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

2.1 复习笔记

一、军阀势力的演变  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

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1)国民党“一大”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

主要内容

a.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第一,宣言分析了“中国之现状”,指出“中国惟一生路”是进行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

第二,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三,宣言规定了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

b.大会制定了新的国民党章程,第一次对国民党从中央到基层的完整的组织系统和孙中山个人享有的权力作出了规定。

c.大会正式确认了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同时保留共产党党籍。

d.大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历史意义

a.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

b.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民党的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的建立,对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c.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2)黄埔军校

概述

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参与下,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评价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创办的革命军事学校。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政治和军事骨干力量,为以后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蒋介石则在军校中培植了他的一批亲信骨干。

2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

(1)江浙战争

1924年9月,直系江苏军阀齐燮元和皖系浙江军阀卢永祥为争夺江浙地区的地盘发动战争。10月中旬,卢永祥宣布“下野”,江浙战争结束。江浙战争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前奏。

(2)第二次直奉战争

江浙战争爆发后,孙中山、张作霖因同卢永祥订有反直同盟,都站在卢永祥方面。9月15日,张作霖以反对攻浙为由,起兵讨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双方在山海关、滦州一带激战。

被排挤的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曹锟,驱逐溥仪,同时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脱离直系军阀。

北京政变使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奉军很快打败直军,第二次直奉战争于11月初以吴佩孚率残军南逃而宣布结束。

战后,冯玉祥控制北京,奉军南下,与冯矛盾日增,北京政变使中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组建临时政府

1924年11月24日,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

善后会议

段祺瑞为使其政权合法化,延续北洋军阀统治,对抗全国兴起的国民会议运动,于1925年2月1日召开了善后会议

a.内容

会议产生了国民代表会议,制定宪法,组织正式政府。

b.影响

由于参加会议的绝大多数是军阀官僚及附属的知识分子,因此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

3国共合作建立后革命工作的开展  五卅运动

(1)工人运动

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为反对英法帝国主义制定新警律、妨碍中国人自由出入租界举行罢工。罢工坚持一个多月,取得胜利。这是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涨的起点。

1924年,二七惨案一周年纪念日,共产党秘密成立了全国铁路总工会,不久遭受摧残。

1925年2月上旬召开了有12路代表参加的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2)农民运动

1924年7月,共产党人彭湃等开始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此后两年共办6届,培养农运人才770余名。

1925年,广东省37个县有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62万人。

五一国际劳动节时,广东举行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成立了省农民协会。

1925年冬至1927年,韦拔群在广西东兰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前后3期,培养农运干部数百人。

(3)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1924年5月31日,中苏两国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和《中俄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废除了帝俄与中国或第三国所订立的一切有损中国主权及利益的条约、协定。协定的签订引起强烈反响,以此为契机,全国兴起大规模的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4)国民会议运动

1923年7月,中共中央于发表《第二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召开国民会议以解决中国时局问题的主张。

1924年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离粤北上,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召开国民会议两大口号,全国很快掀起促成国民会议的运动高潮。

各地建立国民会议促成会、筹备处,并于1925年3月1日在北京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在宣传和组织群众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5)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主要内容

a.大会讨论了党应该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和为迎接革命高潮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b.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和趋向,阐明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意义。

c.通过了《关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

d.批评了党内在参加民族运动和对待国民党问题上存在的“左”右倾错误。

e.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决定扩大党的组织和加强宣传工作,以适应革命大发展的需要。

f.通过了党的第二次修正章程和大会宣言,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推动了党的工作的迅速开展和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6)五卅运动

导火线

1925年5月,上海、青岛日资纱厂工人为反对资本家压迫工会,举行罢工。5月15日,上海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并伤十余人。

过程

a.5月30日,英国侵略者命令巡捕开枪射击游行示威的群众,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b.6月1日,成立了上海总工会。同日,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c.6月4日,成立了上海工商学联合委员会,作为统一指导斗争的机关。联合会提出向帝国主义交涉的17项条件。

d.6月19日,上海总商会宣布于6月26日单独提前开市;不久,暑假来临,学生纷纷离校。

意义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将国民革命运动推向高潮,从而揭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7)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

