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篇 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第15章 稳定化政策
一、名词解释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
答:政府进行需求管理时,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灵活地采取一种或几种措施,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搭配,这种情况下的财政政策就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根据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在决策速度、作用速度、预测的可靠程度和中立程度这四方面的差异,相机抉择一般具有以下三种搭配方式:
(1)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搭配;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
(3)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或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搭配。
实行相机抉择的目的在于既保持总需求的稳定,又不引起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2.卢卡斯批评(Lucas Critique)(西安交通大学2006研;中央财经大学2010、2013研;厦门大学2010研)
答:卢卡斯批评又称卢卡斯批判,是卢卡斯提出的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卢卡斯在《计量经济学的政策评价:一个批判》一文中指出,由于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3.前后不一致性(time inconsistency)(厦门大学2008、2013研)
答:前后不一致性准确地说应该是时间不一致性,是指货币政策决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后在这些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倾向。一般指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向公众承诺采取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公众相信了政府的承诺从而降低通货膨胀预期,由于通货膨胀预期降低,缓解了通货膨胀压力,此时政府可能采取扩张性政策来对付失业,这就造成了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
近几年来,一些学者把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运用于货币政策中,并提出即使政府没有扩大产出的动机,消除通胀倾向,增进货币政策的可信性也会产生更好的政策效果,这无疑推进了对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研究。
4.自动稳定器(东南大学2002研;西安交通大学2005研;厦门大学2006、2014研)
答: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
但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政策规则?请列出其中的三种并简述之。(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2014研)
答:货币政策规则是相对于货币政策操作中相机抉择而言的,如果政策制定者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制定政策,即提前公告政策如何对各种情况做出反应并承诺始终遵循其公告,那么政策就是按规则来实施的。反之,如果政策制定者在事件发生时自由地作出判断并择时制定政策,该政策就是斟酌处置的,也称为相机抉择的。经济学家提出的三种政策规则是:
(1)货币主义的单一政策规则
货币主义提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唯一的最佳选择。货币主义的这一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被称为单一的政策规则。
(2)名义GDP目标制
根据这种规则,中央银行宣布一个计划的名义GDP路径。如果名义GDP的增加高于这个目标,中央银行就降低货币增长率,以抑制总需求。如果名义GDP的增加低于这个目标,中央银行就提高货币增长率,以刺激总需求。由于名义GDP目标允许根据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调整货币政策,所以,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这种政策规则会比货币主义政策规则使产出和物价更稳定。
(3)通货膨胀目标制
根据这种规则,中央银行将预先宣布通货膨胀率目标(通常是低的),然后当实际通货膨胀率背离这一目标时调整货币供给。与名义GDP目标一样,通货膨胀率目标也把经济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分开。此外,通货膨胀率目标政治上的优点是易于向公众作出解释。
2.请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南开大学2013研)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时间不一致性。
时间不一致性指决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后在这些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倾向。决策者违背自己以前做出的宣言,主要是由于决策者有改变政策,不履行诺言的激励。举例:假定中央银行宣布采取低通货膨胀政策,公众相信了这种承诺从而同意不增加货币工资,这时由于中央银行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处于了一个更好的处境,因此中央银行就有了采取提高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的政策的激励,从而使政策前后不一致。
考虑到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固定政策规则优于斟酌处置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概念不仅使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积极干预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上,而且向人们揭示,建立对规则的信任比具体的规则本身更为重要。
3.比较并评价积极的货币政策与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华中科技大学2007研)
答:(1)积极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逆经济运行方向而动,从而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单一规则货币政策是指将货币供应量作为惟一的政策工具,并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数量法则,使货币增长率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的政策措施。
可见,两者的区别在于,积极的货币政策需要政府观测各种宏观经济指标的运行状况并适时作出相关货币政策调整,从而保证各指标在目标范围之内。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只考察经济增长率,并使货币供应量与之相一致。
(2)不同的学派对积极的货币政策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有不同的评价
