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课后习题详解
1无线电的发明对人类信息传播的革命性意义是什么?
答:无线电的发明对人类信息传播的革命性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无线电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电讯传播时代。
(2)无线电通讯技术是人类传播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对20世纪社会生活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无线电报、无线电话、无线传真、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视等都是运用无线电技术的成果。
(3)无线电的发明使人类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克服了文字符号传播本身不能实现远距离、大范围共时传播的缺点。
(4)无线电的发明为人类传播向广播电视时代过渡奠定了基础。
2费森登、德福雷斯特、萨尔诺夫、康拉德对世界广播事业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费森登、德福雷斯特、萨尔诺夫、康拉德对世界广播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主要贡献有:
(1)费森登与德福雷斯特
他们首先成功地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自己的声音。
①费森登想突破马可尼的技术,发送连续不间断的电波,把声音变成电信号附加上去。这个想法起初被视为异端邪说,后来被证明是无线广播的基石。
②1902年,费森登创办了自己的“国家电信号公司”,并建立了一个实验室,集中做声音传送实验。传声实验在1906年圣诞之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传声实验。从广播工程的标准看,它标志着无线电声音广播的问世。
③1907年,德福雷斯特获得三极管的发明专利。三极管的发明使声音传送上了一个台阶。
④德福雷斯特还利用《纽约美国人报》提供的简讯,广播了1916年威尔逊和休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字。这次广播被视为美国的第一次新闻广播。
⑤1910年,德福雷斯特和费森登合作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通过无线电广播实况转播了一场歌剧。
(2)萨尔诺夫
萨尔诺夫是最先提出让无线电广播进入家庭的人。
①1916年,萨尔诺夫提出把现有的笨重的收音设备改制成一种有几个波长可供选择的无线电音乐盒。
②1920年初,萨尔诺夫向公司总经理提出音乐盒设想并很快又递交了一份包括市场预测在内的推销计划。
③1921年初,萨尔诺夫当选美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次年,在他的领导下,公司开始出售整套收音设备,收音机在美国迅速推广。
(3)康拉德
①康拉德出色地督导生产了无线电接收装置SCR-69和SCR-70。
②他自家车库的房顶上建了一个工作室,从那里播送留声机音乐并且和其他的业余爱好者通话,呼号是8XK。康拉德的“音乐会”受到广泛好评,逐渐成为定期的节目。
③1920年11月2日,康拉德主持建立的广播电台在匹兹堡正式播音,呼号KDKA。这是被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3为什么说调频广播与数字音频广播是广播技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答:之所以说调频广播与数字音频广播是广播技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主要是基于它们在技术上的优势,具体来讲:
(1)调频广播为米波,与中波广播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①声音优美动听,可做高保真广播。
②抗干扰能力较强。
③广播频段可以容纳大量发射机,播出多套节目。
④在使用同等功率发射机时,调频广播发射台的服务范围比中波发射台大得多。
⑤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立体声广播。
(2)90年代出现的数字音频广播,堪称广播技术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可以将所有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转化为比特的数字广播与以连续波形传送的模拟广播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
①具有激光唱盘一样的音质。
②抗干扰能力强,甚至在使用便携式收音机和汽车收音机时,也没有杂音或干扰。
③每个电台所占频带非常窄,可利用频率数量大大增加。
④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均能采用同一技术。
⑤能够提供数据传送等多种新业务,使广播功能大大扩展,使广播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
4国际广播在各国的对外宣传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
答:国际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波跨越国界的优势、以国外听众为传播对象、使用国际通用语和受众国语言进行国际性传播的广播,所以又称对外广播。其在各国的对外宣传中的作用和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沟通渠道
国际广播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对外传播本国声音的重要渠道,也是听众了解国外的重要渠道。
(2)特殊时期的战争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广播宣传为特征的电波大战盛况空前。德、意、日把对外广播当作“战争的武器”。英国广播公司到1944年共使用39种语言。规模之大居当时世界之冠。前苏联的“莫斯科广播电台”将广播对象地区分为敌国、同盟国、德军占领区和中立区四类,有针对性地编制不同的节目。
(3)为本国利益服务的宣传工具
比如,美国之音第23任台长杰弗里·科恩在1996年指出的《冷战后“美国之音”的六大任务》是:①对抗共产党和极权国家;②鼓动美国式的新闻自由;③输出美国的价值观;④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⑤向全球解释美国的政策;⑥为美国的文化、贸易、旅游等提供服务。
5在报纸的压力下,广播是怎样独立走路的?
