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学前教育观
3.1 复习笔记
一、学前教育的价值
(一)保证胎儿健康的出生
新的生命在母体中孕育之后,母体环境便对胎儿的发育起着重要的影响。重视胎儿教育,就会使儿童健康地出生,并能为其日后接受教育提供良好基础。
(二)保证婴儿及时的成长
婴儿期是学前儿童发展的第二个重要时期。重视婴儿教育,可以使婴儿在身体、语言、智力、品行、情感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成长。
(三)保证幼儿迅速的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就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的准备时期,幼儿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幼儿期儿童所受的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1.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不断发展壮大。
2.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学前教育事业又有了可喜的惊人的变化,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
(二)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现状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学前儿童的教育、保健等与实际需要仍有较大的差距。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和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牧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发展中的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许多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1)办园(班)条件简陋。
(2)“小学化”现象严重。
(3)“城市化”教育误导。
(4)幼儿园(班)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5)教师专业素质较差。
(6)幼儿发展水平落后。
2.改善措施
为了使农村儿童能生动活泼地成长,在加快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深化幼儿教育的改革,并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集镇化、城区化建设的推进,将带动农村托幼事业的发展。
(2)各区县注重强化政府职能,推行“村办乡管”的管理体制,并积极做好设点布局调整。
(3)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学前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园所物质条件,并采取措施,稳定教师队伍,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学前教育的法规和政策,鼓励多种形式创办学前教育机构,从而促进了城市、县镇、乡村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
(三)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1.发展概况
(1)处于困难条件下的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了保护。
(2)处于残疾状态下的学前儿童的早期诊断、护理、康复和教育工作得到了加强。
(3)为了使我国学前特殊教育能顺应世界的潮流,一些省市开展了一体化教育的实验研究和实践活动,采用在幼儿园办特殊班、进行随班就读等方式,使特殊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生活和接受早期教育。
2.国家政策
(1)2009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中央编办、中国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有条件的城市和农村地区要基本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2)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四)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1.发展概况
社区学前教育与托儿所、幼儿园相比,是一种非正规化的学前教育,受到世界学前教育发达国家的普遍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为了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区学前教育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上海、福建、内蒙古、河北等省、市、自治区都相继建立了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并开展社区教育最优化的探索研究。
2.国家政策
(1)2000年6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2)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3)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4)2009年11月23日,民政部发布了《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5)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
(五)网上学前教育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前教育也出现了新的景象。有的国家已为学前教育机构设立了互联网。我国幼儿园的电脑教育也开始发展。如,1998年11月,全国幼儿园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研讨活动在上海市进行,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在幼儿园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方面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互联网络的发展是网上学前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我国学前教育的网站遍地开花,全国各地都开辟了自己的学前教育网站。
(六)学前教育发展的未来
1.《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
(1)主要内容
原国家教委在1997年发布的《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中指出:
①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②要继续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
③要继续执行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一起办园(班)的方针,多种形式地发展幼儿教育事业,为更多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机会。
(2)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①1996年已经基本“普九”及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达到75%以上,其中,大中城市应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积极发展学前两年或三年教育;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和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幼儿教师达到90%以上。
②1998年基本“普九”和经济发展中等的省(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55%,其中,大中城市应基本满足适龄幼儿入园要求,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和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幼儿教师达到75%。
③2000年基本“普九”和经济欠发达的省(市)学前三年幼儿人园率达到35%左右,其中,大中城市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巩固和发展学前一年教育;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和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幼儿教师达到60%以上。
④到2000年,全部在职园长(副园长)都应接受一次岗位培训,达到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要求,做到持证上岗。
⑤到2000年,所有幼儿园(班)都要达到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办园标准。
2.《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1)主要目标
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育“十二五”规划》指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①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农村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0%左右,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②要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具体要求
①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
②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③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④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三、学前教育的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前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目标必然是教育目的在学前阶段的具体体现,它制约着学前教育任务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主要有托儿所和幼儿园,这两类机构的保育和教育目标既相互联系,又彼此有别。
