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一、主要名词概念
1.行政
答:广义上讲,把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事务等管理活动,称为行政;狭义上,认为行政是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概括来说,行政是指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可从以下方面理解:①从政府分工及其组织结构的状况来考察行政,立法是制定法律,行政是执行法律,司法是维护法律,从而明确地把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与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区别开来。②从政治与行政的关系的角度来考察行政,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主要指对国家政策的执行。③从管理的角度来考察行政,行政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行政管理学
答:行政管理学又称公共行政学、行政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等,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以狭义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综合性和动态性较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学科。狭义上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以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为目的,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3.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行政管理学是以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进行依法、有效管理的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①行政管理主体是行政机关;②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③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④行政管理学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是探讨和发现行政活动的规律性。
4.行政管理学的演进
答:行政管理学的演进是指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史及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内容和特点。不同的历史阶段受不同理论的影响,侧重不同的研究方向,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有着不同的代表人物和不同的代表论著。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与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诸多的理论与学派,新的理论与学派的不断形成,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式的不断出现,展示了人类探究行政及其发展规律的思想结晶。
5.新公共管理理论
答: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至80年代,伴随西方各国掀起的政府改革浪潮促发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出现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征在于用管理取代行政,用市场或合同取代官僚的公共行政,以缩小公共行政的规模。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表述有“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企业家政府”,新公共管理通过基于管理主义的政府制度创新,全面增强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性。
二、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行政及行政管理学?
答:(1)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对行政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意行政的属性问题。行政是国家的行政,是阶级的行政,行政不可能不表现国家的意志,行政的目标、职能、行为和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具有阶级属性,是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
②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特点。在尊重国家权力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的前提下,立法、司法、行政是国家权力的三大系统,行政是有别于立法和司法的一种国家权力。
③要区分行政管理与私人行政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管理与私人行政管理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管理主体、管理权限、管理职能和管理目标等方面,两者之间存在重大的区别。
(2)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以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为目的,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又称行政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
2.如何理解行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答: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是建立在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比较、彼此相交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行政管理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特点决定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行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
一般认为,行政管理学源自政治学,其最初的目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意志,所以,从渊源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从政治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的分支科学。但经过百余年的演变,二者已经具有比较明显的领域差别。
(2)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
有的学者认为,行政管理学源于行政法学,因为在西方国家,行政管理学的形成是从研究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开始的。
(3)行政管理学与企业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和企业管理学是内容上交叉,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互鉴、学科发展上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研究领域上各异的两门学科。
(4)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
行政管理学只有将行政现象置于广大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才能获得比较符合实际的理论和解决办法,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3.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是什么?
答:(1)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行政管理学是以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进行依法、有效管理的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行政管理主体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行政管理的支配权是行政权,行政权源于国家权力,行政机关通过实施行政权进行行政管理,来履行国家的社会职能。
②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行政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遍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和全体国民。
③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政府法治、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特征。行政管理必须以法律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管理。
