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一、名词解释

李嘉图等价定理(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西安交通大学2006研;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厦门大学2011研)

答:李嘉图等价定理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并由新古典主义学者巴罗根据理性预期重新进行论述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

李嘉图等价理论的思路是:假设政府预算在初始时是平衡的。政府实行减税以图增加私人部门和公众的支出,扩大总需求,但减税导致财政赤字。如果政府发行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在未来某个时点,政府将不得不增加税收,以便支付债务和积累的利息。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借债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用政府债务融资的减税并没有减少税收负担,它仅仅是重新安排税收的时间。因此,这种政策不会刺激消费者更多支出。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

李嘉图等价定理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但实际上,该定理成立前提条件太苛刻,现实经济很难满足。

二、简答题

1.简要解释李嘉图等价的基本逻辑及其政策含义。(厦门大学2005研)

答:(1)李嘉图等价的基本逻辑

李嘉图等价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

巴罗具体阐述了这一定理:在特定条件(例如,完备的资本市场,一次总付税,代际利他等)下,如果公众是理性预期的,对于发行债券或增加税收,政府不论采用哪种融资方式,都不会对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这是因为,政府发行债券融资造成的赤字会引起未来税收上升,这种上升一定会被具有完全理性的居民预期到,居民为了不使后代税负过重必然相应地调整目前的消费。简言之,居民不会将政府发行公债融资这样的财政扩张看作是幸运的意外收获,他们宁愿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未来的税收负担,因此消费需求不会上升,更不会出现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同时,居民增加的这些储蓄都购买了债券,使得债券需求的上升刚好等于债券供给的增加,货币需求不变,所以对利率也没有影响。

(2)李嘉图等价的政策含义

李嘉图等价定理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李嘉图等价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如果人人都认识到他们的纳税量只是被推迟了,那么,政府借款而增加的任何支出都将被私人储蓄的等额增加所抵消,结果,既不存在消费扩张,也没有收入增加的乘数效应,因此,政府用减税的办法或用举债支出的办法来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2.解释李嘉图等价的经济含义,在什么条件下不适用?(北京大学2006研)

答:(1)李嘉图等价含义是:消费者是理性向前看的,今天税收的减少意味着明天税收的相应增加,用政府借债筹资的减税并没有减少负担,仅仅是重新安排税收的时间,从而消费者的跨时期财富不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选择不变,消费者将对政府储蓄的减少进行补偿性储蓄以备未来支付增加的税收,总的国民储蓄不变。由于经济中总的消费、储蓄都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经济的其他基本面也不发生变化。政府负债性减税行为在短期、长期对经济都没有影响。

(2)在以下条件下,李嘉图等价不适用:

消费者并非理性向前看,即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取决于现期财富而非跨时期财富。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消费者非理性情况下失效,消费者认为减税使自己的一生收入增加,从而增加现期的消费减少储蓄;

消费者的消费视界跟政府的决策视界不一样,政府偏重于长期,消费者更注重短期决策的效用最大化,当消费者决策短期化的时候,李嘉图等价定理失效;

消费者的远期收入不确定,当消费者认为自己的远期收入会增加到足够弥补增加的税收时,消费者就会增加当前的消费;

消费者现期消费面临借贷制约,如果消费者面临信贷约束,决定消费者消费数量的只能是消费者的现期收入,减税增加了当前收入,消费者会因为收入增加而增加消费;

消费者确信政府未来将通过减少开支而非征税来弥补赤字;

消费者确信政府增税筹资不会发生在他的有生之年,而是由自己的子孙后代来承担。这种情况下,理性的消费者将毫无负担地增加自己当前的消费。

在上述六种情况下,李嘉图等价不再成立,债务融资不等同于税收融资。政府负债性减税将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和国民储蓄,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

3.李嘉图等价原理的合理性与非现实性。(上海大学2001研;上海交通大学2004研)

答:李嘉图等价原理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一种理论。根据李嘉图的观点,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根据他们现在的收入水平,还要根据预期的将来的收入水平。理性的消费者认为,政府用预算赤字为减税融资并没有减少自己的税收负担,只是对税收的重新安排。所以,政府的减税政策并不会鼓励人们进行更多的消费支出。政府债务相当于未来的税收,对理性的消费者来说,未来的税收相当于现在的税收。即如果人们完全考虑到了未来向他们所征收的税收要用来支付公债的利息,那么,在现在征税为政府支出融资与用债务融资并在未来支付利息是相等的。

(1)李嘉图等价原理的合理性

尽管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家庭仍然会考虑无限远的未来,家庭的代际关系可能通过馈赠和遗产维系着。所以,不能把子孙后代看作独立的经济活动者,因为人们都很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政府的减税政策并没有改变整个家庭的总资源数量,只是将税收推迟到下一代来征收,当代人可能不会把额外的收入都消费掉,而是将其储蓄起来作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后代以承担更多的未来税收。这样的馈赠就将税收负担在以后各代之间进行了平均分配。

(2)李嘉图等价的非现实性

李嘉图等价中包含着两个非常重要的假设是:一是假设家庭在计划消费多少时会考虑未来,建立在理性预期和理性行为基础上的前向预期消费理论支持这一假设;二是假定无论未来的征税多遥远,家庭计划总有相应的前瞻性。

