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

2013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什么是道德风险。

答: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又称败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的损失的可能。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例如,我国公费医疗中就存在着大量的道德风险现象。在公费医疗制度下,政府充当了医疗保险公司的角色,对每一个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实行全额的医疗保险。结果,享受公费医疗者的败德行为,一方面造成医药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使得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供给。

2.现实生活中很多商人秉承“薄利多销”这一传统经商理念,请运用你学过的弹性理论分析这一传统的经商理论。

答:“薄利多销”指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加,收入提高的现象。“薄利多销”并不是一个普适性的概念,它是建立在一定的需求价格弹性基础上的。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降价会使总收益增加,但是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降价反而会使总收益减少。

造成“薄利多销”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是大于1的,即当这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往往是富有弹性的。

图1-1  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分析

如图1-1所示,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对应的需求曲线较为平坦)。当价格下降时,商品的需求上升,商品的需求量由增加到,在富于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由于销售量的增加幅度大于价格的下降幅度,最后致使总收入量上升,总收入的增加量相当于图1-1中矩形的面积之差。

附:数理分析

由于,所以

时,有,从而总收益与商品的价格反方向变动。

因此,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使得总收益增加。

3.什么是机会成本?试举两例说明。

答:(1)机会成本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2)例1,当一个厂商决定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用生产汽车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辆自行车。假设用于生产一辆汽车的资源不用于生产汽车时,生产20辆自行车所获收益最大。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0辆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替代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辆自行车的价值为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3)例2,某人决定开设一家小型杂货店,开店需要投资购买商品和经营设施,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经营。对他来说,开店的机会成本是他开店所需投资用于储蓄可得到的利息(或把所需投资用于其他用途可得到的收益),加上他不开店而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工资。

4.什么是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是否会降低国民福利。

答:(1)价格歧视是指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厂商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品,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2)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会不会降低国民福利,这个需要分情况进行探讨。首先,价格歧视是一种定价策略,并不能说厂商实行价格歧视一定就损害了消费者的福利。比如说,为了解决用电荒问题,我国开始实施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制,此政策就能提高国民福利。另外,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福利效果不一样。在一级价格歧视下,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不存在社会福利的损失;在二级或三级价格歧视下,由于垄断厂商定价下,这种定价策略下就可能会降低国民福利。

5.试说明如果一个策略组合为博弈中唯一的纳什均衡,则该策略组合不会在重复剔除严劣策略的过程中被剔除。

答:如果存在这样一个策略组合——给定该策略组合中其他参与者的选择,没有人有积极性改变自己的选择,就说该策略组合是一个纳什均衡。如表1-1所示,在该博弈中,策略组合(不合作,不合作)是一个纳什均衡,且是唯一的纳什均衡。

表1-1  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

重复剔除严劣策略指各参与人在其各自策略集中,不断剔除严劣策略……,不断继续这一过程,直到每个参与者都仅剩下一个策略为止,最后得到的策略组合就被称为重复剔除严劣策略均衡。

表1-1中,甲厂商策略“合作”严格劣于策略“不合作”,将其从参与者甲厂商的策略空间中剔除,得到表1-2。

表1-2  重复剔除严劣策略均衡

重复进行上述方法,得到最终解(不合作,不合作)。

从分析中可以得出纳什均衡与重复剔除严劣策略均衡之间的关系:第一,纳什均衡不会被重复剔除严劣策略过程所剔除;第二,如果重复剔除严劣策略过程最终只剩下唯一的策略组合,那么这一策略组合为该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

6.什么是流动性陷阱?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

答: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债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应量,也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当利率极低时,有价债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债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债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

7.请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时间不一致性。

时间不一致性指决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后在这些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倾向。决策者违背自己以前做出的宣言,主要是由于决策者有改变政策,不履行诺言的激励。举例:假定中央银行宣布采取低通货膨胀政策,公众相信了这种承诺从而同意不增加货币工资,这时由于中央银行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处于了一个更好的处境,因此中央银行就有了采取提高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的政策的激励,从而使政策前后不一致。

考虑到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固定政策规则优于斟酌处置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概念不仅使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积极干预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上,而且向人们揭示,建立对规则的信任比具体的规则本身更为重要。

8.什么是消费的生命周期说?它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地方?

答:生命周期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该理论指出,理性人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来安排自己一生的消费并保证每年的消费水平保持在一定水平,以便在他们整个一生中实现消费的最优配置,从而将储蓄看成是个人想为年老时消费做准备的结果。按照该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强调当前的可支配收入在消费决定中的重要性,因此又称为消费的绝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强调终生的可支配收入在消费决定中的重要性,认为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以一生的收入为依据进行消费决策。另外,生命周期假说解释了消费函数之谜,短期平均消费倾向递减,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不变。

二、计算题(共70分)

1.假定消费者A、B的效用函数分别为。如果消费者A商品的禀赋为的禀赋为0;消费者B商品的禀赋为0,的禀赋为。试推导A、B的交换契约曲线方程。(10分)

解:由消费者A的效用函数可得的边际替代率为:

由消费者B的效用函数可得的边际替代率为:

在交换契约曲线上的任一点,每个消费者消费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同,即,从而有:

又因为,把这两个式子代入上式中,就得到了交换契约曲线方程:

2.考虑一个小产品市场,其中假定男性市场对小产品的总需求曲线为,女性市场对小产品的总需求曲线为,这里假定。每件小产品的生产成本为

(1)假定小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求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和各自市场的需求量。(3分)

(2)设厂商甲是该小产品的垄断生产者,另假定厂商甲被禁止采取“价格歧视”政策(即对男性和女性分别定价),则使利润最大化的价格是多少?(5分)在怎样的条件下,男、女性都有正的需求量?(2分)

(3)仍设厂商甲是该小产品的垄断生产者,若允许厂商甲进行价格歧视,求出其对男性和女性分别的最优定价。(5分)

解:(1)假定小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则厂商按照的原则进行生产。

男性市场上,利润最大化应满足:

解得:

同理可得女性市场价格,需求量

(2)假定厂商甲被禁止采取“价格歧视”政策,该垄断生产者的市场需求曲线为:

得反需求函数为:

从而得

该垄断生产者根据进行生产,即:

解得:

代入反需求函数,可得

此时,将价格分别代入男性、女性市场需求曲线,得:

男性市场的需求为:

女性市场的需求为:

若男性和女性都有正的需求量,则:

由于,因此必须满足:

(3)由男性市场的需求曲线方程和女性市场的需求曲线方程可分别得各自的边际收益为:

对于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垄断者来说,其最优产量选择应该满足,则:

解得:

分别代入到各自的需求函数,可得

3.封闭经济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名义货币供给量

实际货币需求量

政府购买支出

短期总生产函数

劳动供给

劳动需求

为名义工资率,为价格水平,为利率

(1)假设价格和工资充分弹性,请给出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均衡产出与均衡价格水平是多少?(10分)

(2)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200,在价格和工资弹性的条件下,均衡的价格水平和产出会如何变动?(5分)

解:(1)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代入相关参数可得:

整理得曲线方程: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此即为曲线方程。联立曲线方程和曲线方程可得总需求函数为:

联立劳动供给函数和劳动需求函数,解得:。将代入到生产函数,得,此为总供给函数。

联立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得:

(2)当政府购买支出增加200时,总供给函数和曲线方程不变。采用(1)计算方法,得出新的曲线方程为,联立曲线方程可得此时的总需求函数为。联立新的总需求函数和原有的总供给函数,解得:。这表明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会使得价格上涨,而均衡产出保持不变。

4.考察索罗模型如下:

总生产函数为:

资本积累方程:

劳动力增长率:

技术进步率:

其中,时期的总产出,时期的总资本存量,时期劳动的效率(代表技术进步),时期的总劳动量,是储蓄率。

(1)请你给出该增长模型的均衡点(静止点),即均衡时的平均有效资本是多少?(3分)并证明它是否稳定?(2分)

(2)假定,那么均衡下的平均有效资本是多少?(2分)它是否大于黄金律资本存量?(3分)

(3)若储蓄率发生变化(比如下降),对平衡增长路径有什么影响?(5分)

解:(1)由总生产函数可得相应的人均生产函数,即:

代入得:

在有技术进步的索罗模型中,稳态均衡的条件为,将代入得,此即为均衡时的平均有效资本。

由均衡时的平均有效资本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其值取决于外生参数,故是稳定的;根据稳态均衡的含义,在均衡时,有效工人的人均资本保持不变,即有效工人的人均资本的稳态增长率为零,所以是稳定的。

(2)将代入到,可得均衡下的平均有效资本。黄金律要求的资本存量应满足,即,将相关参数代入可得。所以,稳态时的人均资本水平等于黄金律资本存量。

(3)储蓄率的增减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是,储蓄率的增减确实能影响收入的稳态水平。如图1-2所示,假如储蓄率从降低到,则稳态时的人均资本水平会下降,人均产出水平也下降。

图1-2  储蓄率下降对平衡增长路径的影响

5.考虑一个单一产品经济,假定张三的寿命分两期:第一期参加工作,收入用于当期的消费和储蓄;第二期张三作为退休的老人,不参加工作,使用第一期的储蓄满足该期的消费。张三在第一期的消费为,储蓄为,劳动收入为;第二期的消费为,利率为

张三的效用函数为:

假定为外生参数(数值已知)

(1)写出张三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并给出张三在一、二期的消费函数。(5分)

(2)讨论利率升高后,储蓄如何变化?(6分)并给出经济解释。(4分)

解:(1)张三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可表述为:

利用拉格朗日方法求解此问题。拉格朗日辅助函数为:

一阶条件为:

解得:

(2)由(1)知储蓄函数为:

利率的变化对储蓄的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果,存款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此时,利率提高对张三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如果,存款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此时,利率提高对张三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如果,利率提高不影响储蓄水平。

三、论述题(共40分)

1.在2012年召开的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同时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7分)

(2)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在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及意义。(7分)

(3)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有关政策手段。(6分)

