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颠覆传统以重构社会秩序的墨家、杨朱社会思想
7.1 复习笔记
一、墨家与杨朱对立的主要表现
1.墨子提倡“兼爱”,主张一视同仁地爱人和利人,要求墨家学习大禹治水的精神,可以为了天下人把小腿上的汗毛全部磨光;杨朱则主张坚决不能拿自己一丝一毫去善待社会或他人,而自己也不要社会或他人任何帮助、恩惠。所以,墨子兼爱是为人,为天下,杨朱是为我,二者是对立的。
2.墨子主张“尚贤”,选举有德有能的人当官,工农出身的人也不例外;杨朱认为“贵己”是第一位的,为国家是残余之事,“帝王之功”是圣人的末节之事,而不是“完身养生之道”。所以,墨子尚贤,强调社会组织性,杨朱无君,否定社会组织与团体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二者是对立的。
3.墨子尊信鬼神,认为它能赏善罚恶;杨朱则不信鬼神,二者对立。
4.墨子提倡节俭,在衣食住行方面要求人们节约、劳苦,忽视了适当的舒适享受乃人之所欲;杨朱则提倡个人享乐主义,反对去欲自苦,二者对立。
总之,墨家的精神偏重团体主义,强调大爱平等,社会组织与规范;而杨朱则偏重于个人主义的层面,重视个人利益不受侵犯。
二、墨家的社会思想
1.个人简介
墨子,名翟,鲁国人,生活年代约在公元前468~前376年,正是战国初年。墨子是小生产阶层利益的代表者,他的弟子大都来自社会下层。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相夫、邓陵等三个派别,学派领导人称为“巨子”。
墨家流传至今的著作有《墨子》53篇,其中《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是战国末期的作品,所反映的是墨子后学的思想。
2.论社会生活及社会组织
(1)社会生活
①墨子认为,人类之所以不同于普通动物,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生活资料要靠劳动来获取,而后者则是依靠自然的生物性条件。
②人类的生存具有群体性和组织性的特点,内部存在着劳动分工。
③墨子认识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没有生产劳动也就没有人类的社会生活。
(2)社会组织
①由于人类过着群体的社会生活,就需要规定出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这就是墨子的“义”。要保证人们都按社会所公认的正当行为—“义”办事,需要有一套社会组织,这就是墨子的“政长”制。
②在墨子看来,人类社会的共同生活,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出现,都是由人类的衣、食、住等基本生存需要所决定的。这与君权神授说及社会神造说相比,具有重大进步意义。
3.论社会问题
(1)墨子赞叹农夫、农妇的勤劳,指出这些早出晚归,夙兴夜寐,勤于耕作和纺织的劳动者有“三大疾苦”——“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劳动者的“三大疾苦”—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不平等关系。这里,墨子接触到了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所在,即阶级压迫。
(2)论小盗为“盗”,大盗为“义”的社会怪现象。
墨子认为,对于任何社会现象,无论是大还是小,只要属于同一类型,就应用同一的标准去评判,才能利于人们的有秩序的社会生活。但现实社会中却出现了不以同一的行为准则评判同一种社会行为的怪现象。
(3)论社会关系的失调问题。
墨子认识到,社会秩序的紊乱,其主要原因是社会中集团与集团,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因而社会关系的失调就成为危害社会的祸患。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有三:
①各国家之间互相兼并和侵夺,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各统治集团之间及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紧张,以致兵戎相见;
②个人没有正确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不恪守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按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处理与其他人的关系;
③社会下层也争强斗勇,互相之间损人以利己。
(4)论任人唯亲对社会的危害。
墨子认为,社会统治集团在构成和继替方面的任人唯亲,是造成社会赏罚不当、乱不得治的重要原因。
4.管理社会的方案
墨子为管理社会方案立下宗旨,即“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并提出因地制宜,针对各诸侯国的不同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的方案。墨子提出管理社会的原则是:
(1)必须体察下情,这是社会治乱的根本。
墨子指出,社会治理者能够准确获取社会舆论、民情民意,有利于赏善罚恶,导正社会秩序。
(2)要有一定的步骤。管理社会要有三个步骤:
①考察历史上管理社会的经验教训;
②要分析人民的现实生活状况;
③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管理社会的方案。
(3)要制定统一的社会行为规范。
(4)要鼓励人民自由竞争,努力成为生活的强者、社会的贤者。
(5)必须注重调整人与人的关系。
他认为只有“爱人利人”才能使自己和别人都能得到利益,人类的共同生活才能长期维持并得到发展。
5.理想的社会模式
(1)墨子构想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兼爱”、“尚同”的社会。
①在墨子的理想社会中,人际关系是不分亲疏,互相关爱,形成“爱无差等”的“兼相爱”的关系。