④行政管理学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是探讨和发现行政活动的规律性。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往往令人难以捉摸,行政管理学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就在于探讨和发现这些规律,形成科学理论。
(2)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行政管理学是以行政体系及其运行为研究内容的,是在研究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寻找优化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途径的科学。也就是说,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就是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行政有自己的历史,每一个时期的行政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反映它们的要求并提供整体支持。从行政体系结构看,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指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和行政人事资源等物质性客观要素之间关系的存在和运作方式,是行政体系的客观形式。
②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指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属于精神形态的主观要素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是行政体系的主观形式。
③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或公务员的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和行政人格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深藏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和主观结构系统之中的调节系统。
4. 研究行政管理学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答: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有效的方法,透视行政现象,把握行政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要服从于学科性质和研究目的,并随学科内容和研究目的的变化而变化,使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具体如下: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从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和理解行政现象及行政过程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要求我们把行政活动放在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下去加以理解,从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基本方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利益来考察行政现象和行政关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跨学科研究
行政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与一定的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法律、文化、生态等领域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应具有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从各个不同的视角透视、考察和分析行政现象。主要有以下方法:
①逻辑分析方法,又称哲学研究法,主要从哲学的观点出发研究行政现象,通过运用理性判断、非理性判断、逻辑推理、因果关系分析等直接与哲学思想相关的分析方法,研究行政过程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关系,进而形成一定的普遍适用的有关行政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
②历史分析方法,又称史学研究法,注重行政和行政管理学的起源、发展及演变的过程,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历史类型,以及历史情形对现实行政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③法学分析方法,主要从法理、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研究政府和政府官员及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合理性,研究政府依法行政和以法律规范、监督行政以及法律适应行政发展的趋势,从法律与政府、公民的关系中加深对行政关系的认识。
④经济分析方法,以成本—效益、私人管理等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经济对行政的要求和政府及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考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探讨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⑤心理分析方法,考察和分析行政活动中人们行为的心理因素及其作用,相互作用的方式和人际关系,强调满足人的合理的精神需求,实现心理平衡,培养团队精神,建立有效的诱导和激励机制。
(3)技术分析
从行政管理研究的具体方法、手段和技术来看,应注意采用科学方法和分析技术,对行政现象进行精密的、细致的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①规范分析方法,又称理论分析方法,主要指通过价值判断做出结论的分析方法,即根据一定的理念、价值标准或行为规范对“是非”做出一定的评价,主要回答“应该怎么样”的问题,“应然性”是其主要的方法论特征。
②实证分析方法,又称事实研究法、行政调查法,指通过观察、描述事实,进而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分析方法。
③案例分析方法,又称个案研究法,是对已经发生过的真实而典型的行政管理事件,分析者尽可能客观公正的从观察者的立场加以描写或叙述,以视听、语言文字和脚本等形式说明事件有关的情况,力图再现与事件相关的当事人的观点、所处的环境,供读者评判。
④比较分析方法,是通过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情况等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共同点、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
⑤量化分析方法,又称数学模型研究法或数量分析研究法,是指直接和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注重通过统计学、对策论、线性规划、矩阵和建立数学模型等数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和证明行政管理现象的因果对应关系和规范性,实现行政抉择和对未来预测的正确性。
⑥环境分析方法,又称系统研究法,生态研究法。要将行政活动及其过程与环境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着重研究各个相关部分的交互影响、双向往来、动态平衡、彼此关系,使行政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并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发展。
5.试述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答: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如下:
(1)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l9世纪末20世纪初。l887年,曾任美国总统、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威尔逊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一文,发表后很快蜚声政治学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该文是行政学开端的标志,威尔逊本人也因此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创始人。
(2)在威尔逊之后,古德诺在1900年出版了《政治与行政:关于政府的研究》一书。对威尔逊的这一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从而使“政治与行政不同”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3)随着管理学的发展,科学管理运动中产生的科学管理理论,极大地影响了早期的行政理论。科学管理中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被引用到行政理论之中。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于l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通过强调研究时间和动作以获得人与机器的最高效能,提出科学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及科学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开创了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