答:(1)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可结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进行分析。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用来增加储蓄的比例越来越大。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大猜测之一是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意味着穷人的平均消费倾向比富人高,当富人和穷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单位时,富人比穷人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储蓄。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社会消费函数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国民收入分配情况会影响社会总体的消费情况。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因此,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更加注重公平性,这样就会使得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拉动居民消费。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GDP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存在很多缺陷。GDP指标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a.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例如GDP水平很高的地方如果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社会成本较高,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反映出来。

b.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例如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经济增长就反映不出来。

c.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长方式就反映不出来。

d.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程度,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等。

e.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

另外,GDP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GDP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

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看,可能会存在“GDP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性,我国近年的情况正说明了这一点。从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GDP增长虽快,但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却落后于GDP的增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a.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例如,利润收入中要给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还要留下一部分利润不分配给个人,个人收入也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个人收入的增长很有可能跟不上国民收入的增长。

b.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更多的是建立在固定资产投资超常规增长的基础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在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大致稳定在50%,所占比重有点低,经济增长过程中民众并没有获得同等的福利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国内消费支出的扩大等。

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意义主要有:

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为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可采取以下政策手段: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改变就业结构,使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继续健全并实施再分配政策,进一步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降低居民住房利息支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效率。

注重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一是通过税制变动直接影响收入初次分配结构;二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从而调整收入差距;三是利用差别税率的行为课税来调整收入差距;四是利用财产税制来调整财富差距;五是利用流转税和企业所得课税手段增强弱势群体收入获取能力。

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通过这一强有力的国家财政手段合理地调节社会财力的分配,以缓解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历史原因等而引起的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差异。

2.结合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动机和策略取向。(20分)

答:广告在提供什么产品可供选择的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功能。作为企业,除了实施价格政策如降价外,还可以采取积极的手段去争取新的顾客和传递信息。当存在不完全信息时,广告在改善市场效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动机和策略取向

完全竞争市场中,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在理论上,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市场上的每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因此无需做广告。厂商做广告只会增加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损。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能按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出售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完全竞争厂商不会花钱做广告宣传。

虽然单个完全竞争厂商不会为宣传产品的优点而花钱做广告,但是如果所有的完全竞争厂商能够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来做广告又是值得的,广告可以用来增加消费者对厂商产品的需求。事实上,近年来,代表牛奶、柑橘、杏仁、葡萄干和牛肉等生产商的行业协会正在这样做。

(2)垄断市场结构下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动机和策略取向

完全垄断是指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不存在产品相近的替代品的竞争,其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厂商不受任何竞争性威胁;厂商实行差别定价,以攫取最大的超额利润。由于该厂商是产品的唯一提供者,且市场上没有替代品,因此该厂商没有必要做广告。当然,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垄断厂商为了扩大自身的美誉度和提升形象等做一些说服性广告。

(3)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动机和策略取向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垄断竞争厂商往往会通过广告宣传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属于非价格竞争的一种手段。一家厂商增加广告可能会使他争取到竞争对手的顾客,或者可能使得顾客不再购买其他产品。

图1-3  广告如何能使需求曲线移动

如图1-3所示,成功的广告能够使得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一方面,厂商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以前的相同数量,由此增加利润;另一方面,厂商的产量会扩大从而增加利润。因此,广告既能够提高价格,又能够增加产量。

做广告数量的正确决策是不断增加广告支出直到最后一单位货币广告费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因此,厂商应该做广告直到满足:

整理可得:

括号中的项为广告的需求弹性,即广告支出增长1%所引起的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用表示广告的需求弹性,则上式可写为:,该式就是厂商做广告的基本法则。可知,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厂商的广告销售比率应该等于负的广告的需求弹性和厂商的需求弹性的比率。厂商可以用这个法则检查它的广告对销售比率是不是太高或太低。

使用这个法则,需要有关于广告的需求弹性和厂商的需求弹性的信息,厂商应该通过一定的措施,譬如说通过市场研究,从而得到这两个弹性的大小,进而检查广告对销售比率是不是太高或太低。

(4)寡头市场结构下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动机和策略取向

寡头市场是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另一种比较现实的混合市场,是指少数厂商完全控制一个行业的市场结构。寡头市场中,厂商做不做广告取决于其他厂商做不做广告,需要考虑其他厂商行为。

图1-4  广告如何相互抵消

假定市场上存在两家厂商:耐克和锐步。如果两家厂商都做广告,最终的需求曲线与最初的需求曲线完全相同,价格和产量与以前也完全相同。但是,由于有广告支出,利润降低。如果只有一家厂商做广告,如锐步做广告,其产品的需求曲线会向外移动,从而使得锐步获得更大的利润。考虑到一部分潜在购买者从耐克转移到锐步,耐克利润下降。

表1-3  博弈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表1-3,可以看出在寡头市场上厂商是否做广告存在囚徒困境:如果两家厂商能够合作,都不做广告,他们的处境都会更好;而如果没有这种合作,无论竞争对手做不做广告,每一方做广告都是有好处的。

2012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1.比较说明“边际产品价值”与“边际收益产品”之间的异同。

答:边际产品价值(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它为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也就是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导致的额外产出)乘以产品的价格,即,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是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它等于投入的边际产品乘以厂商的边际收益,用公式表示为:

相同点:二者都表示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额外产品价值,均可以用来衡量投入产出的大小。

不同点:二者的计算方法不同,。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因此。但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因此。如图1-1所示,曲线往往比曲线更加陡峭。

图1-1  曲线与曲线

2.在经验研究中,经济学家从供给角度经常将价格相对于边际成本的“溢价”(即)作为衡量厂商垄断程度的标准,请说明其经济学原理。另一方面,从需求角度也可以通过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反映厂商的垄断程度。请问这与价格相对于边际成本的“溢价”有何联系?