1924年10月,广东革命政府依靠黄埔学生军、一部分革命军和工农力量,平定了反革命武装广东商团的叛乱,初步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和粤军许崇智部为主力举行第一次东征,讨伐企图进攻广州推倒革命政府的军阀陈炯明。

1925年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由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实行委员制,汪精卫任主席。

1925年10月,革命政府以蒋介石为总指挥举行第二次东征,收复了东江地区,全歼陈炯明军。

1926年2月,革命政府南征,在海南岛歼灭粤南军阀邓本殷邓军残部,至此,广东革命根据地获得统一。

1926年3月,李宗仁等领导的广西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两广实现统一,为北伐准备了条件。

4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同国民党右派及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左、中、右三派

a.分类

左派包括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和以廖仲恺为代表的国民党中的真正革命派,他们代表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右派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右翼。

b.分歧

主要表现在赞成还是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主张、赞成还是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两个问题上。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右派之间,存在着由谁掌握革命领导权的斗争。

c.经过

1924年,国共爆发“党团”问题的争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张继、谢持向孙中山和国民党中央提出《弹劾共产党案》。后国民党中央发表《关于党务宣言》,声明团结各党派,只以国民党政纲为行为准则而不问其他。

廖仲恺被刺案

a.廖仲恺是国民党左派的主要代表,被国民党右派视为眼中钉。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杀。这是国民党右派策划的打击左派、破坏国共合作的阴谋事件。

b.廖案后,国民党在中共的帮助下开展打击右派的斗争,胡汉民、许崇智因涉案而离开广州,蒋介石借机掌握了广东的军政大权。

戴季陶主义

a.五卅运动后,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尖锐起来。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这一政治倾向的突出表现。

b.1925年6~7月,戴季陶相继写成《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挂着孙文主义招牌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阶级斗争、反对国共合作。戴季陶主义成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反共篡权的理论基础。

c.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毛泽东、萧楚女等著文批驳了戴季陶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孙中山思想的革命内容。

西山会议派

1925年11月23日,邹鲁、张继、谢持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公开反对孙中山联俄容共政策,形成了西山会议派。会后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

(2)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6年1月1日至19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听取了政治、军事、党务、宣传、工运、农运、商运、妇运等多项报告,并通过相应决议。

决定接受孙中山遗嘱和“一大”所定政纲,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对内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和土豪。

阐述了中国革命中的若干重要思想理论问题。

驳斥了国民党右派对共产党的攻击诬蔑,作出“弹劾西山会议”和“处分违犯本党纪律党员”的决议。

(3)中山舰事件

目的

中山舰事件是大革命时期蒋介石为同共产党争夺领导权制造的打击共产党人的阴谋事件。

过程

a.1926年3月,蒋介石为排挤共产党人、夺取国民革命军第1军的军权,指使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命令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速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

b.19日,“中山”舰开赴黄埔,蒋介石否认调令,诬陷“中山”舰擅入黄埔,是共产党阴谋暴动。蒋以此为由逮捕了李之龙,扣押“中山”舰。

结果

由于陈独秀采取退让政策,全体共产党员被迫退出第1军,,蒋介石掌握了第1军军权。

(4)整理党务案

1926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蒋介石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案。

主要内容

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各高级党部的委员比例不得占1/3以上;共产党员不得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共产党须将其加入国民党的党员名单交国民党中央保存等。

实质

“整理党务”是国民党右派为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的正当活动、破坏国共合作采取的组织措施。

(5)国家主义派

概述

代表人物有曾琦、李璜、左舜生等。1923年,曾琦等人在巴黎成立中国青年党,次年把活动中心移到国内,他们以《醒狮》周报为阵地,标榜国家主义,人称国家主义派或醒狮派,活跃于国民革命时期。

观点

国家主义派以国家高于一切作号召,宣扬“全民革命”、“全民政治”、“全民福利”,反对阶级斗争和人民革命,反对共产主义。他们以“内除国贼、外抗强权”作为宗旨,却把攻击的矛头主要指向共产党和苏联,受到中共的批判。

5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初步形成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内容

共产党人提出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观点、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观点、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和农民同盟军的观点、建立民众联合政权的观点、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观点等,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思想。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思想。

1923年,陈独秀发表《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农民问题》、《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各阶级的观点。

