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教育观察法

一、名词解释

1.教育观察法

答: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教育观察法的特点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系统的观察计划;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其功能主要包括:了解学生情况、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师生关系、学生或教师的群体氛围以及其他教育影响。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科研中获取科学事实,形成科学结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2.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答: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是教育观察法中的两种不同方法,它们是依据教育观察的环境是在自然状态还是在人工控制状态划分的。

自然观察法是指事件自然发生对观察环境不加改变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的方法。其特点是: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观察法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系统观察的方法。其特点是: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3.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答: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是教育观察法中的两种不同方法,它们是依据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设备划分的。

直接观察法是指直接通过观察者的感官考察被研究者活动的方法。其特点是:可以获得直接、具体而真实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观察者的主动性强,能根据观察目的及时调整观察内容,从而及时抓住许多重要的细节。不过,由于直接观察法是通过人的感官进行的,人的感官认识事物时的局限性自然也会制约这种观察法的使用效果。

间接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考察研究对象活动的方法。其特点是:观察者可以克服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但是经费支出较大,对相关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

4.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答: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是教育观察法中的两种不同方法,它们是依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进行的活动划分的。

参与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之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进行的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的方法。其特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易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非参与观察法是指观察者不参加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其特点是:观察结果较为客观,但无法深入了解被观察对象或事件的深层原因。

5.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答: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是教育观察法中的两种不同方法,它们是依据所要观察的对象及其行为表现的不同取样方式划分的。

时间取样观察法是指在选定的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对观察对象在这一时间段或这一时刻发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和事件作全面的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其特点是:可以随机选取时间,也可以选择可能发生典型行为或事件发生相对集中的时间。

事件取样观察是指对某种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预先确定了的、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这些有代表性的相关事件的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观察者可以对感兴趣的事件形成比较全面、深入而正确的认识。

6.教育现场观察

答:教育现场观察是指观察人员在行为或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的观察,它可以是多种观察方法的综合运用。在现场进行的观察可以得到丰富、全面而直观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做好准备。

教育现场观察的优点是:所获资料自然、直观、真实、可靠性高;能纵向分析观察对象的活动或变化规律。其缺点是:观察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干扰;观察之外的主观活动较多。

二、问答题

1.教育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它有何优点和缺点?

答: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其特点及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观察法的主要特点

教育观察法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如果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就难以把握观察的重点,难以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取舍,更难以控制观察的过程。一旦明确了观察目的,观察者就会确定所要观察的内容,有效控制观察过程,并系统记录观察结果。

教育观察法有系统的计划。教育观察法对观察活动的时间、空间、顺序、过程、对象、仪器、记录方法与表格等都有预先的系统的计划、安排和准备。系统的计划能使观察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保证了教育观察法的科学性。

教育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能使观察研究者考察到被观察者在日常现实生活和学习等活动中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行为表现。

(2)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

教育观察法的主要优点:

a.简便易行。运用教育观察法往往不需要专业程度很高因而较难掌握的理论和技术,这样,无论是在常规工作中为了改进现状而作的探索,还是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预备研究乃至更深入的研究,都可运用教育观察法,以了解工作现状,或确定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b.所获资料可靠性较高。因为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发生在自然状态之中,这样,教育观察法所获得的资料可以直接反映客观事实,有利于全面了解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因而它的可靠性较高。

c.可纵贯分析教育现象。教育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同其他研究方法相比,研究者可对研究对象进行更长时间的观察,可以较为持久地获得较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因而,观察者能有充分的时间对行为趋势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方向进行深入的、持久的考察研究,从而能够在大量的行为和事件中区分偶然事件和平常事件,有利于取得对它们的进一步的认识。

教育观察法的主要缺点:

a.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因为各人所具备的知识、经验、情感等方面的背景不同,不同的观察者对待观察的对象、行为或事件往往都有一定的主观态度或看法,从而形成一定的或明或暗的期待。

b.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够高。在具体运用教育观察法时,一方面,所观察的行为或事件发生在自然环境里,研究者往往对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难以控制;另一方面,无论是时间取样还是事件取样,都不一定能代表更多乃至全部的观察对象或更长时间的行为与事件。

c.有些观察活动可能使观察结果失真。若观察者在观察对象可觉察的范围内观察,或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或在现场采用了一些人们较少见到的设备,则被观察者的活动可能受到影响。

2.教育观察法的设计步骤有哪些?

答: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其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观察内容

合格的观察内容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准确地反映、体现或说明观察目的;二是能够被操作,即观察人员能据此观察到应该观察的行为或事件。

(2)选择观察方式

不同类型的教育观察法各有优缺点,而具体的观察内容和相关的客观条件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结合这两方面的情况,选择最有利于获得科学结论的观察方式。

(3)制定观察记录表和记录代码系统

制定观察记录表。任何一种观察方式都需要经过实施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为达到有效地进行观察的目的,就要制定观察记录表。

制定观察记录代码系统。观察记录代码系统是研究者为方便地记录有意义的、可以观察和处理的行为类别或行为单位而制定的一套符号系统,也就是在行为类别或单位与符号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制定并熟记观察代码系统,在实施观察时就可以用少量简单的符号代表相对应的行为类别或单位,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的效果。

(4)训练观察人员

不论是因为客观原因还是由于主观倾向的影响,任何未经严格训练的观察人员都有可能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产生较多错误,所以,要使观察、研究的结果可靠、系统,有必要在搜集观察资料之前对观察人员进行挑选、训练。