答:(1)可用价格相对边际成本的“溢价”作为衡量垄断程度的标准,是因为垄断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生产,,由于垄断厂商在需求富有弹性处生产(缺乏弹性处,为负),所以有。垄断厂商常常用价格相对边际成本的“溢价”来定价,即为成本加成定价法越大,即“溢价”比例越大,垄断势力越大。

(2)从需求角度,需求价格弹性也可作为衡量垄断标准,即勒纳指数

(3)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实质是一样的,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另外,二者可以相互推导:可推导得出

3.在信贷市场上,一般来说,利率越高,银行进行放贷的供给数额也就越多,但这并不总是“铁律”。图描绘了两者之间一种U形关系,请说明其存在的原因。此外,当对信贷的需求为何种情况时,会出现“信贷配给”的现象,请试画图说明。

答:(1)在信贷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信贷市场上借款者拥有自己用贷风险程度和能否按期还贷的私人信息,借款者如果不对银行如实报告其贷款投资的情况,银行在面对按期还款不同的众多借款者时,难以从借款者过去的违约情况、资产状况和贷款用途的资料中,在事先就确定借款者的违约风险;贷款事后,银行无法完全控制借款者的用贷和还贷行为,借款者有可能采取风险行动,银行面临着违约的贷款风险。当银行不能观察到借款者的投资行为时,提高利率反而会使低风险者退出信贷市场(逆向选择行为),或者诱使借款者选择风险更高的项目进行投资(道德风险行为),从而使银行贷款的平均风险上升,预期收益降低。这里的原因是:那些愿意支付较高利息的借款者正是那些预期还款可能性低的借款者,结果,贷款利率的升高可能不能增加银行的预期收益,从而银行会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不愿意选择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者的贷款申请。因此,当利率达到一定高度时,银行信贷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2)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信贷配给主要来自两个原因:一是随着利率的上升,贷款申请人的结构发生了逆向改变,低风险的企业退出市场,高风险的企业留在市场。二是随着利率的提高,从事低风险项目的企业,为了要偿还高额利率,也会转而从事更具风险的项目,从而增加违约风险。当银行通过信贷配给使信贷市场达到均衡时,市场利率通常小于使市场出清的均衡利率,此时利率不再是反映信贷市场供求状况的指标,这是中央银行在将利率作为中间目标时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4.对于一条给定的U形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而言,厂商的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如何体现?请画图表示并加以说明。

答:长期平均成本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它是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可以实现的最小的平均成本。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形状的确定: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即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当处于规模经济时,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用数学语言表示为:

即当时,存在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即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当处于规模不经济时,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用数学语言表示为:

即当时,存在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称作为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如图1-2所示,在下降阶段是由于规模经济决定的;在上升阶段是由于规模不经济决定的。

图1-2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移动: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的变化原因可以用企业的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的概念来解释。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由企业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响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移动如图1-3所示。

图1-3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移动

5.以下三种方式中,哪种方式对总产出(总收入)产生的刺激效果最大?哪种方式最小?

(1)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

(2)政府削减数量为的税收

(3)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政策(2)和(3)哪个最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0.5的大小比较。分析如下:

(1)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其中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2)如果政府减少数量为的税收,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其中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3)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定量税和比例税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会使得产出增加数量等于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相等的数量,即产出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为大于0小于1的数值,因此,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当时,,此时政策(3)效果最小;当时,,此时政策(2)效果最小;当时,,此时政策(2)和(3)效果一样。

6.请判断以下关于货币供给的论断是否正确?并解释之。

(1)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而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这种能力;

(2)银行体系创造货币不仅增加了经济中的流动性,同时也增加了经济中的财富。

答:(1)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功能,不过这个“银行体系”指的是广义的银行体系,即所有拥有“吸收存款并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业务的公司,都算在这个“银行体系”之中,这些公司通过“多倍存贷款”运作创造货币。但是,金融创新使得许多具有货币特性的资产不断出现,这些资产具有货币流动性的特征,被称为准货币,即获得了货币流动性的非货币资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说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创造货币。

(2)尽管银行体系的部分准备金创造了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它并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财富。当一个银行贷出自己一部分准备金时,它给了借款人进行交易的能力,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但是,借款人也承担了对银行的债务义务,因此,贷款并不能使他们变得更富有。换言之,银行体系创造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并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财富。

7.什么是“卢卡斯批评”?请结合例子说明它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和影响。

答:(1)卢卡斯批评的概念

卢卡斯批评又称卢卡斯批判,指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一一比如依靠标准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的影响。

由于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也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2)卢卡斯批评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和影响

