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简答题

1.按照拉文格(Loevinger)的观点,成年期自我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研]

答:按照拉文格的观点,自我发展既不单纯是序列的,也不单纯是类型的,而是二者的综合,即发展类型说:自我的发展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他把成年期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1)遵奉者水平

只有少数成年人处于这个水平。遵奉就是按规则行事。在这一水平,个体的行为完全服从于社会规则,如果违反了社会规则,就会产生内疚感。

个体之所以绝对遵奉社会规则,是因为这些规则是群体(团体)采纳的规则。因此处于这一水平的个体还表现出强烈的归属需要。遵奉者的思维方式也是比较简单的,对人、事、物的评价标准是具体可见的,他们常根据是否违反了行为规则而作出“对”或“错”的判断。

(2)公正水平

亦称作良心水平,处于这一水平的个体,他们遵守(或服从)规则,并不是为了逃避惩罚,也不是因为群体支持和采纳这些规则,而是真正为了他自己才选择、评价规则的。也就是说,社会的、外在的规则已经内化为个体自己的规则,个体有了自己确立的理想和自己设立的目标,形成了自我评价标准,因此,自我反省思维也发展起来。

尽管这一水平自我变得比较复杂了,开始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但他们的思想认识仍具有两极性,倾向于把非常复杂的东西区分为对立的两极,如独立性与依赖性,内心生活与外表等。

(3)自主水平

自我评价标准与社会规则,个人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双方并不总是一致的、和谐的,有时也是矛盾的、有冲突的。在上一水平,个体不能容忍这些矛盾与冲突的存在,通过两极化的思想方法来排除矛盾。而这一水平的突出特点就是能承认、接受这些矛盾与冲突,对这些矛盾与冲突表现出高度的容忍性。

在人际关系方面,不但充分尊重个人的独立性,同时也能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因此,对于异己之见不再感到不安,而是能欣然接受,能认识到其他人自我完善的需要。在思想方法方面,不再用两极化或二元论的观点看待世界,而是能把现实视为复杂的、多侧面的,认为可以从多种方式、多种角度看问题。

(4)整合水平

这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这一水平。在这一阶段,个体不仅能正视内部矛盾与冲突,而且还会积极去调和、解决这些冲突,他们还会放弃那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有人认为,整合概念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概念的内容是一致的。

2.简述智力三元结构理论。[苏州大学2006年研]

答: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试图说明更为广泛的智力行为。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和智力情境亚理论。

(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

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收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2)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

一般来说,个体总是努力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力图在个体及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当和谐的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时,就是不适应。当个体在一种情境中感到不能适应或不愿意适应时,他会选择能够达到的另一种和谐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重新塑造环境以提高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而不只是适应现存的环境。

   (3)智力的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新任务是个体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新情境是一种新异的、富于挑战性的环境。当遇到新问题时,有的人就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它,有的人则束手无策;在面临新的情境时,有的人能很好地应对自如,有的人则不知所措。在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许多操作化的过程。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如果个体不能有效地将一些自动化的操作运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就会导致信息加工的中断,甚至使问题解决失败。斯腾伯格认为,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和自动化的能力是完成复杂任务时两个紧密相连的方面。当个体初次遇到某个任务或某一情境时,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就开始了,在多次实践后,人们积累了关于任务或情境的经验,自动化的能力才开始起作用。

总之,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中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根据这种理论编制的能力测验,能测量出人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因而对深入了解能力的实质,促进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都有重要意义。

3.简述内部语言。(10分)[武汉大学2006年研]

答: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语言虽不直接用来与别人交际,但它是人们语言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当人们计划自己的外部语言时,内部语言常常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一方面,没有外部语言就不会有内部语言,内部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外部语言的发展;另一方面,若没有内部语言的参与,人们就不能顺利地进行外部语言的活动。内部语言的特点是:

  (1)隐蔽性。内部语言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它以语音的隐蔽性为特点。当我们在头脑中考虑某种行动计划或希望调节自己的行为时,我们就使用这种不出声的内部语言。在进行内部语言时,语言器官发出的动觉信号具有重要的作用。内部语言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活动,它需要语言器官的参与,只是语言活动的外部标志——语音不显著而已。

(2)简略性。内部语言比对话语言更简略,这和它执行的功能有关。内部语言不是一种直接用于交际的语言,它不存在别人是否理解的问题,因而常常以十分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在内部语言中,句子的大量成分常常被省略,如只保留主语和谓语。它可以用一个词或词组来代表一系列完整的陈述。

4.人的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各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研]

答: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都可以引起某种心境。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同时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状态下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因此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比如飞机出现故障,飞行员紧急与地面联系等就是应激状态。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使机体受到伤害。

5.简述知觉的特性。[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研]