传统公债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未来税收的预期对人们现在消费的影响并不像李嘉图观点所认为的那么大。这是因为:

消费者的目光短浅。消费者会因为目光短浅,不能完全理解政府预算赤字的含义。而且有些人在进行消费和储蓄决策时会遵循一种简单而非理性的拇指规则,即假设未来的税收将会与现在的税收相等。消费者会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而不考虑政府减税政策对未来税收的影响,这样消费者会认为他一生的收入增加了,从而扩大消费支出并使国民储蓄减少。

消费者面临的借贷限制。对于那些面临借贷限制的消费者来说,现期收入要比他一生的收入更重要。例如,一个消费者想消费比当前的收入大得多的商品或劳务,则必须通过借贷活动才能满足。在他面临借贷限制,即借不到资金为现期消费来融资时,对他而言,无论一生的收入有多少,只有现期收入决定其消费支出。所以,政府减少税收相当于向纳税人提供了一笔贷款,从而会使那些想得到贷款但又得不到的消费者扩大消费支出。

不关心子孙后代。消费者会预期未来的税收不会落在自己身上,而是落在子孙后代身上。所以,政府债务的增加意味着由下一代纳税人向这一代纳税人转移的财富会增加,这种财富的转移增加了这一代人一生的资源,从而会刺激他们的消费支出。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通过债务的增加而减税融资会以下一代人的损失为代价来刺激这一代人的消费支出。

4.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财政赤字危机引发了全球对政府债务问题的关注。我国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与债务总水平虽在可控制范围之内,但各种显性与隐性的地方债务问题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触发公共财政与金融风险。请回答:

(1)为什么需要合理和有效地控制政府预算赤字?

(2)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在实施财政刺激计划的同时都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请利用宏观经济基本模型说明实施“财政政策货币化”的原因及效果。

(3)解决政府债务的方法主要包括税收筹资与债券筹资,这两种方式对消费、储蓄与产出(收入)的影响有何不同?(南开大学2012研)

答:(1)当社会的闲散资源未充分利用时,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在短期可以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在短期一定程度上可刺激经济增长。实施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会导致出现政府预算赤字。因此,存在一定的政府财政赤字有其合理性。但是,财政预算赤字也具有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长期财政预算赤字降低了国民储蓄,使宏观经济失衡,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其次,财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引发财政危机。由欧洲债务危机可知,长期过度举债是财政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政府信用逐渐丧失,经济也陷入危机之中,甚至其影响范围远至全球。

第三,财政赤字可能诱发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导致货币总量增加,而现存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并没有增加,这必然导致整个经济总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引诱价格水平高企。

最后,在长期,政府为偿还财政赤字带来的巨大债务本息,不得不依靠财政改革,即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这可能引发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

(2)政府为预算赤字筹资的三种途径是:增加税收、发行债券和发行货币。当政府不能通过增加税收为支出筹资时,政府就会发行债券和增长货币供给,即财政政策货币化。因此,财政赤字货币化可以作为财政赤字融资的一种选择。

在西方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是分属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掌握。在政府采取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时,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赤字,如果没有货币当局相应行动是不会使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动的。因此,欧美国家近年来往往在采取财政刺激计划的同时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试图通过这样的政策搭配来调控经济的运行。

说明: 16-1a

图16-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如图16-1所示,假定经济起初处于点,收入为,利率为,而充分就业的收入为。为了将收入从提高到,政府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水平增加,但为了使利率不由于产出增加而上升,可相应地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率保持原有水平。从图16-1中可见,如果仅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将移到,则均衡点为,利率上升到之上,产生挤出效应,产量不可能达到,如果采用“适应性的”货币政策,即按利率不上升的要求,增加货币供给,将移到,则利率可保持不变,投资不被挤出,产量就可达到

欧债危机的本质是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危机。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欧债危机的深层原因。由于欧债国家丧失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几乎陷入绝境的情况下,欧洲中央银行必须提供流动性支持,即财政政策货币化。

实施“财政政策货币化”会对经济运行带来诸多风险:财政政策货币化将助长通货膨胀;甚至引发恶性通货膨化,使经济陷入崩溃;降低投资者对该国经济的信心和该国在一国事务中的政治影响;增加该国的风险贴水和货币贬值压力。

(3)政府债务观点分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和李嘉图学派的政府债务观点,这两种观点存在一定的区别,它们之间的争论归根结底是关于消费者如何行为的争论。

根据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用债务筹资的减税刺激了消费支出,较高的消费支出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在短期,较高的消费支出会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增加产出和就业;在长期,减税所产生的国民储蓄的减少意味着较小的资本存量和较多的国外债务。因此,长期产出会减少,本国债务负担加重。总之,减税使现在一代人从更多的消费和更多的就业中受益,但子孙后代将要承担今天预算赤字的大部分负担。

根据李嘉图的政府债务观点,消费者是理性的和向前看的;消费者并不会遇到约束线的借贷制约;消费者关心子孙后代。这样,用债务筹资的减税并不影响消费。家庭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意味的未来更重的税收。这种私人储蓄的增加正好抵消公共储蓄的减少,国民储蓄保持不变。因此,减税对经济没有影响。李嘉图等价指政府用债务筹资和税收筹资是等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