卢卡斯认为,预期在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期影响着各种经济行为和政策效果。卢卡斯批评的一个重要的例子产生于对反通货膨胀的分析。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牺牲率的估计值往往很大,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学会忍受通货膨胀,而不是以高代价来降低通货膨胀。但是,在理性预期方法支持者看来,如果政策制定者作出了可信的政策变动,设定工资和物价的工人和企业都会通过适当地调整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而作出理性反应。通货膨胀预期的这种变动将迅速改变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关系。因此,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可能要比传统牺牲率估算所表明的低得多。

“卢卡斯批评”的启示:狭义的:评价不同政策的经济学家需要考虑政策如何影响预期,从而影响行为。简言之,重视预期;广义的:政策评估是困难的,所以,从事这项工作的经济学家应该表现出必要的谦虚。

“卢卡斯批评”对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意义在于:其一,在所考虑的特定的政策发生变化时,它强调了模型参数稳定性的重要性,从而对政策模型和模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其二,它强调了政策问题在本质上不是一个控制问题,而是一个对策问题。

二、计算题(共40分)

1.某人的效用函数为,其中是他每天拥有的闲暇时间,为消费量。他每天有16小时可用在工作和闲暇上,每天有20元的非劳动收入。消费品的价格是每单位1元。如果工资时每小时10元,他将选择多少小时进行工作以获得最大效用?(12分)

解:设此人每天工作的小时数为,则此人的消费量应满足以下方程:

因此,该问题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

构造拉格朗日辅助函数,效用最大化应满足以下三个一阶条件:

解得:

即此人应选择每天工作9个小时,使得实现效用最大化。

2.一个垄断厂商拥有A和B两个工厂,其成本函数分别为:,其中为总成本,为产量。市场需求函数为:,其中为价格。

(1)求该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与利润;(7分)

(2)如果政府采用边际定价法对其产品价格加以限制,则求该厂商的产量、价格和利润。(7分)

解:(1)该垄断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联立解得:

市场价格

厂商利润

(2)由成本函数可得A、B部门的边际成本分别为:

若政府对其按边际成本定价法定价,则:

解得:

价格

厂商利润

3.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假设生产函数为,其中分别为总产出、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假定资本折旧率为4%,人口增长率为2%。

(1)如果储蓄率为30%,求均衡的人均资本量人均产出;(7分)

(2)计算满足黄金律要求的人均资本和相应的储蓄率水平。(7分)

解:(1)根据生产函数可得人均生产函数为:

根据索洛模型,不考虑技术进步的前提下,稳态方程为:

以及生产函数代入稳态方程,可得:

解得:

对应的,人均产出

(2)根据黄金律的要求,应满足,即应满足:

解得:

代入到稳态方程,可得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现实中存在诸多干预市场供求规律的情况,例如政府出于社会目标的考虑对从食品到房租的价格进行最高限价管制,其价格往往低于市场均衡价格。请回答:

(1)最高限价政策将对市场供求产生怎样的影响?

(2)最高限价政策将对社会经济福利(包括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产生什么影响?

(3)从长期来看,你认为最高限价管制能够解决高价格与供求矛盾的问题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1)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是指政府出于稳定经济、保障消费者基本生活需要的目的,对某些商品的价格规定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图1-4  最高限价

如图1-4所示,原先市场的均衡点为,即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为为限制价格(),当价格为时,需求量为,供给量为为实行最高限价后的产品短缺的数量。

(2)如图1-5所示,限价前,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为。消费者剩余为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的面积。实施最高限价后,消费者剩余增加的面积,减少的面积,生产者剩余减少的面积。因此,实施最高限价后,整个社会的福利净损失为的面积。

图1-5  限价前后社会总福利的变化

(3)从长期来看,这种限价政策不利于解决供求矛盾问题,反而使得供需缺口更加严重。

以房屋出租市场为例,相对于短期来说,实施最高限价,出租住房的供给在长期更有弹性,因为房东可能拒绝修建新的公寓楼,或是将现有公寓当作单位住房来出售。另外,对住房的需求在长期也更有弹性,低的住房价格使得长期住房需求增加。因此,如图1-6所示,相对于短期来说,长期短缺更加严重。

图1-6  最高限价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财政赤字危机引发了全球对政府债务问题的关注。我国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与债务总水平虽在可控制范围之内,但各种显性与隐性的地方债务问题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触发公共财政与金融风险。请回答:

(1)为什么需要合理和有效地控制政府预算赤字?(7分)

(2)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在实施财政刺激计划的同时都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请利用宏观经济基本模型说明实施“财政政策货币化”的原因及效果。(7分)

(3)解决政府债务的方法主要包括税收筹资与债券筹资,这两种方式对消费、储蓄与产出(收入)的影响有何不同?(6分)

答:(1)当社会的闲散资源未充分利用时,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在短期可以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在短期一定程度上可刺激经济增长。实施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可能会导致出现政府预算赤字。因此,存在一定的政府财政赤字有其合理性。但是,财政预算赤字也具有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长期财政预算赤字降低了国民储蓄,使宏观经济失衡,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其次,财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引发财政危机。由欧洲债务危机可知,长期过度举债是财政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政府信用逐渐丧失,经济也陷入危机之中,甚至其影响范围远至全球。