(3)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

比较早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思想的是瞿秋白和邓中夏。

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上,把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问题突出地提了出来。

五卅运动后,瞿秋白发表文章总结了五卅运动中的经验教训,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国民革命,取得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

(4)中国革命的路线及民众联合政权

1925年至1926年,毛泽东先后发表《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等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革命的路线及民众联合政权的思想。

6各派军阀势力的演变和中国政局

(1)直奉关系演变

1925年10月15日,孙传芳通电讨奉,控制了东南五省,迫使奉军退至山东境内。11月底,孙传芳在南京正式成立“五省联军”,自任联军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

1925年,重新恢复了势力的吴佩孚以武汉为基地,在汉口宣布成立“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部”,自封为总司令。

1925年11月,奉系将领郭松龄联合冯玉祥等举行兵变,推翻张作霖。在日本的武力干涉下,郭军遭到失败,郭本人被奉军抓捕杀害。

1926年1月,吴佩孚、张作霖和解,并联合天津奉军李景林与山东奉军张宗昌组成的直鲁联军,向国民军发动进攻。直军进占河南,奉军进占滦州、唐山和热河,直鲁军进占天津。

(2)反奉倒段斗争

经过

a.1925年10月,共产党中央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表《对反奉战争宣言》,号召全国民众联合反奉。

b.国民党中央发表《对时局宣言》,号召民众参加反奉战争。

c.11月28日,北京工人、学生和各界群众齐集神武门前,举行示威大会。

d.11月29日,更多的群众在天安门前举行国民大会,并通过了七项决议。

结果

由于缺乏经验和条件的不成熟,国共两党领导的这次打倒段政府的斗争没有成功。

(3)三一八惨案

a.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掩护奉舰驶入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被迫反击,逐走日舰。

b.16日,日本纠集英美等八国公使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出大沽口附近一切防务的无理要求。

c.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下令开枪,当场打死47人,伤100余人。

(4)其他各地军阀势力

四川

1924年,杨森、刘湘、邓锡侯与黔军袁祖铭等取得四川内战的胜利,控制了四川。1925年,由于杨森企图推行武力统一四川的政策,四川内战再度爆发。在吴佩孚的支持和调和下,四川内部冲突暂时缓解。随着北伐战争的进展,四川各军投向国民政府一边。

云南

云南军阀唐继尧长期怀有“西南王”的野心,除统治云南外,几度出兵攻打四川和贵州。1927年2月,滇军内部通过政变,结束了唐继尧在云南的军事独裁统治。

广西

广西原为军阀陆荣廷所盘踞。其后,内部发生分化,李宗仁、黄绍竑联合沈鸿英打败了陆荣廷。1925年,李、黄又相继打败沈鸿英和入桂的滇军唐继尧,控制了广西。1926年3月,两广统一,桂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

贵州

先后统治贵州的军阀有刘显世、卢焘、袁祖铭、周西成等。

二、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1北伐的胜利进军

概述

1926年,蒋介石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开始北伐,李济深率部留守广州。北伐战争面临的敌人有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股势力,根据双方力量对比和敌人内部矛盾的状况,北伐军决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

经过

a.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北伐的方针。7月9日,在广州召开的北伐誓师大会,标志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b.1926年3月,唐生智代替赵恒惕掌控湖南,吴佩孚出兵攻打唐部,北伐军入湘援唐,很快稳定了湖南战局,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c.10月,北伐军攻占汉阳、汉口、武昌,并取得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吴佩孚的主力。

d.北伐军乘孙传芳部尚未集结完毕,即攻入江西,攻占南昌,消灭孙传芳大部分的主力。

e.1927年1月,北伐军分三路继续进军,以夺取南京、上海。并于24日,进占南京。

结果

从1926年7月到1927年3月,北伐出师不到10个月,就消灭了吴孙两大军阀的主力部队,从广东打到武汉、南京、上海,使革命区域由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形势下,西南川、滇、黔各省地方军阀也都转向拥护国民政府。

2反帝运动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1)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1926年12月,武昌、汉口召开市民反英运动大会,抗议英帝国主义支持军阀,干涉中国革命。

