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人高考高中起点升本科《历史地理综合》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3年成人高考高中起点升本科《历史地理综合》试卷及详解

选择题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武王伐纣”推翻的王朝是(  )。

A.夏

B.商

C.周

D.秦

【答案】B

【解析】商朝末期,国王商纣王治国“无道”,遭到周武王的讨伐,武王联合周边多种军事力量,打败了商纣王,推翻了商朝。这里武王是周武王,所伐之“纣”是商纣王。

2.南朝思想家范缜在所著《神灭论》中(  )。

A.反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说

B.主张“人死不为鬼”,反对有鬼论

C.抨击“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观念

D.批驳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

【答案】D

【解析】南北朝时期佛教非常盛行,而佛教主张人死可以再生、主张六世轮回。范缜坚决反对、批判佛教,因此著《神灭论》,有力地斥责了魏晋时期盛行的宗教佛学思想。他主张人死后形体不存在了,人的精神也就自然消失了,因此他提出“形神不可分离,形在神存、形亡神灭”的观点。

3.科举制始创于隋代,而在科举考试中实行八股取士始于(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答案】C

【解析】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明清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科举考试变得更加严格。明朝开始创立了八股文,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清朝时期继续沿袭明朝的科举制度,进一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4.元世祖忽必烈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外,另设宣政院管理(  )。

A.行政事务

B.军事事务

C.监察事务

D.宗教事务

【答案】D

【解析】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众多,信仰各异,因此,对于民族和宗教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忽必烈设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民族和宗教事务。

5.16世纪中叶,明朝将领俞大猷、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倭寇源起于元末明初的(  )。

A.荷兰殖民者

B.日本海盗

C.葡萄牙殖民者

D.蒙古瓦刺部

【答案】B

【解析】元末明初,明代的边疆并不稳定,主要是北面的蒙古和东南的倭寇,当时的西方列强还未对明朝边疆构成威胁。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东南的倭寇即起源于日本海盗。

6.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的著作是(  )。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A项,《神农本草经》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B项,《伤寒杂病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C项,《千金方》是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著作;D项,《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7.曾国藩在评论一重大历史事件时说:“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制,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某些教义,创立“拜上帝教”,宣传独一真神上帝,反对一切偶像崇拜,包括对孔子的崇拜,以此作为发动民众的一种思想工具。正因为这样,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遭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反对。曾国藩正是利用拜上帝教教义违背孔孟之道这一点,来鼓动知识分子起来保护“名教”,反对太平天国。

8.《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的思想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被誉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发”。其作者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郑观应

【答案】A

【解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以孔子为旗号,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思想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冲击了顽固守旧思想,在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震动,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著作,是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梁启超把《新学伪经考》比作“思想界之大飓风”,把《孔子改制考》比作“火山大喷发”和“大地震”。

9.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期间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  )。

A.民主和科学

B.民主和法制

C.科学和技术

D.法制和科学

【答案】A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根据读音,民主(Democracy),又译为“德先生”,科学(Science),又译为“赛先生”。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使青年人受到一次科学与民主的洗礼,在思想上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10.1926年,为推翻军阀政治,统一中国,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对象中盘踞湖南、湖北的军阀是(  )。

A.吴佩孚

B.段祺瑞

C.孙传芳

D.张作霖

【答案】A

【解析】北伐战争面临的敌人主要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其中,北洋军阀奉系张作霖占据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和山东等地;从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孙传芳盘踞赣、闽、浙、皖、苏五省;直系吴佩孚盘踞两湖,对广东革命根据地威胁最大,是北伐首要的打击对象。

1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的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C

【解析】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被迫长征的过程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2.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幅宣传漫画,画上有一首诗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首诗应出现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大跃进运动,大跃进时期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致使党内“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这首诗体现的正是其浮夸风和共产风的特点。

13.20世纪有一首歌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反映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

D.经济特区的设立

【答案】D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在对外开放方面连续迈出了几大步。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经济活动的特殊优惠政策。1980年,确定在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试办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14.据统计,1500年世界总人口为4.25亿,1600年达到5.45亿,1750年更达到7.2亿。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新航路开辟后(  )。

A.传染病的传播得到抑制

B.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迁移

C.商业贸易网络覆盖全球

D.农作物品种的广泛传播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很多农作物品种如玉米,先是传到欧洲,之后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其他地区,从而使人们获得了适应力更强、产量更高的粮食来源,推动了世界各地的人口的迅速增加。在1500年~1750年间,世界人口总数增长将近3亿人,净增约70%,其背后的强大动力即是充足的食物供给。

