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2.1 复习笔记
一、太平天国起义
1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1)背景
①土地兼并严重,清政府为支付战费和赔款加紧搜刮,导致百姓生活难以为继,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致使传统手工业开始被破坏,银贵钱贱,人民负担加重。
③1846至1850年,全国各省连续遭到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苦不堪言。
④各地人民反抗斗争不断,天地会、白莲教、捻党、天理教等领导起义,逐渐在广西、广东地区汇流。
(2)准备
①洪秀全多次科举不第,后受到《劝世良言》启发,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冯云山、洪仁玕受洗入教。
②传教中,洪秀全先后创作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和《太平天日》,宣传拜上帝会的教义。
③经过洪秀全、冯云山多年的努力,拜上帝会在广西紫荆山地区迅速壮大起来,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由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组成的领导核心。
(3)金田起义
①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团营令,要求各地教众到金田会合,开始整编队伍。
②同年年底,上帝教教众与清军展开战斗,先后在平南县、蔡村江大败清军,稳定了金田的形势。
③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正式爆发。
2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
(1)永安建制
①经过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8月,太平天国占领永安,进行休整,并颁行了天历,制订各种制度,史称“永安建制”。
②内容
a.分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太平天国的中央政权组织初步形成。
b.颁行一系列新制度: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等。
(2)定都南京
①经过
a.1852年4月,太平军自永安突围,经湖南,次年1月占领武昌。
b.1853年2月,太平军放弃武昌,水陆并进,顺长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等军事重镇。
c.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随后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②清政府的对策
a.向荣、琦善分别成立“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威胁天京。
b.命令地方组织团练抗击太平军,曾国藩的湘军成为清政府的重要支柱。
c.加重征收捐税、捐输,推行大钱,印发钞票;实行厘金制度,对行商和坐商征税。
(3)北伐
①目的
直捣清朝的都城北京。
②经过
a.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等率军自扬州出发,开始北伐。北伐军经安徽、河南,北渡黄河,直逼天津。
b.清政府派僧格林沁阻击北伐军连连受挫,天京派出的援兵也遭失败。
c.1855年,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北伐失败。
③失败原因
北伐军孤军深入,远离根据地,得不到后方的有力支援;没有主动联系和发动人民群众。
④意义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给北方人民的反抗斗争造成了有利的形势。
(4)西征
①目的
确保天京,夺取安庆、九江、武昌三大军事据点,控制长江中下游。
②经过
a.1853年6月,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等率军西征,攻克安庆,进围南昌。9月撤南昌之围,太平军攻下九江。
b.此后,太平军兵分两路:一支由胡以晃等率领,以安庆为基地,经略皖北;另一支由韦俊、曾天养率领,进攻湖北。
c.西征军在湖南遭到湘军阻截,湘潭失陷,湘军反扑武汉、九江。1855年,石达开率军西援,夺回安庆、九江、武汉,稳定了长江上游局势。
(5)影响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推动了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的高涨。南方和东南沿海发生了天地会、小刀会刘丽川起义,北方有捻军起义,西南地区以贵州张秀眉所领导的苗族起义与云南杜文秀所领导的回族起义最为著名。
二、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1《天朝田亩制度》
(1)概述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于1853年颁布的一个纲领性文献,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内容涉及社会改革的各个方面。
(2)基本内容
①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使用。土地按年产量划分等级,好坏搭配,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提出了“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办法。
②规定生产和分配由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
③实行国库制度,所有产品除留足使用外,余则收归国库。婚丧由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疾病残废由国库供养。
(3)评价
①《天朝田亩制度》希望通过一系列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②《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在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后,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现绝对平等,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是对自然经济的理想化。
③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以及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的世袭制等,具有封建落后性。因此《天朝田亩制度》是不可能实现的。
2各项制度和措施
(1)内容
①中央政权
a.最高领导为天王,爵位和职官不分文武,军政兼管,既处理政务,又带兵打仗。
b.杨秀清的东王府设有六部,成为中央政权的国务管理机关。
②地方制度
a.地方分省、郡、县三级。郡设总制,县设监军,都由中央委任,称为“守土官”。
b.县以下实行军政合一的乡官制度,按照太平军的编制组织居民,负责维护地方秩序、征收赋税、办理军需。
c.实行乡兵制度,每家出一人为伍卒,寓兵于农。
③城市管理