1.托儿所的保教目标
(1)总目标
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早在1981年,卫生部妇幼所就颁发了《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提出托儿所的保教总目标是:“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
(2)具体要求
①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
②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
③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
④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学的观念。
2.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1)总目标
幼儿园是对3~6周岁(或7周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199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具体要求
①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②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③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④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3.学前教育目标的特点
托儿所和幼儿园在保育、教育目标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1)相同点
①都受制于其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
②都反映了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2)不同点
①托儿所在对儿童施以合理教养的同时,更注重于儿童的保育工作;而幼儿园在对儿童进行保育工作的同时,更侧重于儿童的教育。
②托儿所把保障儿童的健康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强调通过日常生活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语言、动作和认识能力;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建立在托儿所培养目标基础上的,对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要求更多、更高,强调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广泛兴趣,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塑造儿童的良好性格。
(二)中外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
1.美国学前教育目标
美国学前教育专家认为,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方向,是确定教育方法的依据。学前教育的目标尽管五花八门、丰富多样,但是它们必须包括一些最基本的目标。
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教授G·S·莫里逊提出了以下目标:
(1)社会交往目标
①帮助儿童学会怎样与其他幼儿、怎样与教师友好相处,怎样发展同教师的友好关系;
②指导儿童学会帮助别人,培养儿童关心别人的态度。
(2)自我服务目标
该目标帮助儿童掌握满足自己需要的技能。
(3)自尊目标
①通过提高儿童自我服务的技能,来发展儿童良好的自我意象、较高层次的自尊水平;
②帮助儿童了解自己、家庭及其文化;
③让儿童通过成功的体验和快感,来发展其自我价值观;
④使儿童知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机能及作用。
(4)学习目标
①使儿童知道自己的姓名、家庭地址及电话号码;
②能分辨颜色、形状、大小、位置;加强数的学习,掌握初步的书写和阅读技能;
③发展小肌肉。
(5)思考目标
思考目标是指为儿童提供各种环境和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认知结构,培养他们的分类、序列、计算、时空等方面的技能,为儿童逻辑数学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6)学习准备目标
学习准备目标的发展有助于儿童在今后的学校生活中获得成功的那些技能,如使儿童学会听从指导,能独立工作,注意听讲,拓宽注意的广度,坚持完成任务,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控制自己的冲动。
(7)语言和文学目标
①为儿童提供运用口头语言和成人、同伴相互作用的机会;
②丰富儿童的词汇;
③使儿童学会与同伴、成人交谈。
(8)营养目标
①为儿童提供机会,使儿童能了解各种食物,知道其营养成分与作用;
②让儿童参与准备及制作一些食物;
③引导儿童去品尝新食物,通过制定食谱,来保证儿童摄取重要的营养物,并做到食物平衡。
(9)独立性目标
独立性目标是指把儿童培养成独立的人,使他们乐于学习,向往小学,成为自主自立的人。
(10)全面发展目标
儿童身体、情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应为儿童提供促进他们完整发展的各种活动。
2.法国学前教育目标
法国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较高国家之一,儿童受教育率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法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
(1)锻炼儿童的身体,发展儿童的动作,增强儿童的体力。
(2)培养儿童的自我服务能力,发展儿童的独立性,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使其学会分享、协商和合作。
(3)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读写算做好准备;发展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儿童的思维水平。
(4)培养儿童的乐感、绘画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儿童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目标
澳大利亚是个年轻的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以后,学前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由于它是个联邦国家,所以,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如昆士兰州的学前教育目标是:
(1)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并能理解别人的情感,接受别人的观点。
(2)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自己进行判断,做出选择与决定。
(3)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提高儿童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体育活动的技能技巧。
(5)通过音乐、律动、美工等艺术活动,培养儿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6)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4.日本学前教育目标
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围绕着儿童的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等方面来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1)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充分地锻炼身体;形成健康、安全生活的行为习惯。
(2)发展儿童主动与周围人相互交往的能力,培养儿童与他人的友爱之情和信赖感;形成儿童正确的社会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帮助儿童熟悉周围环境,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儿童关心身边事物及现象的习惯;能主动探究周围事物,爱护环境;在观察、思考和处理周围事物的过程中,丰富对物体、数量关系的认识。
(4)培养儿童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体验与别人交流情感的快乐;认真听别人讲话,愿意讲述自己的事情;帮助儿童理解日常生活用语,喜欢看图书和听故事,发展想象力。
(5)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评价能力;能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拓宽儿童的生活经验,使儿童乐于参加各种各样的表现活动。
5.中外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
(1)相同点
①各国都很重视使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
②追求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完整性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2)不同点
①我国较为关注丰富儿童的知识,培养儿童的能力;国外则更关注培养儿童的各种兴趣和积极态度。
②我国较为注重形成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国外却更注重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
③我国较为重视塑造儿童优良的性格;国外却更重视培养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四、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
(一)热爱每个儿童
1.概述
儿童身体的成长离不开物质营养,儿童心理的发展离不开精神营养,而“爱”则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食粮,热爱儿童是儿童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2.要求
(1)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儿童;
(2)教师要关心儿童,爱护儿童;
(3)教师对儿童的爱要讲理智,不应溺爱。
(二)尊重每个儿童
1.概述
儿童是一个独特的人,也有做人的尊严。教师只有尊重儿童,才能赢得儿童的敬重和爱戴,促进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2.要求
(1)教师要信任儿童;
(2)教师要尊重儿童的隐私;