(4)1916年,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出版了《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一书,他首先指出了管理是企业的六大职能之一,并继而指出管理有五大功能。其次,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管理的十四项原则。再次,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法约尔跳板”原理。
(5)美国行政学家怀特和威洛比对行政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系统研究和阐述,分别于1926年和l927年撰著了《公共行政学导论》和《公共行政原理》这两本大学教科书,它们的出版标志着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6)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科层组织理论被认为是组织学的也是行政管理学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马克斯·韦伯是第一位比较系统地论述官僚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它在西欧工业社会中的作用的学者,他提出的“官僚”概念指的是一种以管理为目标的社会组织的特定形式。
(7)美国行政学家古立克与英国行政学家厄威克于l937年编辑出版了著名的《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该书包含了反映当时行政管理研究最高研究成果的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该书中古立克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厄威克则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
(8)1927~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罗特·利斯伯格和怀特·赫德等人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实证性研究,即著名的“霍桑实验”,发现组织中人的行为非常复杂,无法以传统理论解释。根据实验,如果尊重人格、积极激励,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提高产品数量、质量,提高行政效率。该理论开创了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先河。
(9)行为科学理论促进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一些学者从新的管理理念和视角研究行政理论。巴纳德系统地论述了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组织是人群合作系统,主管人员的主要功能在于发挥每个人的智力,其权威来自部属的授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的激励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论,并于1954年在其名著《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格雷戈进而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这些理论和学说的提出,大大丰富了行为学科的学科内容,推动了行为科学的扩展和泛化。
(10)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理论的不断发展,直接影响了关于行政研究的进程,许多行政学者开始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行政现象,其中,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影响最大。由于西蒙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决策理论,因而整个管理,包括行政的管理,由科学管理阶段开始走向行政科学阶段,发生了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过程。
(11)英国行政学家帕金森在1957年出版了《帕金森定律和行政管理中其他问题的研究》一书,精辟地分析了官僚组织中存在的种种弊病,提出了渐进主义决策理论。
(12)新公共行政学的出现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改革在行政管理学研究上的一种回音,它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行政管理学的新范式。
(13)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的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分析研究是西方行政管理学研究领域出现的另一个影响更深远、更广泛的趋势,强调对政策制定系统及过程的研究,主张用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研究来取代传统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现代政策科学创始人之一的以色列人德罗尔自1967年起出版了政策科学方面的多部论著。
(14)20世纪70至80年代,西方各国掀起政府改革的浪潮,出现了新公共管理运动。这是对以往行政管理学的一次严峻的挑战,它几乎改变了传统行政学的研究范围及主题、研究方法、学科结构和行政管理方式,成为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主流。新公共管理学者所提倡的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以实际问题为核心,拓展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和主题,融合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等领域的知识,形成更广泛综合的知识框架,并形成新的行政管理模式。
6.简述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现状。
答: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现状表现在:
(1)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从我国国情和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出发,对改善我国的国家行政管理状况作了巨大、艰苦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行政管理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然而,从行政管理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来说,行政管理学研究曾一度受到忽视。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行政管理学开始复兴并得到了蓬勃发展。
(3)1984年夏,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发起召开了全国性的行政管理研讨会,并正式筹备建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很快掀起一股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热潮。l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正式成立,并发行了会刊《中国行政管理》。1995年,国家行政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主要培训各级政府司局级以上官员。行政管理学开始被纳入国家行政建设的轨道。
(4)自行政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得以恢复以来,在20多年的时间内,我国的行政管理学研究以加速度的节律迅速发展,表现为学科体系、学科分化、应用研究不断扩大和深入,研究领域开始触及世界行政研究的某些前沿问题。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对我国的政府管理和行政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显示出它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价值和潜力。
(5)尽管我国的行政管理研究发展迅速,但迄今为止许多研究尚停留在对西方国家行政理论进行介绍的层面,理论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度明显不够,行政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与现实的行政改革和行政发展还存在着差距,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行政管理学的超前研究不够,缺少重大的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行政管理学对政府过程、行政程序和行政操作层面研究不足,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还较薄弱;以科学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行政学研究方法尚未充分运用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还需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7.试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依据。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就其理论依据而言,是由行政管理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1)作为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必须根据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这是行政管理的一般性、科学性的一面;
(2)行政管理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一个部分,它又必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服务,这是行政管理的特殊性、阶级性或政治性的一面。
