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2.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1假设

研究假设是指一种清晰的,可被检验的预测,是对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系统预测,它是在开展一项研究之前所形成的。形成研究假设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有三个要求:

(1)假设必须是可以证伪的,即通过系统的研究设计能够证明它的对与错。

(2)假设必须是可以量化表达的,这一点可以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区别于描述性研究的标志。

(3)假设必须简单,不能附加其他太多的条件。

2理论

(1)理论是一套有组织的原则,用它来对观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构建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建构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使得人们对现象的解释更清晰。通常情况下评价一个理论好坏的标准有四个:

准确性:理论如果不能准确地预测现象发生的规律,就不是一个好的理论

一致性:用理论解释现象的时候不能前后矛盾,应该始终保持一致性;

简洁性:理论不能太复杂,应该简明扼要地对事件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

广泛性:理论能够解释一系列的现象,好的理论不能只解释某些特殊现象。

(2)社会心理学有许多理论,这些理论对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个好的理论能够统和现有的知识。

理论能解释已有的现象,人们构建理论就是为了在一个科学完整的框架内解释一系列的现象。

理论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理论可以使我们对现象的发生具有预测性,正是因为有了理论,我们可以预测在某种情境之下人的行为反应。

理论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作用,我们能够从理论中演绎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从而使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与发展。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ych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是明显不同的两种研究取向。同样,来自社会学和来自心理学领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由于学科背景不同,从而在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与思路有着明显的差异:

1来自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家注重用定性的方法探讨社会心理学问题,而来自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则强调在定量基础上的定性分析。后者则不仅考虑到质的差异,而且也强调人们的反应在量上的不同。

2在研究的取向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也各有特色:前者往往从宏观的角度探讨社会对人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中个体是被动的,而后者则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研究在环境影响下个体如何主动地做出反应,强调个体如何主动去适应环境。这种研究倾向在美国的社会心理学中居于主导地位。

尽管两者有这些不同,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在选择研究问题、解释结果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同时随着学科交叉的进一步深入,不同出身的社会心理学者在好多方面也有融合的趋势。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social level)也是社会学与政治学多采用的研究层面,常用比较广泛的因素解释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关注着人际层面,社会心理学家则更倾向于研究人们的行为和更为直接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变量包括情绪或者情境等。

2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individual level)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思维、感受、行动或互相影响的典型方式。

(1)社会心理学都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会情境中应对焦虑或压力,受压抑或不受压抑的个体在处理信息、对行为进行归因、寻求互动等方面的差异。

(2)社会心理学都关注个体的思维、感受和行为,致力于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大多数人,无论他们是否存在人格上的差异。

(3)社会心理学家对不同情境如何导致不同的行为感兴趣。

3人际层面

人际层面(interpersonal level)是社会心理学家采用的层面。

(1)社会心理学家常常用个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及个体与周围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情境包括环境中的他人、这些人的态度以及当时活动的背景。

(2)社会心理学家要探究的是什么样的社会情境决定了人类的行为。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从两个方面考虑提出研究的问题:

1从理论中演绎出要研究的问题,这种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该理论。从理论中演绎出的研究问题,它需要研究者掌握很丰富的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建立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2从实践中提出问题,这类研究的目的在于收集更多有关某一特殊现象的资料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部分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都是这一类。从实际中提出问题相对要容易一些,但如何把以往的理论和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结合起来,使研究的问题有坚实的理论背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如何查阅文献

1心理学文摘列出了在主流心理学杂志上刊登的论文的摘要,若要查找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相关的已发表文章,最好方法是搜索心理学方面的电子数据库。一些数据库,例如PsycLIT和PsylNF0,是查阅心理学文献所必需的。

2除了搜索心理学文献专用的数据库之外,也可以尝试其他更为通用的搜索方法,例如搜索万维网,或包含新闻和报纸文章索引的数据库。

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之后,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筛选、归类,对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要做进一步的梳理,从选择的变量、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做分析。

(三)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总体来说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关研究,另一类是实验研究。

1相关研究

(1)相关研究是指被动地观察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经常用相关系数来表示。

(2)相关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

(3)相关研究的优点在于:

有一些问题,只能用相关的方法加以研究。

同时,这种方法可以收集到比实验法更多的资料。

(4)相关研究的最大缺陷是它不能说明因果关系。

2实验研究

(1)实验研究是人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某一维度上的不同情境,并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测量其行为,并探寻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2)实验研究的优点:

它对变量有严格的控制,避免了因果关系的混淆

从实验研究能够清楚地看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以重复验证,所以研究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

(3)但实验研究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即自变量可以操纵以及被试的随机分配。

(4)在实验研究中,根据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可以把实验研究分为:

实验室研究,最大的优点是对实验情境的控制程度高,因而内部效度高,并且方便经济。其缺点,是实验室情境不等于现实生活,因而结果难以推论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去。

现场研究是研究者为了克服实验室研究外部效度进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在真实的条件下进行,结果更可能推广到生活中去,外部效度高。另外现场可以处理实验室中无法操纵的变量,比如高温与侵犯行为关系的研究。