(3)教师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
(4)教师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5)教师要杜绝体罚儿童。
(三)全面教育儿童
学前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是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应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方。
1.体育是儿童生长发展之本,重视学前儿童的体育,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2.学前儿童的体育和德育有密切的关系,重视儿童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3.学前儿童的智育也和体育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发展儿童语言的同时,也有利于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
4.学前儿童的美育还和体育、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寓教于活动中
1.概述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是渗透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完成的。
2.要求
(1)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大脑当中的操作模式根本上是来自外部动作模式的内化,儿童内部思维的综合能力,只能源于外部,特别是在手指上所进行的“拆分”和“拼凑”活动。教育研究也表明,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能更好地理解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游戏活动的机会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教师要为儿童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各种游戏活动。
(3)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教学活动的机会
教学活动是托幼机构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教学活动的地位逐渐提高。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开展语言、科学、数学、社会、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并注意挖掘潜在的教育因素。
(4)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劳动活动的机会
劳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阶梯,儿童在劳动中成长。教师要帮助儿童学会自我服务,并给儿童创造为集体服务、参加种植园地劳动的机会。
(5)教师要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五)教育要儿童化
1.概述
学前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儿童化,不能“小学化”“成人化”。目前,我国城乡一些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仍较为严重。
2.要求
(1)学前教育的儿童化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把一些浅显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儿童。
(2)学前教育的儿童化体现在方法的运用
教师在运用教育方法时,要尽量注意直观、生动,以激发儿童的兴趣。
(六)教育要多样化
1.概述
学前教育活动的成功有赖于全班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的相互结合、互相补充。集体活动是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规范;小组活动、个人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三种形式的和谐统一,有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和儿童的全面发展。
2.要求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一日活动中,教师除了组织集体性的游戏、教学、盥洗、餐点、午睡等活动以外,还要不失时机地为儿童创造自选活动、自由活动、个人游戏的机会。
(2)在某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也要采用几种教育形式,使之相互配合,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七)因儿童而施教
1.概述
学前儿童的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每个儿童在行为、兴趣、爱好、才能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不能统一要求,实行“一刀切”,而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施以教育,扬长补短,发展儿童的兴趣爱好,促进儿童的个性更好地成长。
2.要求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儿童学习积极性不同,教师的教育策略应不同;
(2)儿童接受能力不同,教师的教育策略应不同;
(3)儿童动手能力不同,教师的教育策略应不同;
(4)儿童兴趣爱好不同,教师的教育策略也应不同。
(八)争取家庭配合
1.概述
家庭是学前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前儿童的首任教师,学前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十分重大,托幼机构只有和家庭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家长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作用的全面发挥。
2.要求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法规的精神,使家长能正确地理解学前教育。
(2)教师要利用儿童入所入园的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
(3)教师要教给家长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使家长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
(4)教师要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使家长能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5)教师还要帮助家长解决面临的疑难杂症。
(6)教师要组织家长一起开展活动,使家长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五、学前儿童的因材施教
(一)实现角色转换
每个儿童在行为、兴趣、爱好、才能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学前教育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了解每个儿童的独特性,对儿童进行个别教育。教师要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扮演相应的角色,以促进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深入研究儿童
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儿童的个性特征,深入研究儿童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区别对待儿童,向儿童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1.教师要亲密接触每个儿童
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教师要想进入儿童的精神世界,就必须与儿童密切接触,做儿童的朋友。
2.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儿童
教师在和儿童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要细致观察儿童,而活动是教师观察儿童的重要窗口。
3.教师要准确标签每个儿童
在观察记录每个儿童的基础上,教师可从某一方面(如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审美)对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归类分层,也可从总体上对儿童的个性特征加以裁决判定。
4.教师要全面分析每个儿童
儿童的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要寻找、推断、分析其主要成因,究竟是儿童自身的因素造成的,还是儿童家庭的因素导致的,或是儿童社会文化的因素致使的。
(三)构建独特环境
环境在因材施教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创设环境,优化环境结构,为每个儿童提供最适宜的环境,以满足集体中所有个体的需要,促使每个儿童健康地成长。
1.营造尊重每个儿童的文化和语言的环境
教师要了解每个儿童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文字,认识到“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在一个尊重他们的环境里成长”,为儿童营造认可、宽容、接纳的氛围,使儿童能“富有个性,对自己的文化、语言、社会背景感到自豪,同时也尊重文化的多元性”。
2.创设发展每个儿童的兴趣和能力的环境
儿童的兴趣有不同之别,儿童的能力有强弱之分,教师应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方向的儿童的需要。
3.构建促使每个儿童获得进步和成功的环境
教师要为儿童创造民主宽松的心理环境,使每个儿童都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冒险,不怕挫折,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尝试而不断取得进步,走向成功。
(四)开展小型活动
小班化教育、小组教育、个别教育都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形式,有利于促进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1.小班化教育