1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规定了法官任免权属于议会而不属于国王等内容。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

A.限制君主权力

B.实行三权分立

C.提高司法的地位

D.建立共和政体

【答案】A

【解析】《权利法案》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份重要文件。它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性质,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议会逐渐摆脱国王的控制,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所以《权利法案》的目的在于限制君主的权力。

16.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彻底废除一切封建权利、全面限制物价等激进的法令,实行恐怖政策是在(  )。

A.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B.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C.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D.拿破仑统治时期

【答案】C

【解析】C项,雅各宾派是在吉伦特派统治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内外交困,革命出现严重危机时,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情况下,被人民推上革命的领导位置,其专政的出现是当时历史环境的产物,它推行的恐怖政策,更是被历史学界作为这一派别的代表性标志写入史册。B项,吉伦特派主要代表信奉自由主义的法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会提出全面限制物价的主张。AD两项,都与封建权利有联系,所以不会主张废除一切封建权利。

17.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

A.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B.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经验

C.新兴产业集中在工业领域

D.依靠政府力量的推动

【答案】A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的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A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区别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CD两项,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共同主要特点。

18.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施行新经济政策,其内容包括(  )。

A.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B.实行余粮收集制度

C.向农民征收粮食税

D.禁止土地租佃和雇工

【答案】C

【解析】C项,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实行的重要政策,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A项,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是十月革命刚刚成功之时苏维埃政权颁布的《土地法令》的内容。B项,实行余粮收集制度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政策,正是这个政策引发了广大农民的不满。D项,禁止土地租佃和雇工与新经济政策无关。

19.面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宣称:“繁荣就在面前,转过街角就是。”这反映出(  )。

A.经济危机即将结束

B.政府不愿意承担反危机责任

B.经济危机程度较轻

D.政府未看到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答案】D

【解析】危机爆发时,美国的胡佛政府由于奉行自由放任的理念,对危机的认识并不到位,表现出盲目乐观,没有认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并继续为坚持其执政方针寻找理由,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经济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

20.1946年,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等多次演讲,称“我力求完成好我的任务,使你们满意”,“我很可能无意中吐露了一大堆人们心中认为是对的,但有点羞怯不敢当众说出的话”。这反映出(  )。

A.美国尚未确立全球战略

B.“铁幕演说”符合美国的需要

C.冷战在欧洲已全面展开

D.英美已结成反苏同盟

【答案】B

【解析】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被视为开启冷战的一份“宣言”。“铁幕演说”是发表于美国杜鲁门政府感到来自苏联的“威胁”,正在酝酿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之际。丘吉尔发表演说强调了欧洲分裂的现状,矛头公开指向苏联及其盟友,这也正是美国政府为推行遏制政策所需要的舆论宣传,因此很符合美国的需要。

图1示意某城市的本初子午线(H)标志。读图1,完成21~23题。

HWOCRTEMP_ROC00

21.该城市是(  )。

A.法国的巴黎

B.希腊的雅典

C.意大利的罗马

D.英国的伦敦

【答案】D

【解析】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为东经和西经的起点。根据国际约定,以通过英国伦敦古老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为经度划分的起点,称本初子午线。图中即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22.北京与该地经度相差约120°,当北京在秋分日的正午时,该地可能(  )。

A.天色微明

B.旭日东升

C.夕阳西下

D.烈日当头

【答案】A

【解析】北京时区在东八区,与伦敦相差8小时,秋分日(9月23日),太阳正直射赤道,北京正午时,伦敦为清晨4时,正是天色微明。

23.本初子午线经过的大陆有(  )。

亚欧大陆  非洲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南极大陆  美洲大陆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通过欧洲(亚欧大陆),向南经过地中海通过非洲大陆,再向南经过大西洋通过南极大陆。

图2示意沿北纬38°地形剖面(局部)。读图2,完成24~26题。

HWOCRTEMP_ROC10

2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与其对应的自然景观相符的是(  )。

A.甲——荒漠、草原

B.乙——草原、森林

C.丙——草原

D.丁——荒漠

【答案】A

【解析】图中剖面图所示位置为中国西起柴达木盆地、东到黄河河口附近区域。根据地形可判断,甲地为青藏高原北部高原、山地、盆地地区,乙地为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丙地为陕西、山西黄土高原,丁地为河北、山东的华北平原。