(3)行政管理学既有普遍的、共同适用的规律和原理,又有反映各国实际的理论特点,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必然对形成各国行政管理的差异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行政管理学也就必然既包括普遍的、共同运用的规律和原理,又有反映各国实际的理论特点。
8.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精神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本身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成为有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最坚实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半个多世纪的行政实践丰富多彩,波澜壮阔,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精神,这不仅是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最坚实的基础,而且是它最有生气的内容。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行政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行政管理的根本宗旨,我国政府在本质上是为公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公共组织。
(2)民主行政的精神。我国政府是由人民大众产生的,其行政权力受制于社会、公民和人民代表大会,行政管理活动必须遵循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和民主精神。
(3)依法行政的精神。依法行政是我国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我国现代行政管理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现代行政精神的精髓所在。
(4)责任行政的精神。政府及其行政权力产生于人民的直接或间接授权,行政权力来之于人民主权的让渡,政府在获得权力的同时,就负有了相应的责任,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
(5)高效行政的精神。行政效率和效益历来是行政管理的核心价值。在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行政高效化更是我国政府行政的重要价值取向。
(6)公正行政的精神。政府行政管理对整个社会生活起着调节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担负着维护和提供社会公正和正义的道德使命。
9.试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原则。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体系。它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应紧密围绕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而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联系尤为直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3)与时俱迸,开拓创新,推动学科建设的创新进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是中国实现新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所当然地必须走创新的道路。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从我国当前行致管理学的研究情况来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1)突出研究的应用性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要立足于转轨时期我国行政管理的现实,探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完善过程中行政管理的各种重大问题,研究和解决体制改革与社会变迁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新课题,为行政机关的决策和运作提供咨询,探讨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精简、统一、效能的行政体制,为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以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
(2)促进研究的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更开放地走向世界,国际交往日渐增多,行政管理也应与国际“接轨”,需要在某些国际规范下运作。
(3)注重研究的本土化
行政管理学基础研究,不仅要分析一般的行政问题,更要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紧密结合我国行政改革和行政发展,深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
(4)拓宽研究的视野
进一步从广度和深度拓展行政管理研究领域,系统地研究行政管理理论、原理,重视各分支学科和专业行政的深入研究。
(5)重视研究的技术手段
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行政管理所含的技术成分越来越多。技术化和专业化成为中国行政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 南京市全面打造服务型政府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从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入手,切实转变各级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全面实施“阳光政务工程”,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行政问责,提高行政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行政环境。
一、政务公开——让群众知情
南京市政府推进“阳光政务”建设,就是从体制上创新行政管理模式,通过依法确定行政机关的职责来约束行政行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公开公正的权力运行机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现代新南京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南京市政府在对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编制了《南京市行政职权目录》,对全市所有行政执法事项进行了统一编码,使每项行政执法权都有了唯一的“身份”。全市54个行政部门的3731项权力的名称、编号、依据、内容,流程、时限、表单、办事指南等全部以规范的格式在网上公示。行政执法事项的办理过程和结果也能够直接在网上查询。全市13个区县、54个部门全部开通短信、电话通知系统,自动及时地将事务办理情况通知申办人;申办人也可凭网上申请的序列号和密码及时上外网查询申请事项的办理信息。
据统计,2008年1~2月份,全市共有259629件次行政权力事项实现网上运行办理。
二、周密部署——科学落实责任
全面整合全市政务网络资源,以行政权力为重点,以政务公开为原则,以电子政务为载体,以网上政务大厅为平台,创新政务运行模式,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推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这是古都南京构建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建设目标。2006年初,南京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意见》,提出了“一年明显见效、两年基本建成、三年巩固提高”的目标要求。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列入目标的52个部门和l3个区县全都通过了考核验收,基本建成了“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工作机制。“依法清理行政权力,统一集中上网公开”、“科学编制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岗位落实责任”、“推进政府上网工程,打造权力运行阳光平台”、“建立两级电子监察平台,覆盖一全部行政事项”成为南京市政府让政务公开化运行的四大步。
三、阳光政务——提高执政能力
推进“阳光政务”建设,既是南京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突破口,又是政府权力有限化、阳光化的一场自我革命。
通过市长信箱、“市长在线”、网上论坛、公示、征询意见等形式,人民群众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至有效保障,切实增强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公共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大力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按照“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加强监督、便民利民”的原则,以信息化电子技术为依托,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建立了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了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南京市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采取了哪些措施,其作用是什么?