答:经济危机期间报纸停止向广播提供新闻。报纸和通讯社的断奶压力迫使广播独立起来,自己走路。
(1)途径:自主编采
广播电台主要是靠自己采写新闻实现了独立走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率先建立新闻采集机构,在美国各主要城市和伦敦都设立办事处。全国广播公司也建立类似的新闻社。独立走路使广播新闻时效提高、新闻报道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新闻内容更为丰富。
(2)效果
①独立走路使广播新闻时效提高、新闻报道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新闻内容更为丰富。报纸的压制政策宣告失败。1935年,合众社和国际新闻社又重新开始向电台出售新闻,合众社还建立了一项专门用于广播的服务。1940年,美联社也再次将新闻出售给电台,也建立了专门用于广播的服务。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公众心系欧洲战场,报纸不能满足人们迫切了解战事的愿望,而广播不仅以最快的速度反应战况而且通过现场报道把实况搬到了听众面前。从世界范围看,广播因其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渠道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空前的发展、得到公众空前的尊重。
6为什么说二战时期是广播的黄金时代?
答:二战时期是广播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公众心系欧洲战场,广播不仅以最快的速度反应战况而且通过现场报道把实况搬到了听众面前。从世界范围看,广播因其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渠道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空前的发展、得到公众空前的尊重。
(2)二战期间,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广播记者,并开创了广播史上第一次多点联播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现场报道。1940年8月,默罗开始了广播史上著名的“这里是——伦敦”的现场广播报道。一般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现场报道。默罗的现场报道使广播的社会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3)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表现带来了战后几年广播的繁荣。从1940年到1950年,美国电台数目翻了一番,全国性广播网播出时段出售额从1935年的3500万美元激增到1948年的1.33亿美元。至1950年96%的美国家庭拥有收音机。
7电视时代的广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1952年后,广播晚间节目中,杂耍、音乐和各类谈话节目的时数有所增加。肥皂剧仍然主导日间广播节目。50年代后期,新闻成为晚间广播节目的主要形态之一。到1956年,新闻广播时数高居各类节目之首。到70年代,新闻成为广播网存在的主要理由。电视时代的广播最突出的特点是受众群体的“小众化”和广播内容的“窄播化”。
(1)广播电台把自己的目标听众定位在特定的群体,如宗教徒、古典音乐迷。
(2)全新闻频率作为一种新型广播模式首先在几个大城市推广开来。全新闻频率对人力资源的大量需求使广播成本高昂,但却为广播赢得了可观的收听率。
(3)更多的广播电台采用了成本较低的全谈话模式。
(4)非音乐的各类广播电台以电话热线参与、讨论、访谈、新闻、公共事物为基本特征。
(5)音乐电台也在60年代进一步专门化,细分为轻音乐台、爵士乐台、古典乐台、流行歌曲台等五花八门的频率。
(6)在各类专业电台中,新闻台的影响力最大,堪称龙头台。
(7)在专门化的同时,广播在服务对象、传播内容上进一步本地化、社区化。面向本社区、成本较低的小功率电台迅速增长。
电视时代的广播30多年来一直延续这种格局。信息渠道多元化、大众“小众”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广播“窄播”化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8尼普科、贝尔德、法恩斯沃斯、杜蒙对电视事业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尼普科、贝尔德、法恩斯沃斯、杜蒙对电视事业的主要贡献分别有:
(1)尼普科:发明机械扫描盘
1884年,德国人保罗·尼普科发明一种可以旋转的圆盘,盘上有螺旋式排列的无数小孔。当盘旋转的时候,一束束光线就穿过这些小孔投射到另一个盘上,形成一个个光点,像人的眼睛在印刷品上来回移动。这就是最早的机械扫描。这项发明以尼普科的名字命名,叫“尼普科盘”。尼普科盘马上被公认为可以通过电线传送图像的仪器。在这之后的几十年中,尼普科盘一直是各种图像(包括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传送实验的基础。
(2)贝尔德:发明机械电视系统
①1924年,英国科学家约翰·贝尔德利用尼普科的发明制造了电视机并发射和接收了一个“十”字图形。
②1925年,在伦敦的一个百货店里公开展示了依照机械扫描原理制造的电视机,第一次在电视上清晰地显现了一个人的脸。
③1926年1月26日,在英国皇家学会演示了电视播播送运动的人体画面,引起轰动。应运而生的“贝尔德电视公司”,不断推进电视研究实验。
④1927年,贝尔德利用电话线,成功地进行了伦敦至格拉斯哥的电视图像传送,两地距离640多公里。1928年,他利用无线电短波把图像从伦敦传到纽约。这些成功的传送试验证明电视画面可以通过无线电波作长途传递。
⑤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与贝尔德合作试验,完成了有声音的电视图像广播。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电视发射台,并于11月2日开始了电视节目的定期播出。英国成为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
(3)法恩斯沃斯:奠定电子电视的基础
1929年9月,法恩斯沃斯成功地传送了静止图像,一幅黑色三角形的图案,12月传送了一张一美元钞票的图像。同年,他在原来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法恩斯沃斯电视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法恩斯沃斯不断推出新的发明,如把光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放大管、阴极射线管、电子扫描管、电子倍增器、光电材料以及图像分解仪和同声系统。鉴于法恩斯沃斯对电子电视系统的贡献,美国专利局后来将法恩斯沃斯的肖像与贝尔、爱迪生等著名发明家的肖像陈列在一起。
(4)杜蒙:让电视进入家庭
美国工程师艾伦·杜蒙对电视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
①研制成第一只商用阴极射线管,提供了现代电视接收机的主要部件。
②制造生产商用电视接收机,并成功地投放了市场,使电视机进人美国人的家庭。从此,电视图像接收从研究试验转入了实用阶段。
9彩色电视主要有哪几种制式?