1927年初,汉口、九江先后发生英军伤人事件,国民政府乘机要求收回两地租界。

英国与武汉国民政府签订《中英关于收回汉口英租界之协定》、《中英关于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承认将汉口、九江英租界交还中国。

(2)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3月先后举行三次武装起义,但前两次起义均因客观条件不成熟,准备不足而失败。第三次武装起义于3月21日,在陈独秀、罗亦农、周恩来、赵世炎等领导下发动,成功的占领了上海并成立了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

(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1月至2月初,毛泽东去湖南五个县城实地考察了农民运动状况,并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报告充分肯定了在国民运动中农民的伟大作用;总结了农民运动的经验,并就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的重要性做出了特别的强调;对农民各个阶层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提出了农民问题是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3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反对军事独裁的斗争

(1)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原因

北伐军进占武汉后,全国革命的重心移到长江流域。

过程

a.1926年11月,国民党中央决定将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迁往武汉。

b.1926年12月13日,在武汉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与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党和政府的最高职权。

c.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明令定都武汉。

d.1927年1月初,蒋介石乘迁鄂人员经过南昌的机会,召开会议,作出“暂驻南昌”的决定。

e.2月21日,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中央执监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扩大联席会议,决定结束中央执行委员与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即日在汉开始办公。

结果

在迁都问题上,武汉革命势力战胜了蒋介石,但并未能阻止蒋介石反动倾向的增长。

(2)反对军事独裁的斗争

1927年2月上旬,国民党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提出实行民主,反对独裁,提高党权,展开同蒋介石的斗争。

1927年2月中旬,邓演达发表长篇演说《现在大家应该注意的是什么?》,抨击蒋介石的军事独裁。

1927年3月10日至17日,国民党在汉口召开二届三中全会,会议的中心是提高党权,限制个人独裁。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奉系军阀在北方的统治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职,任命孙传芳、张宗昌为安国军副总司令,杨宇霆为总参谋长。奉系军阀在“反赤”的旗号下,一面对国民军发动进攻,一面对北方人民实施黑暗的高压统治。

(1)对人民的高压统治

奉鲁军入北京后,将一切宣传赤化、主张共产的人员处以死刑。《京报》主笔兼上海《申报》驻京记者邵飘萍、《社会日报》主笔林白水皆因“宣传赤化”的罪名而被处死。奉鲁军还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杀害百姓,无恶不作。

(2)对国民军发动进攻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兵包围袭击苏联大使馆,逮捕使馆工作人员和产党员、国民党员。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一称“安国军政府”),自任陆海军大元帅,并在就职宣言中再次表示“讨赤”的决心。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干涉

万县惨案

1926年9月初,当北伐军兵临武汉时,英国兵舰就公然援助吴佩孚,炮击北伐军。接着,因川军扣留撞沉中国木船的英轮,英国侵略者于9月5日炮轰万县城,打死打伤中国军民千余人,造成万县惨案。

南京惨案

1927年3月24日,英美帝国主义以南京兵痞、流氓抢掠外国领事馆、机关和住宅为借口,炮轰南京城,打死打伤100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南京惨案。

分化革命阵线

各帝国主义国家经过反复协商,达成了共同支持蒋介石、由蒋镇压共产党扑灭中国革命的协议。

(2)四一二政变

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到上海密谋举行政变。

4月12日,蒋介石雇佣一批流氓,冒充工人袭击工人纠察队队部。借口“工人内讧”,强迫将纠察队缴械。

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并有10万余工人、学生和市民集会抗议、游行示威,又遭国民党军队开枪屠杀,百余人死亡,伤亡者无数。

接着蒋又封闭了上海总工会和其他革命团体,捕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大革命走向失败。

3工农运动继续高涨和二期北伐  武汉政府的转向

(1)讨蒋运动

国民党中央下令开除蒋介石的党籍,免去他本兼各职。

工人、农民、市民、学生纷纷举行讨蒋集会,发表讨蒋通电,声讨蒋介石的罪行。

(2)工农运动

全国工人纠察队、工会会员以及农民协会会员人数继续增加。

一些地区农民自发掀起了土地革命运动。农民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主要有:

a.丈田,即清丈地主土地,使地租与地亩相当,免除地主超出土地实有面积的剥削。

b.插标,即重新分配土地的租佃权,使失业农民得有土地租种,插标为记。

c.分田,即按人数和劳力重新分配土地。

国民党中央也开始制定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但未被通过。

(3)第二期北伐

1927年4月19日,武汉政府开始第二期北伐,进军河南,以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为主力,唐生智任总指挥。6月1日,北伐军与冯玉祥军会师郑州,不久便占领开封。

