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1954年,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选举的主席是( )。[2014年统考真题]
A.毛泽东
B.朱德
C.刘少奇
D.周恩来
【答案】D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54年12月21日至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共有委员559人,出席会议的委员有541人。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于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本内容已经列入宪法,这个共同纲领已经为宪法所代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会议推举了毛泽东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宋庆龄等16人为副主席。
二、名词解释题
1粮食统购统销[西北大学2015年研]
答:粮食统购统销是建国初期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商品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统一供应的政策。为了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所需的最重要物资的供求矛盾,国家决定对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l953年10月首先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即对农民中的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定量配售,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一政策对保障城乡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稳定市场物价,促进三大改造,起了积极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述土地问题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北京大学2015年研]
答:我国是一个人口土地大国,土地问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现代的中国社会。近现代中国不同时期的主要土地政策演变及影响如下:
(1)晚清时期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方面,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原则,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土地私有制),它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带有浓厚的绝对平均色彩,并且也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以失败告终。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了民生主义,主要内容是节约资本,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但孙中山的这一主张流于形式,从来没有实行过。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路线规定: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路线是在总结了《井冈山土地法》成败基础上所提出的,并且在根据地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这一路线在当时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4)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要调动一切抗日力量;这一政策在当时减轻了封建剥削,同时也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既保障了地主利益,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5)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土地改革按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田,农村人口平分。贯彻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方案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
(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建国初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土地法》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7)建国初期
1953至1956年开展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其原因主要有: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在政策上采取“积极发展稳定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原则,方法是“典型示范逐步推进”,主要步骤有: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到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政策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大规模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9)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总之,土地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好坏,农民阶级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经检验不能解决中国土地问题;而资产阶级所提出的“平均地权”也无法在近代中国得以实施,因而也是失败的;无产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各个时期以现实状况为依据所提出的改革方案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因而是成功的;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