墨子认为,社会冲突和矛盾是由群体成员不能互相关爱引起的。
②墨子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人劳动,有财相分的社会。
他认为不仅要使人人从事生产,共同劳动,还必须有合理的社会分工,使人们各尽所能。同时,这个理想社会的人们是有财相分的。墨子主张按劳动来分取社会给予的待遇或报酬。
③墨子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没有战乱和纷争的和平社会。
他认为任何社会冲突对人们的生活都是有害的。
④理想社会的各级社会管理者,都由“贤者”担任。
a.由于贤者制定的各项社会规范都是“善”的和最佳的,社会中任何一个成员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上长期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社会才能治理得好。
b.对墨子尚贤构想的评价
墨子理想社会中“尚贤”的构想,是他在肯定等级制度的前提下,为小生产者设计的一条取得社会地位的道路。在“尚贤”的社会里,等级秩序是以是否贤与智为标准排列的。所以,小生产阶层就具备了跻身社会上层的机会。
6.论社会控制
在墨子那里,社会控制包括政治的和宗教的两种形式。
(1)政治的形式
①主要靠赏与罚来完成。
②以管理社会的“贤者”、“能者”制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为标准,对于严格实行这些规范的人进行褒扬,称为“善行”。其中有“善行”出众的,就推荐他为社会管理者,给他相应的社会地位。
③对于不遵守规范,有越轨行为的人,要进行批评与惩罚,还要用社会舆论对他施加压力。对严重的越轨行为要制定法律,依法制裁。
(2)宗教的形式
①墨子认为必须借助“天”和“鬼”的威力,协助人类完成控制社会的工作。如果社会中有谁不按天意办事的话,必然会受到天的惩罚。
②比天低一层次,还有鬼神控制社会。如果人们都相信鬼神有复仇的能力,就不会有社会秩序混乱的现象发生了。
③评价
墨子借助天、鬼帮助人类进行社会控制,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思想,是小生产者面对现实社会感到无能为力的表现。但是,在当时提出“天”和“鬼神”,也是对“天命”论的一场尖锐斗争。其目的在于利用天和鬼达到管理社会的目的。
三、杨朱学派的社会思想
1.杨朱其人及其史料
杨朱,又称阳子居,或阳生,魏国人,与孟子、梁惠王同时代,生卒年约为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30年。其思想言论散见于《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说苑》、《法言》、《论衡》,而以《列子·杨朱篇》所记载最为系统。
2.杨朱学派社会思想的核心:“为我”与“贵己”
(1)杨朱学派社会思想的核心是“为我”和“贵己”。
①贵己
a.在杨朱学派的社会价值观中,认为第一个可宝贵的就是自我的生命。
b.杨朱既反对不要欲求的禁欲,也反对欲求无度的纵欲,二者都有害于生命。他认为,人生的真谛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保持生命的本来面貌。
②为我
a.贵生的观念引出了“为我”的思想。杨朱认为,我为贵,国家、天下都是末节。
b.杨朱也反对侵夺私有财物的行为,这与他尊重生命,主张“为我”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杨朱学派个人本位的社会思想体系:
①一切伦理道德的评价都是不应考虑的。
杨朱认为,人生在世,应生时尽其欢,荣辱富贵礼义都要舍弃。
②一个人在处理自身与社会,自身与物质财富等关系时,应是无例外地以“我”自身为第一重要的。
a.自己的身体是行为的主体,而社会只是行为的对象。自己的身体丧失了,就一切都谈不上了。
b.物质财富和自身的关系也是如此。物质财富是用来滋养人的自然性的,而不能损害人的自然性去谋取物质利益。否则,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③个人享乐主义倾向。
杨朱认为,在世界上生存百年的是长寿者,而他所能得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竟如此之少,其他人就自然更少得可怜了。所以必须抓紧时间,及时逸乐。
(3)评价
杨朱学派的处世态度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享乐主义,其社会价值观念总是把“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是一种社会变革过程中没落贵族阶级的颓废的社会思想。
3.论“为我”主义的社会功能及评价
(1)“为我”主义的社会功能
①认为只有人人“为我”、“贵己”,才能收到“公天下之物”的社会效果。
②认为社会上人人都“为我”、“贵己”,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
③认为人人都“为我”、“贵己”,各种社会问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
(2)评价
①缺乏墨家人士的大丈夫气概,他们对战争频仍的世界充满了失望,却又不敢承担拯救社会,建设新社会的责任。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他们采取的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并企图以此为宗旨,形成一个人人“为我”的天下大治的社会。
②这也是一种乌托邦社会。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强调分工、协作和竞争,越来越强调首先从社会利益的角度分析问题,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人人“为我”、“贵己”为内容形成的社会关系结构作为前提的“天下大治”,显然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