答: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和知觉的适应性。

(1)知觉的选择性。所谓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当作知觉对象的事物或现象,常常是在现实生活中所要对待的刺激,并将它们从知觉背景中优先清楚地反映出来。作为知觉背景的各种刺激常常未被知觉或被模糊地知觉。

(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人对事物正确、完整、深刻的知觉与人对该事物的理解程度有关。人的知觉的理解性还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也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故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它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不是只对其中一个属性或某个部分来加以反映,而是把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映象。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个体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在视觉范围内,恒常性的种类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等。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所谓视觉线索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恒常性使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始终保持对事物本来面貌的认识,保证了知觉的精确性。

(5)知觉适应。知觉适应是指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个体的视觉系统能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最常见的视觉适应现象有暗适应和明适应。

6.简述关于语义记忆的激活扩散模型。[中山大学2006年研]

答:⑴激活扩散模型的基本观念是各个概念按照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联系在一起,一个概念的激活可以扩散到与之相关的各个概念中,联系越紧密的概念,激活的程度越大。

⑵"激活扩散"(Spread of Activation)的概念首先出现在A.M.克林斯和E.R.罗夫特斯(1975)提出的一个语义记忆模型中。这个模型认为,人的记忆网络是根据概念之间的语义距离建构起来的。每一个包含特定概念的语词都是一个结点,结点之间的语义距离用连线的长度来表示,由此构成激活扩散模型。这个模型是说,当人们回忆某个概念时,激活过程会沿着网络扩散,首先扩散到与概念直接联系的较近的结点上,然后逐步向外延伸,随着扩散的延伸,激活状态趋于衰减。

⑶“激活扩散模型”以概念的语义类似性为基础解释人的记忆结构,用连接概念的链的长度及其传播激活的畅通性来表示概念间语义联系的程度。它摒弃了呆板的层次结构,并且用激活的扩散机制替代了简单的搜索过程。因此,与“层次网络模型”相比,它对心理学的有关经验材料有较好的适应性。

7.什么叫做盲视?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的?[北京大学2006年研]

答:(1)盲视是Weiskrantz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

力。盲区是用动态视野检查法确定的,患者的头固定,一个光点慢慢从一只眼睛视野边缘开始向中心

移动,患者看到光点后,光点回到边缘从另一角度再开始移动。这样过程重复多次,就能绘出视野中不能够识别的区域,我们称之为盲区。在盲区中呈现客体,患者报告看不到客体,但能准确确定客体的位置、运动方向等刺激属性,即产生了知觉行为和意识的分离,心理学家称之为盲视。

(2)对于盲视现象,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的大脑中存在两种视觉系统:焦点系统和周围系统。

焦点系统管系统的识别与再认,即膝状体—纹区视觉系统,它包括视网膜中央凹在内的中心区、外侧膝状体和初级视皮层区。周围系统管客体的定位,即视网膜背盖视觉系统,包括视网膜的中央凹区域及边缘区域,上丘和外纹状体。

盲视病人因初级皮层区受损而全盲,虽然他们能正确辨认诸如运动朝向、不同波长光波、形状等刺激属性,但他们还是看不到任何东西。即病人的周围系统功能还残留,但焦点系统则因受损而不起作用了。

因此,盲视现象出现是由于病人焦点系统受损功能完全丧失而周围系统功能残存。

8.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统考2014年研]

答:(1)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中发觉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提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言语智力:包括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的利用言语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如做数学证明题的能力。

空间智力:包括认知环境、辨认方向的能力,如查阅地图等。

运动智力:包括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音乐智力:包括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社交智力: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以及与人交流能力。包括四大要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解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自知智力: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2)后来加德纳又继续补充了两种能力类型,包括:

自然智力:能认识、感知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敏锐地觉察周围环境的改变。

存在智力: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他们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9.什么是短时记忆?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有哪些?[统考2012年研]

答:(1)短时记忆的定义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1分钟。一般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其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2)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

短时记忆编码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记忆广度的高峰在上午10点30分左右,而整个下午都在下降,晚上效率最低。

组块,即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为7±2。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容量来达到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目的。例如,数字1,9,1,9,5,4,凡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能够形成一个块191954,知道这是爆发“五四运动”的年代。

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语义的加工效果要好。

同时,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此外,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材料的系列位置也会影响短时记忆的编码。

10.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患者往往会感到食而无味。[统考2010年研]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要求考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问题。除了考察感觉相互作用的基础知识,还要考察考生用这一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但是只要知识点回答准确,对现象分析到位,就可以有较高分数。答题时,可以先解释相关的理论概念和原理,然后结合知识点分析现象。

答: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感觉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感受性提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一般而言,在适当的条件下,不同感觉之间多少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是:对此感觉的弱刺激会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激会降低这种感受性。

(2)味道不完全取决于味觉,也受嗅觉的影响。味觉和嗅觉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相互作用。味觉受到食物气味的影响,当感冒时,人们不能感觉到食物的气味,就会食而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