答:彩色电视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式:
(1)NTSC制
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美国无线电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彩色电视有限公司(CTI)都投资百万美元研究彩色电视,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竞争。美国无线电公司在戴维·萨尔诺夫的领导下,1940年首先试制了彩色电视。经过改进,1946年宣布“点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点描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和黑白电视兼容,彩色信号可以在黑白电视机上显像,只不过画面为黑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研制出的彩色电视系统,称为“场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这种方法最大优点是在彩色的传真上比点描法更为逼真,缺点是在一般的黑白电视机上无法显像。因此,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于1953年11月17日批准“点描法”为美国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通称为NTSC制。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先正式采用NTSC制播送彩色电视节目。
(2)SECAM制
法国现代电子公司总经理亨利·戴弗朗斯在美国“点描法”基础上作了技术改进,于1956年发明了“塞康”(SECAM)制。
(3)PAL制
1963年,联邦德国汉诺威工科大学教授、德律风根公司研究部主任瓦尔特·布鲁赫吸收美国制式和法国制式的优点研制成“帕尔”(PAL)制。
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采用NTSC制。我国的台湾省也采用NTSC制。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采用塞康制。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我国等国家采用帕尔制。
10采录设备的改进对电视新闻采制有哪些影响?
答:采录设备的改进对电视新闻采制的影响主要包括:
(1)电视问世之后,一直使用电影胶片采录电视声像。胶片的洗印和编制过程使电视新闻的采制复杂化,大大影响了新闻的时效。胶片不能重复使用的特点使电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2)50年代,美国研制的电视用磁带达到播出质量。在1951至1952年期间,录像磁带系统得以公开展示。1953年,在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批准彩色电视技术标准后不久,美国无线电公司展示了适用于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的录像磁带录制(VTR,Videotape Recording)系统。1956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首先将这种录制系统投入使用。与电影胶片相比,磁带录制系统不用洗印的优点大大简化了电视制作程序,提高了制作效率,特技操作更简便易行,声像采录质量提高,节目内容修改轻而易举。总之,磁带录制系统为电视制作者们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3)60年代后期,电子新闻采录系统(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在美国投入使用。ENG系统摄录一体的优势使现场即时检查声像效果与现场直播成为可能,从而改写了电视新闻的时效观。因此,ENG系统迅速在各国推广,被广泛应用于新闻及其他节目的摄录制作。
(4)随着数码录音机、摄像机的发明与运用以及计算机数字音频、视频工作站的建立,广播电视采录制作设备从90年代开始了取消磁带的革命。目前,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其非线性的特点不仅提高了内容检索与编辑速度而且大大降低了因为磁带复制产生的信号损耗,提高了声音和画面质量。非线性编辑系统存储容量大的特点节省了保存磁带所需的空间。
11为什么“无线上星,有线入户”会成为当今电视传播的主要形式?