3.怎样确定观察内容?请举一个实例。

答:(1)确定观察内容的方法

合格的观察内容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准确地反映、体现或说明观察目的;二是能够被操作,即观察人员能据此观察到应该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要确定好的观察内容并形成合理的内容体系,一方面要准确地理解观察目的和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另一方面要明确界定所要观察的内容在具体场景中的实际表现,包括行为表现、事件发生发展的标志等操作性定义。

(2)举例

例如,要观察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首先就应准确地理解什么是“主动的学习”,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其次,要将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行为表现来体现,即“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可以按空间的分布确定学生在课内课外主动学习的具体行为特征,也可以按时间的顺序确定学生在一天或一个单元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学习的具体行为。如对五年级学生而言,上课时主动学习的表现可以是:能认真听清老师和同学的话,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并敢于主动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根据学习的需要,积极参加小组的学习和讨论,并互相检查,熟悉小组和集体活动的形式等等。

4.观察记录表有哪些功能?请根据上题中的实例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

答:观察记录表是一种反映观察目的的、有效地记录行为或事件的工具。

(1)观察记录表的功能

指引功能,即指引观察者注意力的分配,使观察者不至于遗漏重要的内容;

系统地记忆观察资料的功能,即帮助观察者及时系统地记下所观察到的行为表现或事件,便于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对观察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2)根据上题实例设计观察记录表

5.教育现场观察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教育现场观察是指观察人员在行为或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的观察。其基本步骤是:

(1)获准进入现场

要做到进入现场实施观察,观察研究人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证明自己的身份和要进行的观察研究是合法的;

进入现场的要求不被拒绝,最好能在得到允许的基础上取得有关部门人员的积极配合。

(2)与现场有关人员建立友善关系

在教育现场观察中这可能是最为困难而又最费时间的一步了,但这一步又是获得有效信息所不可缺少的;因此,观察研究人员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能焦虑,一定要为进一步的研究而执着地完成建立友善关系的过程。

(3)观察和记录

在获准进入现场之后,就要正式实施观察并做记录了。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若观察者不需要或未能被观察对象所接受,而他又不想引起被观察者的任何反感或反常行动,那么观察者不能在现场做笔记。这样,他就可借助有用的记忆术或记忆线索、依靠记忆来做事后记录。一个观察者即使已被观察对象所接纳并与他(们)建立了友善关系,也不要引人注目地作现场笔记,否则极有可能引起被观察者的行动失常从而导致观察结果失真。

(4)对付危机

尽管观察者为取得好的观察结果而做了种种努力,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毕竟有可能存在着分歧,甚至发生对抗。对于这种情况,可采用两种策略予以改变,一是观察者表现出地位低下和没有权力;二是观察者表现出权高位重,这种策略包括取得具有更高权力和地位的组织或人员的支持。

(5)整理、分析资料

在完成上述步骤并顺利地退出现场之后,就需要对观察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经过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是生动的、丰富的,但也往往是复杂的、不够系统的。要从中探讨出某些规律或形成一些科学性的认识,就必须整理、分析这些资料。

6.现场笔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现场笔记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对现场情况的描述

要具体地写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何时发生的,有些什么言行,谁说(做)的和向谁说(做)的,以及周围环境伴随着发生了什么变化。尽量避免用抽象的形容词或副词归纳,要尽可能地写出行为的详细过程和涉及面,以便掌握行为发生的原始情况。

(2)原先忘记而现在又记起的情况

这方面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来就认为很重要却未及时记下的信息,另一种情况是某些早先发生似乎不够重要,借助于新发生的事件而显示出其重要性的事情。

(3)分析意见

这是在观察研究过程中,观察人员所进行的对所发现的资料的分析和推论,包括对观察到的行为或事件的重要性的估计、对资料的组织、分类及其理由等等。

(4)个人印象和感觉

在实施教育观察法时,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固然可能会对观察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但它也可引导观察者去理解被观察者的真实思想感情,从而使观察者能够分析和解释被观察者的行为与观察到的事件。

(5)关于进一步研究所需的信息的笔记

这部分包括待做的事情,例如有待于进一步了解的情况和其它有待于观察的对象的资料。

7.在小学教育研究中观察法有哪几种组合模式?如何实施?

答:在小学教育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教育观察法组合模式及其实施分析如下:

(1)无结构的非参与观察

在无结构非参与观察中,由于没有系统的观察项目,难以用记录表格和符号做系统的记录。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记录无结构非参与观察所得到的结果时,往往采用两种方式:

日记描述法。日记描述法就是对某个或某组观察对象长期跟踪、反复观察,描述性地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这种日记可以是综合性的全面记录,也可以是主题中心式的记录。

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主要是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行为或事件,可以是典型行为,也可以是异常行为。

(2)无结构参与观察

无结构参与观察的基本步骤是:

确定观察的问题和对象;

进入观察情境;

记录观察资料。

这个程序也可以在事实中适当增减步骤环节。

(3)有结构、非参与式时间取样观察

有结构、非参与式时间取样观察的实施步骤是:

确定观察问题的结构;

确定观察时间段和观察对象;

编制记录表。

结合到具体的教育实际活动可以变通,以便更好地发挥有结构观察的作用。

(4)有结构、非参与式事件取样观察

这种观察法组合模式的实施要点主要有:

确定所要观察的事件或行为。对这些观察项目的要求是:一要有明确的界定,二要有可操作性,即能在实际的现场中有效地辨认和记录;

制定记录表并实施观察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