第三,财政赤字可能诱发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导致货币总量增加,而现存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并没有增加,这必然导致整个经济总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引诱价格水平高企。

最后,在长期,政府为偿还财政赤字带来的巨大债务本息,不得不依靠财政改革,即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这可能引发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

(2)政府为预算赤字筹资的三种途径是:增加税收、发行债券和发行货币。当政府不能通过增加税收为支出筹资时,政府就会发行债券和增长货币供给,即财政政策货币化。因此,财政赤字货币化可以作为财政赤字融资的一种选择。

在西方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是分属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掌握。在政府采取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时,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赤字,如果没有货币当局相应行动是不会使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动的。因此,欧美国家近年来往往在采取财政刺激计划的同时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试图通过这样的政策搭配来调控经济的运行。

图1-7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如图1-7所示,假定经济起初处于点,收入为,利率为,而充分就业的收入为。为了将收入从提高到,政府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水平增加,但为了使利率不由于产出增加而上升,可相应地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率保持原有水平。从图1-7中可见,如果仅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将移到,则均衡点为,利率上升到之上,发生“挤出效应”,产量不可能达到,如果采用“适应性的”货币政策,即按利率不上升的要求,增加货币供给,将移到,则利率可保持不变,投资不被挤出,产量就可达到

欧债危机的本质是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危机。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欧债危机的深层原因。由于欧债国家丧失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几乎陷入绝境的情况下,欧洲中央银行必须提供流动性支持,即财政政策货币化。

实施“财政政策货币化”会对经济运行带来诸多风险:财政政策货币化将助长通货膨胀;甚至引发恶性通货膨化,使经济陷入崩溃;降低投资者对该国经济的信心和该国在一国事务中的政治影响;增加该国的风险贴水和货币贬值压力。

(3)政府债务观点分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和李嘉图学派的政府债务观点,这两种观点存在一定的区别,它们之间的争论归根结底是关于消费者如何行为的争论。

根据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用债务筹资的减税刺激了消费支出,较高的消费支出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在短期,较高的消费支出会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增加产出和就业;在长期,减税所产生的国民储蓄的减少意味着较小的资本存量和较多的国外债务。因此,长期产出会减少,本国债务负担加重。总之,减税使现在一代人从更多的消费和更多的就业中受益,但子孙后代将要承担今天预算赤字的大部分负担。

根据李嘉图的政府债务观点,消费者是理性的和向前看的;消费者并不会遇到约束线的借贷制约;消费者关心子孙后代。这样,用债务筹资的减税并不影响消费。家庭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意味的未来更重的税收。这种私人储蓄的增加正好抵消公共储蓄的减少,国民储蓄保持不变。因此,减税对经济没有影响。李嘉图等价指政府用债务筹资和税收筹资是等价的。

2011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答题(50分)

1.解释完全竞争的市场为什么总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既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使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任何两种商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

(2)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总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从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加以说明。

从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每个消费者都会调整对商品的需求以满足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既然各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消费者购买任意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全体消费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率。因此,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

从生产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每个生产者都会调整要素的需求以满足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既然各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生产者购买并使用的任意两种要素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全体生产者所面对的共同的要素价格比。因此,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

从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即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每一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

(3)综上所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必要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换而言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整个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的经济必定是最优效率的经济。

2.判断并解释“在长期中,厂商总可以在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最小平均成本处生产”的说法是否正确。

答:(1)“在长期中,厂商总可以在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最小平均成本处生产”的说法是正确的。长期是指厂商可以根据他要达到的产量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厂商在长期是可以实现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最小总成本的,因此,厂商在长期实现每一产量水平的最小总成本的同时,必然也就实现了相应的最小平均成本。

(2)在长期里,对于任一产量水平,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最小值的组合就构成了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假设各个产量的规模由其短期平均成本线表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可以根据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求得。

沿着图1-1中所有的曲线的实线部分,厂商总是可以找到长期内生产某一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这里只分析一个地方,即生产产量的厂商一定选择规模而不是规模,因为的成本小于的成本。由于在长期内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是很多的,因此在理论分析中,可以假定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从而可以有无数条曲线,于是,便得到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显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都存在曲线和一条曲线的相切点,该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

图1-1  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

(3)因此,曲线表示厂商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生产规模实现最小的平均成本。

3.在知道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情况下,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价格是怎么确定的?消费者是否认同公共物品定价方式?为什么?

