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2015年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3.1 复习笔记

第一节 青少年的特点及需要

一、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

1.青少年的界定

青少年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从生理观点来定义,青少年期是指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即将具有生育能力的时期;心理观点认为,青少年期是指心智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具有抽象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且情绪较趋稳定时期;社会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开始于性成熟之时,何时结束由社会标准所决定。当青少年具有应付社会与生活问题的能力,并受到社会认可时,就结束青少年期进入成人阶段。

艾德沃特对青少年时期身心状态的描述,对我们理解青少年有较好的启发,如表3-1所示。

表3-1  青少年时期身心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状态

2.青少年的特点与需要

(1)青少年的特点

青少年期是人生生命循环变化最多的时期,其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断成长、个人的心态及社会关系不断产生变化,青少年对自我的探索、认同、人际关系、家庭及社会角色也在每天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适应。多变、创新、反叛是青少年时期的最主要特点。

从生理发展的角度,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特点表现为体型迅速变化、身体内部技能迅速健全、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性成熟。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青少年心理发展是在其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因此青少年的智力、情绪和情感、自我意识、性格、性意识、成长和发展性需求,都表现出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的结合、突变与渐变的统一的诸多特点。

文化角度是青少年研究的重要视角。有学者将青少年文化分成四种类型:

a.正直青年

指那些循规蹈矩的青少年,他们似乎不需要经历什么冲击或反叛行为便可过渡至成年期。

b.问题青年

指那些有越轨行为甚至犯罪倾向的青少年。他们不守纪律、爱游荡、性滥交、吸毒、惹是生非的行为被视为社会问题。

c.文化叛逆青年

这类青少年不甘平凡,喜欢标新立异,追求独特的文化或生活品位,建立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

d.政治偏激青年

他们好打抱不平,认同并采取激进的行动,以追求某些理想或社会取向。

(2)青少年的需要

青少年的特点具有多元性特征,青少年的需要也是一个复杂多元的概念。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需求。

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追求个体之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

对未来的生涯作准备。

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

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作准备。

建立个体之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3.青少年的问题

(1)青少年问题的主要内容

从问题类别来看,一些学者把青少年问题分为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等。

(2)思考青少年问题的出发点

对于社会问题的不同理解,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应对青少年发展的服务策略。因此,一切从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谨慎看待青少年现象的任何观念和价值取向,是我们思考青少年问题的重要出发点。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青少年社会工作涉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服务层面和服务类型。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务领域,它是指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层面

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般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

(1)微观层面。微观层面一般是指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即针对青少年个体需求而开展的个案辅导服务。

(2)中观层面。中观层面是指家庭和小组层面的社会工作,即针对青少年家庭以及有相同需要或背景的青少年群体,而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

(3)宏观层面。宏观层面是指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或者是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工作,如建立青少年组织、开展社区工作、进行青少年法规、政策或制度的修改及倡导工作等。

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类型

青少年社会工作大致可分为如下3类:

(1)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社会资源,协助正常发展而设计的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2)针对已经发生问题之青少年的个人、家庭、社区环境的不良因素而提供的矫正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3)针对青少年个人及其家庭、学校、社区现况而开展的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原则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由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出发,我们认为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

(2)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应用。

3.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原则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使专业服务产生效果。

(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青少年在发展阶段对他人是否尊重他们最为敏感,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也是把尊重放在第一位置。青少年虽然在一些方面的表现可能不尽如人意,甚至有偏差或者罪错行为,但是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条件是能尊重青少年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不能由青少年的一项行为而完全否定他的个人价值。

(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处于社会边缘的一些青少年也特别需要成人的关爱、接纳和理解。因此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对于青少年充分地接纳与关怀是促进青少年成长的动力。

接纳可具体表述为接受青少年是一位有价值、尊严、积极向上与向善发展可能的人。

关怀则是关心、接近与重视青少年的各种学习与生活概况,并能与青少年共享成长的喜悦,共同分担失落的痛苦。

(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每个青少年的成长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个人对待环境变化,也都有不同的反应与调试方法。社会工作者应根据每个青少年的不同情况制订个别化的服务计划。

(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当今社会是个快速变迁的社会,家庭结构、人口迁移、就业压力、升学竞争等直接对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冲击。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社会发展脉络,配合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需要,通过给予青少年必要的辅导和协助,帮助他们建立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的本质特征是其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激发青少年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

促进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包括就业、婚恋、社交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发展。

1.思想引导

为青少年提供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引导青少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习惯养成

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行为指导和良好的习惯训练,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

3.职业指导

帮助青少年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就目前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现状来看,开展青少年就业辅导服务是非常普遍和有成效的。

4.婚恋服务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帮助解决思想上、情绪上的困扰,为有需要的青少年组织开展婚恋交友活动。

