随着人们的生活从游牧走向定居,形成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实际上是封建领主经济制度下农奴的份地制度。井田分私田和公田,公田共耕,其农产品归奴隶主国家(政府)所有,这就是“助法”。

(3)春秋时期井田制度开始从全盛走向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相应发展。鲁宣公十五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制度,即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这是从传统的主“助法”过渡到封建实物征税的开始,标志着典型意义上的税收的诞生。不过这时的租税既含有凭借土地所有权征取的“租”,又含有凭借公共权力征取的“税”,“租”“税”不分。战国时期井田制全而崩溃,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地租和赋税随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而分离,土地所有者向农民收取地租并向国家(政府)缴纳赋税。

五、论述题

26.根据税收职能决定因素理论分析我国税收的职能。[东北财经大学2014研]

相关试题:论述税收的基本职能。[武汉大学2013研,论述题]

答:税收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满足国家需要的能力。它以税收的内在功能为基础,以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为转移,是税收内在功能与国家行使职能需要的有机统一。根据税收职能决定因素理论,我国税收的职能有三种:组织财政收入职能、调节宏观经济职能和监督经济活动职能。

(1)组织财政收入职能

该职能又称“收入手段职能”,是税收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税收作为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参与剩余产品分配的活动,承担起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任务。

我国税收在发挥组织财政收入职能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如果税收比重过低,意味着人们把较多的财政收入任务放在其他收入形式上,税收筹集资金功能的发挥不可能充分;而当税收成为最主要财政收入形式后,意味着税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其组织财政收入职能才会有较大程度的发挥。

税收(财政收入)总量。当税收确立其最主要财政收入形式的地位后,税收总量的确定,实际上就是财政收入总量的确定。这个总量的确定,应坚持满足国家履行职能的需要,又不能超过社会经济负担能力的原则。

税收筹集资金的形式结构。税收组织财政收入职能的发挥,总要借助若干个具体的税种,这就牵涉税种形式结构的问题。税种形式结构问题包括税种数量和各税种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地位等问题,科学合理的税种结构有利于发挥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

(2)调节宏观经济职能

该职能又称“调节手段职能”,其使税收成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国家为了执行其管理社会和干预经济的职能,除需筹集必要的财政资金作为其物质基础外,还要通过制定一系列正确的经济政策,以及体现并执行诸政策的各种有效手段,才能保证职能的实现。

税收作为国家强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主要形式,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也改变了各阶级、阶层、社会成员及各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物质利益的多寡,诱导着他们进行不同的社会经济行为。因此,国家有目的地利用税收体现其有关的社会经济政策,通过对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的调节,使他们的微观经济行为尽可能符合国家预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税收调节社会经济职能的实现,受到一定社会形态下国家政治经济状况及国家任务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对实现税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职能,既提出了强烈要求,也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目前我国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领域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税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配合着经济飞速发展的步伐,环境因素纳入税收的考量范围,轻税负的呼声越来越高,协调国家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成为税收调控的重要目标,利用国际税收协定和税收优惠吸引、利用外资也成为税收调节经济的表现之一。

(3)监督经济活动职能

税收政策体现着国家的意志,税收制度是纳税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准绳,它约束着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税收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的广泛性与深入性,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而发展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商品市场和税收制度的建立日趋完善。税收在参与分配过程中,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税收的数量和构成反映出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状况,反映出各部门比例关系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是否协调。

国家通过税务登记、税源调查与预测、纳税检查等,加强了对纳税人经济活动的检查和监督,掌握了纳税人产品结构、销售状况、成本水平、企业纯收入等方面的信息,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

综上所述,在税收的三大职能中,筹集财政收入的职能是基本的,是实现调节宏观经济和监督经济活动两项职能的基础条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和监督社会经济生活的职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