答:(1)南京市为建设服务性政府采取的措施
①推进“阳光政务”建设,从体制上创新行政管理模式,通过依法确定行政机关的职责来约束行政行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公开公正的权力运行机制;
②在对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编制《南京市行政职权目录》,对全市所有行政执法事项进行统一编码,并在网上公示;
③以电子政务为载体,以网上政务大厅为平台,创新政务运行模式,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
④通过市长信箱、“市长在线”、网上论坛、公示、征询意见等形式,使人民群众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
⑤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2)南京市服务型政府建设措施的作用
①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通过从体制上创新行政管理模式,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准备条件;
②通过对行政职权进行清理,有助于促使南京市政府依法行使职权;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进行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这正是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③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展开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助于服务型政府的深入开展。为政府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奠定了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行政环境。
2.结合所学内容谈谈我国政府如何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答:我国政府如何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一个历史趋势,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讨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涉及观念、作风、机制、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是一项深层次、全方位的工程。它需要通过政府创新,尽快向服务型政府转轨。我国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与需要树立的观点如下:
(1)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政府职能的创新。
只有深化机构改革,转变职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错位”、“越位”、“缺位”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要着眼于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做好“强化”、“弱化”、“转化”三篇文章。
(2)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政府管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
要完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完善科学、民主、法制的决策程序,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要完善执政机制,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科学分工,明确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机制。应建立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绩效考核制,责任追究制等。要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要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管理方式由控制型向参与型和自主型转变。
(3)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民主制度的创新。
创新民主制度,建设公民社会,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社会制度前提。现代社会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强调“公民性”。创新民主制度,就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公民知情权、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权,从根本上解决权利与义务不对称问题;抓紧建立政府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法律政策听证制度;加快有关政务、政情公开的相关立法,并赋予根本大法的效力。
(4)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人才的创新。
高绩效的政府公共服务需要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为资源条件。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加强政府的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储备好、发展好、使用好人才队伍。
案例二 简析新公共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兴起了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它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这种新的管理方法有许多名称:“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典范”或“企业型政府”。这里,我们以“新公共管理”称呼之。
新公共管理名称众多,反映出专家学者们对新发生的这种管理方法有不同的观点,但它们确有某些共同之处,即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新公共管理的目标在于取代在它之前的传统模式,因此它绝不仅仅是一种政府管理形式上的变革或管理风格上的细微变化,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表现为要求公共部门转换机制并改变其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一、新公共管理兴起的原因。
姚奇在《论西方新公共管理及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一文中把西方新公共管理兴起的原因归为五个方面:新保守主义政治主张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是新公共管理兴起的政治背景;国内经济和社会因素是推动新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原因;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全球化的到来也促进了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也是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动因;大众传媒的普及、公众对政府期望的增高以及私营企业改革的成效也对政府行政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示范效应。于阳则在《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中将兴起的原因归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日益凸现的内在理论缺陷;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在实践中正在遭受日益广泛的抨击;经济理论的变革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知识经济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使政府面临更加严峻的“效能”和“合法性”竞争。此外,对新公共管理的兴起还有其他一些解释。这些解释都有道理,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此处,我们拟从公共部门要求变革的紧迫问题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1.对公共部门的抨击。首先,公共部门的规模受到抨击,政府过于庞大,浪费了过多的紧缺资源。其次,对政府活动范围的批评,政府活动范围太大,卷入的活动太多,而实际上很多方面存在着可代替的能提供同样服务的工具和方法。第三是对以官僚机构为特征的政府的工作方式的批评,官僚机构提供的服务日益被认为是制造平庸和低效率的保证。而对公共部门的规模、范围和方法进行的抨击所产生的明显结果,便是削减政府和改变其管理方式。
2.新经济理论的推动。当新的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人、代理人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融入到公共管理的范畴中,推动了新公共管理的兴起。
3.私营部门变化的影响。公共部门的管理和效率影响私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竞争力,因此私有部门的变化要求公共管理变革,公共管理的变革是为了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4.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全球化发展中,经济、政治、文化、观念方面的变化对公共管理提出了挑战,政府必须采取新的举措,改善政府管理、提高效率和效能,以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在公共行政方面,和其他的社会或科学理论一样,现在思想传播和技术影响发生的非常迅速,以至于国家的屏障越来越形同虚设。在国家本身已不太重要的时代,公共行政研究的注意力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已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在一个经济竞争的世界中,政府的角色是确立国家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5.技术变革的新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管理发生了变革,一方面由于在处理和传送信息方面减少了对中层管理环节的需要,可以使等级制度变得扁平一些,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传播,人们处于一个共同场,所以体现组织特性的必要性已经消失。