(四)怎样收集研究的数据

在确定了问题与研究方法之后,收集资料的过程便开始了。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观察法

直接观察被试行为,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观察法有很多种形式,而采取何种形式则取决于研究者想要发现什么以及研究者和所观察对象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人种志(ethnography)就是观察法的一种,它是指研究者在没有任何预先假设的前提下,通过内部观察来理解一个团体或一种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如果研究目的只是描述社会行为。观察法是一个好方法,然而这种方式有一些明显的缺点:

(1)某些特定种类的行为很难观察,因为它们很少发生或只会私下发生。

(2)观察法往往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团体、情境或某种特定类型的活动上,如果研究目标是将某种观察结果归纳概括,并应用到不同的人群、场合和活动中去,这个方法就行不通了。

2调查法

调查法采用被试自我报告的形式,可以使用有代表性的样本,简单易行,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但是需要注意,调查法过分依赖自我报告,有时候由于社会赞许等原因,人们的回答并不反映其真正的想法。总的来说,社会心理学研究用得最多的方法当数调查法。

(1)调查的途径包括面谈、电话访谈、信件和网络调查等。

(2)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情境、措辞等都需要加以注意,调查人员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够开始工作。

(3)调查法首先要面对样本的代表性问题,要获得这种代表性,最好使用随机抽样方法,即保证总体中每个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被选取到样本中。

3实验法

实验法通过对情境的有效控制,得到的资料很准确,是社会心理学最常用到的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是一种广义的实验,包括像情境反应等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向被试提供一个情境,让被试根据情境来选择自己的行为评价,通过对被试反应的分析,就可以了解在某种情境下,多种因素影响个体行为的机制。

4档案研究法

(1)档案研究法通过对现存的档案资料进行分析而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

(2)这些记录包括新闻评论、病历、日记、运动统计数据、个人广告、法律文件、犯罪记录、自杀遗言或万维网上的犯罪事件报道等。

(3)其优点是可以排除情境对这些行为的影响。局限性在于这些记录往往是不完整的或不够详细,并且搜集的方式也不是很系统。

(4)档案研究法在研究文化和历史趋势中特别有价值。

5元分析方法

元分析方法是运用一套统计程序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对已开展或已经报告的有关研究进行检验。通过对一系列在不同地点、由不同实验者开展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社会心理学家能够精确地衡量某个特定效应的强度和可信程度。

(五)研究的设计与进行

一旦确定了要研究的问题以及用什么方法之后,研究者就可以对研究加以设计并进行实际研究了。首先要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并且考察这些操纵对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作用。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样本的代表性。可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使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被选择的机会,样本尽量要异质化,即被试尽量要包括总体中各个层次的人。

2实验者偏差

(1)由于实验者的期望与暗示会对被试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要尽量采用单盲或双盲实验,使实验者的影响减至最小。

(2)另外还要尽量使情境标准化,避免情境对结果的影响。

3被试偏差。社会赞许倾向会使被试揣摩实验者的研究意图,从而影响结果的有效性,为了克服被试偏差,最好的方式是不让被试知道实验假设。

4伦理问题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时会对被试造成身心伤害,如有关服从的研究,在研究中要尽量避免对被试的伤害。

(2)另外,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时也涉及欺骗被试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隐瞒是允许的,但在实验之后,研究者有责任告诉被试实验设计和研究目的。

(七)心理学论文的撰写

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完成之后,就要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了。论文写得好,就能够使他人更好地了解研究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各个方面:

1标题。论文的标题应该简单明了地指出研究的主要问题,尽量让读者能够从中一眼看出要研究什么问题。论文的标题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2摘要。摘要是对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果的简短总结,一般应在300字以内。摘要不是整个论文的段落大意,而是对所研究问题、所用方法以及主要结论的总结。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准确、独立、简练而具体。

3引言。引言应该阐明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及同一课题以前的研究文献,但它并非“文献综述”。引言部分应该使读者了解研究的目的和实际原因,并且说明先前研究对进一步研究的动力,指出将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的问题。

4方法。方法部分应该详细地说明用以检验假设的设计和程序,使读者获得足够的信息,可以重复这个研究。方法部分又包括三个方面:

(1)被试(subjects):包括数目、取样方法、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等);

(2)仪器设备与工具:包括研究所用的仪器设备、测量工具、问卷和量表等;

(3)程序步骤:包括研究的过程、指导语、变量的水平、被试分配、实验步骤等。

5结果

(1)结果部分是利用有关的统计分析对研究数据所做的总结,它应该简明地说明每一个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

(2)应该全面地报告研究的发现,而不能只包括与假设一致的内容。在报告结果的时候,最好能够使用一些图表,可以明确、简洁地报告大量的信息。另外,在作图时应该加上简短的解释,使读者能够看懂。

6讨论。这部分的内容是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进行评价。

(1)应该说明结果是否支持研究的假设,并讨论研究的效度和理论及实际意义。

(2)讨论部分还要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参考文献。在研究报告的末尾,应该列出报告中所引用资料的来源,包括资料作者、时间、文题、发表的刊物及页码等。参考文献的排列可以按照作者的姓氏笔画(西文以字母)顺序,也可以按照研究报告中引用的顺序。