货币主义学派推崇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相信经济本身存在自动调节功能,在没有中央银行旨在稳定经济的政策行动情况下,产出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并且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时滞是由经济生活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所以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无助于稳定产出和就业,并可能导致很严重的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学者则推崇积极的货币政策,认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很不稳定,长期增长速度与短期增长速度往往互相背离,这就导致经济的波动。若短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长期增长速度,社会的有效需求就超过有效供给,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反之,社会有效需求少于有效供给,又会引发经济萧条和失业。因此,他们主张采取财政货币政策以发挥稳定经济、保证充分就业的作用。货币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能动性的短期经济稳定作用,货币当局被赋予广泛的权力,它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权衡取舍,通过“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反经济周期”行动来抵消波动,稳定经济运行。虽然他们承认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时滞,但他们仍然坚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比较有效地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稳定经济运行。
4.为什么政策制订者会违背自己以前作出的宣言?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规则的优点是什么?(厦门大学2010研)
答:(1)前后不一致性是指这样的一种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决策者可能愿意提前宣布他们将遵循的政策,以便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但后来,在私人决策者根据他们的预期行事之后,这些决策者可能会受到某种诱惑而违背自己的宣言。
(2)政策制订者违背自己以前作出的宣言,主要是由于决策者有改变政策、不履行诺言的激励。比如在货币政策中,假定中央银行宣布采取低通货膨胀率政策而公众也相信了这种承诺,这时由于中央银行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处于一个更好的处境,因此中央银行就有了采取提高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的政策的激励。
(3)政策行为如果经济前后不一致,会使公众不再相信政府,甚至采取相反对策,这会提高政府政策的成本。因此,政府应该在公众中树立可信的形象,减少前后不一致。政府按政策规则行事就可避免前后不一致,提高可信度和降低政策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可信的固定政策规则就成了更好的选择,因为这可以消除人们对政策的不信任,从而维护政策的有效性。
5.说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政策主张的主要不同。(上海交通大学2003研)
答: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是观点对立的两个学派。前者认为利率是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主要因素,中央银行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而货币主义则十分强调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从长期来看是无效的,中央银行应该确定固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以这种“单一规则”保持物价和需求的稳定。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主张的主要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还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很不稳定,长期增长速度与短期增长速度往往互相背离,这就导致经济的波动。若短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长期增长速度,社会的有效需求就超过有效供给,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反之,社会有效需求少于有效供给,这又会发生经济萧条和失业。因此,他们主张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以发挥稳定经济、保证充分就业的作用。因为这种调节是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的,所以称之为“相机抉择”的政策。而货币主义则认为应该采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虽然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在长期内并不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政策长期无效,但他们认为固定的货币规则可以促进形成稳定的经济环境,提高人们的信心,从而有助于长期计划和投资。
(2)货币政策时滞方面
货币政策的时滞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有着密切关系。对凯恩斯主义者来说,由于他们断言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间接的而财政政策是直接的,因此货币政策收效慢而财政政策收效快。虽然他们承认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时滞,但他们仍然坚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比较有效地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稳定经济运行。
而货币主义虽然认为货币政策的收效比财政政策要快,但是由于长而不确定的时滞的存在和人为判断失误等因素,“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往往不能稳定经济,反而会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制造者,即货币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
(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方面
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因此凯恩斯主义非常重视市场利率,强调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重要性。而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的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因此货币主义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三、论述题
1.你认为对于宏观经济目标而言,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究竟哪个更重要?这两种目标的达成主要依赖于什么?宏观政策的协调能否使两个目标同时实现?(厦门大学2006研)
答:(1)一般而言,宏观经济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①充分就业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通常以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②物价稳定,即把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③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即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④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这四个目标中,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指标是就业和物价稳定问题,稳定经济周期就是在实现就业和维持物价稳定之间进行调节,以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2)对于宏观经济目标而言,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两者都十分重要。单从定义上看,经济周期是一个过程,经济增长是有关产量的增减问题,表面上看并无相关之处,但实际上经济周期的稳定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两者相互联系,互为前提。没有经济周期的稳定,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和价格指数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就会产生较大的波动,这些波动不利于劳动力就业的增加和劳动质量的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也就不利于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从而不会有经济的长期增长。同样的,没有长期经济增长,就很难有就业的增加和劳动质量的提高,更难实现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稳定经济周期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3)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的达成主要依赖于政府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来及时调整经济的运行,熨平短期内的经济波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平稳的增长。