答:(1)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由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即数量)方向相加得到的,表示的是整个市场在各个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而供给曲线则是市场在各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向整个市场提供的数量,私人物品的定价方式就是市场供给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相交的地方,此时的价格是每个消费者愿意单独支付的价格,而数量则是所有消费者愿意消费的数量。图1-2展示的是只有两个消费者消费私人物品的情况。

图1-2  私人物品价格的确定

(2)公共物品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有的物品,具体不同于私人物品的两大显著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考虑到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沿纵向(即价格方向)相加得到的。同样,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最优价格,显然此时的公共物品价格应该等于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之和。图1-3展示的是只有两个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的情况。

图1-3  公共物品价格的确定

(3)消费者是不满意这种定价方式的。首先,单个消费者通常并不很清楚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价格,更不用说去准确地陈述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价格的关系;其次,即使单个消费者了解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程度,他们也不会如实地说出来。为了少支付或不支付价格,消费者会低报或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他们在享用公共物品时都想当“搭便车者”,不支付成本就得到利益。由于单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不会自动显示出来,所以无法将它们加总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并进而确定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事实上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定价的话,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因此这种定价方法失灵。

4.说明凯恩斯极端情况和古典极端情况的经济意义,并说明两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答:(1)当曲线为垂直线而曲线为水平线时,这种情况就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其经济含义就是在此区域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当曲线为水平线而曲线为垂直线时,这种情况就称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其经济含义就是在此区域经济处于充分就业阶段,如图1-4所示。

 

(a)凯恩斯极端  (b)古典主义极端

图1-4  凯恩斯极端与古典主义极端

(2)对于凯恩斯极端情况,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一方面,曲线为水平线说明当利率降到这样低的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限大,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想持有在手中(即进入“凯恩斯陷阱”),因此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此时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即使曲线不垂直而向右下方倾斜,财政政策效果非常明显;另一方面,线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明显变化。在投资需求停滞时期,利率即使发生了变化,也不能对投资产生明显的影响。垂直的投资需求曲线产生垂直的曲线,这时,即使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对收入也没有作用。

(3)对于古典主义极端情况,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一方面,呈水平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达到无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度变动。因此,政府因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而需要向私人部门借钱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会使私人投资大大减少,产生完全“挤出效应”;另一方面,若曲线为垂直线,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在此情况下,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显然政府投资完全“挤出”私人投资。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全失效。但是,此时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则会使得利率下降,直到新投资使收入水平提高到正好把所增加的货币额全部吸收到交易需求中。

5.货币冲击在长期和短期内对一国的实际产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用宏观经济学各理论流派的观点加以解释。

答:(1)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导致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将会导致投资增加,从而使得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因此短期货币供给增加有效。一般认为,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货币是中性的。

(2)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因为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化的话,增加货币供给是可以增加实际国民收入的;在长期中,增加货币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物价水平以及其它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是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因此交易方程中的无关,而在长期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长期增加货币供给只会带来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增加货币供给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假如货币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率水平上不动。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所抵消。这样,经济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上,因此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中性的。

二、计算题(60分)

1.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效用函数为,收入元。

(1)求对商品的需求函数。

(2)设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从2降为1,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解:(1)设商品的价格分别为,根据消费者最优选择条件,得:

整理得:

再结合预算约束条件,可求得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2)当时,根据上面求得的需求函数可以得到商品的最优消费量为:

将数据代入预算约束中便得商品的最优消费量为:

当商品的价格从2降为1时,根据上面求得的需求函数,可以得到商品的新最优消费量为:

因此,总的价格效应为(40-20)=20。替代效应计算如下:

为保持原来的购买力不变(即在新的价格水平下选择原先的消费束),设在新价格体系下的新收入(补偿性收入)应为,于是有:。设在新价格体系下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最优消费量为,根据消费者最优选择条件有:

整理得:

此时的补偿预算线为:

联合得

因此替代效应为(32-20)=12,收入效应为(40-32)=8。

2.已知市场反需求函数,成本函数为

(1)两厂商进行古诺竞争,求均衡时两厂商的产量和利润。

(2)两厂商进行伯特兰竞争,求均衡时的产量和利润。

(3)厂商1和厂商2进行斯塔克尔伯格竞争,厂商1是领先者,厂商2是追随者,求均衡时的产量。

(4)两厂商结成卡特尔组织,平分市场,求均衡时的产量和利润;若厂商2不背叛,厂商1背叛,求各自的产量和利润。

解:(1)已知市场反需求函数,而市场总需求量为厂商1和厂商2需求量之和,即,因此,由此厂商1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为:

这就是厂商1的反应函数。

同理可求得厂商2的反应函数:

求解上面两个反应函数的联立方程,得:

代入反需求函数,可得价格

各自的利润为:

(2)伯特兰竞争均衡就是价格竞争,因为是完全相同产品,所以必然价格相同且等于边际成本,因为边际成本都是4,所以竞争均衡的结果是各自价格都是4,将价格代入反需求函数中可得总产量为48,因此各自产量为24,厂商1和厂商2的利润为:

(3)先将追随者厂商2的产量反应函数代入厂商1的利润函数中,得:

由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得:

代入厂商2的产量反应函数得:

此时价格为:

厂商1的利润为:

厂商2的利润为:

(4)若两厂商结成卡特尔组织,平分市场,实际上就构成了垄断。卡特尔组织的利润函数为:

由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得:

各自平分产量,因此有

此时价格为:

各自利润为:

若厂商2保持合作,厂商1不合作,则厂商2维持低产量12,厂商1根据自己的产量反应函数制定最佳产量,为,市场总产量为,代入反需求函数得产品价格为,于是厂商1和厂商2的利润分别为:

3.已知消费函数为,投资函数为,政府购买支出为,税收为,货币需求为,货币供给为,其中为高能货币。

(1)求曲线。

(2)时求曲线。

(3)时,求均衡的消费、投资、收入和利率。此时政府是否预算平衡?如果不平衡,要达到平衡,政府支出是多少?