25.图中丁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  )。

A.水稻、小麦、甜菜

B.水稻、玉米、大豆

C.小麦、玉米、棉花

D.玉米、高粱、甘蔗

【答案】C

【解析】图中丁地为华北平原,主要是河北、山东的一部分,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冬季有寒潮,春季有风沙春旱,是冬小麦、玉米、棉花的重要产区。

26.图中戊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答案】A

【解析】结合前面对图中区域位置的判断,再根据图中戊海域附近有黄河入海口,可判断该海域为渤海。

图3示意某学生绘制的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的树木日影状况。读图3,完成27~28题。

HWOCRTEMP_ROC20

27.同一时刻,树影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所述信息“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可推断出,树木日影应是方向相同、影子长短与树木高低一致的,因此答案选A。

28.一年中,该地树影最长的日期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1日前后

D.12月21日前后

【答案】D

【解析】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年中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子呈有规律地变化。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然后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影子渐短;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随后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影子渐长;9月23日秋分日,又直射赤道,北半球影子继续增长;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影子最长。

图4示意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的变化。读图4,完成29~30题。

HWOCRTEMP_ROC30

29.据图可知,我国煤炭生产量低于消费量的年份分别是(  )。

A.2011年和2007年

B.2005年和2008年

C.2002年和2007年

D.2003年和2006年

【答案】

【解析】比较各年份煤炭生产量与消费量的柱状图的高低,可知2002年与2007年生产量低于消费量。

30.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的总体趋势是(  )。

A.生产量和消费量基本稳定

B.生产量和消费量持续上升

C.产量增速明显快于消费增速

D.供大于求,产能过剩

【答案】B

【解析】从图中信息显示,生产量和消费量二者都呈持续上升趋势。

读表1,完成31~32题。

表1  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

注:人口性别比是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31.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变化特点是(  )。

A.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B.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

C.青壮年人口比重减少

D.人口迁移量基本稳定

【答案】B

【解析】从表中可知,人口性别比变化不大,青壮年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迁移量增大,最突出的是60岁以上人口增加明显,说明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

32.解决表中所反映的人口问题的措施主要是(   )。

A.提高人口性别比

B.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C.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D.扩大国际劳务输出

【答案】B

【解析】当前人口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家应采取的措施是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图5示意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读图5,完成33~35题。

HWOCRTEMP_ROC50

33.形成图中洋流的动力主要是(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极地东风

D.中纬度西风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示意图。北半球顺时针方向,南半球逆时针方向,大洋西部为暖流,大洋东部为寒流。图中洋流为环球西风漂流,其动力是中纬度西风。

34.图示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判断洋流性质的依据:无论北半球或南半球,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者为暖流,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者为寒流。根据图示信息,为暖流,为寒流。再根据图中纬度信息可知该海域为太平洋,则为日本暖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为秘鲁寒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35.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B.阻碍港口交通运输

C.降水增加,气温升高

D.气压降低,风速减小

【答案】C

【解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暖流经过的海域和地区增温加湿,即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寒流经过的海域和地区,降温减湿,即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图中洋流为暖流性质(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故对沿岸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降水增加,气温升高。

图6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读图6,完成36~37题。

HWOCRTEMP_ROC60

36.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相符的是(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冷却凝固

D.——重熔再生

【答案】D

【解析】图中示意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为岩浆冷却凝固为岩浆岩(侵入或喷出);为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成沉积物,最后固结成沉积岩;为已形成的沉积岩或岩浆岩经过高温、高压等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为各类岩石重熔再生,成为岩浆。

37.形成日本富士山的地质作用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富士山是日本的活火山,是岩浆喷发活动而形成,根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属于从岩浆喷发出地表而形成。图中代表岩浆冷却凝固为岩浆岩。

我国某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资源较为贫乏。当地大力发展以小商品生产为主的民营经济,经过30多年的建设,如今这里“山村翠竹绕,庭园桂花香”、“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乡村”。据此完成38~40题。

38.该地区位于(  )。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文字信息可知,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植被有翠竹、桂花,只有南方低山丘陵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才可能出现该景观。

39.该地区的聚落(  )。

A.以大城市为主

B.以中等城市为主

C.以小城镇为主

D.集中连片分布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该地区多山地、丘陵,生产以小商品为主的民营经济,村村像城镇,镇镇像乡村,可分析该地区的聚落以小城镇为主。