二、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与传统的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和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官僚制的行政管理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成本一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私营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新公共行政管理认为,私营部门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可为公共部门所借用。如私营部门的组织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而不是韦伯所说的僵化的科层制: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对私营部门来说,产出就意味着利润,而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要获取利润就必须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而不是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佣制和绩效工资制,而不是一经录用,永久任职,等等。总之,新公共管理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
不管对新公共管理的称呼有何不同,它们都有着大体相同的特征。
1.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
2.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入,不计产出不同,新公共管理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由此而重视赋予“一线经理和管理人员”(即中低级文官)以职、权、责,如在计划和预算上,重视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长期计划,强调对预算的“总量”控制,给一线经理在资源配置、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充分的自主权,以适应变化不定的外部环境和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3.与上一点紧密相联,新公共管理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即主要通过法规、制度控制),而实现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示标(Performance Indicator)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由此产生了所谓的三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等三大变量。
4.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成本一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和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如“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等,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固然是向社会提供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共服务都应由政府直接提供。政府应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
5.在看待文官与政务官的关系上,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存在着明显的分野。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强调文官(包括高级文官)保持政治中立和匿名原则;新公共管理则正视行政所具有的浓厚政治色彩,强调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渗透关系,特别是对部分高级文官应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因此不应将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截然分开。
6.与传统公共行政热衷于扩展政府干预,扩大公共部门规模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张对某些公营部门实行私有化,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即通过扩大对私人市场的利用以替代政府公共部门。需要说明的是,许多新公共管理的拥护、支持者也认为,公营部门的私有化并非新公共管理必不可少的特征。
7.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僵硬的人事管理体制不同,新公共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重视提高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管理环节上的灵活性,如以短期合同制取代常任制,实行不以固定职位而以工作实绩为依据的绩效工资制等。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传统理论相比较,新公共管理理论有哪些特点,谈谈你对新公共管理的认识。
答:(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点
与传统理论相比较,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角色定位。新公共管理倾向于把决策制定(掌舵)和决策执行(划桨)分离的体制。为了实现两者分离,新公共管理主张通过民营化等形式,把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交由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承担。
②专业化管理。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必须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如何做和向谁负责。在政府中,管理型而不是专家型的人员应越来越多地担任部门领导。因为在新公共管理者眼里,管理是一项需要技能的职能。
③企业管理方法的引入。基于管理具有相通性这一认识,西方国家在行政改革的实践中广泛引进企业管理方法,并用企业管理理念来重构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这些企业管理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在设定的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并做出系统的绩效评估。
b.产出控制。用绩效和计划预算取代原有的预算制度。计划预算是根据机构特定项目来进行资金分配,员工也变成了计划预算的一部分。
c.竞争引入。新公共管理主张用市场的力量来改造政府。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机制,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公共部门机构之间展开竞争,提高公共物品及服务供给的效率。
d.以顾客为中心。新公共管理把社会公众视为政府的“顾客”,认为公共组织应以“顾客满意”为宗旨。
(2)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认识
新公共管理的目标在于取代在它之前的传统模式,因此它绝不仅仅是一种政府管理形式上的变革或管理风格上的细微变化,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表现为要求公共部门转换机制并改变其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2.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
我国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为了提高效率,政府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效率意识增强活力,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2)引入与借鉴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增加公共组织的活力
公共管理理论把一些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借鉴企业管理的优秀经验,实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贯通,提高我国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3)重视政府部门竞争机制的引用
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可以打破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尤其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政府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矛盾与沉重的社会改革压力。如果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促使提供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整个社会的治理能力将得到提升,社会凝聚力增强,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也会获得更大的政治认同。
(4)注重工作绩效与优质服务
新公共管理理论从注重既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我国目前尚处于法制不健全,制度供给不足的阶段,建立健全法制,完善规章制度仍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相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