答:“无线上星,有线入户”会成为当今电视传播的主要形式,原因如下:
(1)有线电视(CATV)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机的一种区域性电视广播方式。因缆线形成闭路传输系统,有线电视又被称为闭路电视。初期的传输线路都采用电缆,所以又称为电缆电视。20世纪70年代问世的光缆以其优良的性能正在逐渐取代电缆。
有线电视真正进入大发展是在70年代后期卫星电视技术出现后开始的。1975年12月,美国无线电公司发射了同步卫星“通讯卫星1号”,标志着现代化有线电视业的开始。天上的卫星电视广播和地面有线电视网相结合,才使有线电视得以迅猛发展。“无线上星,有线入户”成为今天电视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现代有线电视的特点是:
①节目容量大。最初的有线系统能传送十几套节目,后发展到几十套、上百套,数字压缩技术可使有线频道达到500套节目的规模。
②不易受干扰、信号稳定、质量高。
③有线加密可实现收视付费。
④可进行双向传输。
⑤可与计算机网络相连接,提供多功能服务。
(2)在通信卫星出现以前,电视信号要用超短波以下的波段(包括微波)来传播。超短波的传播特性近似光线,是按直线前进的,一般在视距以内的距离才能收到超短波电视信号。因此,电视信号的传播距离通常只有六七十公里,在这个距离之内信号强而稳定,接收质量比较可靠。
卫星传送在传送数量、传送质量、传送速度、传送范围、传送成本方面都堪称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卫星不仅促进了有线电视的发展,也使国际电视广播成为可能。从理论上讲,卫星为全球电视机构搭建了一个同台表演的舞台。
始于80年代的卫星直播(DBS,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将电视信号直接送入用户,用户可以利用小型接收天线直接接收卫星电视节目。加上数字压缩技术的应用使卫星传送使电视节目频道数量大大增加。卫星上的一个转发器过去只能转播一个模拟频道,现在却能转播6~8个数字频道。数字频道的传送成本仅为模拟频道成本的几分之一。电视直播卫星大大改善了电视的覆盖状况,更开辟了国际电视的新时代。
12在线音频、视频广播与传统广播电视传播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互联网的诞生成为音频、视频信号的一种新载体。同时也使在线音频、视频广播已经成为现实。其与传统广播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在线音频、视频广播既有传统广播电视传播迅速、生动传真、受众面广的优点,又克服了传统广播电视顺序广播、转瞬即逝的缺点,其直播服务让网上观众有同步体验的兴奋而点播服务更让网上观众有随时收看的惬意。
(2)卫星直播需要接收天线才能落地入户,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向公众开放天线的购买权,同时卫星天线价格较为昂贵,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影响了卫星直播的入户率。计算机用户通过调制解调器进入互联网则要方便得多,也便宜得多。
(3)计算机的多功能性有利于计算机的普及,为包括音频、视频广播在内的网络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广播电视机构在保留和改进原有传播方式的同时积极上网是保持原有市场、开拓以青年人为主的网民市场的有效举措。从长远看,传统广播电视与在线音频、视频广播会在竞争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取代。
13美国CBS的新闻杂志《60分钟》的主要特色是什么?《60分钟》对世界电视新闻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1968年9月24日晚上10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一档具有全新理念的新闻节目《60分钟》。其制片人唐·休伊特曾经是《现在请看》的制片人。
(1)CBS《60分钟》开创了电视新闻杂志,其主要特色表现在:采取了纸质杂志的风格,开创了一种与传统的一本正经的问题探讨和一板一眼的新闻播报不同的电视节目形式,要用“讲故事”取代“探讨问题”,使节目显得更加灵活和多样。
(2)对世界电视新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开创了电视新闻杂志这一节目类型,讲述新闻故事的节目方式赢得了观众的支持。
②《60分钟》改变了电视节目的面貌,也改变了电视新闻的面貌。在《60分钟》出现以前,新闻节目在二十多年的电视史上一直被看作是为观众提供服务的公益性节目。当电视网的负责人意识到新闻节目也能成为“金矿”时,他们便要求新闻节目也要像其他节目那样为电视网挣钱。
③《60分钟》的成功让电视界看到了新闻杂志的前景。这种节目形式很快被国内外同行效仿。
④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电视深度报道不同程度受到《60分钟》的影响。我国中央电视台1993年开办的新闻杂志《东方时空》就直接借鉴了《60分钟》。《60分钟》的成功及其对世界电视新闻业的影响使它在电视史上占有比其他任何节目都更重要的位置。
14美国CNN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世界电视新闻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1980年6月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CNN)开播。这是全世界第一个24小时全新闻频道。
(1)美国CNN的主要特点是:
①开创全球24小时新闻频道之先河。
②CNN实力雄厚,报道及时,凭着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的记者,CNN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报道任何事件。
③卫星覆盖面广,电视信号覆盖面广,受众众多。
④重视现场报道、强调直播效果,关注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将新闻定义改写为新闻是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对全球的新闻时效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⑤CNN新闻报道面广,报道方式别具一格,全天候全新闻频道的大容量使原来认为不值得报道的新闻得到更多被报道机会,而由CNN最富号召力的主持人拉里·金主持的《拉里·金直播》(Larry King Live)不仅是CNN的王牌节目,而且是世界电视新闻类谈话节目的典范。