(4)两湖地区的叛乱

皖南叛变

1927年5月13日,武汉政府所辖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在鄂南叛变。5月17日,武汉政府任命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前往镇压,19日将叛军击溃。

马日事变

a.1927年5月21日,在军长何健的指使下,驻长沙的第三十五军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发动叛乱。

b.省总工会、省农协、省农讲所、特别法庭等革命组织和机关被捣毁,关押的土豪劣绅被全部释放,100多名共产党员和群众被杀害,长沙陷入了白色恐怖中。

c.许克祥组织了所谓的“湖南救党委员会”,推翻了革命的国民党湖南省党部。

(5)武汉政府转向

由于帝国主义和武汉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压迫,以及对共产党力量的发展和工农运动巨大威力的恐惧,武汉政府中号称“左派领袖”的汪精卫等人逐渐右转,开始公开压制工农运动,攻击共产党。

郑州会议

1927年6月10日至6月11日,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团成员汪精卫等人与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会上,冯主张停止宁汉之争,共同北伐。汪精卫等则既谴责蒋介石的独断专行,又对共产党和工农运动表示不满。

徐州会议

1927年6月19日,冯玉祥与蒋介石、李宗仁等在徐州举行会议。会议讨论了“对于共产党之办法”、“继续北伐”、关于“武汉政府”等问题,在蒋冯合作、宁汉合流、共同“北伐”、“清党”反共、驱逐鲍罗廷回国等方面取得共同意见。

4革命的紧急形势和共产党的对策

(1)汉口特别会议

1926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曾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会议听取了陈独秀所做的政治报告,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关于国民党左派问题等议决案。会议主要以“国民党问题”即“针对民族革命中联合战线问题制定了如下策略:

重新提出“武力与民众结合”的口号,同时“扶助国民党左派领袖获得在政府及党的领导地位”。

改善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

(2)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通过了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全会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之决议,以及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土地问题、职工运动等议决案和大会宣言。

批评了党中央过去向蒋介石妥协退让的错误。

批评了陈独秀在会议报告中提出的目前只能“扩大革命”而不能“加深革命”等观点。

大会选出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31人,候补中央委员14人。

(3)向“左派”让步

鲍罗廷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向左派让步,拥护国民党压制民众运动的政策和法令。

蔡和森、李立三提出的积极准备武力、以暴动对付暴动的方针被“左派中心”论否定。

1927年5月,国民政府农政部发出布告,声称要纠正“农民所有一切幼稚举动”,对于“轶出正轨”者,“更不得不加以制裁”。

1927年5月底,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发来指示,提出如下挽救革命的紧急措施:

a.用一切办法协助工农运动,并“从下面实际夺取土地”。

b.依靠工农力量“革新”国民党中央和扩大国民党地方组织。

c.动员2万共产党员和5万工农群众,成立一支新的革命军队。

d.组织以有声望的国民党人为首的革命军事法庭,惩办反动军官。

(4)压制工农

1927年6月,当汪精卫集团加紧策划“分共”的时候,中共中央领导进一步压制工农,向“左派”让步。

1927年6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通告:“放任农民无组织的自由行动来解决土地问题,已经引起了无数的过火行为,这种情形,必须纠正。”

1927年6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解散工人纠察队。

1927年6月30日,中共中央举行扩大会议,通过有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的决议。

5七一五“分共”  国民革命的失败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由动摇走向反动。

(1)经过

1927年6月,国民政府应冯玉祥的要求,决定解散工人纠察队,逼迫谭平山、苏兆征辞去国民政府部长职务,停止宣传工作。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集“分共会议”,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公开背叛革命,并宣布“宁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反动血腥口号,封闭了工会、农会和革命团体,大规模逮捕、屠杀其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2)结果

武汉地区的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的叛变而失败。

(3)评价

汪精卫集团举行反共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国民革命遭到失败。

国民党、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变为维护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政党、政权和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