(4)宏观政策的协调能够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稳定经济周期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较大的周期波动常常打断经济的稳定增长。当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短期经济的复兴。同时政府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可以有意识的引导政府支出和私人投资的流向,将其引向基础教育、科研等领域,这可以有效提高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在长期中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我国近年来经济政策的调整很好地说明了“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两目标间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高增长、低通货膨胀,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阶段,然而2006年下半年起,国内外的因素导致国内物价水平急剧上升,资产泡沫化日益严重。这时为了避免物价波动演变成经济周期波动从而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形成冲击,国家采取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达到“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目标。
2.试述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政策是应该按规则进行还是按相机抉择进行的讨论,并谈谈他们的理论与主张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何启示?(厦门大学2005研)
答:(1)关于经济政策是应该按规则进行还是按相机抉择进行的讨论
关于经济政策是应该按规则进行还是按相机抉择进行,经济学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按相机抉择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而固定规则的理论基础是货币学派、理性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
①相机抉择规则的含义是指: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经济措施,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当需求水平过高,产生通货膨胀时,政府应该采取抑制总需求的紧缩性经济政策。
相机抉择规则的经济原理在于: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应该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中财政政策尤其重要。
②固定规则主要指单一货币规则,其含义主要是:为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即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而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惟一支配因素的货币政策,公开宣布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并且只要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相适应,通货膨胀就会被抑制。
固定规则的理论基础在于: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各种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政府制定固定的经济政策规则,可以给企业和个人形成恰当的预期。私营经济具有其内在的稳定性,短期经济不稳定的基本原因就是政府当局反复无常地干预,认为政府的惟一任务就是为私营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因此,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使货币供给量不要限制国民收入的自然增长。
③凯恩斯从宏观的视角对大量的宏观概念进行归纳与整合之后,使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跳出价格分析的限制,从而翻开了20世纪经济学的崭新一页。
货币主义则认为应该采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虽然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在长期内并不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政策长期无效,但他们认为固定的货币规则可以促进形成稳定的经济环境,提高人们的信心,从而有助于长期计划和投资。
新古典的宏观经济学反对政府的货币政策,主张借鉴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不仅如此,他们也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批评。尽管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系统的财政政策会产生实际影响,比如公众对政府购买水平和时机做出反应,但认为支持财政政策的政府债券通常会导致李嘉图等价,即政府筹措资金的方式是等价的,结果是政府增加购买与税收同时发生。因此,他们否定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至少是否定其效果。
另一方面,在经济周期理论的指导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不仅政策效果有限,而且政策有可能引发经济的波动,故认为政府应该放弃干预。
(2)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的启示
由于西方各国和我国都推行市场经济,而在市场经济中,间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不会有很大的差别。以此而论,在照顾到国情差别的条件下,宏观学说在以下四个方面仍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①作为对国民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手段,西方的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某些理论分析的成果和许多具体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在理论分析方面,如对政策的可信性的研究、预期对政策效果的影响等。存在于我国社会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实便是预期影响我国的政策的一个事例。在政策的具体做法上,当条件具备时,也可以在我国推行。事实上,许多具体的做法已经为我国所采用,如中央银行对贴现率、银行准备金的控制等。
②对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股票市场渠道等,揭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行途径。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可以给我国提供相关思路,以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③西方经济学家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对我国也有一定的启示,他们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由市场自由发展,这种思想有利于我国实现政企分开,减少一些领域的政府干预,提高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3.论述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的重要性。(厦门大学2000研)