(2)对世界电视新闻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开创了24小时全天候播报新闻的先例。开创了电视新闻的新时代,被称为“世界新闻领袖”。
②CNN提供的即时、现场、连续的新闻服务,24小时全天候播出新闻改变了观众长期在固定时间收看固定长度新闻节目的习惯,培养了观众随时打开电视看新闻的新习惯。CNN对现场的强调、对直播的强调,将新闻定义改写为新闻是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对全球的新闻时效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③CNN开创了一种新的新闻报道面和新闻报道方式,全天候全新闻频道的大容量使原来认为不值得报道的新闻得到更多被报道机会,向全世界开通的热线电话和CNN高密度的国际新闻报道创造了新的“地球村”,加强了“地球村”居民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
15举例说明电视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的优势。
答: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新闻采录设备和卫星传送技术使电视记者有能力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进行同步报道,或对重大事件进行实况报道。电视逐渐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显示出自身的传播优势与社会影响力。
(1)电视能够通过画面向观众展示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或者使人能够及时的了解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967年7月20日,“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绕地球163次,观众从电视上看到了地球的景色。同年12月底,宇宙飞船第一次绕月球飞行时,观众看到了荒凉的月球表面,看到宇航员詹姆斯·洛弗一边小心翼翼地在宇宙飞船中走动,一边说:“看起来像烧石膏或像一种灰色的海滩沙子。”
(2)电视能够真实记录新闻事件,同时能做到一定的现场互动,并使之呈现于荧屏。
1969年7月,电视观众亲眼目睹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地登上月球,听见他站在月球上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一大飞跃。”观众还目睹了尼克松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与宇航员对话的情景,听见总统深情而庄重的声音:“这是有史以来最富有意义的一次通话。……由于你们所完成的业绩,太空已经变成人类世界的一部分。并且,由于你们从‘宁静之海’和我们通话,这就激励我们要加倍努力把和平与安宁带给地球。”阿姆斯特朗的回答也永远载人了电视史册。他说:“谢谢你,总统先生。我深感荣幸,来到这里不仅代表美国,而且代表所有国家热爱和平的人们……”电视网在报道了登月实况后,又报道了来自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反应和评论。当时,有50万人到发射现场观看发射景观,有47个国家的观众收看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卫星电视转播。
(3)电视能够全面的报道新闻事件始末,并且通过新闻画面,营造一种应时的情绪氛围,达到与受众心理上的接近。
1986年1月28日上午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不久突然在空中爆炸。全球震惊。电视成为公众寻找答案与安慰的地方。美国三大电视网都报道了发射实况。但空中爆炸却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主持人和记者们甚至不愿意承认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的令人震惊的事实。三大网没有采取一贯抢发新闻的做法,表现得极为克制、慎重,首先报道了事件的发生,然后播发官方和非官方的反应,然后请航天专家分析爆炸的原因。三大网的三位权威主持人努力将事件、反应和分析串起来进行报道。连续报道三个小时后,美国广播公司的彼得·詹宁斯向观众承认:我们没有多少能告诉你们的消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丹·拉瑟不断重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全国广播公司的布罗考最后还是用不完全肯定的语气说:“看来,也许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存。”爆炸四个小时后,三大网仍然没有用肯定的语气报道事件造成7人死亡的悲剧。主持人的沉重神情加剧了事件的悲剧色彩。电视屏幕上不断重复同样的画面:“挑战者”号爆炸场面,或者空荡荡的海面。电视把这种悲情传向世界各个角落。
(4)电视由于它的传播范围广和传播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特点,能有效的引起受众对于新闻事件的关注。
1973年,“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下台。虽然这一事件最早是《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披露的,但电视报道才使这件事真正引起公众的注意。
(5)电视使全球“地球村”的概念得到了新的诠释,真正意义上增强了世界性的凝聚力。
1976年,ABC争得奥运会独家电视转播权,向全世界的观众成功地转播了蒙特利尔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转播使奥运会真正具有了全球意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亿万观众在同一时刻感受奥林匹克精神,使奥林匹克具有世界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