班级规模是影响教师和儿童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关系到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证明,较小的班级规模与较大的班级规模相比,能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缩小班级规模,实施小班化教育已成为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我国幼儿园朝着这一方向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原因以下几点:
(1)从办园对象上看,计划生育政策在全国城乡的普遍贯彻,使新生儿童、适龄入园儿童的数量在递减,从而为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
(2)从办园体制上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幼儿园的开办走向市场的态势日益明显,个体经营者举办幼儿园的数目逐渐增多,家长自主择园择班的范围不断扩大,这就为小班化教育提供了竞争机制。
(3)从办园条件上看,现行幼儿园都很注意改善办园条件,增加幼儿活动室的数量,创建新颖独特的活动场所,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这就为小班化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2.小组教育
教师要卓有成效地与儿童相互作用,促使儿童更快、更好地学习,就必须对儿童进行分组,实施小组教育。教师在对儿童分组的时候,可以参照不同的标准,同时,也要对小组的规模加以限制。
3.个别教育
教师要从儿童的独特性出发,因人施教,使教育能主动应对每个儿童的需求,而不是使儿童去被动适应教育的需要。
(1)在对儿童进行个别教育时,教师要利用一对一的师生关系,帮助儿童确立学习目标,筛选学习内容,鼓励儿童自由安排学习进程,运用学习方法。
(2)在儿童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对儿童进行监测、诊断和指导,以便为儿童制订出适宜的学习计划和教育方案,使每个儿童都能及时调整学习步伐,提高学习能力。
(3)在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时,教师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系列单元活动,使儿童的学习潜力能逐步得到挖掘,个人才干能不断得以增长。
(五)考虑儿童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重视儿童个体在学习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从每个儿童最擅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中找到切入点,设计出与儿童个体学习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活动,使每个儿童能通过最合适的入口、最顺利的路径来学习,获得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六)利用儿童的强项
每个儿童都与众不同,与其他儿童相比,都有长处优势和不足劣势,教师在对儿童因材施教时,要依靠儿童身上的优点,发展提升儿童的强项,弥补改进儿童的弱项。
1.发现儿童的特色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色,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上也不会同步,表现出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教师要善于发现,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活动,以深挖儿童的潜力。
2.鼓励儿童的强项
不论儿童的强项是相对于同伴还是相对于自己,教师都要予以关注和强化。
(1)为每个儿童提供充分展现自己强项的机会,以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2)为每个儿童提供在自己的强项领域里担任“领头羊”的机会,以培养儿童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3.改善儿童的弱项
如果教师确认了学生的长处,除了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还要利用这些优势改善自己的劣势。
(七)实行多元评价
教师要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从多元的视角,利用各种资源,对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
1.多维度横向评价
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实际上是通过横向比较才发觉的,所以,横向比较在特定条件下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但是,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横向比较时要使用多指标、多内容的活动去评估儿童。
2.多视角纵向评价
为了使每个儿童都能在评价中得到鼓励、看到希望,教师要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对同一个儿童进行纵向比较。
教师不论在使用横向评价还是纵向评价上,都要把重点放在儿童活动的过程上和儿童所付出的努力上,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完善因人施教的方略,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六、《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介
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颁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1.要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
(1)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2)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要坚持发展学前教育的五项原则
(1)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2)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3)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4)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
(5)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
2.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3.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4.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
(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1.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各地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师生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2.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要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
3.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加大面向农村的幼儿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1.要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
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各地要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和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
2.要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
各地要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
(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各地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省级有关部门要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
(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要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
1.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要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3.要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办法。
4.要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
5.要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
6.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1.概述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2.具体要求
(1)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
(2)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
(3)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
(4)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
(5)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
(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
(7)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
(8)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
(9)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
(10)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
(11)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各省(区、市)政府要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