8附录。附录包括研究所用的主要问卷或量表,以及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推导公式,有时也包括一些无法在结果部分列出的数据资料。

一篇完整的心理学论文包括上述几个部分,但要成为一篇优秀的论文,细节性的工作还有很多,其中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1)首先要注意引言部分对文献的总结,这是文章会不会得到赞许的第一步。只有阅读了大量文献,并善于梳理这些文献,才有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一步工作。

(2)除了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何理解学术期刊编委的偏好等等都是论文能否被接受并发表的重要前提。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研究,而即使同一层面中的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除了常见的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理论之外,心理学在20世纪还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理论。

(一)生物理论

麦独孤、弗洛伊德和劳伦兹(K.Lorenz)等人都强调生物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生物理论的观点,人的许多特质是与生俱来的,这些特质在决定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物因素限制了人类能力的极限以及人所能接收到的刺激的范围。生物理论强调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1本能。麦独孤和弗洛伊德等人曾经提出人有侵犯和冲动的本能,人类在战争中的仇杀就是这种本能的体现。劳伦兹发现的印刻现象,后来人们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用关键期(critical period)这一概念说明本能的影响。

2遗传差异。在研究侵犯行为的时候,有些心理学家就认为有些人因为遗传的原因而较具攻击性,认为激素分布不平衡或大脑生理机制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人侵犯行为的增加。

总之,生物理论强调,所有行为,包括社会行为,可以用个体的生物本质,如遗传特性、本能以及生理方面的原因加以解释。很显然本能论的解释缺乏科学性。

(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强调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为方式,认为在任何情境下每个人都会学到某种行为,在多次学习之后还会成为习惯。以后当相同或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个体将会采取惯用的方式做出反应。

1学习理论的机制

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主要有三种机制:

(1)联结(association):又称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最早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巴甫洛夫在他的条件反射研究中发现:狗之所以学会一听到铃声便分泌唾液的反应,是因为每次铃声都与食物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狗会将铃声与食物联结在一起,这时即使没有食物一起出现,狗也会对单独的铃声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

(2)强化(reinforcement):这是学习论的核心,它是指人们学会一种特别的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经常伴随着愉快的结果、能满足某种需要,或者可以避免某种不愉快的后果。

(3)模仿(imitation):人们也可仅通过观察他人的态度及行为来学习社会态度与行为。模仿的发生并不需外界的强化,只需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便可以产生。

2学习理论的特点

学习理论有三个特点:

(1)它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强调过去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而忽略了当时的情境细节。

(2)该理论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于外在环境,而忽视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它强调过去外部事件与刺激的联结情形、早期对某种行为反应的强化过程以及个体曾接触过的行为模式等外在因素。

(3)学习理论通常只想解释外显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状态。

(三)诱因理论

诱因理论认为,行为决定于个体对各种行动的可能结果所做的诱因分析,认为人们以行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何种行为。诱因分析只是很简单地考虑某一行为的正性与负性效果,并依此预测人们将采取的行为方式。社会心理学中有三种重要的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理性决策论(rational decision—making theory)是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的基本看法,这种理论假设:在选择行为的时候,人们会估计不同行为的利益及代价,而以理性的方式选出最佳行为,也就是以最低代价获得最大利益。其中以Edwards(1954)的预期价值论(expectancy—value theory)最具代表性。

2交换理论

将理性选择扩大到两个人之间的互动时,便是交换理沦(exchange theory)。这一理论将人际互动视为彼此所做的一连串理性决策。也就是说,人们之间的互动取决于彼此对各种结果的代价及利益所做的评估。因此社会交换理论的重点在于强调相对代价及利益,该理论在分析协商情境时很有价值。

3需求满足论

需求满足论(need satisfaction)也是一种诱因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一个人之所以有某种行为,是因为这些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或动机。

与学习理论不同,诱因理论将重点放在“当时”情境下各种可能行为的相对利益或损失,而不是强调过去的习惯。也就是说它认为行为的起因在于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诱因论关心个人内在状态,而不只是外部环境。

(四)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是社会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perception)与加工过程。对环境的知觉、组织及解释影响了一个人对社会情境的反应,而这个解释社会事物的过程被心理学家称为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1)分类(classification)。人们知觉事物的时候,往往先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将事物分类。

(2)注意(focus)。也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之上,忽略背景的影响。

由于分类和注意的缘故,人们往往存在着按照某种方式对事物加以组织的倾向,并且这种将事物加以组织的倾向非常强烈。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当中有两个理论特别重要:

(1)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这个理论包括Heider,Kelly以及Weiner等人提出的理论,主要是想说明人们如何解释事件的原因。

(2)认知失调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这个理论是由Festinger提出来的,该理论主要解释当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时候,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以使二者协调一致。

(五)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role theory)是与社会学紧密联系的一种理论,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其社会角色提供的,最早由Biddle和E.J.Thomas(1996)提出。角色理论没有强调行为的某一种单一决定因素,而是从角色、角色期望、角色技能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去解释行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