a.天京一度完全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圣库制度;男女分居,地位平等,参加军队并且服役;废除商业,由诸匠营和百工衙统一经营管理手工业。
b.根据农民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所制定的改造城市的方案,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向。1855年,天京居民恢复家庭生活,承认私营工商业,天京的社会秩序逐渐恢复原来的状态。
④妇女问题
a.妇女可以分得土地,废除买卖婚姻,提倡“一夫一妇”,禁止娼妓、缠足、买卖奴婢。设立女军、女官。
b.领导阶层沿袭了妃嫔制,洪秀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⑤思想文化
a.冲击孔子和儒家经书的正统权威,扫荡孔庙和孔子牌位,宣扬反孔思想,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进行焚毁。
b.没有对儒家思想进行实质性批判,保留了儒家思想中的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
⑥其他制度
改革考试制度,允许各阶层参考,允许女子考试做官,考试内容不再是四书五经;颁行天历,废除神鬼、占卜部分;主张与西方国家平等往来。
(2)评价
①各项制度的颁行,表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②由于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不能建立一个符合历史发展的新的社会。
③最高统治集团迅速陷入腐化和内斗,包含着衰败的危机。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1)背景
①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英国提出修约,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附之,交涉未果。
②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美国、英国、法国再次提出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③英、法与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已经结束,于是决心发动新的侵华战争。
④清军与太平军在长江中下游激烈争夺,无暇分兵。
(2)过程
①1856年,英军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攻陷广州。英相巴麦尊再次组阁,命额尔金为全权专使,率军来华。
②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为全权专使,率军来华。
③1857年10月,英法联军炮轰广州城,叶名琛被俘,柏贵投降,在广州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
④1858年4月,英法联军到达大沽口,照会清政府谈判,后攻陷大沽口,进逼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议和,美、俄从中“调停”牟利,签订《天津条约》。
(3)《天津条约》
①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③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船只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④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
⑤对英赔款银400万两、法赔款银200万两。
⑥同时规定,条约的批准书一年以后在北京互换。
2英法侵略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
(1)过程
①1859年6月,英法在与清政府换约交涉未果的情况下,派军进攻大沽口,为僧格林沁所败。
②1860年2月,英、法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扩大侵略战争,于9月占领。清政府先后派桂良及载垣、穆荫议和未果。
④9月,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咸丰帝出逃,不久侵略者占据北京,火烧圆明园,与奕䜣签订《北京条约》。
(2)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①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②赔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③增开天津为商埠。
④准许招募中国人出国做工。
⑤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⑥准许法国传教士深入内地传教,赔还没收的天主教堂资产。
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武装航行黑龙江”计划
1854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批准“武装航行黑龙江”计划,俄军先后占领阔吞屯、左岸等地,设滨海省,并移民建立军事据点。
(2)1858年《瑷珲条约》
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3)1860年《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地区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为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根据”,为沙俄进一步侵略新疆、蒙古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4)1864年《勘分西北界条约》
划定了从沙宾达巴哈山口至浩罕边界为止的中俄西段边界,沙俄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四、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1辛酉政变
(1)1861年11月,咸丰帝病死,载淳继位,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摄朝政。
(2)11月,慈禧太后和奕䜣暗中勾结,捕杀载垣、肃顺等顾命大臣,宣布“垂帘听政”,改元“同治”。
2政变后的政治格局
(1)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①辛酉政变后,英、法等国公开支持并帮助清政府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
②1867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揽全部洋务事宜。首任总理衙门大臣有奕䜣、桂良、文祥。
③1868年,改五口通商大臣为南洋通商大臣。1870年,改三口通商大臣为北洋大臣,管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通商、交涉事务,由直隶总督兼任。
④1861年,成立全国性的总税务司署,设正、副总税务司各一人,由洋人担任,管理全部海关税务。
(2)内部权力争斗
①慈禧调整了满族贵族和湘、淮军集团的关系,湘军集团发展成为地主阶级当权派中最大的实力派。
