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2.1 复习笔记
一、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1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的二因素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3)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或价值的实体。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4)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没有价值的,因而也就不是商品;
b.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仅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
a.商品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消费,他所需要的是使用价值;他要获取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b.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的含义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在量上也是无法进行比较的。
(2)抽象劳动的含义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抽象劳动对于生产任何商品的劳动来说都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别。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
a.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则是抽去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因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c.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它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它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最后转化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的本质和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这样自发地、缓慢地产生出来的。
(4)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①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
②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
③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
3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在同一部门内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形成的,商品交换是依据商品的社会价值来进行的。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①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②复杂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特长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可以换算成倍加的简单劳动。
(3)劳动生产率
①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
②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a.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b.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③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
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
c.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d.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
e.自然条件等。
④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量与劳动生产率三者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简单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条件的,这两个条件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两重性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其原因主要包括:
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存在的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二、货币
1货币的形成和本质
(1)价值形式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用公式表示为:1只绵羊=2把石斧
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的商品上。
用公式表示为:
③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用公式表示为:
④货币形式
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货币形式。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用公式表示为:
(2)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问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
(1)货币职能含义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2)货币的五种职能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是外在的,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内在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a.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b.商品价值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c.价格标准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
②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非要足值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a.商品流通的作用
第一,打破了物物交换所受到的限制,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范围,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二,也会产生买卖脱节,产生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从而加深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b.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c.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包括银行券、商业期票、银行支票等。
③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的职能。充当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④支付手段
a.支付手段的含义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赊卖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
b.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作用
第一,暂时解决了由于缺乏现金而不能及时购买商品的矛盾,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促进了碡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第二,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增大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⑤世界货币
a.世界货币的含义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一般是贵金属的自然形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发达国家的纸币,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
b.世界货币的职能
第一,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
第二,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的差额;
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3货币流通规律
(1)货币流通规律的含义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3)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的决定因素
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流通速度。
(4)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
随着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表示为:
(5)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
①纸币的定义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②纸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引起货币价值含量上升,物价普遍下降,这就是通货紧缩。
(6)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与货币流通量的下降有关,会引致需求不足,物价的下降,纸币升值还通常伴有经济衰退的出现。
①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掉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
②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三、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①价格运动是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支配作用的表现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价格的确定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次具体的商品交换都是等价交换。这是因为,商品价格同然要以商品价值为基础,但价格还要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②尽管存在着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不相一致,但这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相反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a.从商品交换的总体和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一定时期之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b.从不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商品的市场价格无论怎样变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各种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
c.因此,在商品交换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既不是无限地上涨,也不是无限地下跌,商品价格归根到底是要受价值制约的,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才成为现实。
2价值规律的作用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价值规律是通过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的强制力量,使商品生产者在利益驱动下进行资源配置、开展经济活动,以实现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大体平衡。但是,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取胜,商品生产者必然纷纷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结果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逐渐确立了优势地位,而在生产中处于劣势的商品生产者最终不可避免地被市场淘汰。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有利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四、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性
劳动价值论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论的出发点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当时运用劳动价值论专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我们现在运用劳动价值论要在科学地认识社会经济制度各种变化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经济关系,为制定各项改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处理各种经济问题。
(2)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论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来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是在劳动与资本相对立的环境中来分析价值问题的。我们今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来研究劳动价值论,
(3)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论所具有的生产力基础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当时研究劳动价值论,生产的社会化和劳动分工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我们今天是在生产高度社会化,劳动分工有了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在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下,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要深刻得多。我们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进行研究。
2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1)“总体工人”的概念
“总体工人”的概念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时提出的。所谓总体工人,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发挥不同劳动职能的劳动者。总体工人是科学技术和分工协作发展的产物。
(2)如何从“总体工人”的角度来认识价值创造问题
从“总体工人”的角度来认识价值创造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把创造价值的劳动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在今天,创造价值的劳动无论从形式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无疑要比以前丰富得多。
3正确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
(1)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
①价值创造的意义在于说明活劳动是价值的本源,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社会物质财富形成的意义则表明各种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生产了财富。
②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两者的区别:价值创造与抽象劳动相联系,财富生产与具体劳动相关联;前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后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2)财富的存在形式的多样化
在今天,不仅财富的数量迅速增长,而且财富的存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精神财富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因此,不能再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仅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必须把非物质生产领域中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