答:(1)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货币政策对提高总产出的作用
众所周知,宏观调控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总产出,应该说货币政策从短期来看,是能够促进总产出的增长的。这是因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例如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的方式,可以降低利息率,而较低的利息率可以有效地促进投资,投资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推动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加总产出。
②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
控制通货膨胀率也是宏观经济调控中一个重要目的,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将自己的中央银行独立起来,其主要目标就是保证货币的稳定,防止出现通货膨胀,例如美联储就是这种角色。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给的方式,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③可以有效地提高就业率
就业率也是宏观调控目标之一,这种情况的实现,与提高总产出水平,往往是同时产生的。总产出增加,就业率也将会增加。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无疑可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④有效抑制经济波动的产生
由于货币政策具有扩张或紧缩经济的作用,因此,适当的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抑制经济的剧烈波动。当经济过度膨胀时,适当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利于抑制经济的进一步膨胀;而当经济衰退或萧条时,适当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制止经济的衰退,促使其复苏和增长。然而,由于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影响和货币政策使用时机、力度等难以掌握,货币政策的不当也可能加剧经济的剧烈波动。
⑤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适当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金融稳定,如当出现经济泡沫和金融泡沫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加剧泡沫膨胀,反之,如果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减少出现泡沫的几率以及泡沫出现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重要性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行协调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弥补各自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增加政策的有效性
这是因为,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其各自既有优势又有缺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引起利率的上升,从而导致政府投资挤出民间投资的问题,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扩张性的政策有效地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的负面影响。又例如,货币政策具有时滞,这种时滞可能导致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但此时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立竿见影的特点,来弥补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②相互配合政府可以完成更多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
根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各自政策的松紧程度,这两种政策的搭配可以有效解决宏观经济中出现的多种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这两项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从而两大政策可以并行不悖。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给总量,解决通货膨胀率问题,而财政政策的侧重点是解决财政赤字和结构性平衡问题。中央政府可以同时实现多个目标,而且还不会发生冲突。
③相互搭配可以有效的增加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灵活度
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调控和调节来实现。例如,要调控总需求,无非是砍基建压消费,采取措施后能够立竿见影。当然,下这个决心是不容易的,这期间可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说服其他人来接受这项政策。而货币政策却是采用间接的手段,即通过控制货币供给,然后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与消费决策,这样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的灵活度增加了,可能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可以达到。
4.什么是“卢卡斯批评”?请结合例子说明它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和影响?(南开大学2012研)
答:(1)卢卡斯批评的概念
卢卡斯批评又称卢卡斯批判,指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比如依靠标准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的影响。
由于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也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2)卢卡斯批评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和影响
卢卡斯认为,预期在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期影响着各种经济行为和政策效果。卢卡斯批评的一个重要的例子产生于对反通货膨胀的分析。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牺牲率的估计值往往很大,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学会忍受通货膨胀,而不是以高代价来降低通货膨胀。但是,在理性预期方法支持者看来,如果政策制定者作出了可信的政策变动,设定工资和物价的工人和企业都会通过适当地调整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而作出理性反应。通货膨胀预期的这种变动将迅速改变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关系。因此,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可能要比传统牺牲率估算所表明的低得多。
“卢卡斯批评”的启示:狭义的:评价不同政策的经济学家需要考虑政策如何影响预期,从而影响行为。简言之,重视预期;广义的:政策评估是困难的,所以,从事这项工作的经济学家应该表现出必要的谦虚。
“卢卡斯批评”对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意义在于:其一,在所考虑的特定的政策发生变化时,它强调了模型参数稳定性的重要性,从而对政策模型和模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其二,它强调了政策问题在本质上不是一个控制问题,而是一个对策问题。