40.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是(  )。

A.旅游业发达

B.以加工制造业为主

C.服务业发达

D.发展高科技园区

【答案】B

【解析】该地山地丘陵为主,耕地资源贫乏,因此可发展来料加工的小商品生产。这类民营经济科技含量不高,主要依靠劳动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原料与产品便于运输,投入低,产出快,所以该地区经过30多年的建设,便形成特色,创造了自己的品牌。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41~46小题,共70分。

41.回答问题。(12分)

概述汉武帝维护封建大一统的经济、文化措施及其政治影响。

答:(1)汉武帝维护封建大一统的经济、文化措施:

经济方面:统一币制,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平抑物价、征收工商税。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官学;创立乐府官署。

(2)汉武帝维护封建大一统的政治影响:推动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42.回答问题。(12分)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概述《马关条约》的影响。

答:《马关条约》的影响: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愿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战争责任条款是《凡尔赛和约》的基础,该条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应承担战争责任。据此,协约国得以在和约中规定了对德国的惩处。但是,德国政府只承认“德国对欧洲出现战争气氛负有某些责任”,不同意“胜利者要我们承担罪责,像罪犯一样受到惩罚”。德国国内更是群情激奋,出现了反对《凡尔赛和约》的浪潮。

——摘编自中国国际关系史学会主编《国际关系史》第4卷

概括《凡尔赛和约》中处理德国问题的主要内容并对和约加以评价。

答:(1)《凡尔赛和约》中处理德国问题的主要内容:

德国承担战争责任;

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德国承担巨额赔款。

(2)对《凡尔赛合约》的评价:

《凡尔赛和约》是在美、英、法、意、日等国操纵下缔结的,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掠夺性和约,通过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建立起战后新的国际秩序;

它的签订加剧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和约而建立的凡尔赛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但无法解决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44.图7为世界某大城市20世纪下半叶工厂数量的变化。读图7,完成下列要求。(10分)

HWOCRTEMP_ROC70

(1)影响该市企业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选填一项序号即可)。

交通和劳动力成本

地价和环境

生产技术和信息

【答案】

【解析】从图上获得信息,该城市20世纪下半叶工厂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发生明显变化,距市中心25千米至50千米增加工厂最多,而距市中心25千米以内工厂数量大量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市中心地价上升,企业过多,带来环境污染。

(2)以下三类企业中,由城市中心向外搬迁的应是______(选填一项序号即可)。

金融保险企业

钢铁制造企业

食品加工企业

【答案】

【解析】在由城市中心向外搬迁的企业应是污染严重的企业,即钢铁工业。

(3)简述郊区企业数量变化特点及其给郊区带来的影响。

答:(1)郊区企业数量变化特点:企业数量增加。

(2)郊区企业数量变化给郊区带来的影响有:

有利方面:就业数量增加;收入增加;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不利方面:郊区用地紧张;地价上升;环境质量下降。

45.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2  我国两个地区农业生产比较

(1)根据表2信息可以判断:

甲位于______(选填一项序号);

长江三角洲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海南岛

乙位于______(选填一项序号)。

海南岛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长江三角洲

【答案】

【解析】根据表2中提供的信息,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少,单位面积谷物产量高,耕作制度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花卉、蔬菜,在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长江三角洲符合以上条件。乙地区人均耕地较多,单位面积谷物产量比甲地少,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可见其热量少于甲地,纬度应高于甲地,在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东北平原符合以上条件。

(2)近年来,甲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的速度高于乙地区,说明其主要原因。

答:近年来,甲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的速度高于乙地区的原因有:

城市化的推进占用部分耕地;

城郊农业(花卉、蔬菜种植)的发展、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使得粮食作物占地面积缩小。

(3)简述加强乙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答:加强乙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加强农田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作物产量稳定;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抗灾防灾能力等。

46.图8为华北平原某城市1984~2008年人口数量和地下水埋深变化示意。读图8,完成下列要求。(13分)

HWOCRTEMP_ROC90

(1)概述该城市地下水位变化的特点。

答:该城市地下水位变化的特点是从1998年开始,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2)分析该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与地下水位变化的关系。

答:该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与地下水位变化的关系是: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3)指出该城市地下水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1)该城市地下水利用存在的问题是:过度开采地下水,有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2)相应的解决措施:

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

调整产业结构;

控制人口增长;

节约用水;

提高用水效率;

跨流域调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