(4)求总需求曲线。

解:(1)根据三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政府购买及税收代入该均衡条件,得:

化简得曲线方程:

(2)时,货币需求为,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得:

整理得曲线方程:

(3)联立曲线方程,得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水平,代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以及税收函数中可得消费为,投资为,税收为

税收不等于政府支出,所以预算不平衡。为达到预算平衡,必须有,重复(1)的运算,得到新曲线方程为:

联立(2)中的曲线方程可得此时的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水平,因此政府支出为

(4)最初的曲线方程为,最初的曲线方程为:

联立这两个方程并消去变量便得到总需求曲线方程:

4.假设经济由如下三个式子来描述:总需求状况为;菲利普斯曲线为;奥肯定律为。其中为产出增长率,为货币供给增长率,为通货膨胀率,为失业率。求:

(1)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假设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为8%。产出增长率是多少?货币供给增长率是多少?

(3)假设政府要把通货膨胀率从第一年的8%降到第二年的4%,求第二年的实际失业率并计算牺牲率。

解:(1)自然失业率就是通货膨胀率不变的失业率,因此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易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4%。

(2)当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根据奥肯定律易知产出增长率为3%。将代入到中可得货币供给增长率

(3)将代入到菲利普斯曲线可得第二年的实际失业率为9%,由奥肯定律可得使得产出增长率下降12.5%。根据牺牲率的公式(牺牲率是指为了使通货膨胀率降低一个百分点而必须放弃的一年实际产出的百分比)可计算出牺牲率为12.5%÷4%=3.125。

三、论述题(40分)

1.(1)什么是市场对个人和厂商的激励?

(2)为什么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责任会导致激励无效?

(3)激励无效时怎么办?

(4)分析信息不完全性的市场激励失效原因及其对策。

答:(1)当个人和厂商在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市场的激励机制将会对个人和厂商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经济环境里,激励就是激发决策者选择某一方案的利润(包括减少的成本)。激励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价格。如果汽油价格上涨,人们就会受到更大的激励不去开车或者少开车。如果预期股票价格会上涨,人们就会受到更大的激励去买股票。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厂商就会受到激励去多生产这种商品以增加利润。在现代经济中,利润激励厂商向消费者提供他所需要的商品,工资激励个人提供劳动力等。

(2)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责任时就出现了道德风险,即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做出的损人利己的行为。道德风险导致激励失效。以保险市场为例,投保人在投保后没有适当的激励去避免所投保事件的发生。事实上,如果超过100%的损失额得到了保险,那么投保人就有促使所投保事件发生的激励,或者至少他不再小心翼翼地避免所投保事件的发生,这不仅会“扭曲”保险市场中供给者的行为,也会“扭曲”保险市场中需求者的行为,导致市场激励机制的失效。

(3)在简单的交易中,激励无效问题可以通过奖惩规定来解决。比如交易双方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的规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还可以在在合同中制定奖惩措施,从而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对于常见的比较复杂的交易,解决激励无效问题就不这么简单,除了通常用的财产私有化和价格体系之外,市场经济还有其他一些解决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契约解决法和信誉解决法。契约解决法试图通过规定每一方在每种情况下的行为来解决激励无效问题,但是契约是不完全的,而且还有执行成本,因此也只能部分地解决激励无效问题。信誉解决法则试图通过信誉手段来解决激励无效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信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机制。维持信誉向厂商提供了生产优质产品的激励,也向工程承包商提供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程任务的激励。

(4)完全竞争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是完全信息,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该假定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基本保证之一。但是,完全信息的假定并不符合现实,信息不完全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因此这就导致市场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而导致激励的失效。

在商品市场上,信息不完全会导致“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即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可能不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而是相反,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显然导致了反向激励。在劳动力市场上,信息不完全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即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损害委托人利益。该现象也会给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从而造成市场激励机制的失效。

针对以上信息不完全对激励机制的影响,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应对政策,比如提高信息透明度,包括信号显示、激励机制设计以及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法规,以惩罚那些利用不对称信息进行欺诈的不法行为。

2.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球经济平衡的关系。

答:(1)我国经济在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政府适时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平衡。

(2)国际贸易平衡理论是判定全球经济是否平衡的基本理论根据。该理论认为,如果介入国际贸易中的各国和地区均实现了本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平衡,则全球经济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则打破了国际贸易平衡,全球经济处于失衡状态。根据国际贸易平衡理论的要求,凡是那些引起全球经济失衡状态的行为都是不合规律的,应予以纠正。

(3)近年来全球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差额有着扩大的趋势,全球经济处于失衡状态。集中体现为:美国、欧元区和中东欧等国经常账户逆差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日本、中国、亚洲其他经济体、拉美和其他工业化经济体等经常账户顺差明显扩大。

(4)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净出口的突然猛增打破了原有的增长格局,也通常反映了国内需求的不振。事实上,在我国经济增长轨迹发生转折的年份,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净出口增长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的现象,由此得出我国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出口。

(5)鉴于此,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可以缩小乃至消灭我国和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