5.社交指导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提高青少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沟通交往技巧和能力,对社会交往有障碍的青少年进行社会关系调适,帮助其融入社会。

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1.困难帮扶

对贫困家庭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帮助他们获得政府救济和保障以及社会资助和帮扶,同时培养自强自助的生活态度。

2.权益保护

为青少年提供个案维权服务,耐心解答青少年的求助咨询,及时跟进并协调解决家庭虐待、人身伤害、吸食毒品、沉迷网络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

3.法律服务

为青少年提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增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必要时帮助联系法律援助部门给予援助。

4.心理疏导

缓解或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帮助青少年提高情绪自我管控能力,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关爱问题。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1.正面联系

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接触联系,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加强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进驻大型商企、市场、城中村等流动队员高度密集区域开展工作。

2.临界预防

关注普通青少年向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转化的边界,重视偷拿财物、逃学、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早期典型行为,及时采取有针对性预防工作;防止青少年与家庭、学校关系紧张、关系断裂,避免青少年受外界不良行为影响产生不正常的社会化倾向。

3.行为矫治

对有不良行为或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通过进驻社区、学校、戒毒所、拘留所、看守所等工作项目,加强制度规则意识教育和法制底线教育,纠正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4.社会观护

协助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开展取保候审观护帮教、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相关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社会调查等工作,帮助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减少涉罪未成年人再犯罪。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促进青少年个体发展的社会工作方法

1.自我探索

协助青少年开展自我探索,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手法之一。

(1)服务目标

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服务的主要目标如下:

帮助青少年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协助青少年发掘内在的潜能,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发挥。

通过青少年间的互动与分享,强化其自我表达的能力。

提升青少年自我觉察和觉察他人需要的能力。

强调青少年间彼此回馈和反应的重要性,不仅帮助了个人的自我成长,也帮助了他人成长。

协助青少年能够自我接纳、自我完成,终至自我实现。

(2)理论基础

罗杰斯(Rogers)“自我论”中的“自我概念”,可以成为协助青少年开展自我探索的理论基础之一。罗杰斯认为:

“自我概念”又称“自我影像”,是指个人对自己整体的了解和看法,包括个人的态度、意见、知觉反应或价值观等。

“自我概念”是主观性的,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未必与客观条件相符。

“自我概念”是可以学来的,换言之,适应生活良好的人往往知道如何适当地调适和改变个人的自我概念,以符合环境的实际需要。

处于诡异多变的主观世界里,需要拥有一个积极、正向、稳定而健康的自我概念,才不致迷失方向。

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某些对服务对象有重要意义的特殊人士(如父母、师长、亲朋好友或恩人等)对服务对象自我概念的形成往往具有深远的影响。

“自我概念”可以涵盖3个层面:现实我(是真正的我)、理想我(是希望中的我)及客观我(是别人眼中的我),这三个自我需要能相互运作充分发挥其功能,健康自我才得以出现。

2.生涯规划

(1)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生涯规划的定义

生涯规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源自哈维赫斯特提出的发展任务这一概念,即个体在其特定年龄阶段应完成特定的任务,否则会有碍于下一阶段的发展。对于青少年而言,个人将面临工作、职业、生涯发展上的课题。他们需要培养工作技能、开展生涯探索、尝试做生涯规划、建立生涯价值观。

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Wood的生涯选择配合论是生涯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Wood认为生涯规划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先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包括自己的能力、兴趣、人格和需求与价值观等。

a.在了解了自己及以外的职业环境之后,才看看两者可以做怎样的发挥和配合;

b.接下来才能做一睿智的抉择,订立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开始采取必要的行动。

(2)青少年生涯规划的重点

自我认识

了解个人的潜能、智力、兴趣、人格特征,并经由适当测试与工作辅导而加深自我了解程度。

认识工作世界

对工作发展前景、就业与职业训练资源,以及工作机会都能有深刻的认识。

确认自我的工作价值观

能认识工作与职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了解自我等价值体系,在专业辅导下,形成比较正确且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观念。

评估环境因素

对现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以此作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和选择。

二、改善青少年家庭关系的社会工作方法

1.构建和睦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乃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因亲子关系问题导致青少年行为偏差的案例非常多,最常见的是亲子在发展阶段上的适应困难。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直接反映出其家庭功能的缺失。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与家庭功能失调直接相关。

2.开展亲职教育辅导服务

(1)亲职教育辅导服务的主要目标

协助父母如何有效地扮演好做父母的角色。

协助父母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发展中的阶段任务与危机。

强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技巧与沟通渠道。

改善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态度。

了解家庭气氛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如何及早发现与辅导子女的异常行为表现。

(2)理论基础

在具体开展亲职教育辅导服务时,“父母效能训练模式”有较好的理论参考。该模式主要包括3个重点:

积极倾听

即训练父母的倾听能力,以便成为子女的心理辅导员。该技巧主要包括:能接纳子女、能从子女观点看问题、能尊重子女的自主性、能让子女承担自己问题的责任、提供子女探索自己问题的机会、关怀但不批判。

使用“我—讯息”

即训练父母学习以我开头来传达讯息与子女沟通。使用“我—讯息”能传达父母的需求,展现对子女的同理心,使子女知道自己的行为适当与否,能正直、真诚、诚实地反映父母的内在感受。

积极沟通

即训练父母学习如何与子女做积极沟通。要技巧包括:接纳,让子女自由表达思想观念与情感,专注,能专心一致地聆听子女心声,使用沉默技巧,适当沉默,不必多话等。

三、促进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社会工作方法

1.服务目标

青少年人际沟通与相处技巧训练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成员觉察自己日常沟通行为的“自我状态”。

(2)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信息。

(3)学习如何专注地聆听。

(4)学习如何作有益的回馈。

(5)强化人际交往时的沟通技巧。

(6)学习如何处理人际的冲突。

2.理论基础

艾瑞克·伯恩(Berne)的沟通分析论为社会工作者开展人际沟通与相处技巧训练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沟通分析论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人格结构分析。沟通分析论认为,每个人都是由3个独立的自我状态:父母、成人、儿童组合而成一个个体,三者交互作用,会呈现个人的行为表现。

父母式的自我状态是指个人内化了父母或父母型人物的思想观念、行为表现、语言表达及态度等而形成,其行为特征多属指使性的、权威的、命令的、谩骂的或批评的。语言表达则充满“你应该”“你必须”“不可以”等字眼。

成人式的自我状态属于生活中的思考概念,是资料和讯息的处理者,在人格结构中属于较客观的部分,其行为特征较为理性、现实、客观和有组织性。

儿童式的自我状态偏重在生活中的感觉概念,属于本能的、冲动的、自发性的行为表现。

(2)沟通分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通常有下列三种形式:互补式、交叉式、暖昧式。

互补式指当发讯者与收讯者两者之间的沟通呈平行状态时,发讯者能从收讯者方面得到预期的反应,两者之间的沟通是良性的。

交叉式指当发讯者无法从收讯者方面得到预期的反应时,两者之间的沟通便会呈交叉状态,沟通势必中断。

暧昧式指一语双关,发讯者所表达的一件事可能涵盖两种讯息,这是心理游戏的表现手法,较为不真诚的表达方式。

(3)脚本分析。每个人从早年开始,因受父母及成长环境的影响,就已写定了自己的“生命脚本”,每个人乃是依据此脚本去计划自己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地位”,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4)游戏分析。卡普曼戏剧三角论把人们在沟通中的角色分为三类:压迫者、拯救者和牺牲者。

压迫者指永远想居领导地位、一直想指挥别人,超越别人者;

拯救者指当别人受到欺负,你会主动要去帮助别人者;

牺牲者指常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欺负的人,是个可怜的无助者。

3.服务内容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协助青少年反思自身的沟通模式,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四、促进青少年社会参与和加强青少年社会观护的社会工作方法

1.促进青少年社会参与方法

(1)一般来说,青少年社会参与指青少年直接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包括参与政治选举、参与社会组织活动、参与建言献策等,也有些学者从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组织参与和志愿活动参与等方面概括青少年的社会参与。

(2)社会工作者组织青少年参与各类工作、运动、娱乐、教育等社会活动,通过提升青少年的参与感促进青少年正面成长,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成效。

2.社会观护方法

近年来,由社会工作者介入,以少年司法分流制度为基础的偏差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社会观护服务,在全国已经普遍开展,服务形式主要有设立“合适成年人”制度、社会调查制度等,依托社会观护服务站和社会观护基地,组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队伍,为有需要的青少年群体开展司法保护和司法社会工作服务。

五、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服务中运用的整合性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方法和策略具有整合性特征。

1.青少年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青少年的成长性需求包括生理、心理、认知、行为、交往、社会适应等各个层面。因此,回应青少年需求而开展的服务也应该是多种方法的整合。

2.社会资源的综合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青少年社会功能的社会性,反映在他们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发挥其功能。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察看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发展的要求,也要看个人环境中的资源情况。资源是任何可以用于实现目标、解决问题、减缓困扰、完成人生任务或实现价值的东西。

3.社会工作专业的通才要求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由于现代社会的纷繁复杂,社会工作专业强调通才实务工作观,主张社会工作者在改善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生活质量及功能发挥时,要同时考虑个人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并同时与个人和环境有关的方方面面打交道。这一基本前提促使社会工作专业朝着拥有全面性、综合性知识基础的方向发展,尊重多元价值体系,推崇拥有广博的专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