②辛酉政变后,慈禧与奕䜣之间在权力上的矛盾日渐显露出来。慈禧联合妹夫醇郡王奕谡削弱奕䜣的权力,日益独揽大权。
五、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1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1)背景
①1856年,太平军击溃江北、江南大营,暂时解除了天京面临的紧急局势,军事上达到全盛。
②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沉溺于奢侈享乐,宗派色彩日益明显。
③太平天国封建性日益浓厚,杨秀清进一步扩大个人权势。
(2)经过
①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洪秀全佯装允诺,暗诏韦昌辉、石达开诛杀杨秀清,引发天京变乱。
②诛杀杨秀清后,韦昌辉独揽大权,引起洪秀全不满。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并命石达开提理政务。
③1857年,受到猜忌的石达开率精兵离开太平天国,转战江西、浙江、湖南等地,后兵败大渡河。
(3)评价
①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破坏了内部的团结,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而清政府方面则借机纠集一切反动力量进行反扑。
②天京变乱同时也撕破了太平天国赖以发动群众的宗教外衣,群众基础大受影响。
2分裂后的形势和《资政新篇》的提出
(1)分裂后的形势
①1858年8月,陈玉成、李秀成合力彻底打垮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
②湘军主力李续宾部进逼三河镇,陈玉成、李秀成率兵驰援,取得三河镇大捷。后联合捻军稳定了天京上游。
③1860年1月,洪仁玕与李秀成击垮江南大营,外国侵略者武装助剿,华尔组织洋枪队。
(2)洪仁玕与《资政新编》
①内容
a.政治方面,主张立政的关键在于制定法律、制度,反对“结党联盟”。
b.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金融事业,奖励民间工业,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c.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方面,主张设学馆、医院,废除九流堕民,严禁鸦片入口等;主张“文以纪实”、“言贵从心”,提倡浅明文体。
d.外交方面,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和平等往来。鼓励外国人在华投资,但不准外人干涉内政。
②评价
a.《资政新编》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资政新编》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严重脱离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斗争现实。《资政新编》并没有给太平天国带来实质意义的改变,其思想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3保卫安庆和经营江浙
(1)保卫安庆
①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围攻安庆,陈玉成、李秀成制定了会师武汉、保卫安庆的战略。
②陈玉成、李秀成攻打武昌失败,折返安庆。
③1861年,李秀成消极避战,陈玉成孤军奋战,安庆失守,后陈玉成殉国。
(2)太平天国后期的统治
①李秀成、李世贤率军攻克金华、处州、临安、余杭、杭州、宁波等地,浙江和苏南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根据地。
②曾国荃率部进逼天京,湘军水师控制长江,掌握了军事上的优势。苏杭地区地主阶级武装反抗太平天国的统治。
③洪秀全宗教迷信思想占主导地位,洪仁玕难以服众,与统兵将领矛盾加深。太平天国上层骄奢淫逸,部分将领拥兵自重,太平军被腐蚀。
4太平天国的失败
(1)1861年,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兵分三路夹击太平军。曾国荃率湘军进攻天京,左宗棠部进犯浙江,李鸿章部进犯江苏。常胜军、常安军、常捷军等雇佣军,配合清军进攻太平军阵地。
(2)1862年,安庆失守,次年苏州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苏南根据地已经陷于绝境。1864年,常州战役,太平军败北,苏南、浙江、皖南根据地相继丧失。
(3)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长子洪天贵福继位,不久天京陷落。
5太平军余部和捻军的英勇斗争
(1)经过
①1864年,李世贤率太平军以漳州为根据地,整军练武,建立政权,保护农商,恢复生产,后被湘军、淮军联合剿杀。
②西北太平军在陈得才、赖文光的带领下转战到鄂、皖之间,遭到僧格林沁阻截。陈得才兵败自杀,赖文光按照太平军的兵制重新组织捻军,扩大骑兵。
③1865年,高楼寨战役,捻军全歼僧部,僧格林沁战死。1866年,赖文光部与张宗禹部在开封境内会师,突破湘军防线,曾国藩合围“剿捻”计划被粉碎。
④1866年,捻军分为东西两支,东捻军转战湖北,西捻军进军西北,后均被淮军联合外国侵略者剿杀。
(2)评价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②《资政新篇》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中国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太平天国运动是“亚洲革命风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太平天国是农民战争,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它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六、太平天国时期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
1广西壮、汉各族的继起斗争
自1852年太平军北上后,广西各族人民继续进行斗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陈开、李文茂在浔州建立的大成国;李文彩在永淳领导的抗租起义;吴凌云在太平府建立的延陵国;黄鼎凤在贵县发动的反清起义。
2贵州苗、教、号军起义
(1)代表
①1855年,台拱厅张秀眉率领苗民抗税起义。
②1857年8月,汉族刘义顺、胡二黑在石阡荆竹园起义,称号军。
③何得胜、潘民杰领导了一支汉、苗、布依各族混合组成的斋教军。
(2)结果
尽管各起义军在斗争中此呼彼应,互相支援,仍被清军一一击破。
3云南回民起义
(1)经过
1855年,以楚雄回民与临安汉民之间发生争夺石羊厂矿事件为导火线,爆发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形成了以杜文秀为首的滇西起义军和以马复初、马如龙为首的滇东南起义军两股势力。
(2)结果
1862年,二马降清;1872年,滇西起义军被清军围剿。历时17年的云南回民起义,至此失败。
4陕、甘、宁、青回民起义
①1862年,川、滇农民起义军与太平军陈得才部入陕,关中、甘肃回民相继起义。
②1866年,西捻军张宗禹部加入,形成了西北各族人民反清斗争的高潮。
③西北回民起义形成了以宁夏金积堡马化龙部、甘肃河州马占鳌部、青海西宁马文义部、甘肃肃州马文禄部为首的四个中心,后被左宗棠全部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